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司馬懿也不是好惹的
第745章司馬懿也不是好惹的
趙鴻的計策很快就受到了諸葛亮和劉偉的認同,隨後他開始下令手下的探子們開始在曹魏那邊散布司馬懿要反的消息。
在曹魏都城流言飛起的時候,司馬懿聽見手下的報告之後眉頭緊皺。
「這是一招殺招,他們這是要我的命!」
現在曹丕病重,眼見就要殯天了,這個時間點可是十分敏感的時候,舊帝在死之前肯定會想著為新皇掃清障礙,而他就是那新皇登基的障礙!
司馬師此時來到曹丕的身邊,向他開口說道:「父親,如今到處流傳著對您不利的謠言,我們該如何是好?」
年紀尚小的司馬昭也在一旁說道:「是啊,父親,要不您暫時稱病辭官,等新皇登基之後定會再次徵辟您的!」
「不可!」
司馬懿仔細思考了一下,然後才說道:「若是我現在稱病辭官,陛下定會猜忌,反而會為我們惹來殺身之禍!」
司馬家一向的宗旨就是苟,但是最近司馬家確實出現在了大眾的視線當中。
主要是在最近有一支軍隊宣布效忠於司馬家,成為了司馬家的部曲,而這支軍隊足足有三萬人。
另外一邊曹家新收的十萬大軍卻在進攻蜀漢的過程中損失慘重,這下如何能讓曹丕不重視司馬家?
若是在這種時候司馬懿稱病辭官,那他們手下的軍隊那就會成為政敵的攻擊目標。
因此一定不能主動辭官!
他仔細思考了許久,這才開口說道:「這樣,明日你與我一起上表,就說我們主動要求前去駐守雍、涼兩州!」
司馬昭現在年紀還小,沒有踏入仕途,但是司馬師卻已經在朝中任職,還迎娶了迎娶夏侯尚之女夏侯徽。
如今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那就必須要另闢蹊徑,比如主動申請前去駐守邊關。
曹丕是絕對不可能答應這個請求的,他把司馬懿放在自己身邊來都不放心,更別說把他放到管不到的邊疆上去。
但這個請求卻能讓曹丕打消自己心中的疑慮,他對曹丕十分熟悉,司馬懿越是表現出自己害怕被查,那就越是危險。
反之卻能讓曹丕心中不再猜忌。
司馬師在聽了自己父親的話之後,立刻前去準備上表朝廷請求調離。
而在曹魏的朝廷之上,一封書信卻是出現在了曹丕的面前,這是他們的侍衛截獲的一條本來要傳出去給地方世家的書信。
「向鄉侯總領雍、涼等處兵馬事司馬懿,謹以信義布告天下:昔太祖武皇帝創立基業,本欲立陳思王子建為社稷主,不幸奸讒交集,歲久潛龍。皇子曹丕,素無德行,妄自居尊,有負太祖之遺意。」
「今吾應天順人,克日興師,以慰萬民之望。告示到日,各宜歸命新君;如不順者,當滅九族!先此告聞,想宜知悉。」
這都已經是指著曹丕的鼻子罵了,讓曹丕看完這書信之後胸口劇烈起伏了起來,就像是被氣到了一般。
「陛下,身體要緊啊!」
太尉華歆來到曹丕的身邊,曹丕本來就病重,再看到這種書信,生怕他會一口氣沒上來抽過去。
曹丕雙手緊緊捏著書信,眼中似乎要噴出火來,他如此信任司馬懿,他怎麼敢這般?!
要知道當初曹丕和其他兄弟爭奪世子之位的時候,司馬懿就幫助他許多,等他登基之後自然是對司馬懿較為信任。
但他的信任只是表面上的,其實對司馬懿熟悉無比的他,內心當中一直都在提防著對方。
因此在看見這份書信的時候,居然沒有感覺到任何的違和感,就像是司馬懿能做得出來的事情一樣。
「司馬仲達那邊怎麼說?」
華歆立刻說道:「那司馬懿不僅沒有解釋,反而上表請求前去駐守雍州和涼州!」
「他果真如此說?」
華歆點了點頭,這可是司馬懿的原話,現在城中到處流傳著司馬懿要反的事情,對方不僅不解釋,反而向陛下申請離開都城前往地方掌權,這不是找死是什麼?
