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大周士紳
大周朝自太祖柴榮立國至今,已享國近兩百年。
周太祖立國之初勵精圖治,為了防止唐末慘絕人寰的亂世再度出現,提出與士大夫共天下,崇文抑武。
遼國契丹歷經百年廝殺終於崛起,一代天驕的周太祖當然看到了北方的威脅,誓要奪回河套和幽州這兩個傳統的漢家養馬地,最終卻抱憾離世。
太祖留下祖訓,奪回河套和幽州者可封王。但周朝自太祖離世之後和遼國大戰二十多年,互有勝負,最終雙方締結盟約。幽雲十六州依然是遼國重要糧倉,河套也被西夏國牢牢控制。
經過百年的休養生息,大周百姓將近一億,朝廷歲入6000萬貫。但這是地主士紳口中的盛世,和底層的小老百姓沒什麼關係。賦稅徭役越來越多,家裡土地越來越少,這都和大周商業的大發展格格不入。
如果不是有日益發達的手工業、海貿和廂兵制度支撐,大周早已遍地流民。即便如此,大周也漸漸有農民造反的事情發生,並且規模越來越大。
三十年前朝廷曾經變法,試圖抑制土地兼并,減輕農民負擔。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卻普遍出現了士紳和官吏勾結,將更多賦稅轉移到自耕農身上的事情。
官府推廣低息貸款,最後居然變成了強制的高利貸,各地私營錢鋪大發一筆。清查田畝無從談起,與之相反,士紳卻發現了小老百姓隱藏的一些田畝,開始了新一輪的兼并高潮。
民怨沸騰之下,改革很快作罷,負責此事的相公被流放荒島,鬱鬱而終。大周從此在土地兼并的老路上越走越遠,突破農業社會天花板的希望已經渺茫。
歷史再次證明,在「皇權不下縣」、「國朝與士大夫共天下,非與百姓共天下」的政治制度下,任何絲毫有違大地主大士紳利益的政策都會變質,成為這些「正人君子」兼并土地的借口。無它,權勢沒有制衡罷了。
對士紳大族而言,流民四起、改朝換代他們也不是第一次見,等那些賤民死的差不多了,新朝照樣要和他們共天下。均田土,繁衍人口,盛世降臨,新一輪輪迴開始。
亂世之後的百姓掙扎求生,人口和經濟發展,居然又會成為儒學士子們堅持「聖人之道」的例證。王朝末年的到來就是出現了昏君,「不修德行」,關他們這些聖人子弟什麼事!
儒學是一個完整的圓,籠罩著大周億萬生民。因為前朝不遵循聖人之道,所以亡國了。因為本朝遵循聖人之道,所以百姓可以休養生息。
總之,但凡好的東西都是因為堅持了「天下正統」才會出現,而混亂倒退跟這些聖人子弟一點關係沒有。至於王朝更替,百姓受苦?咳咳,五德輪迴,了解一下。
儒學和整個大周已經被地主士紳用「天人感應」、「五德輪迴」和「聖賢之道」綁架,失去了自我更新的能力。
士紳很滿足一家學說、一個階層控制一切的狀態,無視甚至壓制其他學說和思想,再也沒有哪個階層能夠抗衡士紳。如果,沒有李響的話。
士子鄉紳中不乏聰敏之人,但他們不想也不敢跟整個階層對抗,家族和民族的利益但凡有所衝突,他們都會理直氣壯地選擇自己的利益。我沒辦法,要為家族考慮嘛!
其實即使在新社會,士紳依然能夠憑藉動輒上百年的積累獲得上層的位置,但這哪比控制一切來的舒心。
中華文明每次觸碰天花板時,本能感覺到危險來臨的既得利益階層便會強行打斷整個民族伸向更廣闊空間的觸手,中華文明在一次次的輪迴中走向沉淪。
跟李響原本時空的大宋一樣,大周朝已經走進了死胡同,如果沒有外部力量入侵還可自我循環,否則……
大周現任皇帝,後世被稱為周欽宗,自小被「聖人之道」熏陶長大。治國當然是一竅不通,好在大周的文官政治集歷代之大成,皇帝不管事朝堂也可以運轉。
周欽宗雖然懶惰怠政,但在藝術上卻頗有建樹,和本朝很多皇帝一樣天賦異稟。
大周朝自幾年前的「討土之戰」后,一直在休養生息。雖然今年爆發了方臘起義,但明眼人都看出不足為慮,只不過要多死些人、多耗些錢糧罷了。
荊湖大熟,歲入增加。形勢一片大好,於是精通花鳥魚蟲的周欽宗玩起了「生辰綱」。
……
劉一刀坐在議事堂正中,手裡拿著一把直弓。看著刷好桐油后顯得黃澄澄的弓身,露出滿意的神色。劉成梁也拿著一把60公斤的特製直弓,看著李響,心想這小子很滑頭嘛。
「李小子,這弓雖然有點軟,但給手下用也夠了。這弓是咋做的,有什麼講究不?」劉盛正用滿是老繭的手蹂躪著一把50公斤的直弓,一邊問道。
「盛叔果然力大。這種直弓是用竹片和……做出來的,30公斤到40公斤,也就是60斤到80斤,已經可以大量出產。100斤以上的直弓正在做,小子估計120斤以下的直弓都沒什麼問題,以後這樣的弓咱們要多少有多少。」李響恭敬地看向劉盛,詳細介紹道。
老黃向來嫉恨李響,出言譏諷,「不能好好瞄有什麼用,還不如牛角弓方便。」
熊大春深深地看著老黃,「老黃你這就說差了,且不說軍中的神箭手本來就不多,更多的是箭如雨下的射法。光說這造價,一張牛角弓要幾年才能造出來,李小子這直弓只需要幾個月,造一把牛角弓的錢夠造十把直弓。」
「更何況,弓手大多也不要求瞄準。各位試想一下,新兵稍加訓練後用上這些直弓,朝著一個地方射出上萬箭是個什麼場景。」
「只要建好陣地,保證箭矢充足,敵人就算十倍於我,又有何懼。」熊大春將自己對直弓戰法的一些設想說了出來,眾位頭目細思之下不禁倒吸口冷氣,想想那樣的場景還真是不寒而慄。
劉元劉盛兄弟開始思考直弓在戰陣上的實際運用,劉成棟欣賞地看著熊大春這位發小,只有老黃對李響的嫉恨更深。
李響心裡掀起了驚濤駭浪,熊大春的話彷彿一柄重鎚擊中了他,原來弓手還可以這麼用。新兵,稍加訓練,箭如雨下,集中射擊……
一些詞語在頭腦里不斷盤旋,李響彷彿抓住了什麼,但總是看不到關鍵。畢竟沒有實際戰場經驗作為佐證,李響只能等以後有機會再說。
李響正在走神,旁邊楊建川的父親楊營東叫醒了他,原來是劉寨主正問李響年夜飯的安排。
李響來到明月寨之後,深感這個時代小百姓吃食粗疏的他造出了鐵鍋,把川菜的一些做法整理出來,然後教給寨子里的眾多婦女。
雖然缺少辣椒讓李響十分遺憾,但好在飯食的味道比之前進步很多。春節漸近,李響建議公中出資,由青年營和匠戶營負責,在大年三十晚上一起吃年夜飯。
幾位當家和十來位大小頭目都舉雙手贊成年夜飯的提議,自從上山後明月寨便沒這麼熱鬧過,何況公中現在不缺錢。劉元劉盛二人經常到李響家裡蹭飯吃,更期待這次的大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