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第170章 隋煬帝

170.第170章 隋煬帝

第170章隋煬帝

(廢章)

數日過後……

【叮,歡迎收看歷史直播】

【本期我們的主角是隋煬帝】

隋朝,開皇

前面講唐太宗李世民的時候楊堅獨孤伽羅知道他的大隋跟大秦一樣二世而亡。

他們夫妻都認真的看著天幕倒是要看看楊廣這個孽障是怎麼讓他們的大隋亡國的。

「逆天虐民口曰煬,好大殆政曰煬,離德荒國曰煬,楊廣啊楊廣」楊堅把在被罰晉王府面壁思過的楊廣宣傳入殿,楊堅和獨孤伽羅已經準備好父母雙打了。

【隋文帝所進行的政治和經濟改革,加強了封建中央集權統治,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使隋王朝出現了「開皇之治」的盛世局面。隋文帝可華夏帝王排前十的存在,可是他的繼承者隋煬帝卻完全相反。隋煬帝有人稱他為。

隋煬帝楊廣是隋文帝的第二個兒子,本來輪不到他繼承皇位,繼位的應該是他的大哥太子楊勇。楊廣是通過一系列卑鄙手段才登上皇帝的寶座的。

隋文帝楊堅當皇帝后,立大兒子楊勇為太子,二兒子楊廣為晉王,三兒子楊俊為秦王,四兒子楊秀為越王,五兒子楊諒為漢王。五個兒子位序排列清楚,楊勇是接

班人。

楊勇有一定的治國才能,被立為太子后,一直參與軍國大事,受到文帝和獨孤皇后的信賴。586年(隋開皇六年),山東各地流民不斷,北方邊疆戰事頻繁,隋文帝打算把山東的老百姓遷一部分到北方去,楊勇認為不妥,上書隋文帝說:「兒臣認為引導風俗應當循序漸進,不可突然變革,戀土懷舊是人之常情,百姓只有實在活不下去才會逃亡。北方戰事雖多,但只要加強防衛,就

圖 不會發生意外,請父皇還是不要隨便遷徙民眾,讓百姓

安居樂業吧。」文帝看了楊勇的奏章,十分讚賞,就打消了原來的念頭。中

國 可是楊勇也有貴族子弟好奢侈、喜聲色、講排場的

通 致命弱點。他的鎧甲是蜀地的巧匠所做,本來已經很精

美,但他不滿意,又著意裝飾一番。他寵愛的嬌妾美姬很多,而文帝和獨孤皇後為他特意挑選的嫡妃元氏卻被冷落一邊。他特別寵愛雲昭訓,將其視為掌上明珠,雲氏並非嫡妃,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禮節卻和嫡妃一樣,他和雲昭訓及別的姬妾生有很多子女,和元妃卻沒有生一個子女,這引起了獨孤皇后的很大不滿。說來也巧,這位不得恩寵的元妃有一次突患心病,兩天內便離開人世,獨孤皇后認為這裡必定別有原因,很有可能被太子和雲昭訓合謀害死,因此對楊勇更加不滿,時時訓斥。

就在楊勇逐漸失去父母親寵愛的同時,二兒子晉王楊廣卻在加倍小心地喬裝自己,掩過飾非,以博取父母親的好感。

楊廣知道父親崇尚節儉,母親反對男人多妻妾,因此,在公開的場合,他只和王妃蕭氏生活在一起,每當和後宮的女人生了孩子就殺掉,以表示只和正妻生兒育女。皇上和皇后臨幸他的宅第,楊廣都把年輕貌美的姬妾藏起來,而讓年老醜陋的人穿上樸素無華的衣服在左右侍候。屏帳改用白色的普通絲絹,樂器的琴弦故意弄斷,不讓人拂去塵埃,以表示自己不喜歡聲色女樂。有時,父母派遣左右的人來看望,楊廣和蕭妃一定要到門口迎接,不分貴賤,用豐盛的酒飯招待,臨走時再送上厚重的禮物。這些人得到了好處,都在文帝和獨孤皇後面前稱讚楊廣的仁德和孝心。

楊廣還用同樣的辦法,恭恭敬敬地接待朝廷士人,用禮十分謙下,因此,大臣們也都稱讚他,他在朝廷內外,聲譽很盛,為諸王第一。

為了奪取皇太子位置,楊廣召來親信壽州刺史宇文述,總管司馬張衡,共同策劃陰謀計劃。他們用很多金銀器玩收買了文帝身邊的權臣楊素及其弟楊約,請楊素在文帝面前建議廢掉太子楊勇,立楊廣為太子。獨孤皇后也不喜歡楊勇,支持楊廣。結果,文帝聽信讒言,於600年(隋開皇二十年十月)發布詔書,正式廢除楊勇皇太子位,十一月,楊廣被正式冊封為皇太子。

604年(隋仁壽四年),文帝在仁壽宮養病,楊廣和尚書左僕射楊素加緊了篡權的步伐。楊廣給正在仁壽宮侍奉文帝的楊素寫密信,了解文帝的病況,楊素則逐條記錄文帝的情況向太子報告,同時還向太子提出了一

國 中 些具體的建議,不料楊素給楊廣的回信卻被宮人誤送給

文帝,文帝發現了他們的陰謀。這時又發生了楊廣企圖

逼淫文帝寵妾宣華夫人陳氏的事件,文帝更看清了楊廣的面目,不由悔恨交加。他捶著床大罵楊廣:「畜生!怎麼能把天下交給他!獨孤皇后誤了我。」他趕忙呼喚柳述、元岩兩位近臣,交代他們馬上出閣寫廢楊廣、重立楊勇為太子的詔書,召楊勇來仁壽宮託付大事。

楊素看到柳述和元岩起草詔諭,知道情況有變,立即報知楊廣。兩人當機立斷,由楊廣假傳文帝聖旨,將柳述、元岩抓了起來,隨後,命自己的東宮衛隊接管了仁壽宮的防衛,封鎖宮門,門禁出入都受大將軍宇文述、郭衍節度。然後,命令右庶子張衡入寢殿,將宣華夫人、容華夫人以及其他侍疾宮人全部趕到別的房中,將文帝活

活殺害在床榻之上。604年(隋仁壽四年七月),楊廣在楊素等人的支持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這就是暴君隋煬帝,時年36歲。

