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勤王平叛,劉備兵發平原 (求追讀兄弟們)
中平三年,黃巾軍餘黨張牛角、張燕等人盤踞在太行山脈,侵擾并州、冀州、司隸等地,被稱為「黑山軍「。
孫堅參加張溫與邊章、韓遂的「美陽之戰「,成為議郎。議郎是一個官秩六百石的小官,「掌顧問應對「,沒有什麼權力的閑散官職。
但隨後「區星起義「可以說是改變孫堅的命運。
長沙人區星反叛,自稱將軍,聚眾一萬多人,攻圍城邑。
當時,周朝、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陽一帶起義,與區星遙相呼應。孫堅就越過郡界,前往征討。這樣一來,三個郡都得到了平定,秩序井然。區星起義軍的數量有一萬多人,這在動輒十萬、百萬的起義軍規模中顯然沒有什麼牌面。
朝廷當即令孫堅作為長沙太守,朝廷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前往剿滅。孫堅到郡,檢選循吏,使之治民,並且明白交代:「你們只管好好對待善良百姓,好好處理官曹文書,按規矩辦事。至於郡中盜賊,交我負責好了!」他說到做到,立即率領將士,謀划方略,整頓吏治、肅清風氣,保證長沙郡內的安穩。
然後親自率軍討伐區星,僅一個月的工夫,就打敗了區星,郡中震服。
除了區星以外,在零陵郡和桂陽郡也發生叛亂,起義軍首領分別叫做周朝和郭石,與區星聯合起來。零陵郡和桂陽郡在長沙郡以南,可以說是荊州的最南端,其中山嶺縱橫,組成也比較複雜,這或許是區星、周朝、郭石等人起義的基礎。
孫堅消滅區星,周朝、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陽一帶起義,與區星遙相呼應。孫堅決定繼續進攻零陵、桂陽的起義軍。按照當時的法律,孫堅作為長沙太守,是沒有權力到其他郡縣討伐叛軍。
孫堅的主簿勸諫孫堅不要跨越到其他郡縣進行討伐。
孫堅卻回答道:「太守我沒有什麼文德,只以征伐為功。越界征討,是為保全郡國。即使以此獲罪,我也無愧於天下!」
孫堅認為自己以武途起家,實在沒有文治上的能力,只能用征討叛軍的方式建立功勛,於是堅持討伐其他郡縣起義軍,整頓部伍,起兵馳援,敵人聽說孫堅要來,聞風逃遁。這樣一來,三個郡都得到了平定,秩序井然。
而孫堅的舉動是符合朝廷訴求的,而且在這種情況下,朝廷也不願意節外生枝,孫堅不僅沒有被治罪,衛朝檢錄孫堅前後戰功,還封他為烏程侯。
劉備這邊,太史慈攜母來投,劉備毫不猶豫讓太史慈督一縣兵馬同時協助處理政務,太史慈在眾將裡面算是年輕的,劉備也真心希望自己的老部下能夠以兄弟對待太史慈,太史慈現在還年輕,尚未統兵作戰過,劉備讓太史慈向自己的這些老部下多多學習,日後少不了作戰。
太史慈可是胸懷大志之人,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太史慈兼有武力和治理能力,日後必是一方猛將,必須以大將來培養,隨自己征戰天下。
時間又過去一年,這時劉備已經在北海坐大。孫堅為烏程侯,長沙太守。曹操為濟南相。公孫瓚為中郎將,都亭侯,進駐屬國。
中平四年,幽州境,張純張舉造反鬧大了,十萬屯在遼西郡肥如縣,原泰山郡太守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遼東屬國烏桓大人蘇仆延率軍五萬進攻青州平原郡、冀州清河國。
劉備聽說了之後直佩服,阿貓阿狗都敢稱天子啊,一旦稱天子那可是要受到天下人討伐,張角這麼大影響力都不稱自己天子,才敢叫自己天公將軍,你一個前太守敢叫自己天子,那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袁術家世這麼好妄自稱帝最終還不是導致眾叛親離。
不過這樣一來自己的機會就來了,沒想到這群賊人直接打到冀州南邊來了,正好遂了自己的心意。
出兵!
