第1390章 神盾局的特殊項目(第三更,求訂閱)

第1390章 神盾局的特殊項目(第三更,求訂閱)

非常厲害的飛機!

那是什麼飛機?

很快,李毅安就知道什麼是非常厲害的飛機了!

當看到飛機的模型時,他的心裡只剩下一個念頭——你是在當真嗎?

「閣下,您看,這是我們根據軍方的要求研究的新型飛機,它可以飛到三萬米,並以三倍的音速飛行……」

在庫爾特像是獻寶似的介紹著它的牛掰之處的時候,李毅安沉默了,眼前的這個模型看起來有那麼一些熟悉。

能不熟悉嘛!

模樣看起來有點像是米格31,但是機翼卻有所不同,它居然有一定的邊條翼,這顯然是吸取F2戰鬥機的經驗,至於整體外型而言,還是非常接近米格31的。

「30000米的飛行高度,三倍的音速!」

念叨著這兩個數據,李毅安簡直不知道應該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在二代機到三代機之間,確實存在著這麼一段特殊的時間——高空高速截擊機的天下。

其實就是現在,這一時期看飛機好壞就兩個標準,一個高空性能,一個高速性能,而前蘇聯的米格-25戰機就成就這是設計思路下巔峰,達到了所謂的「雙三」。

米格-25作為一款傳奇戰鬥機,當年號稱比導彈飛得還要快,這句話還真的不是吹牛皮,甚至可以用踩一腳油門就可以輕鬆甩掉導彈來形容。

在它服役之後,最為震撼的還是美國人,美國空軍簡直被它給嚇出尿來。面對這架可以飛進3倍音速的大傢伙,他們立即就陷入了「米格25恐慌」裡頭,都尋思著蘇聯在飛機技術上已經把自己甩出去老遠了。

為了剋制它,他們對F15的數據進行大量修改——沒錯,F15就是為了壓倒米格25的,所以與追求極致的高空高速的米格25不同,作為戰鬥機,F15追求優秀的高空高速加良好的狗斗能力,最終造出來的F15是……2.5倍音速。

在所有的三代機之中,F15誕生最早,而且還是速度最快的。

而與之相比,米格25是截擊機,不是空優戰機。

設計目的和任務主要是攔截敵方轟炸機,或者高空偵察機。

設計的時候只考慮了高空,高速,大功率雷達,並沒有考慮空中格鬥。

它的正確使用方法:核戰時緊急升空,最大功率迅速爬升,用它的大功率雷達搜索敵人轟炸機,用衝刺的速度衝過去發射導彈擊落敵方轟炸機。

他的下一代戰機米格31,用了更強的雷達,8架米格31可以負擔一架預警機的的搜索範圍。

再說一次,這是截擊機。打敵方轟炸機用的,根本不考慮和敵人戰鬥機的空戰。

「……我們擁有極其廣闊海域,在這一海域不得不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敵國戰略轟炸機,在預警機或者遠程預警雷達發現他們之後,軍方需要一種高速戰鬥機,攔截它們,而它將會最大限度的滿足這一目標……」

很多時候,事情就是如此的簡單,軍方對於危險的認知是共通的,這種截擊需求,促成了米格25的出現。其實,美國也搞過雙三戰鬥機,只不過……沒搞出來。

「我們根據軍方提出的任務清單,開始了這個項目的研究,根據初步計劃,它將會採用WP100-50型加力渦扇發動機,不過會針對軍用需求,對其進行適當的改進。」

在庫爾特介紹時,李毅安基本上弄清楚了這個項目的實質了,它並不是正式項目,而是一個研究性項目,而所謂的「軍方」,確實也是軍方,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機構而已——防務科技發展局。

防務科技發展局會經常向企業派發研究項目,這些項目不一定會真的生產,但是他們卻會提供相應的經費,支持企業進行尖端性研究。

他的組織和性質和五角大樓的高級研究計劃局有些類似,都是進行前沿尖端技術研究,投資於有可能導致突破的防務技術或者與之相關的。雖然不是每個項目都能看到光明,但有許多項目重新定義了人們所生活的世界。

正是因為,他們對價格不敏感,才促成了許多技術的應用與普及,比如晶體管,集成電路,都有防務科技發展局的影子。

而「雙三」戰鬥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小項目」,它不一定會被製造出來,但通過這樣的項目,肯定會取得一些技術上的突破。

誰知道呢?

想到這,李毅安就對著模型說道:

「你們可以先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當然,也可以製作成一個方案,有類似核戰高速截擊需求的,並不僅僅只有我們,像英國、加拿大他們都有類似的需求,如果他們願意投資的話,興許我們真的會把它製造出來……」

要是有人願意出錢研製,又怎麼不能製造呢?

