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袁術偽造天命,孫策周瑜聯手攻江東
第102章袁術偽造天命,孫策周瑜聯手攻江東!
江淮一帶,這段時間的氣氛有些詭異。
自從隨著冀州袁紹敗亡的消息傳來,世家大族人人自危。
朝廷平定河北之亂后,接下來肯定會選擇南下。對江淮袁術動手了。
而他們這些世家大族,要麼只能選擇臣服朝廷,要麼只能背井離鄉奔逃江東。
就在他們猶豫不決的時候,皇宮眾嬪妃誕下皇子皇女的消息傳來。
百姓們歡天喜慶,普天同慶!
他們這些世家大族們也有些期待,奢望陛下大喜之下,開恩大赦天下!
結果並沒有!
反而傳來了一個驚聞——
陛下似乎想要御駕親征,征討淮南袁術!
不僅沒有大赦天下,反而要御駕親征,這令那些世家大族們,頓時有些坐不住了!
有些故土難離的世家大族,最後選擇了臣服朝廷!
攤丁入畝賦稅改革確實致命。但很多世家大族可以通過分家,來削弱攤丁入畝帶來的影響。
如此一來,他們在本地的勢力還可以利用,不至於人離鄉賤。
當然,這是如同推恩令那般的陽謀!
世家大族分家后,宗族力量勢必被削弱,分化后的家族甚至會因為爭奪家產而內鬥。
中央朝廷也好,地方官府也罷,無疑可以壓倒世家大族的宗族力量!
而有些與袁氏牽連太深,或者袁氏門生故吏,或者厭倦了中原戰亂的世家大族,果斷衣冠南渡。
或前往江淮投奔袁術、或直接渡江前往江東、也有前往荊州劉表,甚至益州劉焉之處投奔。
整個江淮上下,各奔東西。
當然,袁術目光短淺、冢中枯骨,很多世家大族來到淮南與袁術交流后,又果斷離去。
因為他們都感受到,袁術想要稱帝的野心!
自從袁紹敗亡后,袁術想要稱帝的野心更加強烈,他的想法是——
反正已經魚死網破,那麼還不如完全撕破臉,登基稱帝,說不定可以籠絡那些野心家,對一些妄圖從龍的在野人才,也是一種吸引力!
袁術只要一天不稱帝,那麼他一天就是漢室臣子,他反抗朝廷、反抗陛下,那就是無君無父、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但登基稱帝就不同了,這是爭霸天下的必經之路,如同當初的楚漢之爭!
誰敢斷言,他袁術不能如漢高祖劉邦那般,建立一個宏偉聖朝呢?!
當然,自從上一次袁術提出登基稱帝的想法,被麾下文臣反駁之後,袁術知道劉氏江山的思想深入人心,沒有一個天賜良機,登基稱帝難如登天!
袁術一直在等待這個機會!
當初大漢爆發蝗災,明明有這個機會的。
只要他們蠱惑人心,造謠中傷,這是陛下傷天害理,天怒人怨引發的天災。
陛下失德,已經不被上天認可!
勢必會離間當今陛下的民心和民意!
屆時,袁術稍微包裝一下自己,就能一呼百應,登基稱帝了,阻力也不會那麼大。
可惜後面天降祥瑞,鴨兵天降,機會直接消失了。
當然,袁術對此嗤之以鼻,不太相信這個謠言!
鴨兵天降?!
騙鬼去吧!
因為江淮地區水網密布,空氣濕度很大,蝗蟲不喜歡這種環境,因此沒有在江淮爆發蝗災。
袁術也沒有親眼看到所謂的「鴨兵天降」,自然不會相信了。
不過這個「謠言」,讓袁術看到了一個機會——既然天賜良機等不到,他就自己創造!
不就是傳謠嗎?!
正好江淮地區,崇尚佛教,又因為徐州陶謙推崇佛教,來穩定地方民心,多年發展下來,江淮地區佛教勢力不在道教之下,甚至猶有過之。
陶謙麾下部將笮融,生性殘暴,無惡不作,中飽私囊,貪贓枉法,但篤信佛教。
笮融將大量物資佔為己有,累積財力,在徐州一帶大規模崇佛,修建豪華佛寺,鑄造金銅大佛,衣以錦彩,並舉行浴佛節,招攬信徒萬餘人。
如今佛教在江淮地區的影響力十分恐怖!
當然對統治者而言,宗教不過是穩定民心的手段,也是可以藉此煽風點火、引導愚民的手段。
袁術藉此做文章,最近已經開始有讖語散播——「代漢者,當塗高也」。
平民百姓不解其意,但那些讀書人卻有些駭然!
