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武如意,你怎麼看?
第177章武如意,你怎麼看?
與此同時。
回到現實世界的李世民,與殿內眾人都醒了過來。
大家沉默了一陣之後,李二陛下率先開口。
「諸位愛卿,有關今日那個李善長的事情,你們怎麼看?」
房玄齡這次沒有磕巴,也沒有把事推到長孫無忌這個國舅身上,當即起身拱手回話。
「陛下,臣以為此事必定有蹊蹺!」
「朱元璋肯定有事情瞞著其他人,這一點,您先前應該也察覺到了吧?」
「臣只是略有所感,一直沒能確定,可現在看來,不僅僅是朱元璋有事情,或許……整個洪武朝來的人,與其他人相比都是特殊的。」
「明朝沒有多少臣子進入輔導班,但他們的皇帝數量是最多的。朱標算是半個皇帝,朱元璋、朱棣、朱祁鎮和朱由檢,加起來算四個半,而且朱標能力很強,他抵得上一個丞相了。」
「別的朝代,沒有哪個皇帝能帶著太子進入輔導班的,唯有朱標例外,這是其一。」
「其二,宋先生平時講課時,似乎對朱元璋的態度與咱們不大一樣。不是說他對朱元璋有什麼特殊優待,只是,他講課的時候,眼神表情看起來,似乎都格外在意朱元璋和朱標父子。」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朱元璋很少詢問打探洪武年間發生的大事,甚至也並沒有很關心朱標最後病逝、朱允炆登基、緊接著朱棣靖難上位的事情,這極其不合理!」
房玄齡沒有必要再往下解釋,因為在場的所有人都不是傻子,不用他多費口舌,大家都能想明白。
李世民緩緩點頭。
「沒錯,最後一點,是最奇怪的。」
他起身在殿內來回踱步,步伐有些焦躁,似乎是思緒沒有理清導致的:
「就朱標那樣子,不說別的,他能力肯定比高明要強。朕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啊,但朱標他很早就開始幫朱元璋處理政務,而且,朱元璋對他的態度顯然跟朱棣不一樣,朱棣那就是個普通兒子,他壓根沒認真培養過,後來能登基是朱棣自己有本事,跟朱元璋關係不大。」
「他一心一意把朱標當做自己的繼承人,什麼事都敢教導,顯然不忌憚他,只想讓他快速成長,日後好接班。」
「但在這樣的前提下,剛開始上課時,朱元璋聽說了最後是朱棣登基這事,大發雷霆,卻幾乎沒有打聽過跟太子朱標有關的事情。他嘔心瀝血培養的兒子英年早逝,白髮人送黑髮人,他居然不打聽,他腦子被門夾了?」
「朕甚至聽見他跟宋先生打聽那個清朝的藩王制度,他想改進藩王制,避免原本會遇到的宗室尾大不掉這類麻煩。他寧肯問這,朕都沒聽見他去問朱標的事,問洪武年間的大事,這為什麼啊?」
他們早就覺得奇怪,但是沒有辦法證明,也沒有證據。
所有皇帝都想了解後世歷史,想得到好東西、知道新技術和好制度,更想知道與自己有關的事情。但是朱元璋似乎並不在乎洪武年間發生了什麼,一門心思都撲在永樂往後的事情上面,他還天天給其他朝代指指點點,這不符合一個皇帝的利益。
長孫無忌沉吟道:
「朱家有那麼多後代皇帝在班上,或許,朱元璋可以問他們?」
「正如宋先生所言,史書史料所寫不一定翔實真切,朱棣是一個現成的、經歷過洪武年間的皇帝,而且還是朱元璋的親兒子,對他言聽計從,真有什麼事情想知道,問先生不如問朱棣啊。」
程咬金一拍桌子,大喇喇地擺手:
「這什麼話啊!」
「要我老程說,那朱棣明顯就是個武夫,沒聽宋先生先前說嗎,他登基之後常年御駕親征,全靠他家太子監國坐鎮京城,國庫才沒有空虛。」
