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父母若無遠慮,孩子就有近憂》
Chapter4性格好的孩子好運一輩子
比上帝富有的關鍵在於性格
很多成功人士都會贊同「性格決定命運」這一觀點。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說:「對一個人來說,真正重要的不是他的背景、他的膚色、他的種族或是他的宗教信仰,而是他的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看起來很武斷,很殘酷,卻有它的道理。因為,性格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方式,當他面臨關鍵選擇時,他的行為方式決定了他做出什麼選擇,而人生中的關鍵選擇往往會成為命運的轉折點。良好的性格,適當的行為方式,則會衍生出好的結果。所以好的性格是幸福人生的基礎,培養孩子的好性格,能幫助他們創造幸福人生。
所以,我非常真誠地告訴各位父母,一定要把培養孩子的性格放在首位,掌握科學知識只是孩子教育的一個方面,好性格的培養比好成績要重要得多。
兒子初中時和我堂姐的女兒靜靜是同班同學,兩人的性格完全不同。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我和堂姐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同。我更關心兒子的性格培養,而堂姐則更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
我平時非常注重鍛煉兒子待人接物的能力,從不強迫兒子上任何補習班、培訓班,不給他任何學業上的壓力,而是讓他充分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學會發表自己的意見。此外,我會讓他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積极參加集體活動,我給了兒子充分的自主權。慢慢地,他變成了一個自信、開朗、樂觀、愛好廣泛的孩子,並且結交了很多朋友。他可以和朋友一起郊遊、閱讀、遊戲,生活得快樂而充實。
而堂姐非常重視孩子的成績,總是要求靜靜好好讀書,為她設定各種學習目標。除了上課,她還給靜靜報了各種補習班、輔導班,希望靜靜的成績能出類拔萃。不讓靜靜做除學習以外的任何事情,比如看影視劇,看「不合適」的課外書,和男孩子玩等。他們認為這些都會讓靜靜分心,會影響學習。堂姐認為,只要靜靜成績好,考上好大學,將來前途無量,自然會過得幸福。在這種教育思想的支配下,靜靜每天除了學習沒有其他任何活動,也沒有什麼朋友。而巨大的學習壓力也讓她變得自卑、孤僻。
如今,兒子和表姐的女兒都已經上了高中。雖然他們還沒有長大成人,走上社會,但從他們如今的待人接物、社交等一些行為,已經初見端倪。兒子擁有很多的朋友,擁有熱情、開朗的心境,相信他做很多事情都會得心應手。而靜靜自卑、孤僻的性格必然會讓她失去很多發展和成功的機會。
只是堂姐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等她意識到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那麼,你意識到了嗎——比上帝富有的關鍵在於性格。
自信的孩子都是最美的天使
我的小侄女欣欣今年10歲了,其實她長得挺漂亮的,只是因為小時候不小心把額頭燙傷了,留下一個小的疤痕,讓她覺得自己很醜,常常躲在屋裡,不願出去跟其他小朋友玩。
有一年,學校舉行六一晚會,欣欣被選中跳一個舞蹈。欣欣高興極了,經常在家裡練習。然而,到了快上台的時候,她卻不願意跳了。當我們焦急地詢問她緣由時,她說這個舞蹈要把她額頭的劉海梳上去,她的疤痕就會露出來,這樣大家就都知道她的額頭上有一道疤了。
於是,欣欣的爸爸媽媽、我和丈夫,加上老師都開始做她的思想工作,但無論我們如何說,她就是不願意上台,最後竟然委屈地哭了起來。最後,老師只好放棄勸說,重新調整了舞蹈的隊列開始演出。
看著台上的小夥伴們翩翩起舞的樣子,台下的欣欣很傷心地一直低著頭不說話。看見欣欣的樣子,她的媽媽著急地問我:「欣欣如此自卑,可怎麼辦呀?」
欣欣的自卑也讓我感到心疼。身為父母,我們都知道自信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缺乏自信的人面對事情時會缺乏決斷能力,難以積極地採取行動。對於孩子來說,自信是他們能夠做好每一件事情的推動力。只有相信自己,他們才能夠充分調動起自身的積極性和潛能,從而更有效地把事情做好。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自信是孩子人生的基石,是他們健康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養分。
在現實生活中,我經常聽到很多父母會抱怨孩子不夠積極、不夠努力、膽小怯懦,總覺得孩子身上有太多的問題和不足。但父母也許沒有意識到,孩子的這些不盡如人意的行為往往與他們缺乏自信有關。因為缺乏自信,孩子就缺乏行動的動力,從而表現得不積極、不主動、膽小怯懦。
儘管自信對於孩子如此重要,但令我感到遺憾的是,如今的很多父母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孩子知識、技能上面,而忽略了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下面的這則小故事,是我親眼所見的。我們不妨看看裡面是否有自己的影子。
一個孩子在幼兒園得到了3顆星星,比前一天多得了1顆,而班裡的其他孩子有的得到4顆,有的得到5顆。當孩子高高興興地向父母宣布他的成績時,孩子的媽媽卻不以為然地批評孩子說:「得了3顆星星就樂成這樣?看看人家,都得了5顆,你什麼時候也能得5顆星星啊?」
這位媽媽沒有想到孩子的進步可能會給他帶來自信,卻只看到了孩子只得3顆星星,而別的孩子得4顆、5顆星星這一結果,並因這一結果而批評了孩子,這是很不正確的做法。要知道,孩子能夠進步對他自身而言就是成功,就是值得讚賞的。
對於孩子來說,自信心比他們能夠得到10顆甚至100顆星星都有價值得多。
當我把這則小故事講給表嫂聽時,她恍然大悟——原來是自己扼殺了女兒的自信心,讓她變得自卑。看來,表嫂在教養欣欣時,也犯過這樣的錯誤。意識到是自己的錯誤之後,表嫂問我有沒有好的方法能讓欣欣找回自信?
