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戰爭

希波戰爭

戰爭概況

希臘的古典時代(公元前5世紀至前4世紀前期),是希臘奴隸制城邦發展到極盛然後又走向衰落的時期。大體來說,公元前5世紀末葉以前,是希臘奴隸制經濟發展和城邦繁榮的時期;公元前4世紀,奴隸制進一步發展,自由民中貧困破產的人數增多,階級矛盾和鬥爭激化,城邦漸趨衰落。

公元前6世紀末,希臘奴隸制城邦剛剛完成了自己的形成過程,就面臨著波斯帝國的威脅。早在公元前6世紀中期,波斯皇帝居魯士征服小亞細亞,小亞西海岸的希臘人城那就從屬於波斯帝國的統治之下。大流士一世鎮壓了高墨達暴動並重新統一帝國以後,又於公元前513年從小亞侵入歐洲,進攻游牧的西徐亞人。波斯征服西徐亞人的計劃未能實現,卻佔據了色雷斯;色雷斯以西的馬其頓也向波斯屈服了。這樣,希臘各城邦就直接面臨波斯的威脅。公元前500年,小亞細亞的米利都發生反抗波斯的起義,其他的希臘城邦紛紛起而響應。米利都又向希臘本土的斯巴達和雅典尋求支持。斯巴達沒有響應,雅典派20艘戰艦支援。小亞希臘人的起義最初曾取得勝利,波斯在小亞希臘城邦的代理人都被推翻。不過,這些希臘人並未形成一個整體,而且內部常有分歧。因此,公元前494年,當波斯出大兵鎮壓時,小亞希臘人就失敗了;米利都的大部分男子被殺,婦女兒童被擄為奴隸,財富被搶光,城市被摧毀。

波斯鎮壓了小亞細亞希臘人起義以後,就把侵略矛頭指向希臘本土。希波戰爭從公元前500年米利都暴動開始。到公元前449年戰爭結束,分為前期(公元前500—前479年)和後期(公元前478—前449年)兩個階段。在戰爭前期,波斯軍隊對希臘本土發動三次大規模進攻。公元前492年夏,波斯水陸兩路大軍沿色雷斯沿岸,第一次進攻希臘本土,但波斯艦隊在卡爾息狄克半島的阿托斯海角遇到風暴,陸軍遭到色雷斯人的攻擊,損兵折艦半途而還。

公元前492年,波斯海陸大軍進攻希臘。艦隊航行至亞陀斯海角時,遇颶風,大部分艦船沉沒,2萬海軍葬身魚腹。陸軍在色雷斯遇到當地人民的抵抗,損失重大,被迫折回。波斯軍遠征失利后,大流士一面繼續備戰,一面實行恫嚇。他派使者到希臘各邦,要求貢獻「土和水」,意即降服於波斯。雅典和斯巴達堅決拒絕,雅典把波斯使者拋進了深淵,斯巴達把使者投入井裡,並嘲笑說:「自己去取土和水!」

公元前490年,大流土發動對希臘的第二次進攻。波斯海軍橫渡愛琴海,攻佔愛勒多里亞后,在雅典城東北部的馬拉松平原登陸。雅典人派長跑家斐力必德馳往斯巴達求援,而斯巴達人又多方推諉,遲遲不來。形勢萬分迫切,雅典動員了所有的公民,徵集1萬名重裝兵,雅典的工匠、農民、商人和政治家,所有能打仗的男子都披甲執矛,辭別了他們的親人,準備為保衛自己的家園而戰。只有被阿提亞的小城普拉提亞及時派來了1000名援軍,而波斯軍隊卻有10萬之眾。

在形勢十分緊急情況下,雅典全軍出動至馬拉松。米太雅得對部眾說道:「現在,或者是讓奴隸的鎖鏈加到雅典人身上,或者是保住雅典人的自由,都繫於你們之手了!」交戰之初,米太雅得把軍隊列成長方陣,以主力集中於兩翼,中軍兵力較弱。兩軍接觸后,雅典中軍受波斯軍的壓力向後退卻,而兩翼則以機敏迅速的急進軍突破了波斯軍的弓箭射擊,以長槍的密集方陣擊退了波斯軍的兩翼,致使波斯軍陣容大亂,紛紛逃向海上的戰艦。雅典軍的兩翼則轉向後方與中軍聯合,圍殲波斯中軍,取得了馬拉松戰役的勝利。

在這次戰役中波斯軍隊死亡6400人,雅典只損失192人。雅典將領米太雅得隨即派擅於長跑的戰士菲力必德到雅典報捷。他在三小時內跑完了從馬拉松到雅典的路程(42公里),只喊一聲:「我們勝利了!」就倒地而死。

為了紀念馬拉松戰役的光輝勝利,為了紀念菲力必德可歌可泣的事迹,雅典人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設立一個競賽項目——馬拉松長跑。經過近人的測量,馬拉松距雅典城42公里195米(42195米),即以此作為馬拉松長跑的法定長度。入侵者企圖再進攻雅典,由於雅典軍隊及時趕回而未能得逞,殘軍敗將只好敗退。

馬拉松戰役是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它極大地鼓舞了希臘全民族的鬥爭精神,使一些原來屈服於波斯的城邦也加入反抗波斯的行列。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寫道:「在希臘人中,看到波斯服裝,看到穿波斯服裝的人而敢於勇敢地對付,這些人當屬最早;在那時以前,希臘人只要一聽到波斯人的名字就感到恐怖。」

希臘方面的有識之士也看到初戰告捷只是即將到來的更大風暴的前奏,希臘民族仍處在危險之中,全力備戰確屬當務之急。這些人中最有影響也最有見識的是雅典民主派領袖泰米斯托克利,他曾參加馬拉松戰役,對波斯艦船之多和未來決戰中海軍的極端重要性體會甚深,便極力主張雅典應首先建立強大的海軍。恰巧雅典的勞立溫銀礦這時發現一支富脈,可開採出大量白銀,他即說服群眾不要按舊例把屬於國有的銀礦出產分給公民,而把它集中起來用於海軍建設,終於造好了100艘新式的三列槳戰船。再經過其他方面的努力,雅典海軍在短短數年間達到擁有三列槳戰船200艘,實力猛增數倍。它們在數量上雖仍遠不及波斯海軍,卻有靈活快捷堅牢強勁的優點,在士氣高昂的雅典公民水兵掌握之下,已具備和波斯海軍拼搏的力量。

與此同時,經雅典和斯巴達的努力,許多希臘城邦已認識到局勢的嚴峻和聯合抗敵的必要,到公元前481年,31個城邦集會於斯巴達,決定組成全希臘的同盟,一致對抗波斯。大會推舉斯巴達為海陸軍統帥,重要決策則由同盟各邦共同商定。雅典為了增強同盟內部的團結,明智地把海軍的最高指揮權讓給斯巴達,但事實上它是希臘海軍的主力,足可左右作戰方針。此外,雅典公民大會在泰米斯托克利提議下還決定讓所有流放者回國,團結一致共同對敵,使雅典國力更見強盛。