劉備率先舉旗勤王,非劉氏稱王,天下共擊之,張舉逆賊敢擅自稱王,妄稱天數。劉備當即上書朝廷,奏明自己據冀州近,理當剿滅叛賊。
靈帝十分高興,正愁無人分憂,當即加封劉備「討逆將軍」,令本郡兵馬前往平叛。
劉備北海直上樂安隨後便可直達平原,糧道極其平坦益達,是絕佳的作戰時機,自己必然不能失去,抓住這個機會,擴大影響力。
劉備接到詔令后迅速召集麾下眾將,關羽,張飛,趙雲,樂進,田豫,牽招,鮮於輔,太史慈,楊義紛紛從縣裡趕到郡治所。
劉備,劉德然,田豐,簡雍,孫乾,崔琰,國淵都聚於治所內。
「張舉妄稱天子,企圖顛覆漢室,賊心昭然,我身為漢室之胄,絕不能坐視此事不管。我和元皓商議後上奏朝廷,天子詔令發兵平原討伐叛賊,掃平進犯的蘇仆延眾。」
一眾將領互相看著都是躍躍欲試,雖然幾人都願意為劉備治理政務,但已經數年沒有打仗了,他們本是就是以武起家。
「元皓為軍師,謀划作戰,公祐為參軍,督運糧草。德然坐鎮郡內,以德然為從事,崔季珪為長史,憲和、子尼、季珪共處理郡內一應政務。」
幾人都沒有任何異議。
「眾將,各縣內出兵馬兩千,總計兩萬。郡內出兵一萬,郡兵及驍營五千,其餘眾將引各縣兵馬,雲長,翼德,子龍,文謙,子義隨軍前去作戰。國讓,子經,安平,明善統領郡內總兵馬,共聚於據縣,隨時準備應援。」
劉備都想好了,衝鋒作戰就用這些猛將,據守後方大本營就用這些穩重的守將,兩者相得益彰。
坐鎮後方也很重要,在北海留幾千兵馬駐守,其餘人馬全部拉出去,自己總共就這兩萬多人馬能夠投入戰鬥。留下的將領壓力會很大,田豫牽招等人性格沉穩,讓他們治理是最穩妥的,能夠穩住後方糧草。
古代大軍出征都將後方視為最重要的,留給最可靠的人據守,當年劉備據徐州,將下邳留給張飛收,結果被曹豹串通呂布,導致徐州丟失。
因此,自己要讓這些沉穩善於治理的良將守家,別一回來被偷家了,直接流浪無家可歸了。
這樣一算自己的兵力確實不多,相比這些賊眾,自己的兵馬都不夠看的,這些賊人動不動就十萬以計的。不過兵不在多而在精,要是光靠人數就能取勝,那將領和戰術還有什麼用?
歷代古代很多著名將領是以少勝多,那還是正規軍的對戰,但這些農民義軍的戰鬥力和正規軍根本沒法比,不必過於糾結於人數多少。
田豫牽招等人倒想去參加戰事,不過劉備將治理後方的重任交給他們。
「國讓,子經,你們性情沉穩持重,最宜坐鎮后,調動郡兵,穩定糧草,我若不在定能穩住北海,所以你們是留守的不二人選。」
劉備既然如此託付,幾人也知道重要性,畢竟和之前一縣不一樣了,一郡十三縣都留給了他們,這可是極重的託付了。
「校點人馬,發兵冀州!」
大營旗幟獵獵,「北海太守」「討逆將軍」「劉」幾桿大旗隨風飄揚,後方「關」「趙」「張」「樂」「太史」幾面旗並列其中。
左翼一萬多人馬都是黃巾俘虜和流民訓練而來的大軍,右翼是親軍驍營,後面的都是隨軍押運糧草輜重的人員以及一應保障生活的役人匠人。
劉備看著這近兩萬人馬,經過兩年的訓練,這些黃巾和流民已經是正經的軍人了,自己無法保證這麼高的覆甲率,畢竟鐵器有限,人人甲胄基本做不到,但基本的皮甲都有。
漢朝時鐵制鎧甲開始普及,為軍中主要裝備,這種鐵甲當時稱為「玄甲」。漢代戎服在整體上有很多方面與秦代相似,軍隊中不分尊卑都穿禪衣,下穿褲,戎服的顏色為赤、絳等都屬紅色,並且普遍裝備了「環首鐵刀」。
鐵質盔甲主要是鐵制筒袖鎧,是一種胸背相連、短袖,用魚鱗性甲片編綴而成,筒袖鎧的外形與西漢早起的鐵鎧很相似,從頭上套穿,這種筒袖鎧堅硬無比,雖然防禦力極佳,但造價卻昂貴,若無深厚的財力,難以打造全套的甲胄,皮甲就成了更為通用的護甲。
儘管劉備有家業,也做不到讓全部將士都穿備鐵甲,因此大多數的士兵都是輕便有韌性的皮甲,防護作用也是極佳的。大軍隨著悠揚的號角聲,向著平原郡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