隋煬帝即位以後,為了鞏固統治,滿足自己驕奢淫逸的生活,修建了一系列的浩大工程。他最早做的一件事,便是營建東京,遷都洛陽。

605年(隋大業元年三月),隋煬帝命尚書令楊素任營東都大監、納言楊達、將作大匠宇文愷為副監,開始大

規模營建東都,每月役使民工二百萬人。

從地理位置上看,洛陽號稱「天下之中」,地處全國

中心。如果從黃河、長江兩大流域來看,這裡北至燕、並,西到關、隴,東達海、岱,南通江、淮,距離大體相等,易於控制全國。而隋朝都城長安,地偏西北,政令不易達於四境,尤其是對東方的控制鞭長莫及。

從經濟上來看,隋都長安雖處於中國古代重要的農業區關中地區,但由於關中宜於農耕的面積有限,加上人口的大量增殖,官吏、軍隊的不斷增加,當地的物產遠遠滿足不了需要,大量的糧食和物資要通過漕運,從關東和南方轉輸。在糧食和物資的轉輸方面,由於洛陽以西的黃河中段,艱難險阻,特別是砥柱一帶,水流湍急暗礁很多,船隻經常在那裡遇險,故水路運輸十分困難陸路運輸也同樣艱苦,陸路需要的車輛與人丁過多,費用過於昂貴,而且還得經過滿是深溝險壑的殽山、函谷關一帶,車輛難以行走。這樣,糧食就只好囤積於洛陽而長安缺糧的問題仍無法解決。如建設東都洛陽,則看糧食和物資就沒有轉輸之難。

洛陽水陸交通較長安方便得多,就水路而言,西通關中雖有不少險阻,但東依黃河可達於大海,北溯沁水可達於環州,東南方面,原已開鑿有不少水道,只要加以修治,就可達於淮、泗。洛陽周圍還有伊、洛、湛、澗等河流,水運事業發達。陸路交通也很方便,東、西、南、北四方道路歷來暢通無阻。

從軍事形勢上看,遷都洛陽可以加強對東方的控制。關東地區,歷來是士族勢力盤踞之地,周、隋時期的門閥之爭,最主要的便是關隴士族與關東士族之間的爭鬥。北周末年,楊堅代周建隋,馬上遭到相州總管尉遲迥、青州總管尉遲勤的起兵反抗,他們統兵數十萬與楊堅對抗,關東的北周勢力代表者紛紛響應。這些反叛之地多是東魏、北齊政權所長期統治的地區,是關東士族的根據地。隋朝的都城在長安,府兵多集中在關中地區,遇到關東地區的軍事叛亂,自然有鞭長莫及之感。遷都洛陽,則可以就近控制。同時,遷都洛陽,也可以加強對廣大江南地區的統治。隋王朝是在南北朝長期分裂之後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地方上特別是南方的封建割據殘餘勢力還有一定的影響,為了消除江南地區給隋王朝造成的隱患,更有效地統治南方,也必須遷都洛陽。

通 所以說,隋煬帝決定營建東都洛陽,主要是由於當

時經濟、政治、軍事形勢發展的需要。從605年三月到

第二年正月,前後歷時十個月,一座規模巨大的都城在伊、洛之濱出現了。

根據有關記載,東都城周圍達73里多,由宮城、皇城和外廓城三部分組成。宮城位於城西北部,是宮殿所在地,豪華宮殿鱗次櫛比。宮城南邊是皇城,為文武官衙所在。外廓城為官吏私宅和百姓住處。根據20世紀60年代的地下考古發掘和實地勘測,外廓城一共50多里,城門位置和下水道等都有遺迹可尋。城內街街整潔,民坊各周4里,里開4門,臨大街,並為重樓,飾以丹粉,裝飾華麗。洛水以南有96坊,洛水以北有30坊,大街小巷,縱橫相對。在洛水上還建造了天津橋等橋樑

以便往來。

隋煬帝營建東都,是個規模巨大的工程,由於工期緊迫,勞動條件差,官吏督促勞役嚴厲急切,服役的人死的有十分之四五,每月載運死屍的車輛,東至城阜,北至河陽,不絕於路。

洛陽城建成以後,隋煬帝又在洛陽周圍建立糧倉囤積糧食。606年十月,煬帝下令在洛陽附近的鞏縣

置興洛倉,築倉城周圍20餘里,城內有3000窖,每窖容糧食8000石。十二月,煬帝又下令在洛陽城北築回洛倉城,周圍10餘里,內有300窖。此外,洛陽 內還有含嘉倉城,儲糧不下千萬石。這樣,洛陽的糧儲備十分充裕,為控制全國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對於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歷來被視為是他的暴之一,持否定態度的多。可是,煬帝營建東都,遷都陽,加強了隋王朝對東方和南方的控制,有利於全國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實為適應歷史潮流的智之舉。當然,在東都的建設過程中,宮殿畫棟雕梁,於豪華奢麗,是完全不可取的。急役民工緻使民眾死相藉,更是需要批判的。但是如果因為這樣而否認其設的必要性,則未免捨本逐末。

工期 就在隋煬帝開始營建東都沒幾天,一項巨大的工程

人死 又開始了,這便是貫通南北的大運河的開鑿。

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餘杭,全長5000多華里的大運河終於在數百萬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下,經過六年的時間建成了。

這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是七世紀初葉中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他們用自己的勞動、智慧和創造力,完成了這一舉世聞名的偉大工程。

對於隋煬帝動用大量人力物力開鑿運河,歷來非議很多。實際看來,運河的修建,是當時形勢的要求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隋煬帝是做了一件順乎歷史潮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大事。由於大運河的開通,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聯繫起來,大大縮短了南北的距離,大運河成為溝通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大運河建成以後,有利於天下物資的運輸,運河上公私船隻往來不絕,南北物產的交流有了通暢的渠道,對經濟的發展起了重大的作用。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運河與黃河交匯處的汴州、運河與淮河會合處的楚州、運河與長江南、北兩岸會合處的京口和揚州,都迅速發展成商業都市,尤其是位於山陽瀆南端、運河與長江交匯口的揚州,更是發展迅速,成為隋王朝東南地區的經濟、政治中心,繁榮富庶,人文薈萃。運河的開通,進一步密切了南北經濟、文化的聯繫,也加強了全國的統一,對於從經濟上政治上鞏固中央集權國家,無論在當時還是在以後,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大運河的開鑿,是在官吏督役酷的情況下迅速完成的,給人民帶來了很大的苦難,中挖河的民夫,經久不息地勞動,受凍挨餓,疾病侵襲,死亡人數在半數以上。隋煬帝的開鑿運河,也帶有他個人到江南巡遊享樂的動機,並為了加強對江南人民的統治和榨取。運河開通以後,人民負擔更為沉重。我們在對隋煬帝開鑿運河作肯定的同時,也必須看到他對廣大民眾民脂民膏的榨取。

