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李家現狀
第2章李家現狀
就在獨孤氏給孫兒說陛見的規矩時,一個侍女急匆匆的跑來稟報道:「老夫人,夫人要臨盆了!」
「慌什麼,本就該是這幾日,世醫婦可去請了?」
貴族人家婦女不好向外尋醫問診,便自小培養世醫婦,精習女科,尤擅接生。
「回老夫人,陳夫人這幾日就守在內院。」
獨孤氏點點頭后就要下榻,自己四個兒媳婦中,竇氏是伺候她最盡心儘力的,因而哪怕身體不適,她也要親自過去陪著。
「毗沙門,你去內間佛像前為你的母親祈福吧。」
李建成扶起祖母后應了一聲,毗沙門是他的小名,自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興盛,時人素願為孩子起佛名而求平安,當今聖上小名便叫做那羅延。
等獨孤氏領著侍女們離去后,李建成並沒有急著去祈福,而是走出房間,抬頭看向天空喃喃道:「也沒有兩條龍來戲珠玩鬧啊。」
李建成搖搖頭回了內間,但並沒有當即叩首求佛,而是皺眉沉思著,片刻后才嘆了口氣,誠心誠意的跪在蒲團上:「保佑我們一家能齊心協力共創大業,至於之後的,那就各憑本事吧。」
竇氏畢竟是生育過的,因此很快就傳來了喜訊,李建成也得以趕去瞧了眼自己的親弟弟,顯然也並沒有什麼天子異象。
獨孤氏此時抱著小孫兒很開心,她與丈夫先唐國公柱國大將軍李昞育有三子,另有一庶子,但最後只有最小的兒子李淵長成承襲家業,余者或沒於沙場或夭折於疾。
如今家族終於又開枝散葉了。
早就備好的乳母將李二郎抱走哺育,獨孤氏進去看了眼兒媳后出來又派僕從趕赴譙州向李淵稟報這個好消息。
七歲就承襲了唐國公爵位的李淵,目前就在譙州任刺史,聽著還算顯赫,但其實下面只管轄了臨渙縣、永城縣、山桑縣、蘄縣四個縣而已。
要知道天下有一百九十郡,一千二百餘縣,因此州也分等級,上等州可管轄二十多個縣,其刺史為朝廷從三品大員。
中等州的刺史,下面可管轄有十餘個縣,便為正四品,至於下等州,則是從四品官,僅僅管理幾個縣。
由此也可得知,因李建成祖父李昞三十餘歲便病逝了,李淵繼承家業時年紀太小,不能完全接收李家在軍中門生故舊,導致李家實則已經有些不復往日之輝煌了。
當年貴為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虎在世時,少年時的李昞便被北周大宰冢宇文泰封為汝陽縣伯,食邑五百戶,任車騎大將軍。
等李虎去世,十五歲的李昞襲封隴西郡公,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等北周建立后,二十八歲的李昞襲唐國公爵位,封御正中大夫,任安州刺史,后加封為柱國大將軍,拜少保、都督同華等八州軍事。
而李淵大人如今年過三旬了,除了頭上還有個唐國公的爵位外,就只是個偏遠下等州的刺史,這對尋常人家自是高官顯貴,但對李家而言,確實是落魄了。
爵位只是代表榮譽地位,沒有實權在握,地位也就是虛的了。
據上次的家書可知,李淵向在吏部任職的故舊打聽了消息,他過完年就要調往隴東郡了,只是同樣還是小刺史,下面管轄汧陰、長蛇、南由、汧陽四縣。
而前來送信的僕從也說了,鬱郁不得志的國公爺,在譙州也沒心情好好撫境安民了,整日不是領著門下外出騎馬打獵就是在設宴與人飲酒作樂,頗有魏晉名士的做派。
這其中看似是青黃未接,實則是當今陛下,已經在刻意打壓關隴貴族了,他自己怎麼得的天下,就怕怎麼丟掉,誰到了這個位置,都會這麼做,並不稀奇。
與其餘家族還興盛的關隴貴族比,李家自然是軟柿子了,若不是占著關隴集團的原始股份,再加上當今皇後娘娘的照撫,恐怕還會更慘一些。
因此李建成就明白了自己要找誰,才能多為自己和家族多積累點底蘊,祖母能給他那封書信,也是他這幾個月來明裡暗裡軟磨硬泡才得來的。
這封信也確實是時候,早幾年沒大用,後幾年沒什麼用,而現在卻能撬進大隋的權利中樞撈一點好處,雖然不是那麼體面。
正所謂功高莫過於救駕,功大莫過於從龍,雖然晚了一點,但有總比沒有強。
李建成沒有急著要回京,要等的時機還沒出現,但已經起風了。
他下午沒有看四書五經,也沒有看時下盛行的詩文,而是看起了佛經,以討那位最重要的人喜歡,有了機會那就更要有準備,否則抓不住的機會,跟沒有無異。
…………
清晨,這日是朝會的日子,大隋的帝后一如往常一般,同時起身梳洗穿戴,用過簡單樸素的早膳后,倆人並輦而行,直到大殿的后閣門攜手下輦。
獨孤皇后看著眼前身材雄壯,頭戴通天冠,著寬袖袍服,雲頭高牆履的丈夫,隋帝楊堅也是用充滿柔情的目光看著自己珍愛了一生的妻子。
倆人太熟悉了,自沒有多言,楊堅大步上朝而去,獨孤皇后則到了一旁的小殿端坐,不時就宦官跑來將朝會內容及百官對答一字不差的詳細稟報。
而有時,獨孤皇后覺得事有不對,就會立即讓宦官向皇帝傳遞自己的意見,朝中大臣見有宦官在皇帝御座后低聲細語,也是習以為常,畢竟這樣的情形都快要看二十年了。
這些年朝內朝外大事小事,都很難分得清哪些是皇帝的主意,哪些是皇后的的主意,對這二位宛如一體的帝后,朝野共稱為二聖。
而這次獨孤皇後向皇帝傳達的消息只有一句話「鼠輩羨嫉,不必理會。」
隋帝聽完后默不作聲,而殿前比陽縣公右衛將軍龐晃還在喋喋不休的說著:「突厥都蘭可汗已經敗逃,越國公尚書右僕射楊素已經上表可以班師回朝,唯齊國公尚書左僕射高熲身為宰相,不思國力艱難,竟還要朝廷增兵補糧,依微臣看,其分明有謀反之心!」
百官見皇帝並不理會,當即紛紛表態高熲乃朝廷柱石,又鞍前馬後追隨陛下多年,素來忠心耿耿,龐晃一介小人,竟敢離間帝相,實屬包藏禍心,當立斬之!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