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懶說配聽
第242章懶說配聽
如果人生來有罪,那麼為何只有他們想要贖罪,其他人為什麼不需要贖罪?為什麼懸空寺之中的大師不需要贖罪?
這一切的思考,讓這群奴隸開始動搖。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奴隸加入了公孫策的信徒行列。
他們開始為公孫策提供傳說之力。這股力量如同涓涓細流般匯聚到公孫策的身上,讓他感受到了一種新奇的力量。
與此同時,公孫策感覺到他的武道修為開始有所提升。
武道修行的法門脫胎於傳說之力的法門,因此性無論的的傳播對於公孫策而言,就是提升武道修為的方式。
不過,仔細想想,大部分修行方式其實都是源自於心的力量。
秦時世界的武道講究「信」字,文意需要他信,武意需要自信。
將夜世界的修行講究心境,提升自我心境修為,就是最好的提升修為的方式。
公孫策隱匿於暗中,繼續收攏傳說之力,但是公孫策卻沒有選擇吸收這份傳說之力。
傳說之力有利有弊,利處就是在吸收傳說之力之後容易破鏡天人合一境界。
而弊端就是一旦提供傳說之力的人心中發生動搖,不再信任故事,那麼獲得傳說之力的人便難以提升境界。
獲得的力量不會消失,但是會不再提升,甚至讓獲取傳說之力的存在陷入虛弱之中。
不過,這份傳說之力如果可以純化,清除弊端,那麼也不失為一種提升境界的良藥。
除此以外,嬴政計劃建造的十二金人也有了能量來源。
此刻佛祖的的信仰之力流失引起了懸空寺的注意,這正好是公孫策的謀划之一。
能夠引出佛祖最好,佛祖如果願意做縮頭烏龜,公孫策不介意來一個殺一個。
在公孫策持續不斷地從奴隸們那裡獲取傳說之力的同時,一股不安的氣息在另一個神聖之地——懸空寺悄然瀰漫。
奴隸們原本虔誠的佛祖信仰,此刻竟被一股外來的力量所動搖。
講經首座發現原本流向般若山峰的信仰被削弱了。
佛祖的信仰理應流向佛祖的軀殼,然後再由佛祖利用。
「七念。」
七念由於將半截舌頭吞下,所以他順勢修鍊了閉口禪,因此他無法開口說話。
此時的七念在聽到講經首座的呼喚之後,他走出聽經的人群,對著講經首座行了一禮。
講經首座看著已經修鍊到知命境界巔峰的七念滿意的點了點頭道:「山下對於佛祖的信仰之力減弱,速去查探。」
七念是懸空寺的天下行走,他的修為僅僅在講經首座之下,因此由他去探查山下發生的事情在講經首座眼中那是手拿把掐。
於是,七念點了點頭,離開了懸空寺,踏上了前往奴隸所在地的道路。
七念心中默念著佛號,一路疾行。當他終於抵達奴隸所在地時,眼前的景象讓他不禁皺起了眉頭。
他看到了那些曾經虔誠跪拜的奴隸們,此刻他們的眼神中卻流露出希冀。
這些奴隸,七念曾經見過,當時的他們眼中除了對於佛祖的信仰外再無其他,當他們努力勞作之時,甚至他們的眼中只有死寂。
日復一日的勞作,日復一日的祈願,早已讓他們麻木,生不出其他感情。
而此刻的這些奴隸眼中多了其他的感情,對於未來的希冀,對於美好的嚮往,深深刺痛了七念的內心。
七念心中一凜,他明白,這就是導致佛祖信仰動搖的根源所在。
七念曾經作為苦行僧走遍天下,所以他明白,過去這些奴隸的表現才是不正常的表現,但是在七念眼中,信奉佛祖沒有任何問題。
所以七念早已經可以無視這群奴隸眼中的麻木。
因此,七念沒有急於行動,他隱藏自身,靜靜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
他看到這群奴隸時不時的抬頭,似乎在聆聽些什麼,但是七念卻聽不到任何聲音。
於是七念以念力探查四周,他這才聽到了公孫策的聲音,不得不說,當他聽到了公孫策的聲音之後,他的心中充滿了憤怒和不解。
