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第一百五十六遼朝特殊君主制度

第156章 第一百五十六遼朝特殊君主制度

第156章第一百五十六遼朝特殊君主制度

【隨後,耶律安摶就找來了兩個關鍵人物:北院大王耶律窪,南院大王耶律吼。

這兩人也同樣覺得應當立耶律阮為帝。

於是,在三人的操作下,最終,耶律德光駕崩的第二天,四月二十三,永康王耶律阮於耶律德光靈前登基為帝。

接下來,耶律阮就和在遼朝境內的述律平、耶律洪古進行交鋒,時間從四月底一直持續到了七月中,雙方持續對峙,最終見事態不能繼續嚴重下去了,述律平和耶律阮達成了橫渡之約。

耶律阮的皇位得到了確認。

但是,耶律阮雖然擊敗了自己的祖母,但是他倚仗貴族登基的惡果就此開始顯現。

權力需要穩定性,穩定帶來權力。遼朝本就是從部落聯盟中轉型不久,又有皇族大橫帳、后族國舅帳存在,耶律阮無法有力壓制貴族,而這些貴族擁立皇帝的成功更是放大了他們的野心。

遼朝貴族的謀反習慣被徹底挑動。

因此,遼朝自此開始陷入內部腥風血雨的爭鬥中,耶律阮在位期間謀反叛亂不斷,及至其後的穆宗時期同樣不乏謀反……】

遼朝,會同元年。

但他現在從天幕的寥寥數語中並不愉快地發現,自己好像想的有些簡單了。

耶律阮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登基方式帶來了巨大的隱患,但他到底是想要登上皇位、讓皇位的傳承回到他這一支,並且有信心能夠處理好這種登基方式帶累的各種隱患罷了。

宋朝,開寶年間。

原有的計劃不會因此打亂:治理遼朝本土以及新獲得的燕雲地區,拉攏燕雲漢人大族,鞏固契丹方面自身的力量,加強對子嗣的培養……以及,儘快奪得後晉,不要再花費三次機會,最後還讓自己在行宮之外駕崩。

畢竟,本次的皇帝是他大遼的皇帝,又是他的父皇,生前又對他比較寵愛,還是應當尊敬的。

就像漢朝、唐朝、明朝、還有宋國幾個朝代也都具有各自難以割捨的特點一樣。

「無法有力壓制貴族」——這個「無法」,有具體的時間段嗎?天幕並沒有明確加以限制,諸如「登基初期」「執政前半段」等等;但是,很多時候,不加以具體限制,往往就是因為不需要限制。

遼朝,應歷九年。

聽到這樣的消息,他的心情怎麼可能好得起來?

雖然他對大遼貴族們的謀反熱情已經了解,登基三年,就已經爆發了兩次謀反,天祿二年一次,就在今年、天祿三年又一次。

再加上後面那句「在位期間謀反不斷」……這不都是隱晦地表明,終他在位的所有時間,他都沒能解決掉這個先前在他看來並不十分困難的問題嗎?!

遼朝,天祿三年。

這麼一次登基,帶來的影響何止是簡單的謀反叛亂不斷?明明是——謀反叛亂到直接弒殺皇帝了。耶律阮自己激化了這樣的謀反行為,最終也死在了大遼貴族們的手中。

耶律德光對於這樣的情況已經預料,而如今,他的心情依然快速平靜下來。

而成功殺掉了一個皇帝的影響顯而易見,大家的信心更加充足了,熱情也更加高漲了。他登基至今九年,謀反叛亂也已經有了數起,頻率都已經遠遠高過之前所有人都認為踴躍參與政治鬥爭的唐朝了。

以及,保重身體,看來對中原人才的獲取上,出色的醫者也是一個關鍵。

此時,看到耶律阮上位帶來的後遺症,他冷笑幾聲。

但他並沒有太過擔心,因為他有信心,等過上幾年,自己登基時日一長,力量越發穩固並且強大之後,自己定然就能夠像太宗皇帝一樣、重新壓制住這些貴族們;即使不能完全杜絕他們可能出現的謀反行為,但起碼能夠大幅度減少,並在他們心中樹立起皇帝這個身份的權威。

和大遼比起來,唐朝那樣的政變頻率根本不算什麼。雖然這好像也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

——

如果讓之後的遼朝君主來說,他們會說:大遼的貴族們謀反叛亂的熱情是不可能有消退的一天的!即使是經過了聖宗的治理也沒有任何變化!