其實,我也沒有一個標準的方法能夠保證讓欣欣成為一個自信的孩子,但還是希望我培養兒子形成自信性格的方法能夠給表嫂一點借鑒。
在培養孩子自信性格時,我們可以用賞識教育的方法。我曾經在一篇報道上看到過這樣一個說法:西方提倡「大拇指文化」,說的是父母會針對孩子的優點,豎起大拇指表揚;而東方則提倡「食指文化」,說的是父母喜歡挑孩子的毛病,伸出食指指責。這一說法雖然並不能以一概全,卻能說明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缺乏對孩子的賞識教育,直接導致孩子從小就缺乏自信,讓其潛能的發揮受到不同程度的壓抑。
所以,我們要多看到孩子的優點,用讚賞的方式讓孩子形成自信的性格。換句話說,我們要大力推行「大拇指文化」,放棄「食指文化」,多表揚孩子,少批評指責孩子。當然,我所說的「賞識教育」並不是一味地表揚。具體來說,在對孩子的賞識教育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發現孩子的可取之處,加以表揚。
因為孩子年齡小,所以依照我們的標準,也許他們做事不完善、不正確,但他們所做的總有可取之處,也許是他們做事的良好動機,也許是他們取得的一個微小進步……這一切在我們眼裡也許不值一提,但對孩子來說,卻是巨大的成就。
我們要表揚孩子的這些成就,而不是總指責他們的不足和缺陷。
有一次我給兒子測驗數學,一共10道應用題。兒子做完后,我發現只做對了一道題,就在那道題上畫了一個大大的紅勾。兒子之前對數學缺乏學習興趣,這一次看到我在他的作業本上只是打了一個紅勾,神情不禁黯淡下來,覺得自己真的不是學數學的料。他低下頭,不希望看到我失望的眼神。可讓他沒想到的是,我卻非常激動地對他說:「兒子,你太了不起了!這麼難的10道題你竟然做對一道,簡直太不可思議了!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這些題連碰都不敢碰呢!」
就這樣我沒有去關注兒子做錯的那9道題,而是大大地表揚了他做對的那一道題。如果我也像其他父母一樣,無視孩子做對的那一道題,而是因為做錯的9道題而對兒子橫加指責,那麼,兒子原本因為錯了很多題而極度挫敗的心就會更加受傷,也許他會因此對數學完全失去興趣。
第二,表揚要實事求是。
我們表揚孩子的內容須是孩子真正的可表揚之處,不能過度地表揚他們。因為過度的表揚容易讓孩子形成盲目、驕傲、自大的性格,使他們不能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對別人的批評表現得敏感而脆弱。
有一年,一位朋友到我家做客,看到我7歲的兒子,就撫摸著兒子的頭髮誇獎他說:「你這穿得也太酷了,肯定能迷倒不少小女孩。」等兒子進房間之後,我嚴肅地對這位朋友說:「你不應該這樣誇他,他穿得好看是因為我給他搭配得好,與他自己本身沒有關係。你這樣誇他,他會以為這是他的本事,或許以後就會格外關注自己的穿著……」
或許有人會覺得我是小題大做,其實不然,把別人的功勞加在孩子身上而表揚他們,嚴格地說,這是一種失實的表揚。我們對孩子的表揚一定要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的成就和進步,是他們身上真實存在的閃光之處,這樣才能讓他們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生出更真實的自豪感和自我價值感。
所以,賞識教育不是讓我們對孩子的一切都進行表揚,而是要針對孩子取得的進步或做出的正確行為,給予及時、準確、真誠的表揚,這樣才能對培養孩子的自信真正起到作用。
除了利用賞識教育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我還想提醒那些像表嫂一樣的家長們,不要因為孩子的缺點而過多地批評他們。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會逐漸強化他們的缺點,更會打擊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導致他們越來越差,所以,讓他們失去自信,形成自卑的性格。我們要放棄過多的批評指責,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教育方式對待孩子的不足和缺點。
