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大朝會與大漢內外的發展
賈誼擔心農社數量增長的太快,農家的技術人員已經跟不上需求了,沒有精細化的合理耕作,沒有生產力的提升,想要憑藉農社發家致富,那根本就是在妄想。
賈誼可是知道,即便是有朝廷的支持,農家這幾十年擴張的速度依舊不快,正式的農家弟子也就幾千人,哪怕把農學院學生加上去,朝廷現在也很難滿足農社現在擴張的速度。
馮唐點頭道:「朝廷已經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了,已經專門制定了一條肥料航線,直接從產地把肥料運輸到大漢,這樣可以節省一倍的時間。」
因為農社的開辦,當今天子在百姓的威望非常高,所以朝廷上下也非常重視和農社有關的產業,徐愛民知道在農業技術人才還不足於大規模發展農社,肥料就是最好的幫手,所以他察覺到肥料價格上漲,正在想辦法尋找新的肥料島嶼,南洋這是重點地區,因為這個地區航道近,不需要再進行幾萬里的海路運輸。
大漢歷40年4月13日,長安城,建章宮,大朝會。
天子高坐首位,大漢的三公九卿分做兩旁。
天子徐愛民臉色嚴肅道:「這兩個月朕巡視了中原七郡開辦農社的情況,就朕看到的情況而言,有好有壞,好的方面,地方郡守,縣令都非常重視農社的建設,其他情況更不了解,朕巡視的七郡32縣,有條件的縣鄉,完成了農社改造,沒有條件的縣,最起碼有一個以上的農社,朕問過當地的縣令,為什麼要這麼麻煩,縣令對朕說,這是想要起一個樣板工程,讓農戶知道農社是什麼樣子,發展又是如何,等有條件了再繼續擴大,只要農社能給百姓帶來收益,百姓自然會歡迎的農社的到來,可見當地縣令遇到朝廷下發的法令是動了腦子的,也是比較務實的,知道條件不足就集中力量做一個樣板,但又會量力而為,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
就朕巡視的鄉里來看,大部分地區建設的農社之後,收入都有明顯提升,百姓也是很歡迎農社的,朕在巡視東郡的時候,當地百姓就多出詢問過朕,農社什麼時候來他們的家鄉。朕很想答應百姓的要求,更想提高他們的收入,但朕知道什麼事情都要量力而為,所以朕只能告訴這些鄉老,等朝廷培養了足夠多的農業人才,製造資格多的拖拉機,能到海外購買更多的肥料,農社就可以到他們的家鄉。」
「我大漢的百姓還是很通情達理,即便朕沒有給他們一個明確的時間,但他們也表示願意等。」
「這些是好的一方面,但差的也有不少,很多地區沒有條件建設農社,或者當地百姓不願意建設農社,但當地縣令,郡守,為了自己的政績,為了在朕面前顯擺,強制要求農戶結社,一點也不看看當地的條件適不適合,也不管農戶心愿,一心就想讓朕看的好。
好傢夥,好幾個縣全部農戶都加入了農社,一個縣就有幾百個農社,他們不在意,有沒有農業人才,朝廷分的拖拉機是不是足夠,給他們的化肥是不是夠這麼多農社使用,他們只知道朕說要建設農社,於是就不管不顧把所有的鄉村都建成農社。」
「朕還說過要量力而為,這些漢吏中沒有聽進去,把朕的話就截取自己想聽想做的。朕建設農社,難道只是為了農社這個名字,朕建設農社是因為農社是一種新的生產關係,能配合新生產力,提高糧食的產能,能夠讓百姓富裕,百姓富裕才是朕想要看到的結果。
這些人倒好了,就是弄一個名字了,和成語當中掩耳盜鈴的蠢貨一樣,這世界會因為你有一個名字就會達到目標?要真可以做到,朕把大漢改名為大同國,是不是天下就大同了。
這種漢吏不是蠢就是壞,要是農社是好的事情,農戶會不想加入,需要你在這裡做惡人,他們的做法不但不能讓農社發展的更加好,反而會消耗朝廷的威望,用朝廷的威望給他做政績,他們覺得自己的臉有這麼大嗎,朕都不敢這樣做。
「廷尉。」
廷尉張恢起身行禮道:「臣在!」
「朝會之後,派遣官員去探查一番,看看這些縣的漢吏有沒有繼續欺壓百姓。」
張恢道:「臣遵旨。」
徐愛民看著自己的臣子冷道:「朕再說一遍,朕推廣農社,是想要糧食增產,百姓富裕,你們要盯著下面的漢吏,不要讓他們掩耳盜鈴,沒本事糧食增產,也沒有本事讓百姓富裕,就直接弄個比較容易做到的事情,改個名字建立個農社,好像這樣富裕生活就來了。」
以丞相酈商為首的三公九卿道:「臣等遵旨!」
農社快速發展,甚至呈現野火燎原之勢,徐愛民本來很高興,這是他提出來的政策,百姓通過農社獲得好處,自然就支持自己,他的威望自然就建立了。