儘管隋煬帝業建東都,開鑿大運河,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他卻是個殘暴的君主,時刻不忘享樂。東都的宮城,本來就設計有許多宮殿苑囿,隋煬帝還嫌不夠,又命宇文愷在城西修建了富麗堂皇的顯仁宮,同年(605年)五月,又修築了周圍達二百里的巨大苑囿-西苑。

為了建顯仁宮和西苑,隋煬帝派人到豫章(今江西 隋

南昌)採辦巨大的木材。木材很大,需兩千人拽一木,木下安置生鐵鑄成的輪子,運一根木料需用錢數十萬。煬帝還命令將大江以南、五嶺以北,把凡能搜尋到的奇材異石運送到洛陽,同時還尋求海內嘉美的樹、奇異的革和珍貴稀奇的禽獸,用來充實花園苑囿。

顯仁宮為煬帝的行宮,南接皂澗,北跨洛濱,周圍寬廣10多里,殷宇林立,雕刻精美,雄偉壯觀。距顯仁宮一二里他的是西苑,又名芳華苑,苑圍長達200里,其內有海,周圍10里,海內修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高出水面百餘尺,台觀殿閣,重疊羅致在山上。海北有龍鱗渠,繞回曲折,注入海內,沿著龍鱗渠兩岸修建有延光、明彩、合香、承華等16所宮院。每院都由一位四品夫人主持,並配置宮女一百名,美女二十名。殿堂樓觀、千門萬戶,金碧輝煌,窮奢極麗。苑中花樹,水中荷菱秋冬凋謝,就剪五色彩緞來代替,彩緞褪色,則重做新的換上,使得西苑裡常年如春,始終是紅一團,綠一片的美好景色。煬帝經常趁著月色,率宮女數千人,騎馬夜遊西苑。這16院夫人為了博取隋煬帝的歡心,竟獻美酒、佳肴、歌唱艷詞淫曲,曲意侍奉隋煬帝。

為了建造更多的遊玩場所,修治宮室、苑囿成了他的一項重要政事。他在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的宮苑住膩了,要到各地去遊玩,他讓手下的人準備了許多天下山川的地圖,親自觀看,在全國各地尋找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地方,修建各式各樣的離宮別館。於是,一處處豪華的宮室拔地而起。

他為了到江都遊玩享樂,自長安至江都,沿途建造離宮40多所。605年,煬帝下令在臨淮(今安徽臨淮)建都梁宮,在揚子(今江蘇儀征東南)建臨江宮,內有凝暉殿等館所十餘處。607年(大業三年八月),他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建晉陽宮。

608年(大業四年四月),他看到汾州有管涔山(今山西寧武縣西南),山上有天池,氣候涼爽,是夏季休養的聖地,便在那裡建了一座汾陽宮。

616年(大業十二年正月),他命毗陵郡(今江蘇常州)通守路道德集郡兵10數萬人在郡東南建毗陵宮。毗陵宮仿西苑,周圍12里,內為16離宮,而奇麗秀美超過西苑。

煬帝還在揚州建有長阜苑、上林苑、江都宮等,規模和秀麗居各地之冠。尤其是江都宮,宏偉壯麗,規模很大,有回雁宮、迴流宮、九里宮、松林宮、大雷宮、小雷宮、春草宮、九華宮、光汾宮、楓林宮,還有成象殿、水精殿、永巷、流珠堂等,殿閣鱗次櫛比,掩映在綠樹紅花之中,亭台錯落有致,點綴於曲水流泉之上。

此外,涿郡(今河北涿縣)建有臨朔宮,渭南(今陝西渭南縣)建有崇業宮,鄠縣(今陝西戶縣)建有太平宮、甘泉宮,丹陽(今江蘇南京市)建有丹陽宮等。就是在會稽(今浙江紹興)也有建宮的計劃,只是由於後來隋王朝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才沒有修成。

隋煬帝還建造了一座極其精巧美麗、別具一格的迷樓。樓閣起伏,高低不一,金碧輝煌,巧奪天工。人要是誤入其中,一天也摸不出來。這項工程用了數萬民夫,經過整整一年的時間才建成。隋煬帝看了之後,很高興,稱讚說:「就是神仙到了那裡去,恐怕也會摸迷的,就把這樓定名為迷樓吧!」他讓許多妃嬪搬到裡面住,自己在迷樓內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隋煬帝的行宮、離宮無數。行宮設總監官,分上宮、中宮、下宮三等,上宮正五品,中宮從五品,下宮正七品。

圖 這一套等級分明、品階清楚的職官系統也可說明隋煬帝

時全國的行宮、離宮數量很多。有人稱隋煬帝「沒有一天不在修建宮室」,雖有過於誇大的成分,但在中

中 帝王中,說修建宮室最多的一個應推隋煬帝,卻不過分,

為了追求個人的享樂,驅使百萬民眾從事勞役,浪費了

無數的人力和物力。這一座座的離宮園苑,是廣大人民的累累白骨築成,煬帝的這些作為,實屬虐政。

煬帝生性好動,喜歡到處巡遊。即位的第一年,即605年八月,就乘龍舟去游江都,第二年四月才回到洛陽,以後又二游江都、三游江都。煬帝還北巡至榆林、長城和塞外,西巡至河西走廊和青海,幾乎是馬不停蹄地到處巡遊,有人統計,在他即位至滅亡的十多年時間裡,在京城的時間,還不到一年。

每此頻繁出巡,而每次巡遊的耗費又十分驚人。第一次游江都,建造龍舟、樓船等大小船隻數千艘,煬帝乘 隋

龍舟由1080個民夫用青絲大絛繩牽引行進,縴夫都穿華麗的錦綵衣袍。皇后乘的叫翔螭舟,比龍舟稍小而裝飾沒有差別,妃嬪乘的是浮景舟,共有九艘,上下三層,貴人、美人和16院夫人所乘的是漾彩舟,共有36艘。又有朱鳥、蒼螭、白虎、玄武、飛羽、青鳧、陵波、五樓、道場、玄壇、板舢、黃篾等數千艘,由後宮、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外國使臣等乘坐及裝載朝廷內外百官所使用的東西,單單用來挽船的人合計有8萬多人。又有平乘、青龍、艚暖、艨艟、八櫂、艇舸等數千艘,都由12衛兵士乘坐,同時裝載兵器帳幕,全由兵士自己挽船。