俗話說,「自信的孩子都是最美的天使」,你想讓你的孩子成為最美的天使嗎?如果想,那就從現在開始,注意教育方法,用正確的方式幫助他們形成自信的性格。
我寧願不要1000棵櫻桃樹,也不願聽到你撒謊前幾天下樓倒垃圾時,我碰到了鄰居寒寒的媽媽。在小區的花園旁,寒寒媽媽跟我聊起了寒寒。
上個周末,寒寒告訴媽媽下午要去少年宮畫畫。結果鄰居家的孩子下午來找寒寒玩,媽媽告訴他寒寒去少年宮了。那個孩子有些疑惑地說:「星期六的下午,少年宮根本不開門。」晚上,在爸爸媽媽的再三追問下,寒寒才說出實話。原來,他和班裡的幾個同學相約到新建成的公園去玩了。
有一次,寒寒向媽媽要錢說是買複習資料,媽媽很痛快地把錢給了他,可是他卻把錢拿去買了玩具。媽媽發現,寒寒每天下午放學后,要麼看電視,要麼出去和夥伴們玩,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在家裡踏踏實實地寫過作業了。媽媽問他原因,寒寒有時說老師沒有布置作業,有時說作業已經在學校里寫完了。一次考試后,媽媽問起寒寒的成績,他明明在班裡排第14名,卻說是第4名。開家長會時,寒寒的媽媽知道了真相,老師還向媽媽反映了寒寒經常不交作業的情況。
最後,寒寒媽媽焦急又無奈地問我:「寒寒如此愛撒謊,怎樣才能改掉他這個壞毛病呢?」
聽了寒寒媽媽的話,我著實為寒寒捏了一把汗。在今天這個日益複雜、充滿誘惑的社會中,誠實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性格品質。在現實生活中,我經常聽到很多父母對於培養孩子誠實有著這樣的一種誤解——他們認為培養孩子誠實的品質就是讓孩子開誠布公,有什麼說什麼,這樣會讓孩子得罪人或吃虧。不可否認地說,誠實的品質或許在某些時候會讓孩子得罪其他人或受到一些傷害。但誠實的品質會讓孩子獲得比別人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會讓孩子比別人更容易成功和幸福。所以培養孩子誠實的性格,是我們教育孩子的一個重要課題。
談到誠實,我們也許會因孩子經常說謊而感到很苦惱。例如,三四歲的幼兒會說出一些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話,這讓我們感到疑惑,怎麼這麼小的孩子就學會說謊了呢?其實,很多情況下我們冤枉了孩子。因為,此時孩子的說謊和真正道德意義上的說謊是有區別的。這個階段的說謊與這一階段孩子的心理發展和年齡特點有關。
對於幼兒的說謊,父母不要一味地從道德的角度去斥責,而是要認真分析孩子說謊的原因,在保護其自尊心的同時,正確引導孩子形成誠實的品質。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形成誠實的品質呢?我給寒寒媽媽提出了三點建議。
首先,父母與孩子之間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係。
我曾在一本書里看到過一個故事,覺得受益匪淺。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他小時候非常活潑。有一天,他得到了一把新斧子,為了試試新斧子是否鋒利,他就把父親一棵心愛的櫻桃樹給砍了。父親發現后,非常生氣,吼道:「是誰砍了我的櫻桃樹!」華盛頓很害怕,他想了想,最後還是走到父親面前,面帶愧疚地說:「爸爸,是我砍的。」父親問他:「你承認砍了我的櫻桃樹,難道不怕我打你嗎?」華盛頓卻說:「可是我說的是事實啊。」父親聽了他的話,氣消了,高興地說:「孩子,我非常高興你很誠實,我寧願不要1000棵櫻桃樹,也不要聽到你撒謊。」華盛頓知道父親原諒了自己,從父親肯定的目光中,華盛頓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正是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才養成了誠實的品質。