因為公孫策沒有使用任何迷惑人心的手段,只是純粹的在說故事,而且公孫策故事的重點在與人生來一切皆是虛無,無善惡之分,罪乃後天行為而來。
他逐漸理解,為何這些曾經對佛祖深信不疑的奴隸們,會如此輕易地動搖自己的信仰。
這群奴隸在七念眼中其實無罪,一群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奴隸要說有什麼罪過,那自然不可能,但是佛宗需要他們的信仰。
於是這群奴隸無罪也會有罪。
就在這時,公孫策早已感應到了七念的到來。
只是公孫策很好奇,七念在聽過他的故事之後,會不會產生別的想法。
結果自然讓公孫策失望,苦行僧理應看過世間的不公,理應看過世間的苦難,但是七念卻可以無視奴隸們的苦難。
這讓公孫策越發覺得佛宗根本不應該存在。
勸導他人一心向善自然是好的,可是打著前世有罪,今生償還的名義奴役他人,這就是過錯。
公孫策搖了搖頭,準備廢了七念,看看講經首座與佛祖是否會前來。
就在七念準備離開之際,他的一個轉身,他的目光與公孫策相遇。
七念看到公孫策的那一刻,心中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
他認為,正是公孫策的妖言惑眾,才導致了佛祖信仰的動搖。
一個修鍊閉口禪的啞巴沖向暫時不能說話的公孫策,這種場面,在公孫策看來實在是有趣。
七念毫不猶豫地沖向公孫策。他的身形如風般迅捷,佛光繚繞在他周身,彷彿能夠凈化世間一切污穢。
然而,公孫策卻只是揮了揮手,一股無形的天地元力瞬間湧現,將七念的所有力量封鎖在了原地。
七念驚愕地看著公孫策,他無法相信這個事實。
他修行多年,自認為已經掌握了佛法的精髓,然而此刻在公孫策面前,他卻感到自己如同一個無知的孩童般無力。
公孫策看著七念,眼中閃過一絲輕蔑。
他淡淡地傳音道:「佛門中人,也不過是凡夫俗子罷了。
你們所信仰的佛祖,真的能夠拯救你們的靈魂嗎?
看看這些奴隸們吧,他們曾經對你們佛祖深信不疑,然而現在卻轉而信仰了我。
這就是伱們佛祖的失敗!他的教義有問題,你們這些信徒同樣有問題。」
七念聞言大怒,他掙扎著想要掙脫那股束縛自己的力量。
然而公孫策的天地元力卻如同鐵鏈般堅固,讓他無法動彈分毫。
公孫策看著七念掙扎的樣子,搖了搖頭傳音道:「你身為苦行僧,理應看到過世間的苦難,為何不將憐憫灑向這群奴隸?
眾生平等,難道不對?難道不是你們佛宗的教義?為何你們從不遵守?
前任講經首座與他人生下岐山,寶樹僧又和曲妮瑪娣生下道石和尚,你們的戒律又在哪裡?」
公孫策傳音結束搖了搖頭,他覺得自己真的是說多了,一群身居高位便道貌岸然之徒,說這些也沒用,他們聽不進去,還自以為是。
「懶說配聽!」
公孫策抬起手準備廢了七念,將七念丟回懸空寺時。
七念的臉上帶著一絲決絕,他自知不是公孫策的對手,但是公孫策一定不是講經首座的對手。
所以,他身為佛宗弟子,他不能坐以待斃,更不能讓公孫策隨意離開懸空寺的領域。
於是,他選擇了最為冒險的方式——破了自己的閉口禪,誦念不動明王真言。
「南無,三曼多,嚩日啰,赧,悍;南無,三曼多,伐折羅,赧,含;南摩三滿哆,母馱喃,哇日拉,藍,撼。」
七念的聲音在地坑中回蕩,每一個字都彷彿帶著千鈞之力,震撼著周圍的一切。
七念修鍊多年的閉口禪積蓄的力量在今天瞬間爆發。
隨著真言的誦念,七念周身驟然爆發出一陣極強的佛光。
這佛光璀璨奪目,彷彿一輪烈日從地坑中升起,將周圍的一切都映照得如同白晝。
與此同時,無數佛經字元出現在七念面前,它們在空中飛舞、盤旋,形成一個尊不動明王的形象。
公孫策看著這一幕,心中不禁暗自驚訝,他沒想到七念誦念的真言會發出這種強光,這不是正好遂了他的心意嗎?