所以對各地農社的建設他是極其支持的,但中書監的老臣都勸說徐愛民,關中農社發展的這麼快。是因為農家的幾十年的積累,加上關中的基礎本就好,但其他地區怎麼可能會有關中的條件,農家的人才,甚至一下子成立這麼多農社肥料如何解決。
這麼多臣子反對讓徐愛民有點遲疑,徐凡也讓他去中原看看,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並且徐凡還讓他兵分兩路,他這一路在明的派遣一個自己的心腹暗中巡視。
徐愛民聽了父親的話,他自己大張旗鼓巡視中原,同時派遣劉恆暗中巡視地方,果然就查到了很多弄虛作假之輩。
朝會開完之後,徐愛民留下丞相酈商,尚書令袁盎兩人道:「本來朕在長安聽到農社一年多就翻一番,大漢各郡百姓都上書想要在本地建立農社非常高興,但真到下面看來還是有點失望的,我們的漢吏唯上不管下,很多郡縣漢吏連實事求是都做不到,只看到別的縣有20家農社,他就要弄30家,40家,要壓過對付一頭,建立農社不管本地的經濟情況,也不管本地的人才數量,完全就是想當然的就干,朝廷給他們定的目標動不動就翻一番,翻兩番,好像不這樣做,就顯示不出他們的才幹一樣。」
「他們要真有這本事朕還高興,但偏偏弄出了一堆雞毛,讓當地百姓損失慘重,還消耗了朝廷的信用,丞相府要嚴格監管地方漢吏胡作非為。」
酈商點頭道:「臣遵旨!」
而後徐愛民感嘆道:「難怪當年父親在大漢剛剛開國的時候禁止漢吏亂伸手,父親還是有先見之明的,地方上的漢吏知道朕喜歡推廣農社,就根本不顧及實際情況亂來,好在現在情況還會嚴重,要是被這些漢吏弄的天下粥粥,朕豈不是要給他們背鍋。」
要不是他去了地方看,他都不知道這些漢吏為了討好他,敢如此胡作非為,想來當年始皇帝就是因為底下的秦吏不斷加碼,最終導致整個大秦土崩瓦解吧。
想到這裡徐愛民對袁盎道:「地方上的賢者,還有來長安城告狀的百姓奏摺,你要第一時間交給朕,要是沒有賢者和百姓的監督,只怕地方上的漢吏真把自己當成百里侯了。」
袁盎道:「臣領命!」
而後徐愛民讓侍從把奏摺拿過來進行批閱。
和喜歡拱垂而治的徐凡不同,徐愛民把更多的時間都用在治理國家上。他明白大漢的天下是父親打下來的,即便父親拱垂而治也不會影響他的威望,但他卻沒有父親的威望,要是刻舟求劍的學習父親拱垂而治,只怕會被群臣架空。
所以他當皇帝之後強化了尚書令,加強了對九卿府衙的監管,甚至還建立了和大漢郡守之間的密奏體系,加強地方郡守的聯繫,做到監督和映照,防止九卿大員欺騙自己,同時他還重新弄出來了當年的意見意見收集箱,讓天下的百姓有地方可以和他這個天子親自交流。
這幾年他尤其關心關中之外百姓的書信,因為即便是這個有火車的時代,普通的百姓想要來到長安城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百姓敢冒那麼大的風險和困難來到長安城告狀,那十有八九,在當地有非常大的冤屈了,這隻要派遣御史去查,幾乎是一抓一個準,這已經成為了徐愛民和天下百姓有聯繫的重要渠道了。
很快徐愛民就看到了賈誼的書信,他馬上問道:「南方的旱災很嚴重嗎?」
袁盎道:「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南部都遭受災害,還有南方的一些諸侯,當地半年沒有降雨,春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丞相府已經下達命令,免去三郡的稅賦,調撥了救災物資,其中災害最嚴重的零陵郡更是開啟了以工代賑,讓當地的百姓修道路,橋樑,即便今年三地糧食減產,但朝廷已經盡量保證百姓的收入不下降。」
徐愛民看著書通道:「賈卿想要在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三地開啟官營變法,賈卿說三郡貧苦,朝廷不把三郡百姓組織起來的話,三郡難以競爭的過南方的諸侯國,三郡想要富裕就不可能。當年九江郡,衡山郡就是因為官營變法,終於從南方的貧瘠之地追趕上來,雖然現在依舊比不上大漢在富裕的幾個工業郡,但好歹追上來了。」
袁盎道:「三郡地域廣大,需要的農家,墨家,法家的人才不少,而朝廷因為要推廣農社,現在連農學院剛畢業的學子都派遣出去了。」
徐愛民道:「想辦法給賈卿弄一些技術人才過去。」
「遵旨!」
看完國內的奏章之後,徐愛民又讓侍從拿出大漢境外大臣諸侯的奏摺,不過這次他是讓袁盎來讀自己聽。
袁盎翻看奏摺道:「唐王聯合新大陸的諸侯,上書朝廷想要修建聯通整個新大陸諸侯的鐵路網路,請朝廷支持。」
