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公孫好戰,劉備只愛種田 (求追讀,求上票兄弟們)
公孫瓚竟然被封侯了,劉備驚了,自己這老大哥一步升天。
封侯拜將,這可不得了,雖說都亭侯是最低一級的侯爵,但那可是爵位,具有極高的榮譽,封侯可是文臣武將的畢生夢想,在漢武帝時期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李廣縱然是名垂青史,卻一生達不到封侯標準,所以才有了「李廣難封」的遺憾。
漢朝劉邦建立之時曾言「非劉不王,非功不侯」,而封侯條件也極其嚴格。斬殺與捕獲敵軍主帥者,封侯。將領或士兵通過衝鋒陷陣,攻破敵陣者封侯。斬殺敵數和本部兵馬損耗數要維持在一定比例內才能封侯,這也是李廣難封的主要原因。
李廣雖然驍勇善射,勇猛無比,但是每次打仗損耗數沒有維持在十分之三以內,漢武帝劉徹對衛青,霍去病的封授、益封詔書都是本部兵馬損耗在十分之三之內,更不要提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功勞。衛青的漠北之戰雖然大破匈奴,但敵我損失相當,大將軍不得益侯,軍吏卒皆無封侯者。
說起來這個封爵的制度由來已早,先秦時期便有了封爵制度,即「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那時還正處於奴隸主社會,封爵對於普通人是遙不可及。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后實行軍功爵制度,率先打破了貴族對爵位的壟斷。商鞅推出「二十等爵」,將爵位劃分為二十個等級,士卒通過戰場殺敵立功就能擺脫白身獲得爵位,極大激發了士卒的積極性。
二十等爵從低到高為:「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二十等爵,每個級別都享受相應待遇,徹侯在漢初也有封地,但漢景帝之後不設封地,僅享食邑待遇。關內侯無封地,享食邑待遇,其他爵位食俸祿。
在漢朝二十爵位之上還設立了王爵,也就是劉邦的親屬,皆有各自封地,也就是郡國并行的制度,但直接導致了七國之亂,影響中央政權,因此一直到漢武帝時期,諸侯國都是個極大的隱患,在漢武帝實行主父偃的推恩令及一招酎金失侯后,完全分化解除了諸侯國的實力,對中央再也構不成危害了,也就是劉備為何能從中山靖王傳到現在父親僅是普通官吏的原因。
漢武帝劉徹登基后,徹侯因避諱改為「列侯」,漢武帝後期國家連年征戰導致國庫空虛,漢武帝為了籌措軍費開始出售關內侯以下的爵位,許多豪門大戶因此封爵,爵位的含金量大大降低,但那些爵位僅僅是享受朝廷俸祿,並不是列侯這等最高級享受食邑的侯爵。
東漢建立后,列侯又被細分為五等:「縣侯,鄉侯,亭侯,都鄉侯,都亭侯」。
列侯最高級別為縣侯,縣侯即是食一縣之食邑,一縣萬戶,也就是人常說的「萬戶侯」。
其次是鄉侯,縣的下一級行政單位,食一鄉之食邑,西鄉侯,武鄉侯這些都是鄉侯。
再其次是亭侯,以一亭或數亭為食邑,宜城亭侯,漢壽亭侯,宜城和漢壽是兩個亭的名字,曾授予劉備和關羽亭侯。
在那之下的都鄉侯,有食邑三百戶。最低一級的都亭侯,食邑兩百戶。
這些食邑都是享有相對應的稅收權,享受這片土地的財富而沒有統治權,能讓享有侯爵的人衣食無憂。
公孫瓚這都亭侯就能直接享有兩百戶的賦稅,和自己這太守不一樣,太守那可是要聽命於朝廷的,賦稅都是朝廷定的,讓收多少收多少,收上來擴充郡內糧倉上交朝廷國庫。賦稅也不能自己說了算,僅有支配權而不具備所有權。公孫瓚的兩百戶是直接所有權,稅賦直接交給公孫瓚就行,朝廷不管不問。厲害了我的哥。
不過這不是劉備的目標,什麼食邑不食邑的,自從諸侯割據之後,中央直接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權,哪還有聽朝廷的,賦稅不都是州牧說了算,哪有上交朝廷的。說白了自己現在這個北海太守得聽朝廷的,聽州刺史的,一旦天下大亂,廢刺史立州牧,那自己要是成為州牧,就像那劉焉一樣,直接割據益州,斬斷一切同朝廷的聯繫,一州之地還不是自己說了算,自己要收多少賦稅就是多少,也不用上交朝廷。
不過自己不能那樣做,自己還是得有好的名聲才行,自己現在也不是皇叔,有這名號也沒見有多大用處。主要在一個名正言順,在這漢末亂世還是有一定用處的,要不然各諸侯都受制於「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義上漢帝的統治地位還在,要是不聽從那就是亂臣賊子,是要受天下諸侯討伐的。