「真要說當皇帝的水平,朱棣的武功肯定夠了,但要論文治,永樂朝的文治怕有大半都是那個朱高熾的功勞。跟朱棣有點關係,但是關係不大。」
「他有大半時間都不在朝廷里,肯定是不喜歡看那幫臣子爭鬥的,更何況,據說朱棣很年輕時就離開大明京城去就藩了,燕地與建康距離如此遙遠,他們大明藩王無事也不入京,一個遠在千里之外的藩王知道些什麼細節?」
「洪武年的事情,他估計就聽說過些天大的,小事絕對一概不知,對朝堂爭鬥也不感興趣,他進輔導班之後滿腦子都是要怎麼打仗、怎麼從海外搶銀子,這樣的人,會在千里之外窺探他畏之如虎的皇帝父親嗎!」
李世民罕見地拍了拍程咬金肩膀,感慨道:
「還是武夫了解武夫啊……朱棣恐怕就是你說的那種人。」
輔導班上雖然還有其他的朱家子孫,但要麼是朱祁鎮這樣人嫌狗厭、祖宗都看不慣他的,要麼就是朱由檢這樣的亡國之君。前者雖然距離洪武沒過多少年,不過朱元璋絕對懶得問他;後者,則與洪武朝一個頭一個尾,並且他還不是照著皇帝標準培養的,能知道的事情更是有限。
長孫無忌默然片刻,看向了李世民旁邊。
他妹妹,當朝皇后長孫無垢,正安靜地聽著他們爭論,順便給李二陛下倒茶。
忽的,長孫無忌問:
「或許咱們是當局者迷?」
「陛下,要不然找一個人出來,將朱家人的事情概括一下告訴他,隱去輔導班的事情即可,只說這是以往歷史上的某個皇帝在得到仙人指點之後云云。」
「旁觀者比咱們要看得清楚許多,畢竟,所有人都太在意系統給的獎勵了,很容易一葉障目。」
李世民覺得有道理。
他左思右想,沒想到什麼合適的人選,於是先看了看長孫皇后,問:
「觀音婢,你覺得呢?這件事你怎麼看?」
長孫皇后怔愣片刻,抬頭失笑道:
「陛下,您不記得妾身也是從頭到尾都知道實情的嗎?」
「妾身所知所想,與你們都一樣,真想跳出這圈子來想,只能選一個完全不知情的人來,這殿內的所有人,包括高明在內,都不合適。」
李世民嘆了口氣。
他當然知道長孫兄妹倆的意思,無非就是要找一個完全不知情的人,將朱元璋和輔導班的事情鬼神化再告訴對方,讓對方來猜測這其中有什麼問題。
但這人必須滿足太多條件了。
一來,要值得信任,或者要在長安城裡隨時可以找到人、隨時滅口,如此,可以盡量避免這人將事情傳出去。畢竟如今要準備印刷術,打算對門閥溫水煮青蛙鈍刀子割肉,要是讓他們聽說了這類怪力亂神的事,難免會引起警惕。
二則,此人一定要足夠聰明,起碼腦子要跟殿內眾人在一個水平,蠢貨是不可能看出這事有什麼邏輯漏洞的。
滿足這兩個條件的,該知道的基本都知道了,就在殿內。天策舊臣很多,卻也不是個個都能得到李二陛下的全盤信任。
「這該找誰啊……」
李世民非常苦惱。
但就在此時,長孫皇后笑出了聲。
他看向自家皇后,滿臉困惑:
「觀音婢,你笑什麼?這有什麼好笑的,莫非你有好人選?」
長孫皇后輕咳兩聲,還是沒掩住唇邊笑意,沖李世民溫婉展顏:
「妾身還真有一個人選,而且,此人大家都聽說過,甚至認識。」
幾道目光齊刷刷襲來。
她敲敲桌面:
「武如意,不就很合適嗎?」
一個已經被綁死在宮中當女官,年紀尚小,馬上要沒爹,必須抱穩長孫皇后大腿的小姑娘。
而且這個小姑娘天生早慧,聰明伶俐,不僅能言善道、讀書識字,還對人際關係信手拈來,日後更是能憑一己之力利用身邊一切資源當上女帝,天生的陰謀家和政治家。
除了替李世民和長孫夫婦做事,她沒有別的出路,他倆不鬆口,武如意也不可能嫁給任何一個皇子。
某種意義上說,她也是絕對值得信任的,因為她只能效忠於帝后二人。
放著這麼一個人才不用,不是可惜了?
