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第154章

第154章

【隨後,耶律德光開始頒布一系列官員任免、人員處置,穩定政權,安定人心。

以樞密副使劉敏暫時代管開封府,殺秦繼旻、李彥紳,這兩人是當初李從珂派去殺死耶律倍的人;又殺鄭州防禦使楊承勛,以其弟楊承信為平盧軍節度使,承襲其父楊光遠的爵位。當初,楊承勛殺判官丘濤及其弟楊承祚等人自己回到了後晉。

初三,以張彥澤擅自遷石重貴到開封,殺桑維翰,縱兵大肆搶掠,犯了不道之罪,在市中將其處斬,京城的百姓大悅。

十五日,降石重貴為崇祿大夫、檢校太尉,封為負義侯。

十七日,任命張礪為平章事,晉李崧為樞密使,馮道為太傅,和凝為翰林學士,趙瑩為太子太保,劉日旬為守太保,馮玉為太子少保。

二十七日,派趙瑩、馮玉、李彥韜率三百騎送負義侯及其母李氏、太妃安氏、妻馮氏、弟石重睿、子石延煦、石延寶等人到黃龍府安置。

二月初一,耶律德光建國號為大遼,大赦天下,改元大同。因此,這一年即是大同元年。

又升鎮州為中京。雖然這個中京並沒有存在很長時間。

以趙延壽為大丞相兼政事令、樞密使、中京留守,內外官僚將士賜爵賜物各有等差。】

當初,宋朝的徽欽二帝不就是在黃龍府那塊地方呆過一段時間嘛,敢情這地方已經不是第一次用來安置亡國之君,徽欽二帝也不是第一批訪客了。

那麼,這兩人怎麼活到現在的?

難不成是石敬瑭從中幹了什麼,讓這二人才能一直逍遙?

朱樉一看情況,覺得不能如此,他們的圈子自天幕出現以來可一直都是熱熱鬧鬧的,趕忙道:「不用提那兩人,咱么說點開心的,黃龍府,當年岳鵬舉也說過這個地方,『直抵黃龍府,與諸軍痛飲爾』!」

——況且,從當時耶律倍跑到後唐以後還和契丹多有聯絡來看,這二人還不至於關係惡劣到什麼生死仇敵、你死我活、二者只能存一的境況。

「……」朱樉頓時也抑鬱了。而氣氛,變得更加沉悶了。

多麼豪氣干雲、充滿英雄氣概的話啊!

相反,倒是後晉那些重要大臣依舊被耶律德光重用。

按理來說,這兩個人殺掉了耶律倍,那麼即便耶律德光和耶律倍兩人之間是有著皇位爭奪的關係,耶律德光也應當處理了這兩人,就像現在他殺掉這兩人一樣。為兄長、先太子報仇,這也是收攏人心、展現胸懷、確立正統的一部分。

「是啊,想必金很有可能也是從遼太宗這裡獲得的參考。」朱橚道,所以說,已經有了一個石重貴還不夠,趙佶父子倆覺得這地方還不夠出名,非要親自給黃龍府和附近的地方增加一些傳奇色彩。

「黃龍府?」朱柏咂咂嘴,發現了一個關鍵,「這可當真是個著名之地。」

明朝,洪武年間。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想了想就拋開了這個問題,左右不過那幾種可能。他看著耶律德光的其他舉措,笑了:「果然,杜重威等人沒什麼好結果。」

朱棡幽幽道:「可是岳鵬舉雖然這麼說了,但他最後也沒能達成心愿啊。」

說實在的,讓人難以理解。

而耶律德光……看起來,最終也沒有能夠在中原紮下根來。

氣氛一時間竟沉悶起來。

【當然,在制度服飾方面,耶律德光依舊沿用了遼朝原本兩面官制,後晉朝堂禮儀官服等皆如舊制。

劉徹不可思議:「秦繼旻、李彥紳,這兩人既然是受李從珂之命殺死耶律倍的人,怎麼現在才被耶律德光殺了?之前石敬瑭入洛陽的時候,居然沒有處理掉這兩人?」

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好嗎。

張彥澤就不說了,就算不說他投降的問題,看起來也劫掠民財不少,自然被處理了以平民憤,而杜重威那些人呢,顯然也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說到底,這些都不是什麼自己人。

而關於趙延壽的大丞相兼政事令、樞密使、中京留守,則還有一番說法。

耶律德光起初也曾經許諾過趙延壽中原帝位。

而攻破京城后,趙延壽也察覺出來耶律德光並沒有打算真的立自己為帝,於是通過李崧向耶律德光提了自己的想法:不如立我為皇太子?

