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
李斯,生年不詳,死於公元前208年,戰國末年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他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出謀獻策,為秦帝國的建立和中國的大統一立下了功勞。但他為人品德不正,追名逐利,見利忘義,秦始皇死後,為趙高所收買,助秦二世胡亥為非作歹,最後禍及自身,被趙高陷害而死。不管李斯一生的功過如何,他都稱得上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謀略家。
李斯年輕時曾在楚國做過郡掌管文書的小吏。但他雄心勃勃,很不滿足於自己的處境和地位。據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他曾借老鼠在不同場合偷食時的表現作比喻,發出感慨說:「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他的寓意是,做人就要做個像在倉庫里偷食糧食的老鼠,為所欲為,盡情享受。為了達到飛黃騰達的目的,他棄掉小官不做,離開楚國,跑到當時學術氣氛最濃的齊國,投拜荀卿為師。
荀卿即荀子,他是當時名聞遐邇的儒學大師。但他的儒學和孔、孟的儒學是很不同的,他的基本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張,是研究如何治理國家的學說,被稱為「帝王之術」。
所以很適合戰國末期的形勢和新興地主階級的需要。李斯就是看中了「帝王之術」才投師荀子的。他曾說:「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可見他是一個不甘寂寞,有著強烈求仕慾望的人。由於他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因此讀書認真,鑽研精神很強,學業優良,成績突出,很得老師荀子的賞識,日後亦成為荀子有作為的門生之一。
李斯學成之後,反覆思考了自己的去向和用武之地,以實現夢寐以求的高官厚祿和榮華富貴。他經過審時度勢,認為當時互相抗爭的七國中,其他六國不是弱小,就是國王無所作為,唯獨秦國最強,秦王政又很能幹,將來天下必歸於秦。因此,他斷然決定投奔秦國去施展自己的才華。當他向老師荀子辭行時,荀子問他為何要去秦國,他毫不隱諱自己的思想觀點,回答說:「要想干一番事業,都有一個機遇問題,現在各國都在爭雄,這正是立功成名的大好機會。秦國實力最強,雄心勃勃,正在奮力爭奪統一天下,那裡有用武之地,可以大幹一場。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卑賤是最大的恥辱,貧困是莫大的悲哀。處於貧困卑賤的地位,就要為世人譏笑。不愛名利,無所作為,不是讀書人的目的。所以我決定到秦國去。」荀子含首,送別了這個志向深遠、雄心勃勃的弟子。
李斯為求功名,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不辭艱苦,到達秦國。他先投在相國呂不韋的門下作舍人,很得呂的賞識,任命他為郎官。但李斯豈能滿足這樣的地位,他只是把呂不韋為自己能夠接近秦王政的跳板而已。果然,機遇不負有心人,秦王政終於認識了他。李斯便主動向秦王獻計說:「如果想要干成一番事業,必須要抓住時機。秦穆公時,雖然很強大,但未完成統一大業,原因是當時時機不成熟。經過秦孝公以來的努力,現在秦國的國力已很強大,各國都不如,加上大王你又賢德,因此打敗六國有如掃除灶上的灰塵那樣容易。現在是下決心完成帝業,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要錯過呀!」秦王非常欣賞李斯的見解,器重他的才華,很快提拔他為長史。接著,李斯又為秦王出點子,讓秦王派人持金玉珍寶出使各國,遊說、收買、賄賂、離間六國的君臣,採取各個擊破的辦法,逐個加以消滅吞併。秦王採納了李斯的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於是重用李斯,提拔他為客卿。