波斯方面雖遭損兵折將之辱,但整個帝國實力未受觸動。大流士死後,繼位的薛西斯便大張旗鼓地集中全國軍力財力,準備以更大的規模捲土重來,必欲掃平希臘而後快。

公元前480年的春天,薛西斯親自率領波斯海陸大軍開始了歷史上空前的橫渡達達尼爾海峽的軍事行動。據希臘歷史家希羅多德的記載,渡過海峽進入希臘的波斯部隊僅戰鬥人員即有2641610人之多,另有相等數目的工程人員、奴隸、商人、供應人員和營妓。他告訴我們,如果薛西斯的軍隊自河中飲水,可於一眨眼間使河水盡涸。此數顯然過於誇大,可能他是引用了波斯皇帝舉行全國大閱兵時宣布的全軍人數,實際上,渡過海峽的波斯陸軍最多只有50萬人,戰鬥人員只有40萬之數,加上波斯海軍千餘艘戰船上的15萬水兵,海陸軍戰鬥人員總數為50餘萬,它和希羅多德說的雖然相差很多,但在當時仍是空前龐大的部隊。這是一支頗為龐雜的部隊,裡面包括著步兵、騎兵、戰車、象和一個龐大的用於運輸的三層槳座作戰艦隊,據希羅多德的說法,一共包括1207艘船隻。當數名希臘間諜在波斯營區被捕、一位將軍下命予以處決時,薛西斯不但赦免了他們的死罪,並且還叫人帶著他們參觀他的戰備,然後將他們釋回希臘。他相信待這些間諜將他的準備情形報告斯巴達和雅典后,一定會使希臘其他地區趕快投降。大軍進抵達達尼爾海峽,埃及和腓尼基的工程人員已在那裡搭建了一座橋樑,這座橋樑是古代最令人讚賞的機械成就之一。如果我們相信希羅多德的說法,計有674艘三層槳座戰船,分兩排橫越海峽,每艘船都面對海流,以巨錨繫緊。然後工程人員以亞麻或紙草纜橫過每排船,該項巨纜系縛於每條船上,兩端固定於兩岸,並以絞盤絞緊。然後把樹砍倒,鋸成木板,橫置纜上,繫緊,板上敷以砍下的樹枝,樹枝上再鋪土,然後復將這一切踏成一條道路。路的兩側又建起一道防波堤,其高度恰使獸類不致因見海洋而驚嚇。雖然如此,仍有很多獸類和部分兵士,必須用鞭子驅策才肯上路。這座橋樑的承載力很強,大軍在七天七夜內成功地渡過了海峽。一個當地土著目睹這一個景象后,認為薛西斯即是天神宙斯,因而發出疑問:這位人與神的共主,只要一個巨雷就可把一個傲慢的國家毀滅了,為什麼卻要費上這樣大的精神去征服這個小小的希臘呢?

陸軍在陸上通過了色雷斯,進入了馬其頓,而波斯的艦隊則沿著海岸南行,穿過一條由民夫所挖全長2公里、橫過聖山地峽的運河,避開了愛琴海的風暴。據說,軍隊無論在哪裡吃兩餐,供應的城市就會整個枯竭;薩索斯島招待薛西斯的大軍一日,就用去了400銀塔蘭特(約合100萬美元)。所有希臘北部,甚至迄阿提卜半島邊界,都因為恐懼或接受賄賂而投降,並將他們的部隊加入到薛西斯的數百萬眾之中。

對比之下,希臘聯軍劣勢明顯:陸軍僅11萬人,海軍只有400艘戰船,而且由於城邦眾多,地域分散,能集結在一地抗擊波斯的聯軍往往只有一兩萬人,因此戰爭形勢對希臘人說來仍非常嚴峻。

在中希臘的主要道口溫泉關,波斯陸軍主力和希臘人進行了首次大戰,此關傍山靠海,地形極為險要,守關部隊決心在此打一場與國土共存亡的決死之戰。他們僅有7200人,核心是300斯巴達戰士,以斯巴達王李奧尼達為司令,面對的卻是數十萬波斯大軍。初次接觸后,帶頭作戰的斯巴達人非常英勇、波斯軍數度猛攻皆不得手。激戰幾天後,由於希臘叛徒帶路,波斯陸軍包圍了溫泉關希臘陸軍。李奧尼達命令大部分守軍撤離關口,安全轉移到後方,他和全體斯巴達戰士則留下死守,鏖戰竟日,終於全部犧牲,另外請求留下和斯巴達人並肩戰鬥的還有400底比斯人和700特斯皮亞人,他們也都英勇犧牲。後人在他們犧牲的地方立碑以紀念,碑文寫道:「過客啊,去告訴拉西第夢人(即斯巴達人),我們是遵從著他們的命令,長眠在這裡的。」

波斯人攻破溫泉關后便長驅直入,進圍雅典。這時希臘同盟的陸軍集中在科林斯地峽附近,而雅典的海軍則集中在薩拉米灣,準備堅決抵抗侵略,當一個雅典人在民眾大會上勸說大家投降時,大家立即將他殺死,然後又由一群婦女,奔到他的家裡,用石頭把他的妻子和兒女擊斃。由此可以想見,當時人們情緒的激動和感情的強烈。泰米斯托克利勸雅典人放棄他們的家園,將家屬和財物疏散到附近的島上去,專靠海軍來和波斯人決戰。當薛西斯到達雅典后,發現這個城幾乎全被拋棄時,遂予以劫掠焚燒。把雅典衛城的神廟和下城的主要建築物都焚毀殆盡,而驕橫不可一世的波斯王薛西斯高踞在山崗上,親自指揮他的艦隊來包圍雅典的海軍。

波斯艦隊(1200餘艘)進入了薩拉米灣。而希臘海軍僅有300艘三層槳座戰船,且指揮仍然不一,大多數的海軍將領都反對冒險出戰。泰米斯托克利決心迫使希臘人作戰,他採取了一個捨命的策略,如果波斯獲勝的話,他也不能倖免。他派遣了一個可以信賴的奴隸前往薛西斯處,對他說:希臘艦隊企圖於夜間出航逃離,波斯如果欲阻止這個撤退,只有將希臘艦隊包圍。薛西斯接受了這個建議,第二天早晨封鎖了所有逃避的出路,迫使希臘人不得不予應戰。由於希臘人優越的戰術和海軍訓練,而波斯方面語言混雜,意志又不集中,且艦隻過多,也不便指揮運用,最後戰局遂有利於希臘人。

根據記載,波斯方面損失了200艘船,希臘損失了40艘,因為希臘人善泳,就是在船隻浸水沉沒后,亦可游泳至岸,所以希臘人死亡得很少。雅典人在薩拉米海戰中的勝利,最後地、穩固地保衛了希臘的光榮和獨立。波斯人雖然在陸上仍佔有優勢,但因在海戰中已經失敗,其勢不足以久留,薛西斯便引兵從達達尼爾海峽退回到亞洲,只留下5萬士兵給他的女婿、大將馬多尼厄斯,駐屯在貼撒利,繼續與希臘爭衡。

當波斯王薛西斯興兵進攻希臘本土時,他曾經煽動腓尼基人在北非的殖民地迦太基出兵西西里島,襲擊希臘人的城邦敘拉古。說也湊巧,就在薩拉米海戰的同一天,公元前480年9月23日,敘拉古人在希米拉海面上完全殲滅了迦太基人的艦隊。薩拉米海戰和希米拉海戰的勝利,分別地決定了希臘人在希臘本土和在西西里島上的優勢。

