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天下紛起
第463章天下紛起
大業五年,盛夏。
無盡炎熱躁動的夏日讓天下變得更加躁熱了,江南謀逆的事情讓天下人都震驚。
他們想不到為何江南要謀逆。
而一部分人則對此十分瞭然,江南官場太過於黑暗了,他們所貪污到的東西若是被皇帝發現,那麼依照當今的脾氣,所有人都要死。
謀逆也是死,不謀逆也是死,那麼為什麼不謀逆呢?
當初的楊堅不也謀逆成功了么?這天下,他們楊氏坐的,難道他們做不得?
於是,打著「為民請命」旗號的江南世家們謀逆了,他們也並非是自己起義,而是推舉出來了兩個「台前領袖」,畢竟陰溝里的老鼠當久了老鼠之後,就會習慣性的躲在幕後,不敢站在台前。
蘇州沈法興自號「梁王」,先是寫檄文表示了對大隋皇帝的斥責,其中一項最大的罪名就是關於楊堅殺害了當年的萬歲帝,從而謀逆。
他說大隋和楊堅「得位不正」,有「弒君逼宮」之舉。
且先不說弒君是不是真的,但逼宮的確是真的。
沈法興還找到了當年「張春」「張橋」的後人,讓這兩個人為他背書,說明當年自己先祖的「冤情」,繼而將真正的罪名記載到了「史書」當中。
而當年那位被楊堅囚禁多年致死的太史令其實也有後人傳世,當年那個血腥的夜晚,太史令早已經預料到了自己的下場,所以讓自己的女兒帶著真正的歷史逃亡。
那位女兒帶著太史令血書所就的史書隱居在蘇州,時刻等待著有朝一日能夠將楊堅等人的罪行公之於眾,還自己的父親一個清白。
沈法興找到了她。
而那本史書就在沈法興的手中。
其上赫然記載了幾個大字。
「萬歲十四年,楊堅等人弒君逼宮,其舉為逆。」
白紙黑字,人證物證俱在,鐵證如山。
當年忠於大虞的人在這個時候再次站了出來,他們的眼睛中帶著憤怒,於是大隋便迎來了一個最大的亂世。
比當年大虞末年還要動蕩的亂世。
金鑾殿上楊廣按著自己的額頭,這些時日以來他的頭疼病犯的越來越密集,讓他徹夜無法安眠,而無法睡覺的他更加痛苦、更加暴躁。
即便是太醫都無法安撫。
台下的彙報還在繼續著。
「陛下,如今所能夠知曉稱王之人共有三十六人而各地的起義之舉則共有七十二路。」
「其中勢力最龐大的應該是遼州仲孫謝、蘇州沈法興、揚州竇建德、涼州王世充四人。」
「遼州仲孫謝自稱「燕王」,他說自己是先皇的侍從,跟隨先皇一同發動了血夜之變,而在那個夜晚,他們親眼看到了萬歲帝死在先皇手中,他們這些人都是被先皇欺騙的,而後又被先皇追殺,如今他們謀逆只是想要給自己、給萬歲帝找一個公道。」
「蘇州沈法興則是自稱「楚王」,他的手中有當年太史令親筆所寫的血書,以及太史令遺孤,如今蘇州以及周圍的江南世家們大多數都相信了,萬歲帝乃是先皇所殺。」
「至於揚州竇建德則是自稱魏王、涼州王世充自稱「西涼王」,他們都是單純的謀逆,旗號也只是說您.說您奢靡享樂。」
楊廣按著自己的額頭,看著台下站著的眾多大臣,這些大臣在他的眼睛中好似已經出現了無數的幻影疊層,他的腦子眩暈的厲害,簡直無法控制自己。
「宇文——宇文——」
宇文化及連忙站了出來,臉上帶著恭敬:「陛下,臣在。」
楊廣按著額頭:「不過些許小賊,不足為慮。」
「先集中力量,將沈法興、竇建德等人絞殺。」
「傳朕旨意,著幽州牧、幽州大都督、黜置使陳臨安即刻發兵攻伐遼州仲孫謝,其大逆不道,當場處死,著黑衣衛查探其親屬,誅九族!將其族人帶到他的面前,只要他願意歸降,朕可以只處死他一個!」
「另外,調動遼州兵卒,使遼州西郡郡守、黜置使李世民配合臨安侯的行動。」
「決計不能讓他們南下!」
沉吟了片刻后,楊廣強忍著劇烈的疼痛繼續說道:「不要只發一封!給朕連續發,每天都要發一封聖旨,直到遼州、幽州那邊有動作了為止!」
即便是疼痛都無法阻礙楊廣的思維。