但是,正當李斯在仕途上一帆風順,積極為秦消滅六國,統一天下,出謀獻策,施展才華之際,六國中的一些有識之士也並不示弱,他們紛紛給自己的國王獻計獻策,或以武力對抗,或派出間諜到秦國,採取各種方法削弱秦的力量。其中最著名的是韓國派出水利專家鄭國到秦國遊說,鼓動秦國耗巨資修建水渠,想以此削弱秦國的人力物力,牽制秦國東進侵韓。但在修渠的過程中韓國的意圖暴露。秦國為之震驚,朝廷內外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並演化成了秦宗室貴族與外來客卿之間的爭權奪利鬥爭。
貴族們對秦王政重用呂不韋、李斯等客卿早已懷恨在心,只是懾於秦王未敢發作。這次終於得到了機會,因而群起而攻之,要秦王趕走一切外來之客。秦王被迫無奈,下了一道逐客令。李斯自然亦在被逐之列。
眼看自己的追求和苦心轉瞬之間要化為泡影,李斯豈能甘心!他有抱負,有智慧,也敢作敢為。他不怕犯顏獲罪,直接給秦王寫了一封信,勸秦王不要逐客,這就是著名的《諫逐客書》。《諫逐客書》不僅是一份情詞懇切的求職書,而且還充分反映出李斯的才華和謀略智慧,它實際上是李斯貢獻給秦王的一份廣收賢才強國,進而消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政見謀略書。
秦王政是個有雄才大略的人,他看了李斯的《諫逐客書》后,明辨是非,果斷地採納了李斯的建議,立即取消了逐客令,再次重用李斯,提拔他為廷尉。
取消逐客令對秦國的作用很大,影響深遠。秦始皇堅持接納、任用客卿的政策,招攬了一大批賢將良才。如史書上著名的王齒奇、茅焦、尉繚、王翦、王賁、李信、王離、蒙恬等都是來自別國的客卿,他們都對秦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秦統一中國的事業中起過重大的作用。
李斯不僅為秦始皇消滅六國、統一中國出謀獻策,而且對統一后的秦帝國,如何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也為秦始皇出了許多點子。
其一,實行郡縣制。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國經過連年征戰,消滅了六國,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起一個幅員空前廣大,人口驟然增多的第一個大一統國家。
此時,秦王政雖然改王稱帝,自稱為秦始皇,但對如何鞏固和加強這個統一了的封建帝國的統治,秦王朝內部卻發生了意見分歧。秦始皇在召集大臣討論時,以丞相王綰為首的一大批大臣都主張承襲周代的分封制,封秦始皇諸子為王。只有李斯提出了不同意見。他以周代後期諸侯互相傾軋,不聽周王朝的君令為例,說明分封制不可取,提出實行郡縣制,由中央集權,加強統一,這樣才能天下安寧。秦始皇也不主張把統一的國家,再立許多國,增加不安寧的因素,所以支持和同意李斯的意見。於是,發布詔令,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郡縣制的確立,加強了統一的封建國家的中央集權,推進了歷史的發展。
其二,焚書坑儒。事情發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在一次宮廷朝賀上,有個叫淳于越的儒學博士,對秦始皇沒有按周制分封子弟發表批評意見,他借古諭今,要秦始皇趕快改行分封制,不然的話,天下不會長久。淳于越站在儒家的立場看待秦王朝的政治,因此同秦始皇堅持的法家思想和政策是格格不入的。秦始皇很不滿意淳于越的批評,把他交給當時執掌相權的李斯處理。李斯雖從學於荀子,但他一向推行法家思想,主張嚴刑苛法。他認為朝野內外的儒家思想和主張,是對秦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威脅;而儒生們的思想又源於讀書。所以他借題發揮,建議秦始皇下令焚書。
秦始皇贊同李斯的意見,並由李斯制定出殘苛的焚書法令。法令規定,凡秦以外的史書和非博士(掌管文史典籍的官)所藏的詩、書、百家語等,除屬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外,統統燒毀。而且規定了對違背和抗拒禁書令的人處以各種刑罰,輕則「黥刑」
勞改(修築長城),重則處死「棄市」,直至株連九族。
焚書後的第二年,秦始皇又下令將咸陽京城裡的四百多名儒生活埋。這就是史書上所說「坑儒」事件。