孩子愛撒謊,作為父母,我們肯定又氣又急,於是千方百計地教育孩子要誠實,可是,這種教育往往不見效果,孩子仍舊撒謊。因此,我們要像華盛頓的爸爸一樣,與孩子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係。告訴孩子,誠實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說一次謊言可以被寬恕,但如果謊言持續不斷,就會失去別人的尊重和信任。
其次,我們自己要誠實。
兒子上初中的時候,希望我給他買一個平板電腦,這是因為他看到同學們都用平板電腦查資料、看電影,他非常羨慕。一個平板電腦對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負擔,於是我對他說:「你想讓我給你買平板電腦,沒有問題,但是你得答應我,這次考試要考到前三名。」兒子聽了很高興,對我說:「一言為定!」
兒子對我的話深信不疑。為了得到平板電腦,他非常認真地學習,一改往常懶散的學習態度,有不懂的問題就請教老師、同學,這些變化我看在眼裡,也感到非常欣慰。考試成績出來了,兒子興高采烈地拿著成績單向我報喜:「媽媽,我做到啦,我考到前三名了,你也要說到做到,給我買平板電腦哦。」我對兒子說:「當然,媽媽絕不食言,周末就帶你去買。」兒子受到了鼓勵,學習越來越認真,成績也提高得很快。
如果我食言,騙了兒子,我相信情況一定相反。我們的食言會深深地傷害孩子的心靈,他們耳濡目染也會養成撒謊的習慣。因此,我們不要輕易許諾,既然許諾了,就要做到。作為父母我們要以身作則,言而有信,才能讓孩子從我們的行為中學到誠實。
最後,我們可以正確地運用一些獎懲手段。
一天下午,我接兒子放學回家。兒子笑嘻嘻地告訴我,他的數學作業不但得了100分,積極舉手發言並回答對了一道難題,老師表揚了他。我誇獎了他:「嗯,很好,表現得不錯。」兒子聽后美滋滋的。我接著問兒子:「你今天犯錯了沒有?」
兒子回答說:「沒有。」
「真的沒有?你再想想?」我繼續問道。
兒子有點兒緊張了,但他還是說:「沒有。」
「好,那我告訴你,你上課時和同學交頭接耳地說話,被罰站了。」我嚴肅地看著兒子說道。
兒子有些吃驚地問我:「媽媽,你怎麼知道?」
我瞪了他一眼,說道:「因為我今天特意去了學校,想向你的班主任了解你最近的表現,是你的老師告訴我的。如果你不撒謊,主動說出來,我是不會懲罰你的。可是,我現在必須懲罰你,因為你撒謊了。你今天晚上不允許看電視。」
想要改變孩子愛撒謊的性格,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撒謊是不會成功的,即使矇混過關,也不過是暫時的,撒謊會受到相當嚴厲的懲罰。
當我把以上三點建議告訴寒寒的媽媽后,她如獲至寶似的謝過我,就高興地奔上了樓,急著去驗證這些方法是否真的行之有效。看著她消失的背影,我在心裡替她祈禱:但願寒寒能夠改掉愛撒謊的習慣,成為一個誠實的孩子。
做一個被獅子逼上樹仍然欣賞景色的人我曾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則觸目驚心的新聞:廣西一個不到20歲的孩子高考結束后在自己房間里上吊自殺身亡。據記者了解,這個孩子是因為高考失利才自殺的。當記者採訪男孩的父母時,父母說,男孩知道自己高考沒考好就一直很不開心,自殺前他長時間地獨自在小區里徘徊,後來趁父母外出時,選擇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看到鏡頭裡男孩父母痛徹心扉的樣子,身為媽媽的我,心裡也非常難過。難過的同時,我不禁開始思考:同樣是高考失利,為什麼有的孩子卻能把它當成一個機遇呢?