就像FC1戰鬥機一樣,雖然不是軍方的項目,可既然有別人出錢,那肯定是要研究了。

在二十一世紀,不是流行PPT造車嗎?

現在用PPT造飛機也不是不可以,無非就是換成了圖片而已。

其實,借著「古巴導彈危機」的餘溫未散,派出推銷人員向各國推銷這款「末日」戰鬥機,肯定是大有「錢途」的,肯定會有一些國家願意為了安全問題買單。

尤其是那些面對著威脅卻又沒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國家。他們肯定會對這玩意兒大流口水的。

戰鬥機這種東西主要還是看需求,如果放在戰後的時代,像米格25,米格31這樣的截擊機,根本就是一堆工業垃圾,英國的閃電同樣也是如此。

但是放在冷戰的大環境下,這些工業垃圾卻是用來保命的。

面對這樣的誘惑,別說是其它人了,哪怕就是李毅安都有點心動,畢竟,蘇聯的威脅是現實的,現實到任何國家,都無法忽視這一點。

離開庫爾特研究所的時候,李毅安並不知道,那個模型上的「雙三」戰鬥機,能否出現在現實世界。

不過在返程時,他的心裡卻忍不住念叨著那個機構——防務科技發展局!

其實,當年設立它,就是借鑒了美國的高級研究計劃局也就是「DARPA」的經驗,作為一家前沿研究機構,「DARPA」在推動科技與經濟發展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這是美國保持其全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在美國開始人造衛星發射項目后,從那時起,就致力於成為全球戰略技術進步的領導者。DARPA的研究成果不僅包括帶來軍事變革的軍事技術,如精密武器和隱身技術等,還包括許多現代商業和民用技術,如互聯網、自動語音識別和語言翻譯以及全球定位系統等等。

幾乎所有涉及到軍事以及人類生活的技術,在早期都是由DARPA推動的,其孵化出的科技項目對美國以及世界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一機構為突破性技術的孵化建立了完善的創新、開發以及商業化應用渠道,從而不斷推動美國經濟的增長。

在另一個世界,正是因為「DARPA」在尖端科技探索研究中發揮的作用,它才會被好事者稱為「神盾局」。

也正因如此,李毅安才會要求設立「防務技術發展局」,借鑒DARPA在突破性技術孵化方面取得持續成功的經驗,讓其成為核心科技的孵化引擎,通過突破性的技術持續保持技術創新上的領先地位。

而「防務技術發展局」完全借鑒了DARPA的運營模式,特別是DARPA的項目管理和人才管理的工作方式。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防務技術發展局,確實不負他的期望,在尖端技術研究領域,取得了相當大的突破。

從晶體管到集成電路,再到激光到光纖、從衛星到火箭,可以說方方面面都它的影子。

在那些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中,看似沒有它,但實際上都沒有離開它,尤其最近幾年,隨著運營越來越成熟,在項目管理推動上涉及的方面越來越多,也讓防務科技發展局越來越多的介入到了科技研究之中。

「是不是應該給防務科技發展局指一條明路呢?」

李毅安所謂的明路,其實就是一種「系統性的前沿技術暢想」,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防務科技發展局進行的研究,也是這種「暢想」,畢竟,他們終追求變革性技術創新,所以,很多研究都是前沿性,當然過於天馬行空或缺乏技術基礎的項目很難獲得高級管理人員的通過。

「給他們進行方向性的指導的話,他們應該會少走很多彎路。或許可以進一步助推科技的進一步發展,」

「可是如果他們只是沿著指定的方向發展,那又怎麼可能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呢?或者說,在未曾被突破的領域,取得突破呢?」

其實,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現在藍星的科技發展已經走向了另一個分岔,就像火箭技術一樣,正在朝著三個方向快速發展著。

而伴隨著蘇聯在電子領域上幡然醒悟,在包括電子計算機等相應科技領域,會不會也發生相應的改變,甚至突破呢?

這一點沒有人知道。

就這樣,在接下來的一路上,李毅安一直在心裡盤算著這件事,畢竟,在內心深處,他是渴望著在有生之年,看到人類技術的大發展,最好是飛躍性的突破了他在另一個世界所目睹那種技術層次。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這樣的科技助推,能夠發揮其作用嗎?

「這誰知道呢?也許,未來真的很美好啊……」

李毅安把目光投向窗外,此時的海平線上夕陽低垂,海空被夕陽染成紅色,注視著夕陽,他的心裡想到卻是朝陽的升起,明天一定會更好的……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過去做財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回到過去做財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90章 神盾局的特殊項目(第三更,求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