李斯才華橫溢,智多謀深,但他的品行不好,是個利祿名位熏心的人。他曾為了自己不失寵,向秦始皇進讒言,殺害了智慧才華比他強的老同學韓非。為了立足進身,高官厚祿,他向秦始皇獻了許多好謀略,為秦統一天下、鞏固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是,李斯利祿之心太重,以至晚節不保。秦始皇死後,他在大奸佞宦官趙高的壓力下,助紂為虐,為趙高、胡亥出了不少壞主意。結果不僅加速了秦的滅亡,連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全搭了進去。
秦王政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帶著他寵愛的第二個兒子胡亥、大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第五次出巡,這次的路線是南方各郡。他登上了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市南),祭祀大禹,刻石留念。秦始皇為求長生,曾派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到蓬萊去尋找長生不老的仙丹妙藥。因為世上根本沒有長生不老之葯,徐福等人不僅沒有取回仙藥,而且一去不返,下落不明。秦始皇更沒有想到自己會死在巡視的路上,所以對身後的帝位承襲未作認真安排,只是在臨死前才有意想讓有才幹的大兒子扶蘇繼位,並囑託寫了遺詔。但為時太晚了。秦始皇死在回歸的路上(今河北鉅鹿境內)之後,宦官趙高立即密謀篡權。他要讓秦始皇的第二個兒子胡亥繼位。因為胡亥無能,只會享樂遊玩,而趙又是胡亥的老師,一旦胡亥登基,大權自然就由趙高把持。可是按照慣例和秦始皇的遺囑,胡亥不能繼位。趙高是個野心勃勃、詭計多端的人,他為了辦成這件事,就設法拉攏李斯。趙高知道,李斯身為宰相,計多謀深,又深得先帝秦始皇的寵信,在繼位問題上舉足輕重,而且趙高也深知李斯是一個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功名利祿的人,只要以此向李斯施加壓力,李斯肯定屈服。果不出趙高所謀,李斯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祿,竟然與趙高、胡亥勾通,一起採取偷梁換柱的手段,篡改秦始皇的遺詔,逼迫應繼帝位的扶蘇自殺而死。同時還將支持扶蘇的鎮北名將蒙恬囚禁害死。
於是秦二世在趙高、李斯的扶持下加冕登基了。
應當說,李斯與趙高的結合是被迫的。他對胡亥的昏庸無能也是看得很清楚的。
但他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卻違心地投胡亥所好,為其出壞點子,起到了加速秦代滅亡的作用。「督責之術」就是李斯為胡亥設計的一套嚴刑酷法和君王專斷的治國計策。所謂「督責之術」,正如李斯所說:「彼唯明主為能深督輕罪,夫罪輕而督深,而況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其中心意思是,君主對臣下和老百姓要實行「輕罪重罰」,使人人害怕刑罰而不敢輕舉妄動。李斯還主張君主對臣下要實行獨斷專行,要駕馭群臣,不能受臣下的影響。他認為只有這樣,君主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群臣不敢違抗,百姓不敢造反,君王的地位才能穩固長久。
李斯的「督責之術」的理論根據是他的法家思想。但是在當時秦二世對老百姓實行殘酷統治的情況下,李斯拋出「督責之術」卻起到了火上加油的作用。不過,李斯向胡亥進「督責之術」,不僅僅為了討好胡亥,恐怕還隱藏著深一層的意思,那就是他與趙高兩人,始終貌合神離,同床異夢,爭權奪利,明爭暗鬥,都想把對方整掉。李斯想以此促胡亥擺脫趙高,削弱趙高的獨寵專權。可惜李斯這一次未能如願以償。胡亥只接受了他的「嚴刑酷法」政策,大行苛捐雜役,奢侈腐敗,濫殺無辜,無所不為;而對趙高則一如既往,偏信不疑,恩寵更甚。李斯非但沒有削弱趙高,到頭來還被趙高借故整死。李斯為了平息人民的忿怒和造反,規勸胡亥停建阿房宮,惹胡亥生氣,下令將其捕押入獄。李斯在獄中上書胡亥申辯,都被趙高扣留。趙高還藉機向胡亥進讒言諂害,編造罪狀,說李斯與其子李由謀反。並用李斯所制定的「嚴刑酷法」,對李斯重刑拷打,逼迫其供認謀反。李斯經不起嚴刑,只得屈招。乃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被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