公孫策本就想引講經首座下山,現在七念的所作所為就是在告訴講經首座,他不是敵人的對手,請求講經首座的支援。
佛光越來越強烈,佛經字元也越來越多。
它們在空中交織成一尊尊不動明王的形象,彷彿要將整個山谷都籠罩在其中。
公孫策看著這一幕,心中不禁感到有些好笑,他知道,講經首座很快就會注意到這裡了。
此刻的懸空寺之中,講經首座睜開雙眼看向地坑之中衝天而起的佛光,他不禁喃喃道:「七念的閉口禪解開了?」
講經首座意識到七念無法拿下對方,也就是說對方要麼是知命境界之中的至強者,要麼對方就是五境之上的存在。
講經首座此刻意識到了事情的危險性,他走到懸空寺邊緣,仰仗他無量境界的恐怖體魄,直接從懸空寺之上一躍而下。
在七念不動明王真言還沒有發揮作用之際,一個身影如流星般從高空墜落,瞬間來到了地坑之中。
講經首座看著眼前的景象,臉上露出了一絲驚訝之色。
因為就在講經首座降臨地坑之中時,七念的不動明王真言已經完成了積蓄力量,於是不動明王真言驟然爆發出一陣極其恐怖的威能。
此刻,這股能量化作了龐大的不動明王虛影,彷彿一座巍峨的山峰,緩緩壓向公孫策。
公孫策站在那裡,彷彿一座孤島,面對著即將席捲而來的巨浪。
講經首座,這位德高望重的智者,目睹了這一切。
他深知七念的不動明王真言威力無比,絕非一般人所能抵擋。
而七念也在不動明王真言爆發的範圍之中,也就是說如果七念繼續站在原地一定會被不動明王真言所傷。
於是,講經首座果斷地行動了。他上前一步,緊緊握住了七念的手,將七念拉到了自己的身後。
講經首座深吸一口氣,開始吸納大地之力。
他彷彿與這片土地融為一體,將大地的力量源源不斷地吸入體內。
這股力量在他的體內流轉,最終化作了一道金色的屏障,出現在他的面前。
這道屏障彷彿是由純金打造而成,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硬生生地抵擋住了不動明王真言的攻擊。
而在不動明王真言的包圍之中,公孫策卻顯得異常平靜。
他站在那裡,彷彿一座石雕,一動不動。
他的臉上沒有任何錶情,彷彿眼前的攻擊對他來說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就在不動明王真言即將抹殺公孫策的一刻,公孫策突然動了。
他的腳下輕輕一踏,無距神通施展,他輕鬆離開了不動明王真言的包圍圈。
當他再次出現時,已經站在了不遠處的一個斜坡上,冷眼旁觀著這一切。
不動明王真言失去了目標,瞬間爆發出了強大的佛光。
這佛光如同海嘯一般橫掃四野,將周圍的一切都淹沒在了其中。
那些正在勞作的奴隸們紛紛驚恐地四處躲藏,但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被佛光所傷。
他們痛苦地呻吟著,倒在地上掙扎不已。
然而,在這股強大的佛光之中,講經首座卻毫髮無損。
他站在那裡,依靠著金色屏障的保護,靜靜地觀看著眼前的景象。
他的眼神中沒有任何波動,彷彿早已預料到了這一切。
當他看到公孫策毫髮無損地站在斜坡上時,他的眼神中終於露出了一絲驚訝。
「此人實力果然非同小可。」講經首座心中暗自驚嘆道。
他深知七念的攻擊已經在閉口禪的加持下觸及到了無量境界的範疇,但眼前的公孫策卻能夠如此輕易地避開七念的攻擊,這確實讓他感到有些意外。
「七念,快快離開!」講經首座迅速囑咐七念一句,隨後講經首座將全部注意力放在公孫策身上。
公孫策掃了一眼全部躲起來的奴隸,他張口吐出一個字:「死。」
言靈·審判,啟動!
