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中國繪畫常識》(7)
南北朝之繪畫
劉宋之武帝受東晉之禪位以統御南方,而北地為拓跋氏所盤踞,是謂南北朝。聲名文物、風俗習慣因地勢而生差別,書畫亦然。雄峻峭刻成為北派,軟美蘊藉成為南派,亦自然之勢也。南方陸探微、張僧繇聲名最著,北方則曹仲達、楊子華、蕭放、劉殺鬼等頗為世所稱。
陸探微事宋明帝,常在侍從。其畫多佛像及古聖賢像,參靈酌妙,動與神會,筆跡勁利如錐刀,秀骨清像似覺生動,令人懍懍若對神明。畫有六法,自古鮮能足之,至探微得法為備。又作一筆畫,連綿不斷。蓋王獻之有一筆書,因創一筆畫,以書法移於畫,其用筆之妙,當可想象也。其子綏洪及弘肅,並傳乃父之法。袁倩、顧寶光皆出其門。
[北齊]楊子華《校書圖》
陸家一派之外,則有吳暕,劉胤祖、紹祖兄弟,謝庄、謝靈運兄弟。顧景秀(字駿之)亦劉宋武帝時有名者,創賦彩之新制,能變古法。又宗炳、王微皆為山水名手。宗炳字少文,亦有一筆畫。東坡書《宗少文一筆畫》詩云:「宛轉回紋錦,縈盈連理花。何須郭忠恕,匹素畫繅車。」宗炳、王微皆擬跡巢、由,放情丘壑,各有畫序,意遠跡高,蓋為文人畫之先率者也。當時北魏如蔣少游、楊乞德、王由等,皆善佛道人物,為北方畫苑之名家。
南齊謝赫,尤長人物,不俟對看,一覽便歸,操筆點刷,研精意,存形似,毫髮皆無遺失。別體細微,多自赫始。蓋顧愷之以後,貌寫人物,其法至此大備。嘗作《古畫品錄》,品第陸探微、曹不興等畫家二十五人為六品,以六法為標準。其所謂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摹寫。此六法乃古來畫家對於畫之心得,而謝赫綜合安排成為條件,為後來評畫之所祖。
謝赫之外,毛惠遠、惠秀共事武帝,官至少府卿,師法顧愷之,畫體周贍,意匠不窮。武帝將北伐,畫《漢武帝北伐圖》以備觀覽。其子棱亦善畫。劉瑱篆隸、丹青並為當世所稱。惠遠善畫馬,瑱畫婦人,並為當世第一。姚曇度以魑魅鬼神著。章繼伯、蘧道愍並善寺壁,兼長畫扇。沈標、沈粲專工綺羅屏障,筆跡調媚。
蕭衍受南齊之禪即位,是為梁高祖武皇帝。為人英邁,通文學,好繪事。其子繹,字世誠,是為元帝。元帝之長子方等,皆能畫。元帝嘗作《山水松石格》,有《職貢圖》及《游春白麻紙圖》。方等尤能寫真,座上賓客,隨意點染即成。
武帝之世,張僧繇為古今之巨擘,六朝藝苑放一異彩。僧繇,吳中人。天監中為武陵王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江陵天皇寺,明帝置,內有柏堂,僧繇畫盧舍那佛像及仲尼十哲。帝怪問:「釋門內如何畫孔聖?」僧繇曰:「后當賴此耳。」及後周滅佛法,焚天下寺塔,獨以此殿有宣尼像乃不令毀。唐李嗣真《后畫品》云:「顧、陸人物衣冠信稱絕作,未睹其餘。至於張公,骨氣奇偉,師模宏遠,豈唯『六法』兼備,實亦萬類皆妙。」其畫今日雖未得見,然當時佛法盛行,印度、西方之美術確有所傳染,奇形異貌,殊方夷夏,皆參其妙。其法不用筆墨勾勒,以重色青綠朱粉適宜染暈,開一新生面,所謂沒骨法也。其法蓋由印度染暈法脫化得來。其子善果、儒童並師其法。
張氏之外,當時名手有袁昂、焦寶願、嵇寶鈞、解倩、陶弘景等。寶願畫樹色皆出新意,點黛施朱,不失輕重;寶鈞意兼真俗,賦彩鮮麗。又蕭賁於扇上畫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為遙。
至陳之文帝,銳意搜求古畫,所得八百餘卷。陳亡,遂歸於隋之皇室。陳之名手為吳郡之顧野王,字希馮,善草木蟲類。
節錄唐張彥遠敘南北朝時代師資傳授:
晉明帝師於王廙。衛協師於曹不興。顧愷之、張墨、荀勖師於衛協。史道碩、王微師於荀勖、衛協。戴逵師於范宣。逵子勃、勃弟顒師於父。(以上晉。)陸探微師於顧愷之。探微子綏洪、弘肅,並師於父。顧寶光、袁倩師於陸探微,倩子質師於父。顧駿之師於張墨。張師於吳暕。暕師於江僧寶。劉胤祖師於晉明帝。胤祖弟紹祖及子璞並師於胤祖。(以上南宋。)姚曇度子釋惠覺師於父。蘧道愍師於章繼伯。道愍甥僧珍師於道愍。沈標師於謝赫。周曇研師於曹仲達。毛惠遠師於顧。惠遠弟惠秀、子棱並師於惠遠。(以上南齊。)袁昂師於謝、張、鄭。僧繇子善果、儒童並師於父。解倩師於聶松、蘧道愍。焦寶願師於張、謝。江僧寶師於袁、陸及戴。(以上樑。)田僧亮師於董、展。曹仲達師於袁。(以上北齊。)鄭法士師於張,法士弟法輪、子德文並師於法士。孫尚子師於顧、陸、張、鄭。陳善見師於楊、鄭。李雅師於張僧繇。王仲舒師於孫尚子。(以上隋。)二閻師於鄭、張、楊、展。范長壽、何長壽並師於張。尉遲乙僧師於父。(尉遲跋質那,在隋朝。)陳廷師於乙僧。靳智翼師於曹。吳智敏師於梁寬。王知慎師於閻。檀智敏師於董。吳道玄師於張僧繇。盧稜伽、楊庭光、李生、張藏並師於吳。劉行臣師於王韶應。韓幹、陳閎師於曹霸。王紹宗師於殷仲容。(以上唐。)各有師資,遞相仿效;或自開戶牖,或未及門牆;或青幽於藍,或冰寒於水。似類之間,精粗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