然而曹丕在確定了之後卻不急了,反而哈哈大笑了起來,只是病重的他剛剛笑兩聲就咳嗽了起來。
「陛下,為何.....」
華歆有些不明白曹丕為什麼要發笑,有些不解的看著他。
曹丕在平復之後,這才將手上的書信給丟了出去,對華歆說道:「這封信不過是諸葛亮或者那個趙鴻的計謀罷了!」
「陛下為何能確定?」
華歆皺起了眉頭,明明司馬懿的這個請求更加危險,可為什麼陛下卻因此打消了心中的疑慮?
這是他完全不能理解的。
然而曹丕卻只是搖了搖頭,開口說道:「司馬仲達我十分熟悉,若是他真有反叛之心,恐怕只會藏在內心當中到死都不會表現出來,而他請求前去駐守雍州和涼州,正是在提醒我這一點!」
「既然這書信不是他寫的,那定然是蜀漢那邊的計謀,不可信!」
「那....陛下!」華歆向曹丕問道:「既然如此,我們應當如何應對這件事情?」
曹丕沉思了一會兒,又咳嗽了兩聲,臉色漲紅了起來,過了好一會兒才繼續說道:「既然如此,我們倒也可以趁機敲打一下他,傳令下去讓他卸任雍州、涼州總兵一職,讓他安安心心待在洛陽吧!」
「是!陛下!」
既然曹丕都已經做出了決定,那麼他們也就不需要再猶豫了,當即就開始忙活起了這件事情。
現在的曹丕已經只能卧床不起了,書寫聖旨這種事情也只能交給大臣們來。
當司馬懿知道曹丕對自己的懲罰之後,心中卻是鬆了一口氣,嘴角也露出了一抹微笑。
他的兒子司馬師在看見父親樣子之後有些好奇的問道:「父親,既然陛下已經知道了這些流言並非是真的,又為何要將您的職位剝奪?您又為何如此高興?」
要是以前司馬師能這樣問問題的話,司馬懿肯定是要教訓一下這個不成器的兒子的,不過今天他心情比較好,也就沒有計較。
「陛下知曉這件事情與我無關,但這洛陽內其他大臣的口需要有一個借口來堵住,陛下這次在聖旨當中聲明我的清白,但同時免除我的職位來減少一些額外的麻煩。」
「但以陛下的性子,他在這裡虧待了我,只會在其他地方補償我更多!」
他說到這裡的時候,看了一眼四周,這裡可是他們司馬家的院子,整個庭院內除了他們父子幾人之外,就只有幾名從小就跟著他們的僕從,他這裡根本就不會有任何被外人聽見對話的可能。
「陛下的身體日況愈下,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要殯天,之前我還沒有把握,可如今陛下定然會將我列為託孤大臣行列當中,此事,你們可想明白了?」
司馬師這時候才恍然大悟,不得不說還是他父親考慮的更加周到。
「既然想明白了,那就去書房思過兩日,下次若是再問出這種問題少不了戒尺!」
他向司馬師嚴肅的說道:「我說過很多次了,要多想!」
「是!父親大人!」
面對司馬懿的懲罰,司馬師沒有任何的不高興,只是面色平淡的點了點頭,隨後站起身來向書房走去。
他的這個表現倒是讓司馬懿頗為滿意,他們司馬家的未來可都在他的手中。
另外一邊,得知司馬懿只是被免除雍州涼州兵權的消息,趙鴻遺憾的搖了搖頭,既然是這種結果,那麼大司馬懿大概率還是會和原著當中一樣的結果。
果不其然,再過一個月,曹丕也終於支撐不住了,病死在了洛陽當中。
在曹丕臨死前立下了遺詔,由曹叡繼位,並且命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共同為輔國大臣,讓他們好好輔佐新皇。
趙鴻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第一時間就找到了諸葛亮,現在正是出兵北伐的好時機!