無妨,天下大勢還是很穩定的,自己在北海就挺悠閑,天下還有好幾年的太平呢。現青州刺史名叫趙琰字雅珪,是劉備的頂頭上司,郡守受刺史節制,刺史掌一州監察,行政,軍事權力,不過刺史並沒有太過干預自己的治理,想黃巾之亂時青州蒙遭賊禍,一州十三郡皆起兵平叛,刺史在治所坐鎮,四處戰火無法干預郡內軍事,政令難達,諸郡各自為戰。
最終能平定叛亂的主要原因還是青州黃巾軍連像樣的統領都沒有,各縣憑藉招募來的鄉勇加上駐軍將青州各郡的反叛平定。刺史趙琰也是看到了在州郡混比較危險,好幾個州郡長官都讓黃巾軍給砍了,趙琰沒心思在青州呆著了,青州不安全,只想回朝廷,還是京師安全,管他什麼幽州動亂還是西涼動亂,都影響不到京師,打到京師還得了,堂堂五軍校士御林軍都在,滿披甲重甲胄全副武裝的精良將士,不會被這群賊寇擊垮。
趙琰在朝廷里花錢走動,試圖離開青州,也沒時間管劉備,知道北海有這麼個人物,自己這刺史也沒空去刺他了,隨他吧,反正平定黃巾的肯定不是什麼善茬。
春耕,曲轅犁已經推及到各縣內,劉備讓各縣的縣令縣長命工坊打造,投入耕地中使用,劉備張貼告示勸農,正好趁今年賦稅大減,讓百姓囤積糧食,對於善耕勤耕的百姓,劉備制定了獎勵的政策,說白了就是獎勵農耕,商鞅變法是獎勵耕戰,自己就來獎勵耕織,正好上書減了一年的賦稅,百姓可以充實家裡的糧庫,餘糧也能充實郡內倉廩,這可是自己的老底。
不光是農民,為了防止豪強大族侵佔開墾土地,劉備嚴格把控,對於這些豪族,劉備也不能徹底的清理,畢竟盤踞縣內已久,約束豪強不得侵佔百姓開墾的土地,闡明法度后,囑咐王脩看好其餘豪強大族,但有禍亂百姓者嚴懲不怠。
劉備同時讓自己下面的幾大家族若有需要零工的活計,便向百姓開放,讓百姓在農閑的時間也能夠掙錢,像製鹽,打漁曬魚那都需要勞動力,這些百姓都是極佳的,是雙贏的方式,既能加快自己工坊的生產進度,節約了人力,還促進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
對於百姓的家庭作坊生產的小商品,劉備也是根據情況讓家族進行收購,如有手藝好的百工,直接招攬到家族裡,待遇可比手工業者自己經營好了不知道多少。
百姓都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一大家子都去開墾土地,多勞多得,一次把一年的糧攢夠,農閑的時候去做工,看到了以後的好日子。
一郡十三縣,縣縣忙耕種,劉備親下各縣走動,一個縣一個縣的走,不光是百姓的村莊耕種情況,還有流民營的耕種情況,軍屯的耕作情況,以及黃巾降軍的家人營地的耕種情況,各縣分別設立典農吏,同時任國淵為典農從事,專職負責春耕屯田之事,手底下人也是忙得不亦樂乎,各鄉亭都去跑,保證政令下到鄉亭,從最基礎的鄉亭保障屯田到位。
劉備,田豐,國淵三人針對春耕屯田一事四處奔波,從未有一刻空閑,沒辦法,黃巾之亂后必須要恢復生產,為防止豪強侵佔開墾的土地,他們必須要親自巡視,防止哪個不開眼的來觸霉頭。
公孫瓚進駐右北平後接下來右北平的政務,右北平同樣是待建中,公孫瓚閑不住,是個戰爭狂人,就喜歡打仗,迅速在郡中募集兵力,準備進攻張純軍,擴大自己的戰果,公孫瓚看到了機遇,雖然自己進駐屬國,但實際上這右北平在自己手裡,那麼不還是自己說了算的。
公孫瓚的十分滿意,甚至建功立業的心達到了,自己可以繼續與張純作戰,直至剿滅張純,這樣半個幽州都能被自己掌握在手裡,甚至可以做個幽州刺史。
公孫瓚出身不好,渴望能獲得權力成為一方大員,這樣能給自己母親交代,帶著自己母親享受榮華富貴,同時能夠治一下當初看不起自己的人,甚至讓他那看中出身的父親也只能對自己低頭。若是無叛亂自己頂多能夠成為一郡之吏,倚仗岳父也不一定能做到太守,而現在因為驅逐張純,竟然一步封爵,進駐屬國即是太守之位。
但情況不一樣了,這一步跨越不僅給了公孫瓚的希望,還打開了公孫瓚的胃口。戰事未定,自己還有建功的機會,憑著郡內將士及都督的這三千精騎,又有烏桓將士,公孫瓚相信擊潰叛軍毫無困難,不過一群烏丸胡騎而已,自己在遼東就能十人破百騎,現在手裡數萬人,破張純豈不是輕輕鬆鬆。公孫瓚厲兵秣馬,等待機會攻打張純。
劉備在北海根本不知道幽州打的這麼熱鬧,也不知道公孫瓚正一步步向諸侯發展,公孫瓚已經走上了諸侯之路,劉備還在一心忙著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