公元前479年的春天,波斯大將馬多尼厄斯引兵再犯希臘,雅典人又被迫逃亡,雅典城再一次淪於敵手。然而,希臘同盟迅即糾集部隊,英勇反擊。斯巴達王保撒尼斯率領了希臘聯軍3萬人,與波斯侵略軍鏖戰於普拉達亞,雙方均傷亡慘重。正如在馬拉松戰役中一樣,這一次希臘人又是以少勝多。結果,馬多尼厄斯和大部分波斯侵略軍都橫屍沙場,餘眾潰散。從此以後,波斯人便不敢再踏入希臘人的土地。

緊接著普拉達亞之戰的勝利,雅典海軍又在米利都附近的密卡爾角上完全殲滅了波斯殘剩下來的一些戰艦,把小亞細亞西部、愛奧尼亞地區的一些希臘城邦從波斯帝國的重軛下解放了出米。這樣,愛琴海區域便又成為希臘人自由活動的世界。

波斯帝國的西進擴張

波斯帝國起源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公元前7世紀,波斯人仍處在氏族部落階段,受到伊朗高原西部的米底人的統治。公元前550年,出身於氏族貴族阿黑門尼斯族的居魯士(公元前558—前529年),在領導波斯人反抗米底的統治中,滅了強盛一時的米底,建立了波斯國家。

新興的波斯國家是一個有強烈擴張性的奴隸制國家。波斯人雖然進入了文明社會,但他們離開氏族部落階段不遠,社會發展水平較低,氏族部落制度和傳統的殘餘相當濃厚,社會分化也未達到劇烈的程度。因此,波斯人仍然具有「野蠻人」的傳統習慣,進行掠奪在他們看來是比進行創造的勞動更容易甚至更榮譽的事情,「勇武」被看成是「一項最大的美德」。氏族貴族利用波斯人的「野蠻」習性,以虜獲物相引誘,來實現他們對奴隸、財富和土地的貪慾。這樣,周圍的民族和國家,便首先成為波斯擴張的目標和對象。波斯國家同時也是一個原始的奴隸制國家。它的國家機構仍保有部落聯盟的性質和軍事民主制的遺風。它的軍隊由波斯和米底(社會發展水平和波斯差不多)全體自由公社成員組成,稱為「卡拉」(人民的意思)。軍隊組織和公社組織形式基本一致,公社也稱「卡拉」公社。部落聯盟的傳統,軍事民主制的遺風,兵民合一的戰鬥組織,使波斯國家一開始便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憑藉這支軍事力量,波斯國家東攻西伐,侵略擴張。從公元前546年至前525年,居魯士及其子岡比斯(公元前529—前523年)先後攻佔了小亞細亞的呂底亞、新巴比倫、中亞、埃及,控制了巴勒斯坦和腓尼基,建立了領土廣闊、地跨亞非二洲的帝國。公元前522年登上王位的大流士(公元前522—前486年),更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征服者,他在鎮壓了國內各地的「叛亂」,征服了印度河流域西北部和中亞北部之後,於公元前514—前513年率軍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歐洲,攻打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人,被斯基泰人打敗后,留下一部分軍隊,由將領美伽巴佐斯率領,屯駐色雷斯,隨後,希臘半島北部的馬其頓也歸附於波斯。這樣,波斯西進擴張勢力已逼近巴爾幹希臘的門戶。

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各城邦國家已先後形成,內部相對穩定,奴隸制度和社會經濟日趨發展,工商業城邦的海上貿易已活躍於地中海東部和中部,西到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北至黑海沿岸一帶。這些地區供應希臘工商業城邦以原料、糧食和奴隸勞動力,同時成為工商業城邦的產品銷售地。由於歷史的原因,希臘諸城邦,有的彼此結成同盟,有的互相敵對。但巴爾幹希臘已成為境域廣闊的希臘世界的中心,在這裡出現了兩個強大而有勢力的城邦——斯巴達和雅典,斯巴達是巴爾幹希臘的陸上強國,它有一支訓練有素的重裝步兵,公元前6世紀中,伯羅奔尼撒各邦又以它為首結成了「伯羅奔尼撒同盟」。雅典在梭倫改革之後,工商業和海外貿易得到了發展。公元前6世紀中至世紀末,是雅典民主政治最終確立,經濟迅速發展時期。由於經濟的發展,雅典已經與小亞細亞沿岸和色雷斯一帶發生了緊密的聯繫。與此同時,雅典也積極向外開拓殖民地。早在公元前7世紀,雅典人就向小亞細亞西北角的西格伊昂和色雷斯的埃拉伊烏斯地區移民,到公元前6世紀中,已經牢固地控制了這兩個地區。同時黑海沿岸也成了它的商品市場和糧食、原料的供應地。海外利益對正在迅速發展的雅典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但是,波斯帝國的崛起及其西進擴張,直接危害和威脅了希臘城邦的獨立和自由,也嚴重地損害了新興工商業城邦的海外利益。

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早在公元前546年居魯士征服呂底亞的時候,便落入波斯的統治之下。大流士對色雷斯的佔領,以及馬其頓的臣服於波斯,遂使巴爾幹希臘城邦的獨立和自由面臨嚴重的威脅。而大流士對巴爾幹希臘早就虎視眈眈,他在攻伐斯基泰人之前,就已派遣小分隊偵察過希臘半島海岸地帶,為他日後的出征做準備。由於波斯人對赫勒斯滂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控制,以及它仗恃同盟者腓尼基人的海上力量,愛琴海周圍和通往黑海的交通線便被切斷,這便嚴重地影響了希臘工商業城邦的經濟發展。因此,波斯的繼續西進和稱霸愛琴海地區的局面,對於希臘城邦,特別是雅典來說,是難以容忍的。此外,援助小亞細亞希臘城邦擺脫波斯的統治,對於希臘城邦來說,是同胞的責任。儘管各邦對此態度有所不同,但血緣關係在促使一些城邦(特別是雅典)積極對抗波斯方面起了相當的作用。

這樣,在東地中海地區,一場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的戰爭就不可避免了。

波斯入侵巴爾幹希臘

公元前500年,小亞細亞最大的伊奧尼亞城邦米利都的僭主阿里司塔哥拉斯因挑唆波斯進攻愛琴海的那克索斯失敗,懼怕波斯人的懲罰,利用人民反抗波斯統治的情緒,發動伊奧尼亞各城邦起義。米利都首先發難,其他各邦紛起響應,波斯在各邦扶植的僭主接連被推翻。以米利都為首的伊奧尼亞城邦的起義,揭開希臘城邦與波斯帝國之間的戰爭的序幕。

伊奧尼亞城邦起義后,阿里司塔哥拉斯到斯巴達和雅典請求援助。沒有海外經濟利益又沒有什麼海軍力量的斯巴達,在權衡利害得失之後,以路程太遠為理由拒絕過援助。

雅典則不同。雅典人基於自身的利益,同時還因為拒絕過薩爾迪斯的波斯總督要雅典獻出「土和水」(即表示降服)的要求,也拒絕過他要雅典迎回被放逐的僭主希庇阿斯的「命令」,深知與波斯的戰爭在所難免,為了幫助同胞的解放,決定派出20艘戰艦前去援助。曾經是米利都的同盟者的埃列特里亞派出了五艘戰艦。