「塗,通「途」。塗高,意為道路上的高遠者。袁術表字「公路」,讖語在淮南謠傳,這不就是泛指袁術取代大漢嗎?!
這理由當然十分的牽強,不能令人信服!
因為這句讖語西漢時期就傳播甚廣了。
漢武帝感嘆過「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六七四十二是數字,數字總和為29,即29代漢者,當塗高也。
真實解讀:漢朝出了29個皇帝,做帝王這行,劉家是高大上的。
但因為斷句的問題,漢代還沒有標點符號,也就給了很多野心家可趁之機了。
袁術就想要利用這個讖語,為自己塑造「天命之身」!
由此可見,標點符號的重要性!
當然,這第一步造謠只是開始,讀書人相信還不夠,需要讓平民百姓也相信,這些愚民才會認為袁術有天命。
因此袁術決定醞釀差不多后,繼續謠傳他有天命,他可以取代大漢。
這自然需要一些時間。
袁術這些小伎倆,瞞不過麾下文臣武將,不少人已經起了離開的心思。
周瑜對孫策說道:
「伯符,袁術稱帝的野心越來越強烈,未來必受其害,我們必須儘早離開,遠離這個是非之地。」
「公瑾,你認為袁術有天命嗎?」孫策狐疑問道。
孫堅戰死,孫策為孫堅守孝后投奔袁術,為他南征北戰,但一直不受重用,且袁術反覆無常、言而無信,孫策也已經有了去意。
但最近江淮謠傳袁術的天命,說的孫策都有些無法確定了。
「呵呵。」
周瑜冷笑一聲:
「當初董卓霸京,妄行廢立的時候,漢室傾頹,有亡國之危。
然而隨著當今陛下力挽狂瀾后,漢室已有中興之兆,袁氏接連敗亡,袁術不過是冢中枯骨,何來天命?」
「公瑾對陛下如此推崇,為何不臣服朝廷呢?」
孫策又問道,但心中已有不快。畢竟孫堅死在朝廷之手,恨烏及屋,他對陛下是有些怨恨的。
「身不由己啊!」
周瑜無奈,他可是江淮士族,陛下推行攤丁入畝,損害世家大族的利益,不管是周瑜還是周家宗族,都在試圖反抗陛下。
且他們相信,他們的反抗必定成功!
因為山高路遠,鞭長莫及!
哪怕陛下南下江淮,甚至擊敗袁術,也不可能永遠留在江淮,陛下是會離開的。
而江淮還是他們世家大族的江淮!
如今周瑜等世家大族,就是想要通過江淮天險來反抗朝廷、反抗陛下,讓朝廷看到江淮世家大族的眾志成城和意志力。
如果可以擋住朝廷最好,划江而治。
如果擋不住朝廷,也能讓陛下和朝廷明白,江淮的世家大族也不是軟柿子。
想要治理江淮,還需要依靠他們。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反擊才是談判的最佳籌碼!
正是基於這種思想,江淮世家大族不僅沒有投降,反而眾志成城,一致對外。
不過有些人是屬意袁術,而有些人卻屬意其他人。如周瑜,就認為孫策有王霸之氣,是一位可以扶持的明主。
「公瑾,我該如何討回父親舊部?」
周瑜沒有解釋,孫策也沒有追問。兩人雖然是至交好友,但也有自己的隱私和秘密。
至少在當前,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
「朝廷任命劉繇為揚州刺史,在江東抗衡袁術的兵馬勢力,甚至隱隱佔據上風了。伯符可藉此向袁術請戰,渡江對戰劉繇。」
…
「袁術會答應嗎?」
…
「自然會,如今袁紹敗亡,朝廷南下已成定局。淮南將首當其衝,阻擋朝廷兵峰所向。這時候,袁術必定想要解決心腹大患劉繇,穩定江東局面。
「伯符乃驍勇善戰的虎將,前往江東鎮壓劉繇,將如虎添翼。
「當然袁術反覆無常,兵馬可能不會給太多,但伯符舅父吳景是丹陽太守、堂兄孫賁為都尉,我們可直接在丹陽招兵買馬。
「徐州陶謙麾下的丹陽兵,可是驍勇善戰啊!
「如今當務之急不是兵馬問題,而是離開淮南這個是非之地。萬一未來袁術妄圖稱帝,我們正好與其切割,伯符也不用擔負背信棄義的罵名了!」
…
「我明白了。」
孫策頷首,這是一箭雙鵰之計!
