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中國人民的心》(2)
推薦序一觸動人心的詩化散文
夕琳
楊朔是中國現當代知名的作家、散文家。由於他生活在我們祖國擺脫積貧積弱的困境,破舊立新的關鍵時期,因此楊朔在進行文學創作時,始終懷揣著對新時代的嚮往和對勞動者的感激之情。他的作品都是以弘揚新時代精神、歌頌勞動者為主旨的,這不僅是楊朔進行文學創作的顯著特點,也是其作品的靈魂所在。
除了文章主旨觸動人心之外,楊朔的作品還有以詩為文的創作特點,這也使其散文擁有了自己的獨特魅力。
楊朔的父親是清朝末年的舉人,精通古典詩詞,在父親的影響下,楊朔對詩歌創作產生了極大的熱情,早在青年時期,他就寫出了許多文采飛揚的詩歌。雖然後來他為了用文章服務時代而不得不放棄詩歌創作,投入到小說和散文的創作中去,但是,對詩歌的熱愛已經融入了他的血脈,成為他身上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在進行散文創作時,他不像同時代的其他散文家一樣,在散文中開門見山,直抒胸臆,而是提出了以詩為文的主張,講究情景交融、物我兩忘的意境的塑造。在進行人物描寫時,通過描寫人在剎那間流露出的深厚情感,展現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在描寫自然景物時,他會賦予自然景物新的含義,使自然景物成為營造意境、深化文章主題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在其文章結尾處體現得非常明顯。在文章的最後,楊朔通常會通過映襯或反襯等方法,用景物來突顯人物的精神狀態,其言有盡而意無窮,使文章的內涵更加豐富。
以上種種,都令楊朔的散文像中國的古典散文一樣,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詩歌境界,而《中國人民的心》這本書作為楊朔的散文集自然也不例外。在此書中,楊朔用鋪天蓋地的征塵,反襯默默無聞的人力車司機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對祖國的熱愛,表達自己對勞動人民的敬佩和對祖國未來的信心;用火紅的木棉來象徵充滿希望的明天;用戈壁灘上吹過的陣陣春風,象徵勤勞勇敢的勞動者們創造出來的西北荒漠地區的光明前景,表達自己對吃苦耐勞、為祖國的西北建設奉獻出青春的人們的敬意;用五顏六色的迎春花,代表團結一致的各民族同胞,把民族的團結與國家的興旺發達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用越到老秋,越是紅得可愛的香山紅葉來代表老而彌堅的導遊……
這種以景喻人的手法使得《中國人民的心》這本書更具詩情畫意,而書中含蓄精練的語言同樣為此書增色不少。那些或短小精悍或意義深遠的句子,不僅不會令人感到乏味,還會令人沉浸其中,回味無窮。
正因如此,所以我們閱讀此書時,不會像閱讀其他的紀實性文學作品一樣,因為那些充滿時代性的言辭而失去閱讀興趣,也不會因為過於艱深的辭彙而曲解作者的本意。相反的,我們會因為書中蘊藉的語言和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更加深入地體會到作者的未盡之意,了解那個時代所特有的光和熱,而這正是那些以直抒胸臆、直奔主題為特點的散文所無法帶給我們的。因而我們可以說,楊朔的這本《中國人民的心》是觸動人心的詩化散文,我們可以用這本書了解過去,思考未來,也可以通過這本書感受意境帶來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