我一個同事的兒子在讀高中時學習成績中等,按照這樣的成績,如果高考發揮正常,怎麼也能考個三本院校。然而可惜的是,他在考場上沒有發揮好,連專科的分數都不夠。在經歷了近一個月的痛苦之後,他認真分析權衡了自己的各種選擇——復讀,明年繼續考大學?讀高職院校?就業?在思考選擇的過程中,他了解到如今非常缺少專業技能型人才,於是毅然決然地報了一所高職院校的數控專業。在數控專業學習期間,他刻苦學習、認真鑽研、勤奮實踐。由於他的表現突出,他在校期間代表學校參加了數控專業的技能大賽,並獲得了全國大獎。此外,他還考取了數控專業的高級技工證。還沒有畢業,他就與一家知名企業簽訂了用工協議。由於他在單位里表現得非常出色,深受單位領導的器重。
面對同樣的生活事件,有的孩子能夠很好地應對,把這一事件當作一次機遇,而有的孩子卻把它當作一個沉淪的理由。我認為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在起作用。因高考失利而自殺的男孩性格內向、孤僻,很少與人交往,這是一種不良的性格。而同事的兒子則沒有被高考的失利打倒。他善於抓住機遇,在高考失利后認真分析,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不俗的成績,這與他積極樂觀的良好性格是分不開的。
關於積極樂觀的性格,有一句名言說得非常好,這句名言的大意是:做一個被獅子逼上樹仍然欣賞景色的人。
是的,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努力讓孩子遠離挫折和不幸,還要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性格,讓他們做一個被獅子逼上樹仍然欣賞景色的人。這樣即使在面對挫折時,他們也能夠笑著應對,坦然處之。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以及未來的成功、成才是十分有益的。
那麼,具體來說,我們在培養和重塑孩子樂觀性格的時候,究竟應該怎樣去做呢?下面是我培養兒子積極樂觀的性格時所摸索出來的方法,供大家借鑒。
首先,用自己樂觀的心境去影響孩子。
孩子積極樂觀性格的培養,尤其需要我們的言傳身教。如果我們用積極樂觀的精神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用讚美、欣賞的口吻和孩子交流每一件事情,那麼,這種積極的心態就會感染孩子,孩子也會慢慢地變得樂觀開朗。
令我感到遺憾的是,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壓力,時常抱怨別人或是命運,很多時候在孩子面前也是用這種抱怨和指責的口氣、態度說話、行事。例如,「我整天忙著做家務,還要上班工作,累死我了,你怎麼就不負點責任做做家務啊?你心裡還有沒有這個家啊?」「我們單位的領導真不是東西,當著那麼多人的面批評我,同事們也都很差勁,在領導批評我的時候還取笑我。」「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沒有一個讓我省心的,真是沒勁……」當父母總是以這種消極悲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工作中的不順時,這種消極的情緒和態度很容易影響到孩子,讓他也會以消極悲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如今,我經常聽到很多不諳世事的小學生整天把「鬱悶」「沒勁」掛在嘴邊,這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消極悲觀態度和言行的影響。
所以,為了讓孩子擁有積極樂觀的性格,我們要注意自己平時的言行,要用自己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告訴孩子:生活是很美好的。讓他在美好的生活中體驗到生命的快樂和尊嚴,進而去成功、成才。
其次,教會孩子以平常心對待失敗。
年幼的孩子在做事時常常會遇到失敗,或對事情的結果不十分滿意。這種失敗對孩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完全取決於我們面對孩子失敗時所持的態度。
如果我們的言行表現出來的是孩子的失敗是很丟人的、讓人生氣的、了不得的大事,那孩子就會覺得失敗難以忍受;如果我們以坦然、寬容的態度面對孩子的失敗,孩子就會在失敗面前學會樂觀。因此,我們要教會孩子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失敗。
在兒子讀小學4年級時,學校舉辦過一個大型文藝會演,所有的父母會前來觀看。兒子和他的好朋友小剛被選去表演一個小品,結果因為一點失誤他們倆演砸了,引得台下的師生和家長哈哈大笑。兒子和小剛都非常尷尬、難過。
小剛的媽媽看到兒子走下台來,不高興地對他說:「你怎麼不好好演呢?台下這麼多人,丟死人了。」然後,小剛媽媽又開始數落起小剛哪個地方動作不到位,哪個地方表情有些僵硬,哪個地方台詞太呆板,說得小剛很沒有面子,心裡也很不痛快。