這說到底也算是一種迂迴婉轉的試探。

而耶律德光的態度也很堅定:立一個皇帝?不可能的。於是耶律德光就拒絕了這個立皇太子的要求,並說:「朕聽聞皇太子必須時天子的兒子,燕王怎麼可以呢?」

但趙延壽確實出力良多,不僅在三次南下中奮力作戰,還勸阻了耶律德光想要將後晉降卒全部殺掉以絕後患的想法,又是一面非常合適的面向漢人的旗幟,耶律德光就決定給他加官安撫。

遼朝的翰林承旨張礪於是擬旨,趙延壽中京留守、大丞相、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樞密使、燕王如故。耶律德光看后,將「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劃掉,剩下的就是最後趙延壽加封的職位。】

宋朝,開寶年間。

對於趙延壽,總體而言趙匡胤是厭惡的。

他先是和養父趙德鈞在後唐尚在的時候聯繫耶律德光想要稱帝中原,後來歸降遼國也就罷了,左右降遼的人在當時不在少數,但是他之後沒有又歸後晉也就罷了,卻居然充作了耶律德光南下的先鋒。

但是,在這一次耶律德光成功滅亡後晉之後,處理後晉降卒的事情上,不論趙延壽到底出自什麼原因,從結果上來看,他確實是有功於中原。

數萬降軍,若是真的讓耶律德光如開始想的那樣,因為擔憂他們可能造成的威脅,最後將這些士卒們全部殺死,那將是何等的慘劇!若是當真這樣做了,那後晉之地百年也難以恢復元氣,這與長平之禍又有何異?

趙匡胤於是道:「趙延壽此人,雖狼子野心……不過竟還做了件好事。」本來還想罵上幾句,不過又沒什麼興趣,加之到底趙贊也於大宋有功,於是只是平平淡淡點了一句。

而且,趙延壽最後也沒得到自己汲汲營營一輩子的結果,還捲入了遼國內部的皇位鬥爭中,也算是得到了些許報應。

「張礪也是一個有才的,」趙光美道,當時耶律德光初入京城,張礪就提醒他既得中國,就當以中國人治之,不可以還是用遼國契丹原本的族人和習慣,只可惜,耶律德光沒聽,也幸好,耶律德光沒有聽。

趙光美這麼一說,在場幾人都有些唏噓起來,遼國最初的發展,除去中原內亂無力北顧,以及遼國幾代君主質量都還湊合、內部政治結構比較穩固外,和一批有才之士的輔佐也脫不開關係——都怪北面的那幾個朝代,怎麼就能搞的自己人才不斷流失呢?

【但是顯然,耶律德光對於後晉地區的統治是不穩固的。

他雖然在後晉京城接受朝拜,又有大部分節度使的歸降,但到底有著異族的身份,而遼軍在後晉投降后也多有對百姓的擄掠搜刮,以致民怨四起。

況且,自唐末五代以來,各個節度使本就有舉兵自立的傳統,如今又有耶律德光異族之身份、遼軍殘害百姓之緣由,那有心的節度使怎麼可能就此錯過機會?

於是,二月十五,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自立為帝,定國號漢,拋棄了石重貴的開運年號,但也沒有重新自選年號,而是從歷史上翻出了石敬瑭的天福年號接著使用。

耶律德光將耿崇美任命為昭義軍節度使,高唐英為昭德軍節度使,崔延勛為河陽軍節度使,鎮守各個要地,防範劉知遠來襲。

而在三月初一,耶律德光又任命蕭翰為宣武軍節度使,也就是鎮守汴州。】

遼朝,會同元年。

耶律德光神色有些陰沉,任誰剛剛知道自己能夠破獲中原,但結果沒幾天就要準備北上,心情也不會多麼美妙——沒錯,就是北上。

不用天幕講,耶律德光都能夠推測出當時的情況:民怨四起,而各州的守官、節度使必然心懷反意,即使自己應當會在各個關鍵地區同時派遣一名國人同為節度使,也不會能夠阻攔這些想要反叛之人。

就算他們不自己舉起反旗,或者他們本身的軍力已經不足,但那不是已經有一個劉知遠了嗎?