他的思維十分的清晰,他知道沒有自己的聖旨、或者說自己的聖旨沒有抵達陳臨安手裡的時候,這兩個小狐狸是絕對不會動彈的。
而這一點他知道,仲孫謝也一定知道。
仲孫謝會拼盡全力阻止自己的聖旨抵達幽州,而這便是他們兩個人的博弈了!說完之後,楊廣又看著宇文化及說道:「朕即刻加封你為平南將軍,令你率領大軍征討竇建德!另外你要牽制住沈法興此人,絕對不可以讓其北上!」
「記住了!所有的兵力優先絞殺竇建德!」
宇文化及躬身行禮:「臣領旨。」
等到宇文化及匆忙離去了之後,楊廣又看向站在那裡的「裴矩」:「裴矩!」
裴矩站了出來,神色堅定。
「陛下,臣在。」
楊廣吐了口氣,強忍著疼痛說道:「你,帶著大軍去鎮壓王世充!並且手持朕的聖諭前往官渡!詢問陳公,西涼乃是我華夏土地,但如今王世充卻糾結蠻夷攻打華夏九州,反叛華夏正統!你問問陳公他管是不管!」
話雖然是對裴矩說的,但眼神卻一直看著站在那裡一言不發的陳若瀚。
陳若瀚嘆了口氣,心裡不由自主的對楊廣起了些許欽佩。
這的確是最好的破局方法,應對幾方不同的勢力,楊廣採取了不同的方法,而且還在這個時候依舊能迅速反應過來,扯上華夏正統的名義想要藉助陳氏的力量剿滅西涼。
他站了出來。
要怪就怪王世充沒有選擇一個好的起義地方。
西涼勾連西域,絕對不能亂!
「陛下,不必詢問父親了。」
陳若瀚神情肅穆,眼眸中帶著些許的張揚,此時的他一點都不像是一個文官,反而像是一個上馬就能殺敵的武將!陳氏子向來如此!
「臣可以替父親、替陳氏做主。」他環顧四周:「陛下不必撥給我太多的士卒,只需要給我一萬士卒便可。」
「其餘的,我自會號召天下殺敵。」
陳若瀚一字一句的說道:「西涼、西域,絕對不能亂,誰敢亂西域之地,以蠻夷攻伐大隋,陳氏絕對不會容忍!必將號令天下,討賊殺敵!」
楊廣頓時哈哈大笑起來:「好,朕便封你為一品鎮西將軍!」
說著又看向裴矩:「既然王世充那裡有成濤去了,那裴矩你就去鎮壓南方那些零散的起義謀反!記住!無辜者不可殺!告訴他們,只要放下兵器,回歸農田,朕可以既往不咎,不追究他們謀逆的罪行!」
此時的楊廣當真像是一個聖明之君一樣。
他一字一句的沉聲說道:「朕知道,有些人是被迫的,有些百姓並不願意謀逆,但卻沒有辦法,所以只能夠被逆賊所脅迫,如今只要他們放下武器,回到農田當中,朕自會絞殺逆賊,護佑朕的子民!」
「朕為皇帝,為天下君父,這是朕應當做的責任!」
眾多大臣瞬間拜服:「陛下聖明——」
大業六年,天下大亂,各地諸侯紛紛起義,無數的百姓都被挾裹進去。
大部分的世家都嗅到了一些「機會」,所以紛紛開始「投資」,他們選擇的投資對象也十分講究,畢竟只有最後獲得那個大位,他們的投資才能夠收到回報。
其中沒有絲毫動靜的世家只有寥寥數幾個。
比如關中秦氏,比如上黨趙氏,再比如三劉、以及天師張氏。
以及官渡陳氏。
當然了,官渡陳氏太過於超然,不需要投資什麼人,最後的勝利者都得乖乖的把最大的一塊蛋糕分給陳氏——這是規矩,誰都無法打破的規矩。
千年以來,這已經形成了定局。
古老而又陳舊的定局。
大業六年。
陳氏子,下一代陳氏家主,陳氏如今在朝堂上官位最高的人——陳若瀚明發天下旨意,西涼王世充佔據西涼之地,阻斷中原與西域的往來,以蠻夷之身欲征伐天下,顛覆華夏九州正統,此為天下不容。
他以官渡陳氏的名義號令天下,號令涼州,即刻絞殺王世充!在陳若瀚的「旨意」下達了之後,天下紛紛響應。
上黨趙氏、關中秦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三劉、天師張氏、西涼董氏立刻反應過來,所有人都在開始絞殺王世充!甚至於王世充自己手下的將領們都有了「小心思」。
那可是陳氏!這天下起義的人又不只是王世充一個人,他們跟著別的人謀反也行啊,就憑藉他們的地位跟著誰不是謀逆,跟著誰日後不能吃一口湯?