這可能也是大遼本身所具有的、獨一無二的、與眾不同的特色所在吧。

遼穆宗耶律璟並不喜歡處理政務、為案牘勞心勞力,但天幕倒是還能讓他有些觀看的興趣。此次天幕,他本來也要如先前數次一樣,一邊飲酒一邊觀看。但等到本次故事會主人公出現后,他還是放棄了這一想法。

如今登基不過三載的耶律阮神色冷淡,顯然心情非常不妙——自己在位期間大遼的貴族們謀反不斷,甚至自己之後的君主在位期間同樣如此……

趙匡胤並不知道其他遼國君主會把大宋的「特色」也當做例子,來安慰他們自己。

他只覺得,遼國的這個特點很適合加以利用——如果遼國貴族們的謀反熱情真的那麼高、謀反頻率也真的那麼高的話。

他把這個想法說給了在場的幾人聽,趙光美等人也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貴族叛亂,那或多或少就會帶來動蕩;而若是能夠讓一個叛亂集團足夠成功,就像是成功幹掉遼世宗耶律阮一樣,那對遼國的影響可就大了去了。

於是,幾人紛紛把暗中資助、引導、挑撥遼國貴族搞活動的事情提上日程。

反正大宋對遼國的行動多了去了,再加上一個助力遼國貴族實現夢想也不算什麼;有棗沒棗打三竿,若是這個行動哪一天歪打正著真的成功了呢?

【說回耶律德光。

雖然我們已經講到耶律德光駕崩於欒城,但是有一點還是要再次講述一下的。那就是耶律德光對整個遼朝特色君主政治制度的貢獻。

並且對遼朝整體的政治制度、精神風貌、行事風格有著極大的影響。】

(遼朝特殊君主制度讓朕想到唐朝玄武門競爭上崗,明朝的內閣制度……)

(你是誰???報上名來,看朕砍不砍你祖宗。)

(……)

秦朝。

嬴政對於這個「遼朝特色君主政治制度」已經好奇了很久了——畢竟,即使到遼朝之後的明朝,看起來施行的基本制度的框架也還是沒有脫離大秦的根本,那麼這遼朝,又能有什麼特色?

只能是在於他們非「漢人」的民族帶來的特色了。

明朝,洪武年間。

朱元璋難得打算和除了太子朱標以外的兒子們對話——在聽了明成祖的故事之後,往往都是皇子小團體在聊天。

只見朱元璋和藹無比地問道:「你們幾個,覺得這遼的特色……君主政治制度,會是什麼?」

皇子們眼神交流,最年長的朱樉開口道:「兒臣覺得,可能是,可能是他們的行朝?」遼特色的地方多了去了,就比如翰魯朵,但若是一定和政治制度直接掛鉤,且最為概括的說法,那應當還是那「行朝」。

金朝,天輔元年。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坐在天幕面前,身旁是他沒有出征在外的幾個兒子和信任的大臣。

他並不關心這什麼遼朝的政治制度有什麼特色,他想的還是那個遼朝貴族前赴後繼謀反叛亂的事情。

作為在天祚帝時期的人,他對於整個遼朝謀反情況之多自然是清清楚楚——而這顯然和遼自己是從部落轉向國家的背景密切相關。當然,遼太宗死後的情況確實點燃、加劇了這種事情的發生,但最根本還是在於他們自身的根基情況。

那麼,遼會有這樣的問題:簡單說來就是繼承皇位的問題;他們大金,與遼頗有些相似之處的大金,是否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完顏阿骨打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那麼,能不能減輕這樣的問題?或者說,減少貴族們對於這種事情的參與能力?