而我則採取了不同的處理方式。我沒有責備兒子,而是肯定了他表演得好的地方,簡單地提醒他以後在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就不再談論這件事情了。其實,兒子也是一個喜歡錶演的孩子,這一次表演失敗並沒有打擊他的自信,反而讓他更加努力地跟指導老師學習表演,並積極爭取上台表演的機會,最終他的表演能力越來越出色。
而小剛呢,自從那次表演失誤以後,我在舞台上再也沒見過他。
在孩子失敗之後,我們首先要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不誇大失敗帶來的不利結果,而是鼓勵他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和教訓,爭取下一次做得更好。這樣才會培養孩子即使遭遇失敗也會積極樂觀地去面對的性格品質。
人性中最美的花朵——善良
我曾經在某電視節目中看到過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媽媽帶著只有4歲的女兒去看望鄰居的老爺爺。這位老爺爺剛剛失去了老伴,媽媽帶著女兒去看望他時,老爺爺在傷心地哭泣。女孩的媽媽什麼也有說,只是陪在老人的旁邊一起落淚,小女孩看到爺爺和媽媽都默默流淚,她也流淚了。記者問小姑娘為什麼掉眼淚,她說:「爺爺失去了奶奶,很傷心,他需要我們陪著他哭。」
看完這個節目,我深深地被這個小女孩的善良打動了。在日常生活中,最感人的常常不是某人做出了多麼大的成就,或者獲得了多少財富,而是某些人善良的舉動,這些善良的舉動常常會給人的心靈以強大的震撼。
一邊求學一邊打工掙錢養活毫無血緣關係的妹妹的洪戰輝;年紀輕輕就開始贍養亡妻家三位老人,並持續30多年的謝延信;克服重重困難,十年如一日照顧西藏殘疾軍人並與之結婚的軍嫂吳新芬……這些人總會讓我們的心裡掀起陣陣波瀾,因為他們都是用自己的善良征服了人心。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培養孩子善良的性格。這是人性中最美的花朵,也是孩子待人處世的法寶。
然而,對於孩子善良性格的培養,在現今這個複雜多變的商品經濟社會中,引起了很多父母的質疑。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太善良會「吃虧」,所以,他們就總是打擊孩子善良的行為。這些父母都有自己的經驗之談:「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事實上,我想說的是,善良並不是軟弱的代名詞。軟弱是對傷害自己尊嚴的事情聽之任之,而善良卻是在尊嚴的基礎上儘力去做於人於己都有利的事情。
我的好朋友曾經給我講起一件讓我很痛心的事情。她的女兒蘭蘭是一個小學生,有一次聽說一位家庭很貧窮的同學把自己的零花錢弄丟了,蘭蘭就把父母那天給她的這一周的20元零用錢全部給了那位同學,那個同學接過錢后很感激地笑了。蘭蘭下午放學后,看到同學在吃香噴噴的烤腸,也感到自己的肚子空空的,但想起零花錢全部給了那個同學,就只能努力忍住美食的誘惑。蘭蘭很高興,覺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她的20元錢也許能幫助同學買好多東西呢。
回到家后,蘭蘭把這件事情對我的朋友說了,沒想到朋友卻罵她傻,「你這個傻孩子,怎麼把自己的錢白白給了人家呢,你以為咱們家很有錢是不是?你以為你父母掙錢很容易,是不是?」遭到媽媽一頓批評的蘭蘭很是委屈,傷心地哭了。
在聽完朋友的話后,我感到十分心疼。我心疼蘭蘭的善良行為卻換來媽媽的指責,這會讓她對善良產生疑惑,可能以後再也不會這麼「善良」了。想到這裡,我立刻批評了朋友,告訴她,雖然損失了20元錢,但蘭蘭卻可以因為這一行為得到很多錢以外的東西。比如,她的價值感、成就感、別人的讚揚和認可,還會有友誼、榮譽等,這些在她的人生中遠比20元錢要重要得多。作為父母,你應該為女兒的善良感到高興,繼而鼓勵她,而不是從眼前利益出發,對孩子表達善心的行為橫加指責,這是非常不恰當的做法。這常常會扼殺孩子可貴的愛心,也難以培養起具有善良品質的孩子。
我會採用鼓勵孩子參加公益活動的方式去培養孩子善良的性格。比如幫助孤寡老人,為貧困或殘疾的孩子捐書、捐物、捐款等。
在兒子上小學時,汶川發生了地震。有一次,我給他講起了地震的故事,告訴他,災區的很多小朋友沒有房子住、沒有了衣服穿、沒有了水果和餅乾吃。兒子聽到我這麼說后替那些小朋友感到很難過:「媽媽,讓那些小哥哥、小姐姐到我們家來住好不好?我把我的衣服給他們穿,把我的蘋果和餅乾給他們吃。」見兒子如此有愛心,我感到很欣慰。但我告訴兒子說,沒有房子住、沒有衣服穿、沒有食物吃的小朋友有很多,我們不可能幫助每一個人,不過,我們可以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
