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技術研討
第507章技術研討
在和工業部溝通完成之後,次日姜辰又帶著尤鳳霞去秘書處岳澤鑫。
除了給秘書處彙報之外,更多的是給秘書處表達自己的決心。
搭建光刻機產業鏈的決心,以及使用尤鳳霞的決心。
結果自然不意外,工業部同意在光刻機產業鏈未正式立項的情況下,讓姜辰提前展開一些準備工作。
當然也建議姜辰不要大規模的影響到工廠層面,畢竟這個產業鏈也有不通過的可能。
對於尤鳳霞的使用,自然更不會有意見。
回到種工院,溫婉給尤鳳霞辦理了入職,她也就正式成為種工院的一員。
直到工牌帶在身上,尤鳳霞都感覺自己像是在做夢一樣。
從李光復那裡知道消息開始,短短几天時間,她的身份已經發生了天差地別的變化。
幾天之前,她還是一個無業在家的投機倒把人員,出身滿是污點,不說被人嫌棄吧,至少有點身份地位的人,都不願用正眼看她。
但現在,她已經是全國工人最想進入的種工院一員,正兒八經的正式工人,人人都羨慕的對象。
此時她終於明白了一句話:生得好不如嫁得好。
雖然她現在還沒嫁,甚至將來也不能真正的嫁。
但姜辰能夠帶給她的東西,整個種花家99%的家庭是做不到的。
在正式入職之後,她開始惡補專業知識。
這是她最大的弱點。
她要趁光刻機項目組正式成立之前,惡補所有知識。
不求知其所以然,但至少要知其然。
這樣將來統籌渠道的時候,才能更好的和人溝通,以及把控整體進度。
時間過得充實,且快。
一個月後,秘書處和工業部終於下達聯合通知,同意光刻機產業鏈的搭建。
另外還有一份絕密文件,同意光刻世界計劃的實行。
同時,姜辰被窺測的感覺也徹底消失。
看來,是上面最終達成了一致,選擇信任姜辰,利用他的能力來謀求發展。
得到通知之後,姜辰立刻拉上洛雪、柳月、尤鳳霞和李光復,開始搭建光刻機項目組。
項目組首先面向全國徵調頂尖工人、光學專家、材料專家、雕刻專家等各行業頂級人才。
或許他們的能力無法直接參与到光刻機的製作,但他們的經驗,將對這個過程起到積極作用。
比如雕刻專家。
實際上光刻機的蝕刻和現實中的雕刻根本不是一回事。
但長期從事雕刻工作,但他們的平面描繪經驗和空間理解能力,將給光刻機的研製帶來幫助。
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總算是將這個團隊的基本構架完成。
然後,姜辰又用了一周的時間,講解光刻機的原理和相關知識。
最後,姜辰直接提出了步進掃描光刻技術和浸潤式光刻技術,用以增加精度和減少光的折射。
在完成理論之後,大家開始坐下來進行光刻機的理論探討。
包括它的形狀、部件、銜接等。
一邊探討,萬里一邊繪圖。
最開始的光刻機,大家都想得很簡單。
說直白點,和一個照相機差不多。
最終就是把在相片紙上呈現,變成了在光刻膠上蝕刻。
因此繪製出來的光刻機結構草圖,那是相當的簡單啊。
對此姜辰並沒有做出過多的提示。
而是讓大家就每一個環節進行更加細緻的探討。
比如光源。
用自然光肯定是不行的。
蝕刻效果不好,各種光之間的波長差距大,但凡經過物鏡一折射,不用想都知道光刻膠上面肯定是一團亂麻。那麼採用單一光源,才是干擾最少得選擇。
那麼選擇什麼光源呢?
當然是光源的波長越短越好。
因為波長越短,蝕刻越精確,同時電路的集成性越高。
紫光,無疑是常見光線中波長最短的光,是最佳的選擇。
還有沒有比紫光波長更短的光呢?
有,紫外線。
紫外線波長範圍大約為5nm-400nm,而紫光波長在380-450nm之間,紫外線明顯要短得多。
那麼還有沒有吧里紫外線的波長更短的光呢?有!極紫外線!
在姜辰的引導下,極紫外線最終成了光源的最佳選擇。
那極紫外線怎麼獲得呢?新一輪的頭腦風暴開始。
有人提出,在三萬度高溫下,錫會轉化為離子體狀態,從而發出極紫外光。
那麼又要怎麼講錫加熱到三萬度呢?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束!
激光束通過特殊的真空密封光束管,聚焦到微小的錫滴上,可將其加熱至超過3萬度高溫。
問題又來了,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束怎麼獲得,三萬度高溫又需要什麼器具來承載?
每一個方案的誕生,就會有無數新的問題出現。
這就是一個反推的過程。
然後將這些問題一一找到解決方案,這就是研發的過程。
當從理論上解決了技術問題,就要開始發展技術,進入實操,這就是落地的過程。
討論非常的激烈,在數天的探討之後,大家終於把想象得到的問題,都初步探討出了解決方案。
新的問題有出現了。
即便通過以上方法獲得了極紫外線,但並不是純粹的極紫外線。
又要用什麼方法來獲得單一的極紫外線了?
新的探討在此展開。
採用高低折射率材料交替製備的多層膜結構,來分離出極紫外線是最好的選擇。
那麼這個膜該用什麼材料?有需要多層膜才能將其他光線全部折射出去呢?各層膜直接的角度怎麼設置更加科學呢?通過理論加計算,可以得出大致的方向。
具體的結果,就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
陶壇完這個問題大家才發現,單單極紫外線的獲取這一點的複雜程度,就遠遠超過了之前大家初次探討畫出來的草圖。
二者,還只是光刻機中最為簡單的技術。
直到此時,大家才知道要研製出這個東西來,並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給眾人打了個板之後,姜辰便讓大家按照這個流程,繼續對剩下的技術進行探討和細分。
直到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到位。
當然這些技術,現在種花家的工業基礎和布局,根本都無法完成光刻機的製作。
不管是光源、光學系統、物鏡、掩模、晶圓台,還是曝光系統和對焦系統,沒有一個是能夠搞定的。
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探討的結果來進行逐級反推。
要達成這些技術,需要哪些產業的支持。
這些產業又需要什麼技術,才能達成支持所需的要求。
甚至有的探討出來的東西,並不一定是正確的。
他還需要在真正實驗室製作的過程中,繼續的調整和改善。
一開始,他並沒有堵光刻機的精度提出具體的要求。
不管多少精度,先製作出一台來。
大家有了經驗,才能知道該從哪些方面努力,來提升光刻機的精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