徐愛民面臨拿出新大陸的地圖,然後把新大陸各個諸侯的領地鏈接起來說道:「這可不是一個小工程?」
袁盎道:「唐王打算以三番金礦,諸侯領地的金銀礦為抵押,打算貸款500億修建鐵路。」
徐愛民想了想道:「讓錢莊令去新大陸和二弟交涉。」
袁盎繼續道:「張大使已經和匈奴完成談判,匈奴國同意把國內的鐵路網路和大漢連接,同時四大錢莊管事上書請求朝廷成立管理諸侯資產的少府衙門。」
然後袁盎再簡單的說了一下四大錢莊管事在匈奴抄底的事情。
徐愛民想了想道:「先以匈奴國為試點。」
徐愛民看著匈奴的地圖,匈奴國的鐵路網和西域天竺聯通之後,我大漢的鐵路網路就可以直抵世界島的中心了,這倒是極大加強了對世界島的控制。
但很快他就看到塞琉古地區的空白,這就讓他覺得非常顯眼。
「命令總領事館,讓他們想辦法說服塞琉古國答應大漢修建鐵路網,控制權和股份可以給予他們優待。要是塞琉古國還拒絕,就想辦法換一個聽我大漢話的國王。」
「諾!」
「炎洲都督丁河和天竺艦隊中郎將劉濞上書,想要建設聯通匈奴灣到炎洲都督府的鐵路。」
「他們也要建設鐵路?」徐愛民找來世界地圖,發現這片地區不是戈壁就是沙漠,更關鍵的是當書亦士運河打通之後,兩地完全可以通過海陸連接,花費這麼大的代價修這樣一條鐵路完全沒有必要。
徐愛民道:「告訴兩位老將軍,就說朝廷財政緊張,他們的計劃暫時延後。」
就這樣國內國外的事務讓徐愛民忙碌到深夜。
話分兩頭,長安城,霸上機械廠。
徐凡帶著一個安全帽,看著一個巨大的鏜床把一塊燒的通紅的鐵錠一點點的鏜一個容器的模樣。就這樣一個小小的壓力容罐,不但製造麻煩,而且體積也非常小,不是徐凡不想製造大的,而是大漢還沒有這個機械水平。
「最多五年,乃公一定弄出電焊機,整塊鐵做壓力容器太難了,還是用鐵片更好。」徐凡咬牙道。
徐凡已經弄出電報機,這玩意一出來就成為了一條財源,按照現在大漢的標準,千里內,一個字就100錢,千里之外,每多增加100里就增加10錢,電報局很快就成為了大漢最紅火的行業,大漢很多需求快捷信息的大款,成為了第一批電報客戶。現在整個大漢各郡都在申請建設電報局,而制約電報局的則是大漢培養人才的效率,維持大漢還怎麼開辦了一家電報技術學院。
電報已經成為一個快速突破10億的新興產業了,而且其價值還在快速增長,大漢已經制定了10年電報計劃,打算用5年時間把電報網路鋪滿整個大漢,再用五年時間把電報網路鋪滿全世界,能讓全世界的信息朝發夕至,而真要做到這一點,這就是一個千億級別的產業了。
當然除了電報之外,徐凡還弄出了發電機,乾電池,電燈等電力時代的這些設備,長安已經有一條實驗性的電燈街道,甚至為了加快大漢對電力學的研究,徐凡還親自擔任校長,建立了電力學院。
不過以大漢現在的電力研究水平,暫時還沒有辦法研究出電焊機,而偏偏這玩意兒常用處卻非常多,像大漢現在鋼鐵船,用的就是徐凡只聽說過的鉚釘技術,壓力容器就更加難做了,這東西不能有縫隙,用鉚釘就不行,只能用鏜床,但如果有電焊機的話,生產壓力容器的效率最起碼可以提升幾十倍,所以現在徐凡才一次懷念當年隨處可見的電焊機。
而跟在徐凡一旁的張蒼無奈道:「太上皇,您即便不看著朝政,也不要來機械廠,這裡也太危險了。」
機械廠嘈雜的聲音甚至讓張蒼難以忍受。他很難想象太上皇為什麼喜歡來這樣的地方。
徐凡無奈道:「誰讓你跟過來,你知道這是用來做什麼的?」
張蒼道:「這不就是用來煉製煤油的。」
徐凡無語,只能帶著張蒼離開這裡,來到一個安靜的會議室。
張蒼道:「太上皇您就這麼放心朝堂上的事情?」
徐凡道:「你我都老了,這個世界終究是要交給年輕人來治理的,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漢這年輕人做的不錯,大漢依舊在向前發展,我能有什麼不放心的。」
而後徐凡感嘆道:「和你說句實話,大漢現在的發展都已經超出我的預計了,我真的沒有想到大漢在生產力現在的程度就已經可以如此繁榮了,本來我預計蒸汽機的到來,最多讓大漢的普通百姓能夠吃飽飯,少量的地區能實現小康生活,但現實顯然比我預計的要好的多了。」
這是徐凡的心裡話,他生活在信息時代,生產力比這個時代進步了三個量級,但在他的世界有多少人能保證自己的俸祿能養活自己一家人?
但在大漢卻可以輕鬆做到,三座大山在這裡也不是大山了。大漢的年輕人比他們的後輩過的好多了,他還能有什麼不滿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