話雖如此簡單,但其中的心理話術交鋒,以及借勢等技巧,自然也非常重要。
不過在周瑜的暗中相助下,孫策最後順利請戰成功,渡江作戰。
遠離淮南這個是非之地!
但這一世,孫策可沒有傳國玉璽來獻給袁術,因此袁術也沒有給他多少兵馬。
只有孫堅舊部諸將、親兵,寥寥數百人跟隨。
袁術自然看出孫策的勇武不凡,察其舉止,知道孫策能屈能伸,大有過人之處。
正因為擔心孫策做大,這才不敢放任兵馬給他自立。
但如今形勢變化,冀州袁紹敗亡后,未來朝廷兵馬南下,江淮首當其衝。
攘外必先安內,袁術必須解決背後大敵劉繇。
而孫策無疑是一員猛將!
既擔心孫策勢力太大自立為主,又擔心劉繇在江東做大。最後袁術索性放任孫策前往江東,但不給他太多兵馬,以此進行限制。
驅虎吞狼!
…
孫策離開淮南前往江東后,投靠舅父吳景,並依賴吳景召募到了數百人。
兵馬勢力達到了近千人!
可惜好景不長,劉繇招兵買馬,且有著朝廷任命的大義,令漢室忠臣們投奔。
勢力膨脹到非常恐怖的地步。
因為孫策乃袁術部將,丹陽太守吳景、都尉孫賁都是關係密切的自己人。
劉繇自然首要針對他們!
在孫策招兵買馬,還未訓練之際,劉繇舉兵數萬,號稱「十萬大軍」,武力逼迫吳景和孫賁。
孫策倒是想要請戰,但周瑜卻藉此設計,讓他以此向袁術索要孫堅舊部。
聞言后,孫策果斷聽從,假意敗退回九江郡歷陽縣。
隔著長江對峙江東劉繇。
這令袁術震怒!
孫策的勢力倒是被他限制了,但驅虎吞狼,這虎太弱、太幼了,直接被狼驅趕了!
如今整個江東落入劉繇之手,這還了得?!
未來朝廷南下,兵臨淮河。劉繇隔著長江對峙,袁術要被夾死在淮南,腹背受敵了!
「孫策不如其父啊!」
袁術暗嘆一聲,江東猛虎孫堅孫文台若在,何至於令劉繇這廝耀武揚威?!
這時,孫策在周瑜指點下,又一次來到淮南,拜見袁術:
「將軍,我家舊日對江東人多有恩義,我願帶兵去幫助舅父反攻劉繇。
「重回江東后,我還可在當地召募士卒,大概能召募三萬人。那時,我再率領他們助您平定天下,謀成大業。」
袁術自然不會相信!
但劉繇勢大,他不能坐看劉繇站穩腳跟。
終於。
袁術這才將孫堅舊部數千人中的一千多人,交還給孫策統領。
「多謝將軍!」
孫策咬牙切齒,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一千人也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
且還是當初隨著他父親孫堅,南征北戰的淮泗精兵!
至此,孫策有了兩千兵馬。
袁術為其調配糧草輜重,當然淮南缺少戰馬,雖然當初與冀州袁紹交換,但還是很缺少。
因此只是給了幾十匹戰馬。
靠著這些勢力,孫策重返江東。
孫策在周瑜出謀劃策下,帶著兩千兵馬渡江作戰。
渡江之後,孫策所向睥睨,勢若破竹,無人敢與他交鋒,而且軍令很嚴整,百姓們都依附他。
匪過如梳,兵過如篦。
官兵過境時,對百姓的掠奪比土匪還要嚴重,就像用篦子梳頭一樣,把百姓家裡的財物搜颳得一乾二淨。
但孫策卻能控制麾下將士的慾望!
令行禁止,號令如山,足可見孫策的治軍能力,以及軍中的威望!
這就能獲得民心民意!
隨著孫策連戰連勝,不斷有人來投奔他,逐漸發展到五、六千人。
靠著這股威望,孫策在丹陽郡招兵買馬,逐漸壯大到近萬人。
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這令劉繇頭疼不已,但麾下將領中完全不是孫策對手,且又沒有周瑜這等優秀的謀臣。
孫策在渡江作戰中快速成長,周瑜何嘗不是?!
如果說曾經的周瑜,初出茅廬,只是一位優秀的人才,那麼隨著渡江作戰後,他已經成長為一位優秀的統帥、軍師,或者說,軍事家、謀略家!
孫策和周瑜聯手對敵,雙劍合璧,劉繇勢力竟一時不能撼其鋒芒,漸漸讓孫策在江東站穩腳跟!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