隨著這一個字的落下,空氣中驟然出現了一陣波動。
肉眼難以察覺的波動中,無數無形的刀刃憑空出現,它們像是被賦予了生命,凌厲而迅猛地劈向七念的方向。
講經首座作為一代高僧,此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他心中一凜,雖然聽不懂公孫策說了些什麼,但是他也深知這是公孫策以言靈之術發動的攻擊。
講經首座心知不能坐以待斃,他猛地咬咬牙,拼盡全身力氣,將身後的七念舉起,對著上方的懸空寺狠狠拋去。
而他自己則是轉身面向公孫策,準備代替七念承受這無形的攻擊。
七念即使因為破了閉口禪而失去了修為,但是他辛苦鍛煉而出的強健體魄還在,即使是被講經首座扔回懸空寺,也不會傷到七念。
「噹噹噹噹……」
尖銳的金屬撞擊聲在空氣中回蕩,無形的刀刃劈在講經首座周身的護體佛光上,發出陣陣脆響。
這些刀刃無孔不入,彷彿能夠穿透一切防禦,但在講經首座的強大修為面前,它們也只能留下一道道淺淺的傷口。
公孫策見狀挑了挑眉,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他沒想到講經首座的防禦力竟然如此強大,連他沒有認真施展的言靈·審判都難以造成重傷。
不愧是被稱之為站立於大地之上便是無敵的講經首座。
公孫策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講經首座,隨後無距神通發動,公孫策的身形瞬間消失在原地,下一刻便出現在被講經首座拋飛的七念面前。
他手掌如刀,迅速割下七念的頭顱。七念的身影還未降臨懸空寺,便已經身首異處,死不瞑目。
講經首座在下方看得清清楚楚,他心中一陣悲痛。
七念是講經首座的弟子,懸空寺的天下行走,同時也是講經首座內定的下一任講經首座,他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但此刻講經首座卻無暇顧及七念的生死。
他知道公孫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
他也看出了公孫策剛才施展的正是書院的無距,在講經首座看了,公孫策的一切行為就是為了將他引出懸空寺然後擊殺。
畢竟,講經首座當初確實以柯浩然入魔為理由,阻擋過柯浩然的去路。
而柯浩然在書院的地位崇高,書院有人成就無距之後想要擊殺他,也是情有可原。
仔加上公孫策的攻擊力恐怖非常,所以講經首座認為,他必須全力以赴才能有一線生機。
講經首座深吸一口氣,盤膝而坐,雙手合十。
他開始瘋狂地吸收大地之力,只見周圍的土地開始泛起陣陣波紋,彷彿有無數條地脈在涌動。
隨著大地之力的不斷湧入,講經首座身上的氣息越來越強,他的防禦力也在不斷增強。
公孫策斬殺七念后並未停留,他迅速出現在講經首座面前。
掩日劍出鞘,劍身閃爍著黑光,彷彿能夠吞噬一切光明。
他揮舞著掩日劍攻向講經首座,劍氣縱橫,彷彿要將講經首座一劍擊殺。
柯浩然用劍,公孫策也用劍,此刻的講經首座二次確認了公孫策的目的就是為了報仇。
講經首座此刻已經與大地融為一體,他的防禦力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即使是公孫策的快如閃電的進攻,也只是在他的身上留下一道道輕傷。
但這些輕傷對於講經首座來說卻如同撓癢一般,他依舊穩穩地坐在原地,不動如山。
不過,講經首座並不清楚,公孫策此舉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講經首座吸收更多的的大地之力。
隨著講經首座吸納的大地之力越來越多,他的身上開始散發出淡淡的金色佛光。
這金色佛光不僅增強了他的防禦力,還使得他的攻擊也變得更加凌厲。
這是大地之力化作的佛光,這會使得講經首座的軀體無比沉重,換作以往,講經首座不會主動出擊,僅僅憑藉防禦消耗對方。
但是這一次,講經首座感覺到了危擊生命的氣機。
他猛地一掌拍出,一道金色的掌印迎向公孫策的劍氣。
「轟!」
一聲巨響震徹天地,金色的掌印與劍氣在空中相撞,爆發出耀眼的光芒。
光芒消散后,公孫策和講經首座都站在原地未動。
講經首座的眼神中都充滿了凝重,他依靠大地之力發出的一擊無比沉重,卻被公孫策輕鬆擋下,這讓講經首座懷疑起公孫策的真實身份會不會是老怪物。
據講經首座所知,書院之中又一個書翁,書翁的境界深不可測,如果不是對方喜愛看書,一直留在書院之中看書,說不定會對這個世界造成什麼影響。
講經首座隱隱懷疑,公孫策會不會是書翁突破更高層次之後返老還童的存在。
公孫策自然不知道講經首座此刻在想些什麼,但是公孫策的目的確實是達到了。
鍊金術除非到達極高境界,否則難以提煉出代表鍊金術至高造詣的賢者之石。
因為賢者之石其實是精神元素的高度集合體。
但是,可以取巧,比如龍王的龍骨十字。
龍王的龍骨十字本身就是高濃度的精神元素與其對應的元素凝聚。
所以卡塞爾學院的裝備部可以從康斯坦丁的龍骨十字之中提取出蘊含火元素的賢者之石。
此前公孫策將九天玄女練成賢者之石也是一個道理。
沒有辦法將精神元素從自然之中提取而出,但是可以從高濃度的精神元素造物之上二次提煉。
簡單來說就是將粗鹽去除雜質,提煉成精鹽。
九天玄女可以變成賢者之石,講經首座為什麼不行。
而且以講經首座此刻身上的大地之力看來,他會變成蘊含大地元素的賢者之石,正好用於重鑄天問劍。
於是公孫策抬起右手與虛空之中畫出一枚神符——「龍」字元。
「龍」字元一分為五,將講經首座籠罩在五枚「龍」字元中央。
隨即,五枚「龍」字元分別化作「地」「火」「水」「風」「精神」五枚字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