公元前499年夏,雅典和埃列特里亞的援軍到達小亞細亞,會同伊奧尼亞城邦的起義隊伍,從以弗所出發,攻佔了波斯總督的駐地薩爾迪斯,焚毀了城市之後便撤退,但在以弗所為追蹤而至的波斯軍所敗。雅典和埃列特里亞撤回援軍,伊奧尼亞城邦繼續堅持鬥爭。不久,赫勒斯滂地區和卡里亞地區的希臘城邦,以及塞普勒斯人也都起義反抗波斯的統治。

波斯在鎮壓塞普勒斯和赫勒斯滂地區的起義后,於公元前497年集中海陸軍隊進攻米利都。伊奧尼亞各邦的聯合艦隊由於意見不一致,行動不協調,以致在拉德島附近被腓尼基艦隊所消滅。米利都旋即被圍,居民英勇防衛了一年多,公元前495年終於陷落。城市遇到焚毀,公民絕大多數戰死,剩下的幾千名婦孺,被俘到波斯的都城蘇薩。米利都的陷落,給雅典人留下難忘的印象,他們用各種方式哀悼自己同胞所遭受的災難。當雅典劇院上演弗呂尼霍斯的悲劇「米利都的陷落」時,全體觀眾嚎啕大哭,弗呂尼霍斯因此被罰1000德拉赫麥的罰金,並且禁止任何人再演這齣戲。

米利都陷落後的第二年,其他起義的城邦也都先後被波斯鎮壓下去。歷時六年之久的小亞細亞希臘城邦的起義完全失敗了。

大流士在鎮壓小亞細亞希臘城邦起義之後,決定用強力征服巴爾幹希臘。雅典和埃列特里亞對米利都的援助成為波斯進攻的借口。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的女婿馬爾多尼奧斯帶領一支龐大的海陸軍渡過赫勒斯滂海峽,沿著海岸水陸並進,出征巴爾幹希臘。陸軍沿途征服了近海地帶的希臘殖民地和色雷斯部落。馬其頓國王還沒有遭到進攻便再次宣布降服。海軍在佔領塔索斯島後繼續西進,在繞航阿陀斯海角時,遭到颶風的襲擊,大部分船隻沉沒,而駐紮在馬其頓的陸軍又遭到色雷斯一個部落的攻擊,死了很多人,馬爾多尼奧斯本人也受了傷。波斯軍隊不得不返回亞洲。波斯第一次對巴爾幹希臘的侵略就這樣失敗了。

接著,大流士又準備新的入侵,公元前491年,他一方面命令沿海地區建造新的戰艦和運輸船隻;另一方面又派使者到巴爾幹希臘各邦去索取「土和水」。懾于波斯的淫威,大陸上的許多城邦和波斯使者們所到達的島嶼都獻出於「土和水」,而決心抵抗波斯侵略的雅典和斯巴達,則處死了使者。在雅典,波斯使者被拋入深淵;在斯巴達,則被扔下水井,說是讓他們「自己去取土和水」。

公元前490年,大流土派將領達提斯和他的外甥阿爾塔弗列涅斯率領大軍在小亞細亞南部的基里基亞沿海地區集中,乘上600艘艦船,駛向伊奧尼亞沿岸,然後從薩摩斯出發,由以前的雅典僭主希庇阿斯當嚮導,向巴爾幹希臘迸發。波斯軍隊在佔領那克索斯后,進達優卑亞島,迫使卡里斯托斯降服,進而圍攻埃列特里亞。埃列特里亞人頑強抵抗,終因叛徒的出賣而被攻陷。城市遭到劫掠和焚毀,居民被賣為奴隸。

9月間,波斯軍隊在攻下埃列特里亞后,渡海到達阿提加,在雅典城東北部的馬拉松平原登陸。消息傳到雅典。雅典迅即派人向斯巴達求援,並派1萬重裝步兵急赴馬拉松。

前來援助的有普拉特亞重裝步兵1000人。斯巴達雖然決定派兵援助,但又說必須在月圓時才能出兵。率兵到達馬拉松的雅典十將軍,推舉米爾提阿德斯為戰鬥的總指揮。

米爾提阿德斯熟悉波斯的戰術,他根據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和波斯軍隊慣於中央突破的特點,把重裝步兵重點布置的兩翼,中央兵力較弱。雙方軍隊對峙了數日之後,雅典軍隊以快速急攻的戰術,主動出擊。戰鬥一開始,雅典軍隊中央一線且戰且走,波斯軍隊尾追。然而,雅典軍的兩翼,很快就突破對方的陣線,旋即迅速封合,猛攻尾追的波斯軍。

波斯軍隊首尾失援,狼狽逃竄,雅典軍隊奮力追殺。潰敗的波斯軍竄上艦船,急速駛離海岸南逃。雅典軍隊獲得全勝,俘獲戰艦7艘,打死波斯士兵6400人,雅典軍隊犧牲192人,這就是希波戰爭史上有名的馬拉松戰役,雅典人在戰地為陣亡戰士建陵合葬,世代垂念,陵墓迄今猶存。

雅典人在馬拉松戰役中,為保衛國家的獨立和自由,英勇奮戰,以弱小的兵力,戰勝強大的入侵者,在世界歷史上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勝利凱歌。這一空前巨大的勝利,鼓舞了希臘城邦人民抗擊侵略者的鬥志,而雅典獨力戰勝強大之敵,大大提高了它在希臘城邦中的威信。

逃離馬拉松南下的波斯艦隊,還企圖從海上乘虛進攻雅典,但見到雅典軍已及時趕回,只得返回亞洲。波斯第二次對巴爾幹希臘的入侵終於以失敗而告終。

波斯軍隊在馬拉松的大敗並沒有使大流士放棄征服巴爾幹希臘的野心,他在全帝國的範圍內,進行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準備。但是,公元前486年10月,埃及爆發了起義,大流士不得不延緩西侵。然而,他還來不及鎮壓埃及起義,便於是年死去了。

登上波斯王位的薛西斯(公元前485—前465年),繼承他父親大流士的西進擴張政策,征服整個希臘以至整個歐洲的野心更加強烈。他在鎮壓埃及起義之後,從公元前484—前481年,整整四年,做了西犯的準備:在阿陀斯挖掘橫穿地峽的運河,使艦隊可以避免海上風暴的襲擊;在色雷斯的斯特律蒙河上架橋,以便於陸軍的通過;在色雷斯和馬其頓的沿途,修建倉庫,存儲糧草。公元前481年,波斯軍隊在薩爾迪斯集結。薛西斯一面派人到巴爾幹希臘各邦(雅典和斯巴達除外)索取「土和水」,一面下令在赫勒斯滂海峽架設兩座浮橋。

在馬拉松戰役后的十年間,巴爾幹希臘的主要城邦也在加強戰備。在雅典,它的內部發生了有利於增強國力的變化。以特米斯托克列斯為首的民主派,在派別鬥爭中接連取得勝利,國家政治生活進一步民主化,第四等級公民的地位得到提高。特米斯托克列斯極力主張建造戰艦、發展海軍的計劃得到通過,開採羅立溫銀礦的收入用於建造戰艦。到波斯再次入侵前夕,雅典擁有三列漿新式軍艦200艘,一躍而成為希臘城邦中海軍力量最強的國家。雅典強大艦隊的建立,以及大批下層公民的服役海軍,是日後希臘城邦能夠徹底戰勝波斯以及雅典得以進行海外擴張的重要條件之一。