這支浩浩蕩蕩的船隊,一路上舳艫相接200多里,當第一艘船已出發50多天後,最後一艘船才剛剛離開洛陽。船隊錦帆鼓滿,彩旗飄揚,照耀了整個山川陸地。由郭衍率領的前軍騎兵20多萬人,沿著運河兩岸護送、旌旗蔽空。隋煬帝下令龍舟經過的州縣,500里內的居民都要貢獻山珍海味、佳美食,多的一州甚至用100輛車來載運。妃嬪們吃不完,出發的時候,就將食物棄埋。

第二年三月,煬帝由江都回洛陽,水路的威風耍夠了,這次改由陸路返回。煬帝命吏部尚書牛弘議定陸路的輿服儀衛制度,命太府少卿何稠負責營造,送往江都。何稠為了討好煬帝,博覽圖書典籍,參合古今式樣,日夜

金花

營造。衣衰冠冕畫日、月、星、辰,皮弁用漆紗做成。又做3萬6千人的黃麾儀仗。皇上的車駕坐輿、皇后的儀仗,百官的儀服,無不力求華美隆盛。做這些輿服、儀仗,需要大量的骨角、齒牙、皮革、羽毛等,都從民間征取。百姓為了交差,網羅遍及水陸各地,飛禽走獸凡有用的,幾乎捕殺殆盡。人們如果捕不到官府規定所要的飛禽羽毛,只好向豪富蓄積之家去買,羽毛價格騰貴到翟雉尾一枚值縑10匹,白鷺羽一枚值縑5匹。人民為之傾家蕩產。參加這項勞役人有10萬之多,花費的金銀錢帛多得以億來計算。這些儀仗送到江都后,煬帝就在這些儀仗和大隊人馬的前呼後擁下離開江都,開始返回洛陽。途中每次起行,儀衛填滿街道,隊伍綿延長達20多里。四月,煬帝才耀武揚威地回到了洛陽。

煬帝每次出巡,等於是命令全國人民為他準備行裝,貢獻食物,像這樣大規模的游江都,共有三次。第3次游江都時,由於楊玄感起兵,龍舟水殿全被燒毀。煬帝還令重新建造,而且規模更加龐大。一路上各地官吏為求升遷,競相刻薄百姓向煬帝貢獻,致使老百姓剝樹皮,采樹葉,或者煮土而食,乃至人自相食。煬帝的巡遊,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和災難。

為了向外炫耀武力,隋煬帝發動了三次進攻高麗的戰爭,給全國人民帶來的災難更為嚴重。為了準備這場戰爭,煬帝命幽州總管元弘嗣到東萊郡(今山東萊州)督造300艘大海船。弘嗣催逼極其殘忍,船工晝夜立於水中,不敢稍停,自腰以下,無不生蛆,役死者有十分之三四。在軍事上,隋煬帝自608年(大業四年)就命大造兵器,器仗兵甲,務求精新,濫者立斬,又命天下富人按其資產買馬,一匹馬價至十萬錢。又下令在山東增置軍府,掃地為兵。611年(大業七年四月),湯帝自江都乘龍舟直達涿郡,住臨朔宮,詔各地陸軍,不分遠近,都到涿郡集中,又徵發江、淮以南水手1萬人,弩手3萬人,嶺南排鑹手3萬人充當水軍。

621年(大業八年正月),煬帝下詔大舉進軍。隋軍113萬人,號稱200萬,分24軍,另有煬帝親率的6軍,共30軍。轉運糧餉的民夫比兵士加倍。第一軍出發后,每天出發一軍,相去40里,經過40天,才出發完畢,各軍首尾銜接,鼓角相聞,旌旗相望,綿延長達960里。這是進攻高麗的主力。另有水軍由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從東萊海口出發,渡海直趨平良,接應主力。來護兒的水軍進到距平壤60里的地方,打了一個勝仗,不等諸路大軍全到就直趨入城,結果遇到高麗伏兵,4萬人只剩下幾千人逃回船上。陸路大軍在大將宇文述的率領下,計有30萬5千人渡過鴨綠江,兵士攜帶兵器糧餉負擔太重,多偷偷將糧食扔掉,才走到一半路,糧食已盡,飢困交加。隋軍後來雖進攻到距平壤30里的地方,但疲敝不堪,又無軍糧,遭到高麗軍痛擊,兵敗如山倒,紛紛逃命。一日一夜行450里,才逃到鴨綠江。30萬5千人僅2700人生還,軍資器械巨萬計丟失殆盡,第一次征高麗遂告敗。

以後煬帝又發動第二次、第三次對高麗的戰爭,也均無法取得勝利。隋煬帝的到處巡遊,窮奢極欲的揮霍,以及窮兵黷武,耗費了無數的民力和資財,搞得內外虛竭,百姓困敝。人民無法生存,只有鋌而走險,奮起反抗了。各地民眾紛紛起義。統治階級內部也發生了分裂,貴族楊素的兒子楊玄感發動了叛亂,許多貴族官僚隋

子弟紛紛投奔他。隋煬帝雖然鎮壓了叛亂,但統治集團 唐

內部從此開始瓦解。 卷

在內外叛離的形勢下,隋煬帝仍不思悔改,616年(大業十二年七月),又率領龐大的龍舟船隊浩浩蕩蕩地三游江都。隋煬帝到了江都,江、淮的地方官前去謁見的,只要禮物獻豐厚的就陞官,禮物薄少的就黜免。因此地方官無不盡為刻薄小民錢物,製備禮物進獻隋煬帝。在江都,煬帝繼續過著腐朽糜爛的生活,因獻錢物多而升遷江都通守的王世充密令江淮民間挑選美女,獻給煬帝,以供煬帝淫樂。王世充四處搜尋,挑選很多,以至江都宮容納不下,給江、淮婦女和百姓帶來極大的不幸和災難。

在江都,隋煬帝也感到末日即將來臨,但他還要及時行樂,宮中設一百多個房間,都裝飾布置得富麗堂皇,安排美女在裡面,每天由一個房間的美女做東道主,煬帝、蕭皇后及愛妃們輪流到每個房間去飲酒作樂,煬帝酒杯不離口,往往酩酊大醉,他對蕭后說:「現在外面許多人都想推翻我,然而我不失為長城公,你也不失為沈后(指亡國后的陳叔寶和沈氏),不要去管它了,還是快快樂樂飲酒吧!」