被皇帝定義為反賊那沒什麼,那只是小事,等到新帝即位之後他們照樣是一條好漢。
君不見楊堅謀逆成功之後,當年跟著他謀逆的那些人全都是被正名了?
一個個的都是挽救華夏大地的忠臣,一個個都是挽救華夏的大地的忠臣!
一群豺狼都變成了英雄。
但被陳氏定義為反賊那不同。
陳氏說你是反賊,那伱就真的是反賊;陳氏說你是背叛華夏大地,背叛「漢人」,那你就是背叛華夏大地,背叛漢人。
沒有任何辦法洗清身上的污名——哪怕是皇帝也是一樣。
楊堅為什麼在看到「陳臨安」投身軍伍的時候那麼興奮,甚至在他立下功勞后加封「臨安侯」?因為這代表著陳氏承認他統治的正統性了!
別管是為什麼承認的。
反正你在我這為官,那就是承認我是正統皇帝了,我身上的污名雖然不能洗乾淨,但至少不用被天下人指著脊梁骨罵了。
一時之間,王世充手下的人甚至開始悄然的逃跑、投靠別人。
天下有三十六個反王,七十二路諸侯,即便是你王世充這種級別的,天下也還有三個,我幹什麼在你這一棵樹上弔死?簡直是笑話。
西涼王世充坐在府邸中,眉宇中帶著些許憤怒和無奈,他也沒有想到皇帝竟然會反應這麼快,直接利用他在西涼阻斷西域往來、與蠻夷勾結這種事情拿出來說事,以至於陳氏直接將他定義為反賊,並且親自率兵前來征伐。
他敢和陳氏作對么?
不好意思,他不敢。
哪怕不反抗也是死他也不敢。
為什麼?因為反抗了那估計就是九族盡滅,而且即便僥倖有子孫後代傳承,那也是備受罵名。
但如果不反抗,而是說一下自己的苦衷,說自己被騙了,那事情尚且有轉圜的餘地,或許可以只用自己死,而不用九族死。
這就是區別。
一個小廝匆忙的走了進來,臉上帶著些許恭敬的神色。
「將軍,我們已經抓到了那幾個西域人,據他們所說,他們是從遙遠的歐羅巴而來,他們的先祖是當年被臨安侯、冠軍侯、長平侯三人趕往西方的匈奴人,如今蠱惑將軍,與我們合作,也是為了將來匈奴能夠重返這一片讓他們眷戀的故土。」
這小廝說話的語氣雖然依舊穩重,但聲音卻在顫抖。
因為他悲哀的發現了一個事實——他們的確和匈奴蠻夷、西域蠻夷勾結了,哪怕他們真的被騙了也是一樣。
王世充閉上眼睛。
他本來想要證明自己沒有做那些事情,甚至準備好了詭辯——比如西涼也是華夏土地,這片土地上的人也是華夏漢人正統,怎麼能夠算是蠻夷呢?但如今看來,恐怕大業帝是查出來了什麼,所以才會那麼確定的找上陳氏,而陳氏也一定是知道什麼,所以才會直接動手。
「罷了。」
王世充疲憊的擺了擺手:「去請董氏家主、以及涼州牧過來。」
大業六年。
天下大亂,而大業帝發兵阻斷天下。
以宇文化及為將,征討竇建德、沈法興二人,以陳若瀚為將,征討蠻夷西涼王世充,以裴矩為將,意圖鎮壓天下其餘逆賊。
烽煙再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