雖然希臘各邦之間互有讎隙,對於波斯的入侵,態度也不一樣,但嚴峻的局勢,使31個不甘遭受奴役的城邦在公元前481年秋天,在斯巴達集會,彼此放棄前嫌,「結束他們之間的一切不和和互相之間的戰爭」,組織了全希臘的同盟,並推舉斯巴達為海陸軍統帥,以對抗波斯的入侵。

公元前480年春,薛西斯親率海陸軍從阿比多斯出發,進入歐洲,沿著海岸水陸並進。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陸軍總數170萬人(其中騎兵8萬),戰艦1200艘。這些數字顯然是誇大了,但隊伍確是空前龐大。薛西斯妄圖一舉蕩平巴爾幹希臘。

當波斯軍隊進入歐洲的時候,希臘同盟各邦代表在科林斯地峽集會,商量對策。當時同盟兵力總計:重裝步兵4萬人,輕裝步兵7萬人,戰艦400艘。同盟應帖薩利亞人的請求,由海路派出一萬重裝步兵守衛馬其頓進入帖薩利亞的鐵姆佩通路,但很快就撤回來。隨後,為了阻止波斯軍隊進入中希臘,同盟會議決定,水陸同時布防,派出陸軍扼守天險溫泉關,海軍駐守阿爾特米西昂。

守衛溫泉關的統帥是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斯,兵力共約7,200人,其中包括斯巴達公民300人。波斯軍隊逼近關隘,薛西斯原以為希臘守軍會害怕而逃跑,一連等了四天。

第五天,忍耐不住的薛西斯發起了進攻。希臘守軍借著有利的地形,擊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衝鋒。薛西斯出動了稱之為「不死隊」的精銳部隊,也潰敗下來。次日又血戰了一天。正當薛西斯無計可施的時候,當地的一個希臘人叛國投敵,在夜間帶領波斯軍隊從一條小路迂迴到溫泉關背後。面臨圍困並受到兩面夾攻的列奧尼達斯,指揮自若。他命令大部分部隊安全撤走,只留下一小部分人,其中包括300名斯巴達人,堅守陣地。第二天上午,迂迴的波斯軍隊從山上向下發動猛烈進攻,希臘守軍進行了殊死抵抗,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列奧尼達斯和他率領的士兵,臨危不懼,忠於職守,表現了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希波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由斯巴達另一國王埃弗里比阿德斯率領的希臘同盟艦隊,戰艦共271艘(其中包括由特米斯托克列斯率領的雅典艦隊127艘),駐守在阿爾特米西昂。當溫泉關失守的消息傳來,希臘艦隊便南撤到薩拉米斯灣。

溫泉關戰役后,波斯陸軍長驅直入中希臘,直逼阿提加,沿途的城市遭到劫掠和焚毀。波斯艦隊也從阿爾特米西昂沿海岸向阿提加駛來。雅典危在旦夕。

面臨著嚴重局面的雅典人,對於特爾斐神托關於以「木牆」自衛的神諭,解釋各有不同。特米斯托克列斯巧妙地把「木牆」解釋為船隻,說服了絕大部分雅典人撤離雅典,準備海上作戰。在他的安排下,婦孺老幼有計劃地撤退到薩拉米斯、特羅伊津和埃基那,丁壯則登上戰艦。

薛西斯的軍隊蹂躪了阿提加,進入了雅典城,搶劫了神殿,焚毀了衛城。接著,波斯艦隊也到達了雅典的法列隆灣。

一場海戰在所難免了。聚集在薩拉米斯的希臘同盟將領,對於進行海戰的地點問題發生了意見分歧。伯羅奔尼撒各邦基於自身的利益,主張艦隊撤到科林斯附近的海面戰鬥,與陸戰互相配合,以保衛伯羅奔尼撒。以特米斯托克列斯為代表的雅典、埃基那和墨加拉則主張在薩拉米斯灣海戰。具有深邃謀略的特米斯托克列斯設法說服了艦隊統帥埃弗里比阿德斯,又從戰略高度分析了戰爭形勢,比較了在薩拉米斯灣與在科林斯海面作戰的利害得失,從而使同盟各邦將領留在薩拉米斯。

戰鬥迫在眉睫。工於心計的特米斯托克列斯派了一名心腹奴隸到敵艦去,報說希臘艦隊正在準備大戰的結束。他認為只有擴大海軍力量,才能排斥波斯的海上霸權,保證雅典海外貿易和奴隸制經濟的發展。當他的海洋綱領在公民大會上通過後,就積極地發展造船事業,建造了150艘「三列槳座艦」。從此,雅典艦隊成為希臘最強大的艦隊。泰米斯托克利還開闢了可容巨艦出入的新海港。

在雅典人積極備戰的同時,大流士仍未放棄征服希臘的念頭,他決心重整旗鼓,準備再征希臘。但在公元前485年(一作486年),他突然患病而死。同時,埃及的反波斯鬥爭也因此劇烈起來,這就迫使波斯統治者不得不推遲侵略希臘的計劃。

大流士的王位由他的兒子薛西斯繼承。薛西斯平定了埃及各地的暴動,並積極準備第三次遠征希臘。他召募海陸大軍、徵集糧草、開鑿運河。當一切準備就緒時,薛西斯襲用他父親的老辦法,一面派大批使臣到希臘各邦要求「土和水」;一面修建連接赫勒斯滂海峽兩岸的渡橋。誰料渡橋剛修好,忽然狂風大作,將橋摧毀。他在一怒之下,便下令殺盡造橋的人,給大海帶上腳鐐,並命士兵鞭打海水以泄氣憤。接著,他又用674隻大船聯成浮橋,等候大軍渡海。

出兵前,薛西斯為了分化希臘,孤立雅典,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接連召開誓師大會,宣布雅典的「罪狀」,聲稱:為了「天下萬民的公共利益」,「不把雅典攻克和燒毀決不罷休」。其實,他雖揚言只攻打雅典,而真正的目的卻在於征服整個希臘,要「使波斯的領土和蒼天相接」。

薛西斯為這次遠征作了四年的準備,動員了整個波斯帝國的兵力。步兵、騎兵、水兵、駱駝兵、戰車兵、運輸兵,應有盡有。據希羅多德記載,薛西斯侵入希臘大陸的水師和陸軍總人數是2641610人,另有200多萬隨軍的雜務人員;戰艦1207艘和附屬船隻3千。這些數字是極端誇大了的,但無論如何這是一次空前規模的遠征。無怪乎薛西斯在檢閱大軍之後驕傲地說:「縱然全體希臘和所有其他西方的人們集合起來,也經受不住我的進攻。」而「小國寡民」的希臘各邦,確也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強大的敵人。

公元前480年春,薛西期率領海陸大軍,渡過赫勒斯滂海峽,進入歐洲。波斯王家的監督官,手執皮鞭,驅趕著那些不願前進的士兵,沿著色雷斯海岸浩浩蕩蕩向西進發。這是一支從數十個民族中強征而來組成的軍隊,他們的服裝五光十色;武器各不相同;語言互不相通。其中,以從波斯兵中選擇出來的1萬名「不死隊」待遇最好,裝備齊全,戰鬥力最強。

波斯大軍為了獲得給養,沿途搶劫,強拉壯丁,胡作非為。當他們到達狄薩利亞時,波斯的大批使臣,紛紛回報希臘的情況,說許多貴族執政的希臘城邦,已經聞風喪膽,情願屈膝投降。但是雅典的領導人泰米斯托克利卻在科林斯召開大會,把三十多個希臘城邦聯合起來,組成軍事同盟,公推擁有最強大陸軍的斯巴達為盟主,統率海陸大軍北上迎敵。一場激烈的大戰就將展開了。