這片地域上的反叛慣性已經難以阻擋,大遼的異族身份只會加劇反叛。

而己方將領士卒們劫掠、打草谷的習慣……那實在不容易改變。換句話說,自先皇以來雖然不斷施行一定程度上的漢化,但時間短暫,就連他親近器重的重臣們也不能說能夠治理好中原,更何況那些底層將領以及士卒們?

當然,這個問題可以說是自己犯了錯,重視不夠,或者可能是滅亡後晉以後也開始驕傲自滿,忘了安撫百姓的重要性。

想到最後,耶律德光還是得出了一個結論:「還是大遼的國力不夠,不足以據有中原。」

雖然在民間的傾向暫時難以控制,但從燕雲地區來看,中原也不是一定不能接受異族——但在開始必須能夠保證平穩。畢竟,後來的治理是一回事,最開始能不能佔住則是一切的前提。

而平穩的關鍵,就在於掌握權力的那些漢人大族、將領們。

而日後的自己顯然並沒有打算抹消掉後晉地區原有的各項制度以及漢人大族們的權力,也不打算取消他們的晉陞之階。那麼問題就在於大遼的國力,體現在此處的就是軍事力量,並不能夠壓制住那些地方軍閥。

耶律德光無奈嘆息,國力增長,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成的,即使如今從天幕中看到了可能發生的種種事情,他也不能說在自己有生之年,就能讓大遼的國力突飛猛進,直至徹底壓制後晉所屬區域。

算了……就算不能據有中原,那麼能不能起碼從中多獲取一些利益,最好能夠再多獲取一些領土……

【三月十七日,耶律德光命人將後晉的諸司僚佐、嬪御、宦寺、方技、百工、圖籍、曆象、石經、銅人、明堂刻漏、太常樂譜、諸宮縣、鹵簿、法物及鎧仗,盡數送往上京。

此時,後晉地區境內已經四處烽煙,幾處州府或有起義,或降於劉知遠,耶律德光也不打算繼續在河南地區停留。

四月初一,耶律德光正式北歸。自汴州出發,以馮道、李崧、和凝、李遆、徐台符、張礪等人隨行。

初十,耶律德光渡過黎陽渡,此時他經過這些天的復盤,終於總結出了此次入主後晉的失誤,於是回頭對侍臣說:「我此行有三個過失:縱兵搶掠芻粟,此其一;搜括百姓私財,此其二;沒有立即將各路節度使派回鎮所,此其三。」】

漢朝初年。

劉邦倒不對耶律德光縱容遼朝士卒和將領們搶掠糧草、搜刮百姓私財有什麼意外,這不是明擺著的事情嘛。

他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耶律德光自己總結出的第三點:沒有立即將各路節度使派回鎮所。

雖然耶律德光確實應當對中原這些面服心不服、又有反叛慣例的節度使們心懷懷疑和忌憚,但他不把這些人放回去——當地誰來做治理的最高決策人?

指望遼朝本國將領們?那就是個笑話了,前面才說了,這些人可是搶掠的大頭;況且,遼朝到底是異族,與中原習慣風俗皆有不同,治理的政策方式也並不相同,即使那些將領們不怎麼劫掠、而是當真想要治理,他們就真的能夠治理好嗎?

不會被官署里那些漢人官員們糊弄架空嗎?

但是論起時間來,耶律德光實際上也沒有把這些人留在京城太長時間——還是遼朝實力不足,不足以對後晉的力量形成壓倒性優勢,自身又有一堆小辮子。

張良道:「遼朝也不算太虧,他們帶走了百工、方技、圖籍、曆象……這些,可是關鍵。」

別的不說,百工,遼朝肯定缺少;曆象,這更是重點。方技,圖籍……這些東西,每一樣都對遼朝的發展有著不小的幫助,是遼朝進一步向帝國發展的重要助力。

「唉,」劉邦看到這裡,也是覺得不太爽快,但又還是給出了肯定,「耶律德光,確實擔得起遼朝的太宗。」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直播:從秦始皇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歷史直播:從秦始皇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4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