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珍寶,在冬宮看威尼斯畫派
姜哲幾人隨著參觀隊伍,在一樓寄存個人物品。
安檢門上有禁止帶入的物品標識。
寄存物品后,等待同伴的時候,姜哲對胡老師說道:「我打算在這裡看一天時間,如果大家要出去吃午飯,我就不出去了。我想儘快把所有的藏品,都看一遍。」
雖然如此說,但他也知道很難做到。
因為提前看過指南,知道號稱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冬宮擁有的收藏豐富。
整個冬宮共有1057個房間,近300萬件的珍貴藏品,目前供遊客參觀的有300多個房間,對於參觀者來說參觀的時間可長可短,長則數日,短則幾小時。
胡老師答道:「你別著急,如果今天沒看完,還可以找時間再來。咱們兩個倒是能堅持住,但是這些年齡大的人,恐怕就跟不上了,到了中午,看看情況再說。」
姜哲點頭,心裡已經有了決定。
他找機會打開系統,準備收錄信息以及學習資料。
收錄的過程,既是豐富系統內的資料,同時也可以增加學習積累,一舉兩得。
排隊經過安檢,一行人進入了展廳。從寬大的約旦階梯上二樓,
約旦階梯有兩個名字,開始時叫使節階梯。是各國使節上樓拜見皇帝的必經之路,20世紀后又被稱為約旦階梯。
他們組的導遊正給大家解釋。俄國東正教把耶穌在約旦河受洗的日子稱主顯節。每年的一月19日,沙皇一家會經過此樓梯下樓來到涅瓦河畔,參加教會為皇室準備的主顯節活動,因此俄國人將涅瓦河看作是約旦河,皇室人員下樓的這段階梯,也就叫約旦階梯。
因為還沒看到藏品,姜哲就注意觀察建築內部的裝飾和結構。
冬宮內部的裝飾,給人第一印象是白色和綠色的基調,再加金色的裝飾。
這種獨特的色調搭配,以及大理石,水晶金屬等材質的結合,很好的顯示出了俄羅斯建築裝飾美學傳統。
這中美學,似乎和俄羅斯人的性格習慣有些不同。
進入博物館的人,有各國的遊客,也有本地人。
從他們的小聲交談的語言,姜哲能大概分辨人群。
他發現,很多本地人在公共場合,多數表現得沉默寡言。
還沒來得及思考,他們已經進入展區,已經有同伴分散觀看感興趣的藏品。
當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熟知的藝術品前打個卡便可以了。
姜哲則是先用系統收錄資料,同時儘可能學習如何創造藝術,體會美感。
來到二樓后,他們首先進入正對面的192廳。
廳中央是一座由八根孔雀石柱撐起的圓頂平台,非常顯眼。
這裡是冬宮博物館的前廳,也叫圓形大廳,平台是烏拉爾實業家送給尼古拉一世的禮物,由法國著名的精工大師皮埃爾菲利普托米爾建造。
姜哲圍著精美的藏品走了一圈。孔雀石的特有綠色,格外有感染力,似乎把房間都染成了綠色。導遊告訴他們,用孔雀石或綠色寶石製作的工藝品,這裡還有很多。
從192廳左側門出來,直接穿過151廳,來到193廳。
193廳叫元帥廳,牆上掛的是俄國將軍元帥的巨幅畫像。
姜哲注意到,有庫圖佐夫的畫像。庫圖佐夫通常的形象是戴眼罩的,但這幅畫像,沒有畫眼罩。
看到第一批藏品,他還能拿出時間慢慢看。但隨著看過的藏品越來越多,一些不感興趣的藏品,就收錄資料后,一眼掠過。
194廳,彼得羅夫斯基廳……195廳,徽章大廳,是冬宮聖喬治大廳之後的第二大廳……經過這些展廳時,姜哲的行進速度,比大多數遊客快。他聽到有人急著去看冬宮的鎮館之寶之一——孔雀鐘錶。
同組成員中聽到有一條路線,可以儘快的看到這件藏品,就拉著姜哲幾人一起去,想儘快看到這件東西。
姜哲聽到還可以回到現在路線繼續觀摩,就和胡老師幾人一起去提前觀摩。
巨大的展台前已經圍著不少人。
孔雀造型的鐘錶,的確非常華麗。
鐘錶由一系列極其複雜的機械裝置驅動,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有可惜,每周三的晚上8點,才有專門的技師開啟幾分鐘,其他時間都為停止狀態。
雖然時鐘很華麗,但在姜哲看來,它的的最大價值是收藏當然,也許將來自己對機械設計感興趣了,會拿出時間來了解一下。
他收錄資料后,回到之前的路線,繼續參觀。
也許是因為繪畫技能以及審美標準不斷豐富提高,他連續看了許多展廳,才看到了一幅特別感興趣的藏品——喬爾喬內的作品。
讓系統收錄作品資料的同時,他先遠觀,然後儘可能湊近作品,觀察細節。
據說,這是喬爾喬內唯一在俄國的真跡,作於1504年。
從作品介紹中得知,這幅畫由葉卡捷琳娜二世從巴黎收藏家手中購得。
畫中的是希伯來史詩中的女英雄尤迪斯拯救祖國的故事。
姜哲不關心這幅畫的故事,他更關注這位畫家的技法。
從遠處看這幅畫,首先感覺到畫中女子的柔美,然後會覺得,紅色的衣服畫的真精彩,那一片紅色鮮艷但並不刺眼。衣服的起伏變化,色彩的濃淡,完美契合人物形象。
儘管這位畫家的名氣比不上提香,但是近距離接觸這幅畫,姜哲還是收到震撼,有了當場描摹的衝動。
這時,胡老師趕過來。兩個人誰也沒說話,就只有靜靜地觀摩。
知道胡老師提醒應該繼續參觀了,姜哲才依依不捨的停止觀摩。
不久,他進入收藏提香作品的展廳。
首先注意到,這裡有一幅知名度很高的藏品——抹大拉的瑪利亞。
提香不止一次畫此題材。
姜哲帶著期待,走向這幅作品。
隨著走動,他距離這幅名作,越來越近。畫作自身的魅力,完全壓住了銅鎏金的巴洛克式圓雕的華麗外框。
停下腳步,看了一眼介紹。
這幅作品,是提香創作於1560年前後,由尼古拉一世1850年從威尼斯收藏家出購得。相傳提香臨終前,一直保存這幅畫。
姜哲曾經用素描臨摹過這幅畫,也看很多人對這幅畫做過各種解讀。
他更關注畫家對人物的塑造方法。
儘管他多次研究提香的作品,但是當近距離看到原作之後,他依舊忍不住想象著畫家當時創作的狀態,甚至大膽的想象,如果創作者是自己,應該如何塑造形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