溫泉關血戰

當波斯侵略軍進佔希臘北部的狄薩利亞地區時,希臘聯軍北上迎敵,駐守在溫泉關(在希臘北部和中部的交界處)的聯軍總人數只有四五千人,其中戰鬥力最強的是斯巴達的300名重裝步兵。

溫泉關是北希臘通往中希臘的惟一險關,它的西面是無法攀登的高山,東面直到海邊是一片沼澤,中間是一條狹窄的道路。從前中希臘居民為了防止北希臘人的進犯,曾在這裡築城防守,城上只要有一支小小的部隊,就可以抵擋住強大的敵人,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形勢,駐守溫泉關的全部希臘盟軍,都由斯巴達王李奧倪達指揮。他是一個堅強勇敢、富有戰鬥經驗的人。當援軍未到時,南希臘人看到波斯軍的強大,提議立即撤退,中希臘居民則苦苦挽留。李奧倪達毅然決定,準備戰鬥到底。他一面積極布防,一面派人到各個城市去請求援助。儘管形勢這樣危急,希臘戰士仍充滿著戰勝強敵的信心。據說,當時一個居民跑來報告說,波斯兵力非常強大,他們射出的箭竟能遮住太陽。一個斯巴達戰士卻回答道:「這個消息真使我們高興,因為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在陰涼里追殺敵人了。」

薛西斯的大軍在溫泉關的北面安營。他滿以為希臘軍會不戰而退,但是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希臘軍卻毫無撤退的模樣。薛西斯等得不耐煩了,就派出暗探察看對方動靜。暗探回來報告說,全部斯巴達人都很安詳鎮靜,他們把武器堆在一起,有的在作操,有的在梳頭。

薛西斯聽了非常憤怒,下令要把這些瘋子——斯巴達人活捉回來。他驅兵進攻,打了一整天,每次衝鋒都被打退。

薛西斯更加氣憤,決定把他的「不死隊」調上去。他坐在臨時設立於高山坡的王座上,非常自得地觀看這個必能取得勝利的場面。可是「不死隊」還是不爭氣。兩軍在山溝里戰鬥,「不死隊」根本無法利用數量上的優勢,只能和斯巴達人一對一的廝殺。在戰鬥中,斯巴達人常常假裝逃跑,等波斯軍大喊大叫地追趕上去時,就突然回擊,殲滅他們。薛西斯看到這種慘景,竟驚得從王座上跳了起來。

第二天,波斯軍又遭慘敗,當夜薛西斯正在發愁時,突然有一名希臘叛徒愛非阿里特前來求見。他獻計說:「我可以帶領王軍穿過一條秘密的山路,繞到希臘軍的背後,出其不意地殲滅他們。」薛西斯聽后大喜過望,立刻命令「不死隊」的隊長親率精兵,星夜出發。他們渡過小河開始爬山,黎明時登上了長滿橡樹的山頂,卻遇到1000名希臘軍的「守望隊」。波斯軍很害怕,以為碰上了斯巴達人。帶路的叛徒馬上安慰說:「這不是斯巴達人,他們沒有什麼可怕。」

於是波斯軍一齊放箭,「守望隊」被箭雨打跑了。波斯軍就通過防線衝下山去,直撲希臘大營。

李奧倪達得到報告,知道波斯軍已深入背後,戰則必敗。因此,立刻命令盟軍撤退,自己只率領300名斯巴達戰士,堅守陣地,決心戰鬥到底。

這天早晨,正面的波斯軍首先發動猛攻,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英勇的斯巴達人堅守陣地,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他們的矛刺斷了,就用劍砍,劍折了,就奮不顧身地拳打腳踢,甚至用牙咬。李奧倪達戰死了。為了爭奪他的屍體,雙方展開了更加劇烈的戰鬥。斯巴達人奮不顧身,接連四次打敗波斯軍,把李奧倪達的屍體隱蔽起來。這時活著的斯巴達人越來越少,正在這危急的關頭,希臘叛徒愛非阿里特領著波斯軍趕到了,這使守軍腹背受敵,陷入重圍。勝利是沒有希望了,但他們仍然堅持戰鬥,沒有一個人逃跑,也沒有一個人投降,直到波斯人用投槍把他們最後一個人打倒為止。

溫泉關被攻佔了。波斯軍找到了斯巴達王李奧倪達的屍體,薛西斯下令將他的頭砍下來,插到竿子上。

溫泉關一役波斯軍雖然取得勝利,但薛西斯一想到斯巴達將士寧死不屈的精神,使他仍驚恐不安地詢問左右:「斯巴達人還有多少?他們是否都是這個樣子?」

以後,希臘人又像在馬拉松戰役后所作的那樣,把李奧倪達和他的戰士集中埋葬在一起,墓前樹立紀念碑,寫著:「過路的客人啊,請告訴斯巴達同胞,我們盡忠死守,在這裡粉身碎骨。」溫泉關戰役成為希臘歷史上愛國主義戰鬥的典範。

薩拉米海戰

在溫泉關大戰的同時,希臘艦隊在阿特米西亞和敵人展開激烈的海戰,戰鬥兩天,未分勝敗。當希臘軍接到溫泉關失守的消息后,才被迫主動撤退。臨走前,雅典海軍統帥泰米斯托克利利用波斯軍中的民族矛盾,在岩石上刻下了大量分化波斯軍的文告,企圖引起伊奧尼亞人和卡里亞人的倒戈,引起薛西斯的疑心而不讓他們參戰。

波斯大軍攻佔溫泉關后,就長驅南下,直取雅典。薛西斯為了洗雪馬拉松戰敗的恥辱,竟把雅典城洗劫一空。這時,希臘陸軍撤至科林斯海腰布置防禦工事,以保衛南希臘。希臘海軍在泰米斯托克利指揮下,退至薩拉米海灣。事先,泰米斯托克利有計劃地讓雅典人暫時放棄家鄉,避入附近海島,把婦女、老幼運送到安全的地方,凡能作戰的男子都登上戰艦,到薩拉米去。泰米斯托克利把全部海軍力量集中到薩拉米島附近,以圖利用狹窄的海峽,使波斯的艦隊不易靈活調動,從而戰勝波斯軍。

希臘盟軍將領在薩拉米開會,商討戰略。海軍統帥斯巴達人愛弗力比阿德等主張放棄薩拉米,把艦隊開向科林斯海腰。他們認為:如果在科林斯海腰作戰,即使失敗了,仍可逃跑自救。反之,如果在薩拉米作戰,一旦被敵人包圍,就會陷入絕境。然而,泰米斯托克利則竭力解釋說,狹窄的薩拉米海峽是最有利於希臘小艦作戰的。科林斯艦隊指揮官嘲笑泰米斯托克利,說他是一個已經沒有祖國的人,不配多說話。於是,泰米斯托克利激昂地爭辯說:只要「雅典人擁有二百艘滿載乘員的船隻,那雅典人就是有城邦和比他們的領土還要大的國土。」他還說:「如果你們背叛我們,那麼我們也不會保護你們。我們把家屬載在軍艦上,我們會在義大利找到新的土地。」雅典艦隊是希臘海軍的主力,由於泰米斯托克利的態度堅決,迫使盟軍決定留守薩拉米。