諸葛亮也同樣明白這一點,他立刻找到了劉偉並且要來了聖旨,當著所有大臣的面宣讀了起來。
「今南方已定,兵甲糧草足夠,當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現命驃騎將軍、荊州州牧趙鴻為中軍主帥,率軍十萬從南郡渡長江北伐,中軍一切事務由趙鴻負責!」
「鎮東將軍常遇春,命你為左軍主將,統領左軍十萬大軍!」
「鎮北將軍、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都亭侯魏延為左軍督軍,監督岐山道軍隊。」
「扶風太守張翼為左軍先鋒都督,裨將軍王平為先鋒軍將領,安漢將軍、領建寧太守李恢.....三日之後,出兵伐魏!」
諸葛亮這一系列的安排當中,主要還是安排了左線也就是岐山道那邊的軍隊部署,趙鴻這邊的主力軍隊並沒有太多的安排。
這是給了趙鴻相當大的權力,讓他自己來安排軍中職務。
其實除了這一份任命之外,諸葛亮還在暗地裡安排了李嚴等人率軍把守東面隘口,防止東吳再次偷襲蜀漢。
然而就在這份任命宣讀完之後,一個老將的聲音卻是在下方響起:「我雖年邁,尚有廉頗之勇,馬援之雄。此二古人皆不服老,何故不用我耶?」
趙鴻側目看去,果然是已經成為老將的趙雲,沒想到這裡也和原著一樣,他現在倒是能近距離看著這一幕,有種自己在看全息電影的感覺。
諸葛亮見是趙雲走出,他嘆了一口氣說道:「自孟起病故之後,我便彷彿斷了一臂一般,如今將軍年事已高,若是有什麼三長兩短,不僅折了將軍一世英名,也會讓我蜀漢軍心動搖。」
「若我能死在戰場上,那也是幸事,有何顧慮可言?」
趙雲的語氣有了一些凌厲,對於他來說,將軍戰死沙場才是最終的歸宿,若是猶猶豫豫不敢上戰場,那才是恥辱!
就在諸葛亮還想說些什麼的時候,趙鴻卻突然開口道:「趙將軍真性情也,既然趙將軍有心上陣殺敵,不如跟著我這條道路北伐,如何?」
「只是若是這樣,需要委屈趙將軍作為副將了!」
趙雲此時點了點頭說道:「驃騎將軍擅于軍事,用兵如有神,能做你的副將,又有何委屈之說?」
「也不用副將,雲懇請任命為先鋒將領!」
他說完之後還看向了諸葛亮,就像是生怕諸葛亮不同意一般。
對於趙雲,趙鴻也是十分佩服的,也正是因此趙鴻才想要讓趙雲來做自己的副將。
諸葛亮見狀也不好再說別的,於是開口說道:「既然如此,那子龍將軍就由趙鴻將軍來安排吧。」
雖然他很想趙雲在成都安享晚年,但是對方的意願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若是趙雲想要出征,想要將戰場作為自己最終的歸宿,那諸葛亮也不會阻攔。
趙鴻也不客氣,當即任命了趙雲和年輕版的趙雲作為先鋒軍,率軍兩萬先行一步。
至於為什麼是老年版的趙雲和年輕版的趙雲一起行動,那就是趙鴻自己的趣味了。
蜀漢興兵二十萬北伐的事情很快就被曹魏那邊所知曉。
曹叡可是剛剛登基稱帝,蜀漢就立刻興兵二十萬北伐,顯然就是看中了在這段時間裡曹魏定然不穩定。
特別是有一些地方官員或者勢力,本身就是忠於大漢的忠臣,一直不滿於曹魏篡位,只是之前都一直隱藏在心裡。
而現在曹丕已死,曹操、曹丕時期的時候他們或許還不敢說些什麼,但是曹叡繼位,恰逢蜀國北伐,給了他們反叛的勇氣,就如同當初劉備死亡的時候,對自己地盤內的勢力威懾力瞬間下降一樣。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時候,剛剛繼位的曹叡也是十分慌張,連忙詢問朝中大臣:「如今蜀國興兵二十萬犯我大魏疆土,應該如何應對?」
他話音剛落,一個聲音在下方響了起來:「臣父死於漢中,切齒之恨,未嘗得報。今蜀兵犯境,臣願引本部猛將,更乞陛下賜關西之兵,前往破蜀,上為國家效力,下報父仇,臣萬死不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