「這樣好不好?你把你穿不了的衣服和用不了的玩具都送給那些小朋友,這樣他們中有的小朋友就有衣服穿、有玩具玩了。」最後,我想出了這個讓兒子表達愛心的辦法。兒子同意了,他立即把自己的一些玩具拿出來,甚至連他非常喜愛的汽車也拿了出來。我讓兒子把汽車留下來,因為他真的很喜歡它,但兒子說:「那些小朋友沒有汽車玩會不會很傷心啊?」也許兒子是覺得其他的小朋友也很喜歡汽車,雖然他很捨不得,但他還是很想把它捐給災區的小朋友。
見兒子抱著心愛的汽車,我看出了他的為難。難得兒子有一片愛心,我就採取了一個不錯的辦法,「你把這個汽車捐給災區的小朋友,然後媽媽再去給你買一個新的好不好?」聽我這麼一說,兒子很高興地答應了。我也找出了兒子穿不了的一些衣服。於是,我和兒子帶著一堆衣服和玩具來到了市紅十字會在小區建立的收納箱,以兒子的名義捐了出去。看到自己的衣服和玩具被裝進了收納箱,兒子很開心地笑了。
讓孩子從小參與到這樣的獻愛心的活動中,這對培養孩子善良的品質是非常有效的。
做一個敢於上台演唱的孩子
我的侄女果果是個多才多藝的孩子——她既會唱歌,又會跳舞,還會彈琴。
而且她的身體素質很好,很擅長跑步。但性格內向膽小的她總是表現得很怯懦,結果白白失去了很多表現自己的機會。
比如學校舉辦運動會的時候,老師建議她報名參加短跑,但她沒有勇氣去參賽;班裡舉辦集體活動,老師要求同學們自告奮勇地踴躍參加,同學們都在熱烈響應,只有她一個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不參與。
儘管果果在很多方面都有天賦,但因為性格怯懦,使她錯過了很多表現自己、發展自己的機會,以至於她一直被大家視為一個表現平平的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怯懦是一種消極的性格特徵,它會阻礙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比如,面對委屈不敢表達,面對傷害不敢還擊,面對被誤解不敢爭辯,面對困難不敢克服……而且怯懦的孩子長大后在為人處世方面也會表現出退縮和畏懼,不敢爭取自己的利益,不敢爭取自己的發展機會,不敢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而這都有可能讓他的生活、工作、事業、婚姻陷入困境。
導致孩子怯懦性格的原因,大多數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通過觀察,我發現以下幾種情形最容易讓孩子形成怯懦的性格:首先,過分保護孩子。
由於過度保護,孩子幾乎從未吃過苦,從未受過挫折,始終生活在安全的狀態之下。一旦意識到做某些事會遭遇失敗、挫折或危險時,他就會受怯懦心理的影響而選擇不作為,因為他沒有能力和勇氣去面對和承擔一切不好的後果。
其次,父母過於強勢或過於怯懦。
過於強勢的父母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使他產生恐懼;本身性格怯懦的父母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讓他們形成怯懦的性格。
最後,恐嚇孩子,或對孩子進行不良的心理暗示。
比如父母自己厭惡蟲子,於是就對孩子說:「別碰它!蟲子會咬掉你的手指頭。」孩子聽了就會記在心上,而離蟲子遠遠的。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勇敢、大膽的性格呢?在這裡,我教給大家三個行之有效的方法,這也是我在培養兒子勇敢性格的過程中摸索出來的。
第一,不要恐嚇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看到最多的教育方式就是父母恐嚇孩子。比如,孩子哭鬧的時候,有的父母會對孩子說:「你再哭,大灰狼就把你叼走了。」「你再哭,媽媽(爸爸)就不要你了。」對於這樣的教育方式,我是堅決反對的。恐嚇孩子有時的確會讓孩子收斂自己的行為,但經常如此,就會讓孩子形成怯懦、膽小的性格。
兒子3歲時,有一天我要帶他出去辦事,可是他當時正在玩新買的玩具玩得高興,說什麼也不肯跟我出門。我怕耽誤事情,就強行抱走兒子,兒子為此大哭大鬧起來。過了好長時間,我被折騰得很疲勞,生氣地對兒子說:「你去不去?再不去,媽媽不要你了,把你一個人扔在家裡不管你了。」
兒子依然哭鬧不止,我便決定做做樣子——假裝自己出門了,那樣兒子或許就會妥協,跟我一塊出門了。於是,我打開防盜門走到門外,習慣性地把防盜門帶上了,這時我才發現自己沒有帶鑰匙。糟了,孩子這麼小,他還不會開門,該怎麼辦呢?兒子發現我真的走了,就走到門邊,使勁推門,可怎麼也推不開,他大哭起來。我聽到兒子越來越慘烈的哭聲越發焦急,我一邊大聲安慰著兒子,一邊大聲招呼鄰居來幫忙。左鄰右舍都被驚動了,明白了怎麼回事之後,大家都十分焦急,幫著想辦法。兒子依然在門裡恐懼地大哭不止,聲音都有些沙啞了。
過了十幾分鐘,大家終於把防盜門弄開了。我衝進家門看到仍驚魂未定、大哭不止、涕淚橫流的兒子,一下抱起了他,不停地安慰著兒子,也許是孩子受到了過度的驚嚇,他不停地戰慄,還尿了一褲子。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自己的教育方法錯了。我對因自己的無知給孩子造成的傷害很愧疚,並在心裡暗暗發誓,以後再也不恐嚇兒子了。