薛西斯估計到希臘盟軍內部的矛盾,沒有立即進攻,以待希臘盟軍的分裂和潰散。泰米斯托克利看出了薛西斯的用意,決定誘使薛西斯迅速投入戰鬥,命令忠實奴隸西京那駕船假降。西京那向波斯將領說:「泰米斯托克利暗中希望波斯勝利,只要戰鬥開始,部分希臘軍就可能立刻投降。這時,希臘軍已經手足失措,當夜就要逃跑,希望波斯大軍火速包圍敵艦,莫失良機。」薛西斯果然中計,命令全軍星夜包圍希臘艦隊,不許放走一隻敵艦。

泰米斯托克利看到波斯艦隊包圍了薩拉米,非常高興。

因為這樣一來,任何盟軍企圖臨陣逃脫已不可能,大家只有準備戰鬥。

自從中希臘被占和雅典城破以來,希臘方面的許多將領一直驚疑不定。波斯戰艦又約為希臘戰艦的三四倍,形勢對希臘方面很不利。戰鬥前夕,波斯方面伊奧尼亞艦隊指揮官,卻暗派親信游水到達希臘軍營,密報波斯兵力的布置情況,並表示戰鬥開始,他們願投向希臘。這就大大地鼓舞了那些猶豫不決的希臘將領,迅速實現泰米斯托克利的決戰計劃。

公元前480年9月19日夜間,波斯海軍封鎖海峽,巡邏放哨,忙了一夜,仍不見希臘方面的動靜。正在驚疑時,突然喊聲大起,戰號齊鳴,希臘戰艦一齊出動。這時波斯人才知道上了當。

天亮時,戰鬥開始了,薛西斯還以為戰爭勝算在握,又在高山上觀戰。他的周圍坐滿了書吏,打算記錄整個戰役的詳細情節。

希臘人在「為祖先的墳墓、為希臘諸神的祭壇而戰鬥」

的號召下,個個奮勇當先。那些船身較小的希臘戰艦,在狹窄的海峽里運動自如,用猛攻戰術打亂了波斯戰艦的隊形。

而大型的波斯戰艦則調度失靈,自相撞擊,前後不能呼應,也無法利用數量上的優勢。戰到天黑,波斯艦隊便完全覆沒了。在高山上觀戰的薛西斯,看到自己的艦隊遭到如此的慘敗,不禁失聲大嚎。他不得不開始考慮這次慘敗可能引起的後果:雅典海軍會乘勝截斷他的歸路;愛琴海的雨季將會斷絕他的給養;波斯本土更會迅速掀起暴亂。因此,他決定迅速退兵,返回本國,只命馬多尼俄斯率領數萬陸軍留在狄薩利亞,以備來年重新發動戰爭。

薩拉米戰役在希波戰爭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這次戰役扭轉了整個戰局,從此希臘聯軍轉入反攻。波斯侵略軍遭受這次沉重的打擊后,對希臘發動新的大規模的武裝進攻已經是很困難了。但薛西斯仍然擁有一支龐大的陸軍,對希臘發動新侵略的念頭仍未放棄。

布拉底之戰

公元前479年春,盤踞在狄薩利亞的波斯軍將領馬多尼俄斯派使者到雅典去,企圖收買雅典,分化希臘盟軍。斯巴達政府害怕雅典向波斯人妥協,就迅速派人前往雅典。於是雅典政府同時接待了雙方的使者。波斯使者搶先發表了誘降條件。斯巴達使者也接著表示:只要雅典繼續戰鬥,同盟者保證撫養全部不能參戰的雅典家屬。最後雅典當局申明態度,聲稱:「世界上沒有那樣多的黃金能夠買動我們……只要有一個雅典人活著,我們就絕不會和薛西斯締結協定。但是請求盟邦趕快出兵吧!因為敵人陰謀失敗了,他們馬上就會攻打我們的。」

馬多尼俄斯誘降失敗后,就領兵進攻雅典。雅典人看不到斯巴達的援軍,只得再次退出雅典,撤往薩拉米。斯巴達當局又害怕雅典要結城下之盟,才出動軍隊趕赴雅典。波斯軍迫不得已棄城北走,臨走前,放火焚燒了雅典城。希臘盟軍一直追到布拉底城郊並在這裡設防。馬多尼俄斯看到希臘援軍不斷趕到,而自己的軍糧又發生困難,不得已首先發動進攻,要求決戰。

據說這天夜裡,有一個騎著戰馬的人來到希臘軍營,暗告雅典將領說:「我是馬其頓王,儘管我與波斯人為伍,但是……我是希臘人……告訴你們,馬多尼俄斯決定明天交戰,你們不要弄得一個措手不及。」說完,又飛鞭馳馬奔回波斯軍營。希臘軍得到這個消息,立刻行動起來,作好戰鬥準備。

次日天剛亮,波斯騎兵果然發動進攻。他們先集中射箭,然後策馬衝鋒,打亂了希臘軍的陣形。但是希臘軍迅速地克服了混亂局面。他們把盾牌聯起來保護身體,決心與陣地共存亡。他們在亂箭飛嘯,劍光閃閃中拚命衝殺,前面的人剛倒下,後面的人就跟著衝上來,戰鬥極為激烈。在混戰中,他們殺死了波斯軍統帥馬多尼俄斯。馬多尼俄斯戰死的消息一經傳出,波斯軍大為沮喪,很快就崩潰了。這時希臘軍乘勝追殺,幾乎全部殲滅了波斯軍。

還在布拉底戰役開始之前,希臘海軍就向東方進軍。他們一直打到米卡爾海角,在伊奧尼亞人的幫助下,俘獲並燒毀了大批的波斯戰艦。於是,許多原是波斯統治下的海島,都紛紛加入希臘同盟。

布拉底戰役的勝利,使希臘本土從波斯蹂躪下完全解放出來。從此以後,全體希臘盟邦,每年12月初都要在布拉底舉行大會慶祝他們的「解放大節」。

提洛同盟對波斯的戰爭

提洛同盟的成立揭開了希波戰爭史新的一頁。同盟在雅典的領導下,同心協力,奮勇作戰,獲得了反波斯戰爭的一個又一個勝利。在希波戰爭的第二階段中,提洛同盟在打通海峽、控制海上交通線、解放小亞細亞希臘城邦、打敗波斯帝國和徹底消除波斯威脅等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公元前476年,同盟艦隊在雅典傑出的將領客蒙領導下,駛往色雷斯海岸,奪取埃伊昂城。埃伊昂位於斯特律蒙河畔,是整個色雷斯地區的門戶。埃伊昂之攻克,不僅拔除了波斯的一個重要的侵略據點,為雅典在色雷斯地區獲得一個立足點,而且使雅典獲得了這一地區的貿易控制權,具有重大的軍事和經濟意義。因此雅典為客蒙這一勝利勒石紀念。

埃伊昂之戰結束后,同盟的軍事行動轉向愛琴海的斯基羅斯島。此島在當時是海盜的根據地,他們擄人勒贖,危害海上交通安全。公元前475年,客蒙攻而克之,從此打通了愛琴海的通路。

從公元前475年至前468年,提洛同盟對波斯的戰事無史可稽。在這期間內,交戰雙方可能對埃伊昂、拜占廷和塞斯都斯等軍事要地反覆爭奪,幾經較量,雅典及其同盟最後鞏固了已取得的勝利成果。

