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臨忻聖儒白隆繼,重歸長安小白穎
第814章臨忻聖儒白隆繼,重歸長安小白穎
景龍四年
距離神龍政變已經過去了十年,因為重俊之變被牽連的白氏,力量大損,開始了蟄伏期。
加上當代家主白隆與上代家主白穎不善政治,使得白氏在朝堂上的影響多靠著白望宗,影響力大不如前。
若不是有著控制半個大唐的商業網路,以及遍及天下的分氏族,恐怕已經淪為了五姓七望級別的世族。
哀宗弘道二年,白氏家主白遐去世,享年八十八歲。
同年十月,少主白穎繼位,白氏力量龜縮,加上之後武后趁著白氏治喪,成功發動『繼昌政變』,白氏主導的南洋開發計劃被迫中止。
僅僅完成了對水軍內外的劃分,成功將縱橫大洋的北洋海師、南洋海師組建起來。
景龍三年,被譽為「臨忻聖儒」的白氏第六十六代家主白穎去世,享年八十五歲,少主白隆繼位。
如今白望宗病逝,白氏在長安的影響力降到了冰點。
更別說還有韋后趁著李顯病重,大肆排除異己,凡是原白氏的門生故吏,多被貶放。
雖然白隆善商事,曾多次行商中亞,見多識廣,沒有踏入過官場,但不代表他對於當前白氏的情況沒有了解。
就在白氏五老中,就有三位白氏子,曾經在州刺史、都督等三四品大員的位置上致老。
所以在族人的提醒下,勸諫下,白隆終於開始謀划讓白氏重新回到長安。
他找來自己的長子白邊,說道:
「如今聖人病重,韋后臨朝,意欲重行武后之事,當初武后功敗垂成,是因為我白氏在長安的影響力如日中天。」
「今天,家族在長安朝堂的力量前所未有的低微,這是家族不能容忍的。」
「你也知道為父素來不諳政事,雖然你與你祖父一樣,喜愛詩詞歌賦,但終歸是比我要好,所以,為父準備將長安一事交給你,如何?」
白邊今年剛過四十,並沒有參加科舉,而是以白身的身份,隨家族商隊遊歷天下名山大川。
做《大唐江山美如歌》一篇,名動天下,被譽為『小白穎』,被視為當今最年輕的大儒。
朝廷聽聞其名聲,曾多次下詔徵召,都被他拒絕了。
之前在琅琊書院接替祖父白穎,擔任山長,因為參加祖父葬禮,故而辭去了琅琊書院山長之職,回到了族地樂平,如今暫時在松溪書院任教。
「雖然孩兒不喜政事,但身為白氏子,家族有詔,豈能袖手旁觀,孩兒願往長安走一遭,為家族謀划。」
得到了白邊的回答,白隆十分高興,又給他說了自有家主身份才能夠知道的一些長安密事,到了最後,白隆猶豫道:
「邊兒,你是知道的,當初為父與你望宗伯父謀划南洋開發計劃,險些就成功了,只是因為武后的阻止,才中斷。」
「開發南洋,非天下安定、朝堂穩定,加之有大魄力的君主不可為,若時機出現,為父希望你能夠再次提交此事,重開海事。」
「不僅是了卻為父的一番心愿,也是為天下找尋的另一條路。」
白邊躬身施禮道:「孩兒謹記。」
五月三十日,白邊拜別族中好友、兄弟姊妹,從樂平啟程趕往長安。
六月十五日,白邊一行才過晉陽,就得到了天子崩逝,太子李重茂靈前登基,太后韋氏臨朝稱制的消息。
「少主,如此看來,長安即將大變,我們還是要加快速度了,以免錯過了時機。」
「聽你的,老黃,加速,不再在路上逗留,直入長安。」
因為天性使然,使得白邊一路上每遇到名勝古迹,或道觀名山,都忍不住停下來欣賞一番,並為其賦詩,使得走了近半個月,還沒有出太原地界。