…………
不多時。
武如意忐忑聽宣,進入了甘露殿。
這還是她第一次來這裡,也是第一次經歷這麼大的場面,整個大唐帝國權力金字塔頂尖的幾個人,正在位置上對她虎視眈眈,目光灼灼。
武如意有些緊張,就像第一次見到長孫皇后那樣緊張。
但還好,她已經在宮中呆了一段時間,天天都會跟長孫皇后見面,對於這類位高權重者的威壓和攝人氣場,她現在有了點抵抗力。
「奴武如意,見過陛下、皇後娘娘,見過齊國公、魏國公、宿國公。」
她生得天生麗質就算了,面對眾人也口齒清楚,不卑不亢,讓第一次見到這個歷史上能當女帝的三個臣子都有些驚奇。
三人不禁暗自讚歎——果然是個機靈識大體的姑娘,剛入宮不久便能適應良好,若是個男兒身,定能成大事!
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她平身免禮:
「武如意,不必緊張,今日宣你覲見,是因為朕與皇后以及幾位卿家方才聊天,說起了一則前朝的趣聞,是個小故事,大家對這故事裡的人頗為感興趣,但又各有看法,爭執不休。」
「方才皇后說伱生性聰穎,小小年紀便博覽群書,這幾日她時常叫你去同她聊天解悶,很有意思。」
「既如此,那你聽聽這故事,然後告訴大家,你覺得這人這樣做是為何,可好?」
他倒也沒有用命令的口吻,不算旨意或者命令。
但這話聽在武如意耳中,便是一場天大的機緣!
一個小故事,引得幾位大人物爭論不休,這裡頭一定有什麼難題,以她的聰慧也不一定能想到大膽。可在宮中做事,這樣的機會一輩子能有幾次?但凡應對得當,便是一個通天梯搭在眼前,皇後娘娘不是那種苛待宮婢的人,只要她表現好,娘娘高興了,甚至能得到陛下賞賜。
可若沒應對好,犯了忌諱,那就性命堪憂了。
機緣是把雙刃劍,一不小心就會割傷自己。
武如意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當即再度行禮道:
「奴願為陛下、皇後娘娘解憂。」
李世民撫掌大讚:
「好!」
「既如此,玄齡,你來同她說明!」
房玄齡早就在心裡打好了腹稿。
他沒有起身,坐在位置上,將那個所謂的故事娓娓道來。
「從前有一個皇帝叫朱元璋,有一天,他夢中聽見仙人指引,被帶入學堂,聆聽教誨,與他一起入夢的還有他的太子朱標,他們……」
這故事說得很乾巴,不過該講的都講了,例如這皇帝在夢中聽仙人說自己精心培養的太子會英年早逝,最後登基的是他沒注意過的第四子,比如學堂中有歷朝歷代的帝王將相,甚至有朱家幾個後世皇帝,又比如那位仙人對於朱元璋和朱標態度特別,等等等等。
房玄齡的語氣沒什麼波瀾,顯然不適合講故事,再加上其他人都已經知道來龍去脈,聽到一半就有些昏昏欲睡。
但是武如意聽得很認真。
一則,哪怕房玄齡不是個好的說書先生,這故事本身也足夠離奇。在這個年代,誰能編造出歷代皇帝湊進一個學堂里的故事?
二來,這對武如意而言不只是一個故事,而是她爬上青雲的梯子,她必須一字一句聽清,才能分析出面前這些大人物們想聽的東西。
聽完良久。
武如意皺眉沉思后,問:
「敢問陛下、娘娘,魏國公所言是否有疏漏?」
李世民搖頭:
「並無,他說得雖然沒什麼滋味,但還算是周全清楚。」
跟上奏一樣……
武如意點點頭,微笑道:
「奴聽完之後有一個想法,不知當不當講。」
李世民拍著大腿說:
「有想法就說,朕叫你來就是想讓你旁觀者清的,大膽說!」
武如意沉吟著開口,緩緩道:
「從這位叫朱元璋的皇帝的所作所為來看,奴以為,最大的可能是,他或許有別的辦法能夠與這位教導大家的仙人溝通。」
「若非如此,怎能解釋他可以忍住不詢問自家太子的事情?」
「更有甚者,或許仙人答應了他願意出手救下太子性命,而他以某些條件與仙人交換,這是不是更加合理?」
此言一出,滿室皆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