正當煬帝還在江都宮醉生夢死的時候,一場宮廷叛亂陰謀正在急速地進行。由於煬帝在江都的禁衛軍都是關中人,他們久居異地,思念故鄉。這時江都的糧食已經很少,供應大成問題,他們見煬帝無心西歸,於是很多人計劃叛變回鄉。虎賁郎將司馬德戡、元禮與直閣裴虔通共謀,利用衛士們思念家鄉的怨恨情緒,推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為首,發動了兵變,將煬帝用巾帶勒死,終年50歲。煬帝死後連一副像樣的棺材也沒有,蕭皇后和宮人只好撤下床板,做成小棺,將他草草埋葬在江都宮的流珠堂下。

顯赫不可一世的一代君王隋煬帝死了,埋葬時沒有舉國致哀的喪禮,沒有高大的陵寢,甚至連一塊像樣的葬身之地都沒有。隋煬帝作為歷史上有名的暴君,留給後人許多有益的啟示。

隋朝末年,為了反抗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廣大人民紛紛揭竿而起,爆發了規模空前的農民大起義。說隋末農民大起義的起因是由於隋煬帝的殘暴統治,這是對的。但還不完整,有些問題在隋文帝時期就已存在,矛盾有個積累的過程。

隋朝建立后採取的經濟措施,雖然有限制、打擊豪族地主的一方面,但又有照顧他們利益的一方面,特別是對於官僚地主階層,更是優待多於限制。如均田法令規定,牛和奴婢可以分得土地,這二者實際上只有官僚和豪強地主才有,這就使他們佔有了更多的土地。法令又規定,官吏按品級佔有土地,諸王至都督可分永業田100頃至30頃,大官就是大地主,小官就是小地主,形成一個龐大的官僚地主集團。他們受田數額遠比一般農民多得多。至於他們憑藉權勢和財力兼并的土地更無法計算。

隋朝統治還經常以各種名目賞賜大量田宅給有功之臣,如隋文帝兩次賞賜給功臣楊素田130頃。大量±地集中到地主階級手中,影響了農民的受田。太常卿蘇威曾向文帝建議減少功臣的土地,分配給人民,但遭到大官僚王誼的反對。王誼說:「百官多年有功,削減他們的土地恐怕不妥。依我看,只怕朝臣不建功立業,哪怕人民土地不夠。」隋文帝竟聽信王誼的話,不採納蘇威的建議。可見官僚們佔有大量土地是使人民土地不夠的主要原因,而隋文帝對此並不想加以限制。隋文帝儘管實行了均田制,並曾經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還是沒有能夠根本解決農民土地不夠的現象。592年(隋開皇十二年),因關內、河東、河南、河北等地區人多地少,衣食不給,隋文帝派遣使者到各地均田,在狹鄉地區,每丁也只能受田20畝,遠遠無法達到均田制所規定的數額,可見均田制的實行在有些地方是打了折扣的,

在當時,還有比農民地位更低、生活更苦的被壓迫者,那就是部曲和奴婢。奴婢是沒有財產沒有身份自由的奴隸,部曲的身份比奴婢略高,但也是沒有獨立的經濟和身份地位。奴婢和部曲都是依附於主人,直接受官僚地主們的壓迫和剝削,甚至被當作財產賞賜之用。如隋文帝賜給竇榮定馬3000匹,部曲80戶,賜給周法尚奴婢前後幾次共800人。大官僚楊素有家僮數千。這些被壓在社會最底層的人,也是對隋朝的統治最為不滿和積極反抗的人。

隋朝國家倉庫的充盈,為歷代所罕見。但是,國富並不等於民富。依附於士族地主的農民,要交納一半以上的租賦,均田農民的處境也日益艱難,除按規定每年交租粟三石外,還有其他各種變相的攤派。一遇上災荒年景,統治者卻不肯開倉賑濟,以致民眾生活艱難。

在中國的歷代帝王中,隋文帝是以節儉而聞名於世,但他的節儉並沒貫徹始終。593年(隋開皇十三年),他令大臣楊素在岐州(今陝西鳳翔南)造仁壽宮。楊素迫使民夫平山填谷,營造宮殿,工程緊迫,逼死幾萬人。楊素把死人推到溝坑中,用土石蓋上,築成宮殿的地基。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仁壽宮才在民夫的白骨上完成。楊堅去參觀,聽說楊素把死掉的大量民工埋在這裡,起初很不高興,認為有傷自己的仁慈面目,等進新宮遊覽后卻非常高興,稱楊素為忠臣。598年(隋開皇十八年),楊堅又從京師到仁壽宮設置行宮12所,供自己休憩娛樂。

隋文帝制定了《開皇律》,刑罰比前代有所減輕,初期用刑大體還按律文,但他晚年,卻經常喜怒無常,不按律文辦事,另定了一些嚴酷苛細的條文,如規定:盜竊一錢以上者,四人共盜一榱角者,三人共偷一瓜者,都要處死。鬧得天下人驚恐不安。

上面所說的,並不是要否定隋文帝的歷史貢獻。在統一南北、鞏固中央集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等諸多方面,隋文帝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隋文帝的表面太平景象下,掩蓋著的是逐漸積累和逐漸尖銳的社會矛盾。隋煬帝的驕奢淫逸、倒行逆施,則促使這些矛盾的總爆發。

如果說,隋文帝還有節儉的名聲,辛辛苦苦把刻剝來的東西積貯起來,是個守財奴,那麼,隋煬帝卻是極盡揮霍浪費之能事,是歷史上有名的奢侈昏君,是地地道道的敗家子。隋煬帝弒父篡位后,施行了一系列的暴政。

隋煬帝在即位以後的幾年中,在全國進行了空前的大徵調,以興建土木工程。他掘長塹、築長城、修馳道、開鑿運河、營建東都和西苑,修建離宮別館。每次動用的民力少則一二十萬,多則一兩百萬。607年(隋大業三年),隋煬帝徵發丁壯百萬,修築榆林至紫河(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長城,綿亘千餘里,限令20天完工,結果丁壯累死大半。608年(隋大業四年),隋煬帝發河北各郡一百多萬民工開永濟渠,丁男不夠,開始役及婦女。頻繁的徵調,超過了民眾的負荷能力,以至民眾無法生活下去。