而向白邊提意見的人名為白廣春,是白邊的貼身書記,也算是幕僚謀士,本身是白氏旁系族人,嶺南廣州人,南宗南仁堂子弟。
祖上是官身,只是陷入政治鬥爭,被流放嶺南,等到了他這一代,家族已經十分衰微了,僅剩下幾十位族人,居於廣州的山間,與平常百姓無異。
當初白邊遊歷至嶺南,作《嶺南歌》,引動嶺南文士,蜂擁而至。
白廣春雖家貧,但憑藉祖上傳下來的一本《春秋》,從沒有放棄過學習。
在從居住在廣州的舅舅口中得知這件事後,知道這是自己家能夠復興的機會,果斷翻出家中一直珍藏的族譜。
告別族人,從家鄉所在的小山村出發,花了三天時間,歷盡艱辛,終於趕到白邊所在的雷州。
此時的白邊正站在雷州海岸邊,與雷州當地的官員、豪紳眺望雷州海峽,正準備渡海往崖州而去。
得知有族人求見,並有族譜為證,白邊當即放棄原有計劃,在雷州城內接見了白廣春。
雖然此時的白廣春蓬頭垢面,彷彿一乞丐,但身上的讀書人氣質掩飾不住,又拿了族譜做為作證,讓白邊異常重視。
等到聽說白廣春家族的現狀后,白邊不由得涕泣道:「卻不知嶺南之地,竟還有我白氏族人竟然落魄如斯,這難道不是我主宗的過錯嗎?」
當即命令隨從往廣州南仁堂送金十兩,幫助他們改變生活現狀,又捐了一個學堂。
並以主宗的名義,斥責負責廣州族事的族人辦事不力,致使族人遭受如此苦難,竟然沒有一點動作。
又啟動了家族內部的審查機制,果然發現是當地的白氏子弟貪墨了南宗下發至廣州,扶持貧苦族人的錢糧。
而且這還不是特例,幾乎每個州都是這樣,只因為不管是主宗,還是南宗都距離嶺南太遠。
於是在雷州逗留了一周的白邊,總共以族法處理了廣州周邊,包括雷州、春州、廉州等十八個州的不法族人一百三十一人。
其中十三人因為謀殺族人等不可饒恕的罪名,被處於極刑,被開除族譜的族人五十三人。
面對白邊在嶺南的雷霆手段,當地官府不僅沒有一絲要插手的動作,反而提供了種種便利。
因為不僅是白氏內部的事情,處理白氏不法族人,對當地來說,也算是凈化了當地的風氣。
自古皇權不下鄉,縣之下的一切,都由宗族自行管理。
其他當地的宗族,見到了白邊如此嚴厲的處罰,也不禁有些咂舌,暗想:「白氏法嚴,名不虛傳。」
一時之間,嶺南白氏之風大振。
眼見自己族人得到了補償,還得以多增田地,生活有了保障,白廣春十分感激,提出願意侍奉在白邊左右。
可白邊拒絕了:「這幾日我也看出來了,依照伱的學識、才智,通過鄉試,前往長安參加科舉,最多不過五六年,必然榜上有名,得授官身。」
「我不過一白身,跟著我,未必有做官好。」
可白廣春不聽,堅決要跟著白邊。
無奈,白邊只得將其收為自己的隨身書記,隨他一同遊歷。
此後經過幾年的鍛煉,白廣春的能力,比之尋常大縣縣令,下州刺史也不遑多讓。
更難能可貴的,白廣春的政治天賦比白邊要高得多,加上這些年隨著白邊東奔西跑,視野開闊,眼界高,能夠很敏銳的察覺到一些不易發覺的政治陰謀。
白邊遊歷地方時,曾有地方不法官員害怕白邊發現自己的齷齪事,將其捅上朝廷,想要對他不利。
白廣春憑藉的這種能力,多次協助白邊逃脫當地的政治陷害,沒有讓其被捲入其中,得以全身而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