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錯

晁錯

晁錯,西漢潁川(今河南禹縣)人。著名政治家,在經濟思想上主張「重農抑商」,對當時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

晁錯少年時非常聰明,隨當時大學者張恢學習申不害和商鞅的法家學說,領悟頗深。漢孝文帝時,朝廷中竟然沒有一個研究《尚書》的人。《尚書》是一部治世經典,漢孝文帝為此耿耿於懷。後來皇帝聽說濟南有一隱士,姓秦,潛心鑽研《尚書》近90年,便想召他入朝,但年齡太大,根本不可能入朝為官。無奈之下,皇帝令太常派人前去學習他的研究成果。晁錯當時正在太常府中任職,因其才華被太常看中,於是得以親赴濟南學習秦隱士的研究成果。不久,晁錯學成歸來,在彙報學習成果時,竟能學以致用,根據《尚書》中的典故,聯繫當時的社會實際,提出了許多有利於治理國家的經濟方案。皇帝非常高興,馬上任命晁錯為太子舍人,也就是太子的老師。口才極佳的晁錯顯然很勝任這個位置。不久就贏得了太子的寵幸,並被太子稱為「智囊」。

不過這時的晁錯並未對國家發揮多大作用。他好幾次上書孝文帝,提出自己對政治經濟制度改革的一些想法,孝文帝都沒有聽從。雖然被提升為中大夫,但晁錯仍感到被冷落。而由於太子的極力稱賞,晁錯不免與其他大臣逐漸形成隔閡。如當時的袁盎等,與晁錯的關係都不融洽。

太子即位后,即歷史上有名的漢景帝,晁錯得以風光無限,立即被重用為內史。

凡有所奏議,皇上無不言聽計從,一時權傾朝野,許多法令都根據晁錯的意見作了修改。當時的宰相對此深懷不滿,但卻無能為力。有一次,晁錯覺得自己的內史府位於太廟牆外的空地上,每每從東門出入非常不便,就讓人將太廟外的圍牆打了一個洞出行。丞相聽到這個消息不禁大為震怒,準備以此為借口奏請皇上,殺掉晁錯。但消息靈通的晁錯聽到這個消息后,竟連夜求見皇上,將事情的前因後果仔細地先向皇帝稟報過了,並得到了皇帝的理解。因此,第二天丞相準備向皇帝告狀時,皇帝輕描淡寫地說;「這隻不過是鑿了圍牆,不是廟牆,因此,不算犯法。」丞相無可奈何,回來后沖屬下大發雷霆:「早知道這傢伙惡人先告狀,還不如把他先斬後奏了呢。」這件事對丞相是個致命的打擊,不久他因心情鬱悶而一病不起。朝廷中少了一個重要的對手,晁錯的地位越來越顯赫了。

很快晁錯得任御史大夫,開始力主募邊實民,削奪諸侯封地,並以此鞏固中央集權。皇上召集諸位大臣商量此事時,由於大家知道這個提議是晁錯提出來的,竟然幾乎沒有人敢提出異議。不久,晁錯很快制定了關於此事的三十章法令,一時諸侯嘩然,仇恨晁錯之心大盛。晁錯的父親聽到消息后還專程從潁川趕來勸說晁錯:「你為朝廷辦事,為什要得罪這麼多人呢?」晁錯不聽,說:「如果不這樣,中央的權力就得不到保障,皇帝又豈能安寧?」晁錯的父親仰天長嘆,回去后馬上服毒自殺了,因為他預料到晁錯必死無疑。半個月後,皇帝迫於壓力,不得不將晁錯斬首。但晁錯死的時候穿的仍是朝服,可見漢景帝對晁錯的寵愛並未改變。

這次叛亂當然不僅僅是為了「誅晁錯」,最後皇帝仍不得不派兵鎮壓。皇帝後來也認識到晁錯所為實為國家著想,不禁大為悔恨,但為時已晚。漢朝經此一亂,國力漸衰。後來司馬遷寫《史記》時,專有一章寫晁錯事迹,由此亦可見晁錯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北方各族人物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中國北方各族人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