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大雨龍王經
第227章大雨龍王經
蘇珩接了城隍委託后就一直躲在功課房裡潛心研究祈雨之事。
建醮祈雨,在道教中乃是尋常之事。
根據史書記載,每逢大旱,朝廷就會有人請道士開壇設法,替蒼生向天祈甘霖。若成功降雨,便是天佑聖邦,國運連綿。若失敗,那問題便是妖道蠱惑聖上,直接以道士人頭祭天。
既然有殺頭風險,為何道士們會前往?
緣由簡單,道士們其實都不傻,早在祈雨前,他們已夜觀天象,有幾成概率下雨,心裡門清。再進行風險評估,於身死道消和榮華富貴間做出選擇。
然而祈雨成功,最大的受益人往往並非道士,而是引薦到道士面聖的官員。
說白了,歷史中的道人,亦不過是政治家手中的一枚穿著道服的棋子。
但如今不是。
根據氣象台報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不會下,大概率出現乾旱情況,想採用人工降雨的方法,也沒有適合的條件。
真需要蘇珩施雲布雨。
蘇珩翻閱道經,上面赫然寫道「若能勤心受持讀誦,功德深遠,人民無災,各各延壽長年,無有中傷。」
「是的。其實為師年輕時,對祈雨略有研究。尋常法事,念誦祈雨咒即可。若要開壇設法,惠及眾生,恐怕只有這請雨龍王經才夠得上檯面。另外,這卷經文不止有祈雨之功效……」
「玄珩道祖。」
蘇珩剛想說不必,看到古籍的名字,不由眼睛一亮。
「五帝五龍,降光行風。廣布潤澤,輔佐雷公。五湖四海,水最朝宗。神符命汝,常川聽從。敢有違者,雷斧不容……」
蘇珩正欲細細研究咒語的區別,師父王致遠步入功課房。
過去一年,整個安全區大小紛爭不斷,農事受到嚴重影響,糧食產生跟不上。
「這是延年益壽之法?」
「是。只是具體能達到何種功效,還需實踐方能知曉。有勞道……徒兒了。」
「太上洞淵說請雨龍王經?」
故而,不止是城隍的委託,也是九區糧食局的委託。
王致遠要躬身行禮,卻被蘇珩托住手腕:「一日為師終生為師,師父還是喊我徒弟好了。」
王致遠感動不已,又想起正事,從懷中掏出一卷古籍:
「聽說你要開壇設法祈雨,為師這裡正好有祈雨相關的道經。」
相較於前面兩個祈雨咒,這光看名字《請雨龍王經》就感覺高出不止一個檔次。
「太元浩師雷火精,結陰聚陽守雷城。關伯風火登淵庭,作風興電起幽靈。飄諸太華命公賓,上帝有敕急速行。收陽降雨頃刻生,驅龍掣電出玄泓……」
尤其是九區,糧庫遭遇襲擊,存糧不足,若今年真遇到大旱,糧食產生能跟不上,來年爆發糧食危機也不是沒有可能。
以蘇珩如今修為,這倒不是件難事。只是施雲布雨的口訣太多,一時間讓他有點選擇困難。
時至今日,茅山道士皆知曉唯有灌入菩提道樹的道法,才能被感悟,被學習。
而菩提道樹不會自主產生道法,所有道法皆需要蘇珩錄入。
為此,他才被稱作此世道祖。
「有勞師父。」
蘇珩依舊,將建醮之事託付王致遠,對方走後,他就開始研究起《請雨龍王經》練假成真。
「道君昔於三天之上,以觀世界。伏見諸天諸地,疫氣流行,人多疾病。國土炎旱,五穀不熟。兩兩三三,莫知何計。
爾時,天尊乘五色雲,來臨國土。大作神通,變見光明……」
此後過去一個禮拜,果如城隍所言,春雨久久不至,土地漸漸乾涸,為預防來年的糧荒,不少居民開始囤糧,糧食價格飆升,市場秩序混亂。
當然,還有部分居民有恃無恐,將希望寄託茅山道教的祈雨法事上。
就此事,民眾議論紛紛。
迄今大家對神仙之力的認識停留在斬妖除魔層面。這種改變氣候的操作,聽起來跟天方夜譚一樣。
有人表示懷疑:
「我知道道教很能,但也不是萬能的。就算能,此次旱情,並非一場小雨能夠解決。」
「是啊,而且旱情已經發生,錯過農事最佳時期,哪怕真下雨,也晚了。還是囤糧實在些。」
也有人表示全力支持:
「膚淺之人!愚昧之眾!竟敢質疑道教底蘊。別說是下雨這種小事,若道法大成,搬山煮海,斗轉星移,時光倒流都是信手拈來!別用你們貧瘠的想象力,挑戰道教的上限。」
「確實,既然神仙存在,下點雨乃舉手之勞。就是不知道,此次祈雨,能否見到傳說中的龍王。」
九區人常以龍之傳人自詡,內心對真龍皆有所嚮往。道教文化中,祈雨之事,需請龍王,心生期待正常不過。
不過無論懷疑期許,都不影響祈雨儀式的正常進行。
……
「現在是安全區時間上午八時三十分整,目前我們所在的地方是茅山山門處。大家能看到,經過建築工人晝夜不休的努力,茅山已按照規劃圖修建完畢。這兩位道士是茅山派聰字輩的道長。道長,能簡單介紹下全新的茅山嗎?」
主持人茹月將話筒遞給李平,對方樂呵呵:「茹月姐,我其實一直都是你的粉絲……」
劉雲立刻搶過話筒:
「茅山並非翻新,而是修舊如舊。大家現在看到的道觀規模,就是歷史上道觀的真正樣子。」
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經過裝修擴建,茅山已擁有宮、觀、庵、院共一百五十七房,殿宇房屋達上千間,道士近五百人,佔地面積多達六千平米。
「那麼請問此次萬眾矚目的祈雨儀式將在何處舉行呢?」
「看見山腰處那尊高大的老子神像沒?此次祈雨儀式將在神像前的老子廣場進行。」
直升機在高空盤旋,為整個安全區的觀眾送上廣場的即時畫面。
只見諾大的廣場上,建有一個大法壇,法壇周圍令旗飄揚,旗幟下隱隱有蜃影若隱若現,壇前道士百人,全部盤膝入定。
蘇珩高座居中,夏小玲,向子波伴其左右。
隨著悠揚的樂音響起,為期三日的祈雨祭天儀式正式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