【遼朝是一個游牧王朝,即使他們一定程度上漢化,即使他們擁有者燕雲地區,但他們始終是一個游牧王朝,根基是在草原上——而草原游牧,最根本的一個表現就是四時移動,居無定所。

遼朝並沒有失去這樣的特點,遼朝的皇帝們始終都遵循四時遷徙的原則,因而,他們的中央朝廷、重要官署同樣也在四時移動,也就是「行朝」。

概括來說,遼朝是一個「行國」。這個國家的皇帝終年「隨陽遷徙」,居住在「行宮」;跟隨著皇帝「歲無寧居」的,是一個遊動的中央政府——「行朝」;行朝中的「行殿」則是皇親國戚,高官顯宦們的政治大舞台;而扈從著皇帝的中央官署、臣僚也都在「行帳」之中。

這樣的政治制度,從遼太宗耶律阿保機時期就已經出現,而耶律阿保機在位期間的貫徹,顯然是進一步固定和完善了這一制度,使其成為了遼朝的「根本之法」「祖宗之法」,終整個遼朝都未曾改變。】

唐朝,貞觀年間。

雖然已經猜到遼朝的特色制度和他們的游牧本色必有關聯,但這樣的情況還真是讓貞觀君臣們開了一回眼界。

「這豈不是和草原上原本的部族有些相似嗎?」尉遲敬德道,他指的是那些終年在草原上遊盪放牧的部族,與一些歸附了大唐、在某一州縣定居的部族不同,那些部族依舊四時遷徙,首領也不例外,而處理各項事務的官員自然也始終跟隨首領不斷遷徙。

這並不奇怪,但遼朝,一個已經建國,且還設立了不少中原王朝官職的王朝,還維持著這樣的傳統制度,卻足以讓人驚訝。畢竟,之前南北朝時期,北朝也不乏外族,但他們大都最終也效仿中原王朝,建立京城,建立宮城,定居在裡面處理各項事務。

「所以,遼朝的幾個京城——也多半都是象徵意義,遼朝設立各個京城的原因主要還是為了便於統治一片區域,同時為了向漢制靠攏……而這些京城並不如大唐一般具有中心的意義和權力。」李世民推測。

畢竟,就連皇帝都始終遷徙,住在行宮中,中央朝廷也不曾固定在某一個京城,那遼朝的京城的權力和意義就已經被大幅度削弱了——皇帝所在,才是真正的核心,而不是某些名頭。

或許,之前天幕中說遼朝的契丹人始終有著騎射的水平,連后妃也同樣如此,這種情況和遼朝一直施行游牧式的行朝也有關係?

宋朝,開寶年間。

趙德昭對遼國的這種制度也頗為服氣,皇帝一直四處移動,朝廷也一直四處移動,中央官署也在四處移動……北面官一直移動,就連漢人為主的南面官也同樣跟著皇帝移動……

他想一想就覺得難以忍受。

【遼朝皇帝的行宮也可以稱為翰魯朵,而與遼朝中央四時遊動的制度相對應的,則是四時捺缽制。

捺缽並不是一個或者幾個固定的地方,而是遼朝皇帝所到之處。

簡單說來,皇帝所居者,謂之翰魯朵;皇帝所至者,謂之捺缽。而到了捺缽之後,仍居於翰魯朵、也就是行宮之中。

每一任皇帝都會擁有自己的翰魯朵,他的子嗣也將會繼續居留在他的翰魯朵中,若是其中一個子嗣繼承了皇位,就自動分離出去,重新建立一個翰魯朵,新帝的子孫也歸屬於新帝所建的翰魯朵。

原有的翰魯朵並不取消,也並不會停留在一處,而是繼續隨同新帝的翰魯朵四時遷徙。

當然,既然翰魯朵也可以稱為行宮,那麼對於各個皇帝的翰魯朵也可以稱為某一宮,如遼太祖的弘義宮,遼太宗耶律德光的永興宮。

因而,整個皇族除去分守一地的成員之外,其餘不少都是要隨著皇帝四處遷徙的。而隨著皇帝四時遷徙的不只有橫帳皇族,還有幾個國舅帳。

因而,整個遼朝以皇帝為中心的遷徙組織實際上是一個龐大的部落:有著中央政府的主要官署及其職官,即所謂「扈從百官」;有著皇族成員、諸斡魯朵人戶及數以千計的禁衛士卒;有著「遼內四部族」眾多的部落成員。】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直播:從秦始皇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歷史直播:從秦始皇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6章 第一百五十六遼朝特殊君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