隋煬帝好大喜功,縱情揮霍。為了誇耀隋朝的聲威和強盛,從610年(隋大業六年)以後,每年正月當少數民族首領和西域商人聚集洛陽時,煬帝命在端門大演百戲。戲場周圍5000步,從全國各地徵調來的樂人、舞人有數萬之多,都穿著錦繡彩色的衣服,佩帶五光十色珠寶,用花色羽毛做裝飾,東、西兩京幾乎所有的絲綢都全被他們拿去做服裝。百戲通宵達旦,徹夜不停,聲聞數十里,燈火光燭照天地,一連鬧了一個月。年年如此,而且越演越烈,國家每年僅此項耗費就達億萬。西域商人到洛陽豐都市交易,煬帝又令市內大作排場一番,整飾店肆,檐宇劃一,盛設帷帳,珍貨充積。就連賣菜的人,也用貴重的龍鬚席鋪地,還用繒帛纏在樹上,以示豪華。西域商人過酒食店,便被請進去隨便吃喝,分文不取,還對他們說:「中原豐饒,酒食從來不要錢。」

不僅隋煬帝如此揮霍浪費,整個統治集團也無不貪贓枉法,刻剝人民,他們佔有大量的土地和奴婢、部曲,無數的牛羊馬匹和金銀絲帛。大貴族楊素家後庭妓妾穿綾羅錦繡的數以千計,他在東西二京,都有華麗的住宅,朝毀夕建,營繕不停,又在各地廣占邸店、水硝和田宅以千百數。大貴族宇文述、虞世基、裴蘊等,也是非常貪婪腐朽。宇文述知道人家有珍異的東西,一定要設法搞到手,他有後庭妓妾數百人,都著錦繡,穿金戴銀,還有家僮千人,都騎良馬,並勾結商賈,擾害人民。地方官吏也普遍貪贓枉法,無官不貪。整個統治集團已經奢靡腐朽。

當時人民所受的災難相當深重,隋末有一首《挽舟者歌》,反映了由於隋煬帝到處巡遊、任意揮霍所帶給人民群眾的災難。

「我兄征遼東,餓死青山下。今我挽龍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飢,路糧無些小。前去三千里,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煙草. 隋

悲損門內妻,望斷吾家老。安得義男兒,焚此無主屍。

引得孤魂回,負其白骨歸!」

從612年(隋大業八年)開始,隋煬帝連續三次發動了進攻高麗的戰爭,給全國人民帶來的災難更為深重,並直接成為隋農民大起義的異火線。事先,隋煬帝令在山東增置軍府,督造戰船。因需陸路運輸工具,又敕令河南、淮南、江南等地製造軍用車5萬輛,送到高陽(今河北高陽),供軍士裝載衣服、戰甲、帳幕之用。還調發河南、河北民夫,運送軍需。水上運輸則調發江、淮以南的民夫及船隻,運送黎陽、洛口等穀倉的米糧和兵甲之具,沿運河送往涿郡。船隻首尾相接,長一千多里。當時,裝載糧食、軍隊、武器和攻戰的器具,往返於運河和陸路途中的往往有幾十萬人,日夜不停,死者不計其數,填塞於道,臭穢盈路。

為了保證前線的糧食儲備,煬帝又徵發山東一帶車牛民夫運米,積於瀘河(今河北東北)、懷遠(今遼寧朝陽東)二鎮。民夫運米,車牛一去不得回來,丁男大批死亡,田地多半荒蕪,米價騰貴,東北邊地一斗米競貴至數百錢,牛車被徵發完了,又徵發鹿車。僅鹿車夫就有60多萬,兩個人一組,共推一車,載米3石。道路遙遠險阻,3石米還不夠充路糧,至鎮時已無糧可交,只好逃亡。而官吏卻乘機大肆貪虐、盡量剝削,老百姓困頓窮苦,財力俱盡,生機斷絕,紛紛走上反抗的道路。

早在610年(隋大業六年),就有民眾起來反抗。這年正月初一,天色未明,洛陽城裡有幾十個人,戴白色的帽子,穿白色的衣服,燃香持花,自稱是彌勒佛,闖進建國門,突然奪取衛兵的武器,要攻入皇宮,被齊王楊陳的衛隊所殺。這次起義,震動京師,隋王朝在都城大加搜索,牽連坐罪的有1000多家。

611年(隋大業七年),也就是隋煬帝發動第一次征高麗戰爭的前一年秋天,山東、河南發生大水災,淹沒30多郡。而隋王朝統治者卻忙於為征高麗而對人民橫徵暴斂,將農民推入絕路。這年10月,王薄領導農民在山東長白山(今山東章丘縣境)首舉義旗,王薄自稱「知世郎」,意思是能預知世事將要發生變化,朝代將要改換,隋王朝就要滅亡。他寫了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號召人民參加起義,不要為隋煬帝去送死。歌詞寫道:

「長白山前知世郎,

純著紅羅錦背襠。長稍侵天半,

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盪。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各地逃避征役的人,紛紛前往歸附他。王薄以鄒平縣南的長白山為根據地,向齊郡、濟北郡一帶出擊。

接著,平原郡富豪劉霸道起兵於豆子航(今山東惠民縣境),遠近都來投依,部眾十多萬,號稱阿舅軍。張金稱領導的一支起義軍聚集在鄃縣(今山東夏津)境內的河渚中,高士達領導的起義軍活躍在修縣(今河北景縣)一帶。漳南(今山東平原)人孫安祖,因這年山東大水災,房屋為水所漂,妻子兒女餓死,隋朝官府還強迫他去當兵打高麗,因而刺殺縣令,在同縣人竇建德的幫助下,起義於高雞泊(今山東平原)。各地義軍紛起,聲勢日益浩大。

隋末農民起義首先在山東地區(指潼關以東地區)爆發,這主要是由於山東地區是隋代最重要的經濟區,人口密度大,佔有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僅冀州一地就有一百萬戶。這裡豪強士族地主經濟勢力仍很

圖 強大,土地兼并十分嚴重,造成土地高度集中。隋煬帝

的各項力役,很大部分落在這個地區人民身上,這裡又是進攻高麗的軍事應地,人民所受的攤派很重,受苦很深。再加上611年秋天發生大水災,山東、河南地區淹沒30餘郡,農民大都缺衣少食,而兵役、力役徵調頻繁,人民苦堪不已,民怨沸騰,因此,山東地區成為隋末農民起義的策源地。

