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 章 顧家開始賣葯咯
張凌谷大夫在現代時屬於專家級別的主任醫生,每日搶掛他號者不下百人,都不一定能搶得到,如今穿越到古代,隨著同為穿越老鄉的採薇流放,他再次體驗到了過去的感覺。
人真不少,有的患者由家屬的攙扶著,有的患者自個步履蹣跚,有病情嚴重的,則被家人背著,還有幾個家長抱著孩子焦急萬分的等待著。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使用青霉素的,正常來說,有百分之五到十的人對青霉素有過敏反應。
這個時代的從未使用過抗生素,人們體內沒有抗體,青霉素注射入體內后,立竿見影般就有了療效。
那些做過試敏有明顯過敏反應的人不樂意了,有此神葯卻不用於自己的身上,同樣是免費義診,為什麼要區別對待。
「我女兒病得嚴重給她用神葯!」一個抱孩子的男人喊道。
「張凌谷,你乃救死扶傷的大夫,怎可將病人分為三六九等?」一個老頭呵斥。
「給我打針,快點!我不吃藥!」
「混蛋庸醫,先給我看病!」
……
張凌谷看罷一個病患,身前騰出了一個空位,幾個人從不同方向同時發力,沖向張凌谷,大家互不相讓,先是擁擠,接著推搡起來,最後摟抱著摔起跤來。
病患和家屬們人多混亂,張凌谷大喊著,「別打了,大家排隊一個一個來!」顧景慎和韋芳菲也幫著維持秩序。
裝青霉素的陶瓷罐子和其他藥材本來放在地上,三個人都忙活著,一個沒照顧到,不知道是哪一個病患踢飛了陶罐子。
彷彿潘多拉魔盒被打碎,人性中的惡突然被放了出來,有人搶青霉素的殘片,有人搶藥材,有人趁亂髮泄內心的不滿,拳腳竟然舞動到了張凌谷的身上和臉上。
穿越到古代的張凌谷第三次挨揍了,當他捂著臉在顧家的帳篷旁走過時,顧景之滿含笑意的等在外邊,離著老遠道:「凌谷兄,義診結果不錯吧!」
待他走近,顧景之扯下他的手,「哎呦喂!怎麼還挂彩了?什麼人如此無禮無德加無恥,張大夫你替人診病,不知道感恩戴德竟然對你揮拳相向!」
張凌谷見躲不過他,氣道:「你說什麼人,這樣的事你就干過。」他去忠勇侯府替採薇診病,就被顧景之胖揍過,他怎麼還有臉說別人無禮。
採薇在帳篷里聽到張凌谷的聲音,出來一瞧見他臉上又青一塊紫一塊了,心疼地叫他進帳篷,「我給你上藥!」
顧家的金瘡藥品質優良療效顯著,抹上之後張凌谷沒那麼疼了,嘆了一口氣道:「採薇,你說的對,升米恩斗米仇,免費送上門的他們不但不感恩,還多有怨言,我錯了!」
見他難過地耷拉著頭,採薇安慰他,「大多數人都是好的,但這麼多人總有一條臭魚一個爛蝦壞掉一鍋湯,你心是好心,不過碰到了壞人而已,你不要難過!」
「嗯!這樣的事我經常碰到,能挺住!只是白瞎了我那一罐子青霉素了!」張凌谷一臉肉疼的樣子。
青霉素倒是好製作,發霉的水果米飯饅頭啥的將上面的黴菌取下放入大米或玉米汁的培養液中,不過培養期長不好保存,且如今在流放途中,條件不允許他再製作青霉素。
顧景之沉著臉道:「人之初性本惡,平時人模狗樣的,一旦環境有變,心底的惡會被激發出來,因此對人不要盲目信任,要握住他的命脈,他才會聽從安排。」
張凌谷知道他說得對,卻還不服氣道:「你要真有能耐,讓他們乖乖瞧病,不敢起紛爭,我就服你!」
顧景之笑了,「哈哈!你不覺得這話很熟悉嗎?好像某人說過一次了!」
採薇瞪了顧景之一眼,嗔怪道:「張凌谷都這樣了,你怎麼還逗他!」
轉頭道:「張凌谷,二爺說了,明日顧家開始賣葯,你和三公子,韋芳菲今日辛勞了,晚晌好好歇一歇,準備明日巳時來此坐堂問診。」
顧景之無疑是有方法的,第二天早上安排顧業率領二十個手下背上插著鋼刀,手中拿著鐵槍,全副武裝地站在帳篷外,齊聲吆喝著,「顧家開始賣葯咯!藥丸子,醫風寒,治發燒,欲要買,請從速,若沒錢,不要急,簽下你的賣身契。」
他這個時機選得很好,姬闊的葯賣光了,張凌谷的義診流產了,患病者增多,病情加重無法再拖下去了,因此來顧家求葯者眾多。
有人為了不賣身為奴,拿出祖傳的玉佩瓊琚來換取二十粒藥丸子,不過能拿出來錢物的不過六人,其餘人或自己或子女都不得已簽下了賣身契。
顧家待遇優厚,簽賣身契者除了贈葯之外,還贈送帳篷一頂,棉衣棉鞋襪子一套,燒雞半個和其他食物若干。
這一下流放隊伍中沸騰了,剛從京城出發時,他們手中有錢還能花高價請姬闊代賣些肉吃,明通錢莊倒閉后,手裡的銀票都變成了廢紙一堆,首飾銀子捨不得花用掉,飯都吃不飽,更是很少吃到肉了。
看到燒雞的那一刻,又有三家改了主意,請求顧景之允許他們拿回首飾和銀錢,補上了自己的賣身契。
還有一個沒有生病的年輕人跪倒在顧景之的面前,「顧公子,我弟弟餓了多日,哭著想吃一口燒雞,在下沒有病,願意賣身入顧家,請主子收下小的。」
古語常言:「一分鐘難倒英雄漢。」
現在半個燒雞就能令昔日的少爺低頭,採薇見顧景之點頭同意,嘆了一口氣,讓他簽了字后,贊道:「長兄如父,為弟弟能做到你這樣的,自古以來不多啊!」讓他簽了字后,拿出來燒雞和其他物品。
為半隻燒雞而折腰,年輕人本一臉羞愧,聽了採薇的話,他也覺得自己做得無比的對,感激地接過燒雞等物。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大家覺得為家人的溫飽而賣身是善行義舉,學著那年輕人找來的又有好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