如今,我的兒子已經是一個讀高中的小夥子了。他可以勇敢地上台展示自己的特長,對此,我深感欣慰。如果沒有那一次我對恐嚇的認識,我不敢想象如今的兒子會是一個有著什麼樣性格的孩子。
第二,父母不可太強勢。
很多時候,太強勢的父母容易教出怯懦的孩子。我曾在新浪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孩子還很弱小,在狼面前他做不了狼,只能做羊,怯懦的孩子只有在羊面前才能成為狼。」父母高高在上,而且很強勢,這會使年幼的孩子心裡產生恐懼。
他沒有能力戰勝父母的強勢,就只有讓自己退縮,以免受到更多的傷害。
很多孩子在初中、高中、大學之前一直很「聽話」、很怯懦,那是因為受到父母日積月累的「強勢鎮壓」,但到他上了初中、高中、大學的時候就很容易表現出叛逆的一面,很多父母會認為孩子是「一夜之間」就變得如此叛逆的。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沒有能力反抗父母的強勢,而等他長大了,經驗豐富了,就會覺得自己有能力對抗父母了,於是就會採取叛逆的方式來對抗一直壓制著他的父母。
除了一些個性很強的孩子,很多時候,過於強勢的父母可能會讓孩子一生都表現得很怯懦。
我的一個朋友,夫妻倆都是企業的高層領導,他們在家裡時也表現得非常強勢。他們給兒子起名優優,就是希望兒子長大后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但讓他們失望的是,優優在兩三歲的時候就表現得比較怯懦。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如果優優被誰推了一把、被打了一下或者被搶了玩具,他只是獃獃地站著,只會自己傷心地哭,從不還手、不爭辯,也不搶回自己的玩具。
時間久了,他就不再願意和周圍的小朋友一起玩了,而是一個人站在一旁獃獃地看著他們玩。等到優優上了小學,他被同學欺負了,被老師誤會了,也不會去反抗和爭辯。優優越來越不喜歡錶現自己,他總是一個人待在一個角落看著別人或者想自己的心事。
我的朋友對優優的這些表現非常惱火,他們覺得自己在單位里是被數百人跟從的有魄力的領導,沒想到自己兒子卻如此怯懦不堪。其實,朋友並不知道,優優的種種怯懦表現正是他們一手製造出來的。
在優優很小的時候,他們會用一種不容優優商量和反抗的姿態教育他。比如,優優哪天不聽話了,他們就會狠狠地打他幾巴掌,直打得優優大聲哭叫。而朋友看到優優哭鬧的樣子就會狠狠地說:「別哭,閉嘴!真沒出息!」優優看到父母凶神惡煞般的表情,馬上就會止住哭聲,他怕再挨打。
不管優優想做什麼,只要父母不同意,優優十有八九是做不成的。父母兇狠的表情和巴掌讓他充滿了恐懼,後來只要父母有一丁點不高興的表情就會讓優優恐懼萬分。可以說,在強勢的父母面前,優優變成了一隻怯懦的「小羊」。
第三,強化事情的積極面。
據我觀察,我發現很多父母常常會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事情的消極一面,在教育孩子時也是如此。比如,他們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會不停地向孩子灌輸:「洗碗時別打壞了碗」「洗衣服別浪費水」「吃飯別把飯粒掉到桌上」……
太過於強調事情的消極面常常會讓孩子心生自卑。因為隨著經驗的增長,孩子慢慢知道了事情的消極面是父母所不喜歡的,他有時就會為了討好父母,盡量避免事情的消極面,又因為怕事情做不好而遭到父母的指責,就會盡量避免去做這件事。而孩子這種避免做某件事的行為就容易被人認為是怯懦的表現。
我兒子讀小學時,身邊的很多同學都在學滑冰,他便央求我也給他買一套滑冰鞋去學習滑冰。兒子剛學習滑冰的時候,我的丈夫一直在旁提醒他:「小心點,別摔著,摔著會很疼的。」當兒子真的摔倒了時,丈夫便會指責他:「讓你小心點呢,你不聽,看,摔著了吧!」這樣的指責聲再加上自己摔倒在地的疼痛感,使兒子很快就對繼續學滑冰心生恐懼,說什麼也不敢再學滑冰了。
這就是父母太注重事情消極面導致的後果,致使孩子過於關注事情的消極面,結果消極面打擊了孩子繼續做事的勇氣和信心,表現出想要放棄的本能反應。
當我了解了兒子不敢滑冰的真正原因后,在私底下,我對丈夫的這種教育方式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告訴他以後再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強化事情的消極面。
隨後,我告訴兒子說:「剛開始學滑冰時會有點困難,不過男子漢就是要克服困難啊!如果你摔倒了,或是別人笑話你,你還能繼續自己想做的事,就證明你很勇敢。」在我的激勵下,兒子決定繼續學習滑冰。
如今,兒子已經是一個滑冰滑得非常棒的小夥子了。更重要的是,他還是一個勇敢、堅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