隋朝統治者對起義農民進行了殘酷的鎮壓,煬帝下令都尉、鷹揚(將官名號)與郡縣互相配合,進行追捕,一抓到馬上處決,並抄沒起義農民的家,但是依然不能遏止。613年(隋大業九年),隋煬帝發動第二次對高麗的戰爭,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農民起義勢力如火燎原,他們多者10餘萬人,少者數萬人,攻佔城池,奪取糧食,殺死隋朝的官吏和地主。在這種情況下,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也急劇發展,這年6月,隋朝大官僚楊素之子、禮部尚書楊玄感看到農民普遍起義,也乘機在黎陽(今河南濬縣)發動兵變,起兵反隋。

楊玄感的叛亂,在統治階級內部引起了強烈的震動,造成了大分裂。許多貴族官僚子弟紛紛參加。如觀王楊雄的兒子楊恭道、虞世基的兒子虞柔,來護兒的兒子來淵、裴蘊的兒子裴爽、鄭善果的兒子鄭儼,周羅喉的兒子周仲,韓擒虎的兒子韓世咢等40多人,都參加到楊玄感的軍中。右武侯大將軍李子雄也前來投奔,光祿大夫趙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都和楊玄感通謀,隋名將、柱國、蒲山公李寬的兒子李密,更成為楊玄感的謀主。儘管這次起兵在隋煬帝的殘酷鎮壓下,只歷時兩個月就失敗了,但它削弱了統治階級的力量,促使農民起義軍進一步發動起來。起義隊伍越來越多,地區越來越廣。從614年到616年間,農民起義從黃河下游迅速擴大到黃河南北以及江南、嶺南、關中、淮南等地,局部地區起義發展成為全國性的起義。有記載的起義隊伍有130多支,參加人數達數百萬。

616年(隋大業十二年)以後,隋末農民起義發展到了高潮,在反隋的共同鬥爭中,分散的起義軍逐漸匯合成幾支強大的隊伍,這主要就是翟讓、李密領導的瓦片軍,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和杜伏威、輔公領導的

江淮起義軍。

瓦崗軍最初起義於瓦崗(今河南渭縣南),領導者是翟讓。翟讓出身於司法小吏,做過隋朝的東郡(治白馬,今河南渭縣)法曹,因事下獄判為死囚,後來越獄逃亡,與同郡單雄信、徐世等在瓦崗寨聚眾起義。徐世勤當時17歲,很有勇氣謀略。他對翟讓建議說:「東郡對我們來說都是鄉里,人多互相認識,不應該去侵犯搶掠。滎陽、梁郡,是汴水所經過的地方,攔截河上官府和富商的財物,就足夠我們的資用了。」翟讓聽從了他的建議,帶領眾人進入二郡的邊界,搶掠官府財物,隊伍發展至萬餘人,其中很多是善使長槍馬稍的漁獵手,戰鬥力很強。不久,參加過楊玄感起兵反隋的李密前來投奔瓦崗軍。

李密在楊玄感起兵失敗后被捕,在押解途中逃走,亡匿民間,后經王伯當介紹,投奔瓦崗軍。李密說服附近一些小股的起義軍歸於瓦崗,又建議翟讓先取滎陽,休養生息,待士馬肥充,再去爭奪天下。翟讓聽從他的計策,於是攻破金提關(今河南滎陽東北),並攻打滎陽各縣。滎陽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滎陽的得失事關全局,隋煬帝派張須陀為滎陽通守領兵前來鎮壓。李密抓住張須陀在此之前屢敗翟讓而產生輕敵冒進的弱點,自己帶兵埋伏在滎陽大海寺北面樹林里,讓翟讓假敗,引誘張須陀軍進入埋伏圈,勇而無謀的張須陀果然中計,追了十多里,陷於瓦崗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張須陀兵敗身亡,兩萬隋軍被殲滅,這一仗震動河南。

617年(隋大業十三年二月),瓦崗軍乘隋軍無備,攻克距東都百餘里的興洛倉,取得大量糧食,於是開倉賑濟貧民,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隊伍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留守東都的隋越王楊侗派劉長恭率步騎2萬5千進攻瓦崗軍,又被瓦崗軍打得大敗,隋軍死者十分之五六,輜重器甲均為起義軍所獲。接著瓦崗軍攻下興洛倉,包圍了洛陽城。李密發布了聲討隋煬帝的檄文,曆數隋煬帝的十大罪狀,指出煬帝的罪惡是「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這篇檄文成為當時廣泛動員民眾反抗煬帝統治的有力號召書。

東都洛陽在瓦崗軍的圍困之下,糧食缺乏,形勢危急。隋煬帝派江都通守王世充率領江、淮勁旅,馳往東都救援。王世充率領江、淮軍北上,和河南、河北的幾支隋軍在東都會合,在王世充的統一指揮下,隋軍對瓦崗軍進行反撲。雙方在洛水兩岸激戰,互有勝負。越王楊侗發精兵7萬援助王世充。王世充命部隊在洛水架浮橋,渡河與瓦崗軍決戰。先造好橋的先進兵,因此前後不一致。最先登岸的是虎賁郎將王辯部隊,已破李密外圍營寨,但後續部隊卻被另一支瓦崗軍打敗,王世充以為渡河部隊戰敗,下令撤退。李密令敢死隊勇猛追殺,王世充軍幾萬人搶渡浮橋,落水而死者一萬多人。大將王辯當場陣亡,王世充不敢回東都,帶數千人逃到河陽,李密乘勝攻下金墉城(洛陽東邊的外城),修整門堞、屋舍以駐紮軍隊。這時洛陽城裡已能聽到瓦崗軍的戰鼓聲了。

隨著瓦崗軍力量的不斷發展和壯大,瓦崗軍最高領導成員之間卻發生了裂痕,李密受到部將的調唆,設計把翟讓殺死,造成了軍心不穩,削弱了瓦崗軍的戰鬥力。李密也開始妄自尊大,疏遠舊將,不愛惜士卒,一時興盛的瓦崗軍開始走下坡路。

河北農民起義軍的領袖竇建德,漳南(今山東武城縣東北)人,勇敢有謀。611年(隋大業七年),因竇建德幫助孫安祖聚眾起義,隋朝官府殺害了竇建德的親屬,竇建德被迫投奔高士達起義軍。高士達以竇建德為司兵。第二年,高士達戰死,竇建德就成為這支起義軍的隋

領袖,隊伍很快發展到10多萬人。617年(隋大業十三 唐

年),竇建德在樂壽(今河北獻縣)自稱長樂王,置百官, 卷

建立政權。這年七月,瓦崗軍進逼洛陽,隋煬帝調涿郡留守薛世雄率領幽冀精兵3萬南下,增援洛陽隋朝守軍。途經河間地區,受到竇建德的阻擊,隋軍被擊斃萬餘人,薛世雄率數十騎狼狽逃回。從此,竇建德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日益壯大,河北大部分地區都為竇建德的起義軍所佔領。618年(隋大業十四年),竇建德建國號為「夏」,稱夏王,遷都洺州(今河北永年)。竇建德在境內發展生產,勸課農桑,民眾的生活得到改善。竇建德本人對所得資財一無所取,又不吃肉,常食只有菜蔬脫粟之飯,他的妻子曹氏不穿紈綺,保持了勞動人民的樸素本色,竇建德在河北很得人心。

江淮農民起義軍領袖杜伏威,山東章丘人,家裡很窮苦,613年(隋大業九年),杜伏威和臨濟(今江蘇宿遷縣東南)人輔公祏,參加了長白山起義軍,這時杜伏威才16歲。後來他們從山東向江淮轉移,自稱將軍,勢力不斷壯大。617年(隋大業十三年),隋煬帝派右御衛將軍陳稜率精兵8000前往鎮壓。陳稜是隋王朝的驍將,曾遠征流求,並多次打敗過起義軍。他到達前線后,堅壁不戰,準備以逸待勞,等農民軍的銳氣消退後再進攻。杜伏威識破陳棱的計謀,派人送去一套婦人的服裝,稱他為「陳姥」,以激怒陳稜。陳稜果然大怒,率全軍出戰,杜伏威、輔公祏各帶幾百騎兵闖入敵陣,把陳稜軍打得大敗。接著,起義軍乘勝攻破高郵(今江蘇高郵),佔領歷陽(今安徽和縣),杜伏威自稱總管,以輔公祏為長史,分遣諸將攻略屬縣,又派大軍渡江,佔領丹陽(今江蘇南京),建國稱吳。江淮一帶,許多起義軍都來歸附,

全國各地農民起義軍的蓬勃發展,對隋軍的進攻已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在這形勢下,隋朝統治集團進一步分裂,許多地方官僚紛紛叛隋、自己組織武裝,割據一方。617年(隋大業十三年二月),鷹揚郎將梁師都殺郡丞,起兵朔方(今陝西橫山西北),稱梁帝。鷹揚府校尉劉武周殺太守,起兵馬邑(今山西朔縣),稱皇帝,建元天興。四月,金城(今甘肅蘭州)校尉薛舉起兵,攻下周圍各郡,盡有隴西之地,眾至20萬,薛舉初號西秦霸王,后稱秦帝。五月,太原留守、唐公李淵起兵於太原。七月,武威(今甘肅武威)鷹揚府司馬李軌起兵,佔據河西諸郡,眾至10萬,李軌初稱河西大涼王,后稱涼帝。十月,羅川令蕭銑,起兵巴陵(今湖南嶽陽),稱梁王,佔有兩湖之地。這些官僚和地主起兵,目的是為了搶奪農民起義的勝利果實,但是也削弱了隋朝統治力量,加速隋王朝的崩潰。

隋煬帝在616年(隋大業十二年),就離開洛陽,前往江都。後來,瓦崗軍包圍洛陽,隋煬帝十分恐懼,不敢還都。至617年年底,隋朝所控制的地區,在北方只有東都洛陽及其他幾座孤城,在東南地區只有江都一地,且江都城的東、西、北三面都被起義勢力包圍。隋煬帝在江都日夜心神不安,他經常戴著頭巾,穿著短衣,遍游宮內台館,不到夜幕降臨,決不休止,貪婪地觀看美景,唯恐看不夠。有時,他自己照著鏡子,對蕭后說:「好一個頭顱,不知誰來砍掉它!」蕭后驚問他為什麼說出這種話,煬帝強自為笑說:「一個人的貴賤苦樂沒有一定,相互更替,有什麼值得傷感的呢?」他還準備了毒藥帶在身邊,以備危急時用。他已經感到,末日即將來臨。

這時江都受到周圍農民起義軍的包圍和襲擊,糧食供應已有困難。由京師跟隨隋煬帝來江都的驍果衛士,大多是關中人,他們思歸心切,偷偷地逃歸的人很多。

禁軍將領司馬德戡、元禮、裴虔通等和貴族宇文化及,便利用士兵的騷動,在618年(隋大業十四年三月),發動兵變,縊殺了隋煬帝。隋朝的腐朽統治宣告結束。隋朝從581年(隋開皇元年)建立,到618年滅亡,前後歷時37年。

618年,瓦崗軍李密接受了在洛陽的隋朝殘餘勢力皇泰帝楊侗的招降,被封為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台行軍元帥、魏國公,討伐自江都北上要返回關中的宇文化及十多萬禁衛軍。李密率全部精兵和宇文化及決戰,雖然勉強取得勝利,但是瓦崗軍損失極其嚴重。李密本人為流矢所中,幾乎被俘,瓦崗軍精兵良馬死傷很多。接著,已取得洛陽政權最高權力的王世充趁李密疲敝之機,選拔精銳兵2萬,鐵騎2千,突襲瓦崗軍,李密被追應戰,兩軍在偃師(今河南偃師縣)展開決戰。當時李密營在北邙山上,由於驕傲輕敵,夜不設防。不料這夜王世充派遣二百多輕騎攜帶火種,潛伏在北邙山溪谷中。天一亮,王世充率江淮勁兵攻襲北邙山瓦崗軍大營,李密來不及列隊布陣,倉猝應戰。王世充事先找到一個面貌和李密相似的人,把他捆綁藏起來,當作戰劇烈的時候,叫人把他牽到陣前,大聲叫喊:「李密抓到了!」早先埋伏的騎兵,從高處往下沖,縱火燒營。李密的軍隊大敗,在潰敗中,一些將領如邴元真、單雄信等相繼倒戈,號稱百萬之眾的瓦崗軍便迅速瓦解了。李密走投無路,便帶領2萬殘部西往長安投降唐朝。在長安,李密得不到重用,后叛唐被殺。瓦崗寨起義徹底失敗了。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直播:從秦始皇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歷史直播:從秦始皇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170.第170章 隋煬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