公元前468年,提洛同盟在小亞細亞南部帕姆菲利亞地區的埃於呂麥頓河口,發動了一場具有決定性的戰役。

當時波斯在那裡集結了一支龐大的陸軍和艦隊,準備對希臘發動新的進攻,客蒙得知消息后,急速率領同盟艦隊趕往那裡。同盟艦隊在客蒙指揮下,首先用圍攻的辦法迫使法西利斯城投降。接著,進攻龜縮在埃於呂麥頓河口的波斯艦隊,把他們打得潰不成軍,一部分掉轉船頭駛向海岸,棄船逃跑,其餘的不是船毀人亡就是作了俘虜。是役,俘敵二萬,俘虜和擊毀敵艦二百艘,繳獲戰利品不計其數。當客蒙凱旋迴師時,又給予赴援時腓尼基艦隊迎頭痛擊,使他們喪失了全部船艦和大部分人員。

埃於呂麥頓河戰役的勝利,不僅使小亞細亞南部希臘城邦獲得了解放,而且還重創了波斯的軍事力量,使其在以後再也無力進行重大的反攻。

埃於呂麥頓河戰役以後,由於雅典和斯巴達及其盟國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而發生衝突,同時在提洛同盟內部也發生叛亂,同盟對波斯的戰爭沉寂了幾年。

公元前460年,利比亞人伊那羅斯在埃及發動反波斯的起義,並求援於雅典。伯里克利認為這是懲罰波斯的良機,即派二百艘戰艦赴援。伊那羅斯在提洛同盟的援助下,取得了很大勝利,包圍了孟斐斯的要塞「白堡」。但是,公元前456年波斯派遣大軍開進埃及,形勢急轉直下。同盟軍隊接連失利,退守普羅索匹提斯島。公元前454年,經過長期圍困,同盟軍戰艦全被消滅,馳援的50艘軍艦亦被俘獲。據說有6000希臘人和伊那羅斯一起投降,只有少數希臘人逃到了昔勒尼。這是一次空前的慘敗。為了預防不測,同盟金庫從提洛島遷至雅典。

為了扭轉局勢,公元前451年伯里克利提議把放逐期滿的客蒙召回雅典,並暫時緩和同斯巴達的衝突,達成五年休戰協議。雅典調整了力量,全力對付波斯。

公元前450年,客蒙受命率領同盟艦隊二百艘進攻塞普勒斯。不久,他在圍攻該島的基提昂時罹疫致死。由於客蒙的病逝和軍中缺少糧食,同盟軍隊不得不撤圍。但在撤退途中,同盟軍隊在塞普勒斯島東部的薩拉米斯附近大敗波斯海陸軍,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翌年,雙方簽訂卡利阿斯和約,波斯承認小亞細亞希臘城邦的獨立,並放棄對愛琴海的統治權。歷時近半個世紀的希波戰爭宣告結束。

提洛同盟的演變

隨著希波戰爭的節節勝利,雅典實力的不斷增長,它逐漸加緊對其盟邦的控制和奴役,使雅典和提洛同盟諸國一度平等的關係,變成了統治和被統治的關係。所以,希波戰爭的結束,並沒有使雅典的同盟國獲得獨立和自由,而是帶來了新的奴役。在掙脫了波斯的桎梏之後,它們又套上了雅典的枷鎖。提洛同盟最後變為雅典帝國。

提洛同盟的演變,經歷了一個過程。它的變質是必然的。在奴隸佔有制時代,隨著國力的增強,雅典必然走上追求霸權的道路。

公元前468年在埃於呂麥頓河戰役獲得勝利后,雅典奴隸主階級便不再把提洛同盟看做平等者的同盟,而認為同盟城邦是自己的附屬國。據修昔的底斯記載,公元前466年,雅典不經同盟會議討論,悍然出兵鎮壓退出同盟的那克索斯。這是雅典破壞同盟章程的開始,也是同盟開始變質的明顯表現。

塔索斯島因與雅典在位於該島對岸的潘加伊昂山區的金礦問題上發生爭執,於公元前465年退出提洛同盟。它立即遭到雅典的嚴厲鎮壓。客蒙率領的軍隊在海上打敗塔索斯人之後,旋即在島上登陸,終於用圍困的辦法迫使他們於公元前463年投降。根據和約,塔索斯必須拆毀城牆,交出軍艦,放棄在大陸上的金礦。

公元前454年,雅典趁在埃及的慘重失敗之機,以確保安全為由,將同盟金庫從提洛島遷到雅典,這是同盟變質的重要標誌。從此,同盟會議不再召開,雅典的號令代替了同盟各國之間的協商。

正式結束希波戰爭的卡利阿斯和約在公元前449年簽訂,使以反對波斯為目的的軍事同盟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可是,雅典卻不斷加強對盟國的索取和控制。除了要求它們交納盟國捐款,還要求它們積極支持雅典所進行的各種戰爭,在政治方面聽任雅典擺布。

在同盟金庫遷到雅典之後,很快,盟國捐款便完全變成了雅典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用,由雅典隨意決定。盟國捐款的總額,何邦出船,何邦納款,以及每個邦應交納多少盟國捐款這類問題,現在悉由雅典裁決。同盟捐款總額,公元前454年為400塔蘭特,公元前431年增至600塔蘭特,公元前426年激增到1300塔蘭特。雅典把這些捐款用來擴充自己的艦隊,支付軍需、市政建設,以至於支付公民執行社會義務的酬金等等。同盟國家概不能過問。

盟國捐款總額及各邦應繳數,每四年審議一次,並且由雅典法庭確認。在討論這種問題的會議上,盟國的代表可以發言,提出申訴和請求,但是最終必須服從法庭的決定。不同盟國交納的捐款,數量不等,由300德拉赫麥到30塔蘭特。交納捐款的時間是每年的3月份。

迄今我們沒有加入提洛同盟的所有國家的確切名單。從現有資料判斷,入盟的國家總數超過250個,包括了愛琴海的大部分島嶼及愛琴海沿岸、黑海沿岸和連接愛琴海和黑海的海峽地區的大部分希臘城邦。不言而喻,入盟國的數目隨當時的政治情況而時有變動。

為了便於徵收盟國捐款,加強對各邦的監督、控制,雅典先是把所有盟國劃為三個納款區,而從公元前443—前442年起劃為五個納款區,即:伊奧尼亞區、赫勒斯滂區、色雷斯區、島嶼區和卡里亞區。可能,在公元前437年,伊奧尼亞和卡里亞兩個區合而為一。處於上述納款區之外的,只有仍然保有自己的艦隊和自主權的薩摩斯、希奧斯和列斯博斯。它們不向雅典交納盟國捐款。

為了使各國盟國俯首聽命,雅典對各邦實行嚴格監視,在各區派駐雅典的監察員,監督交納捐款和注視各邦對雅典的態度。

雅典控制盟國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在具有重大戰略價值或經濟價值的地方,派遣軍事移民。這種移民,總數達一萬人以上。他們實際上起了雅典在盟國境內的駐防軍的作用。安德羅斯、列姆諾斯、那克索斯、伊姆布羅斯、優卑亞島的赫斯提阿伊亞等地,均有雅典軍事殖民據點。各地殖民人數通常為三五百人,多者一二千人。在設置雅典軍事殖民地的地方,一般情況下,上等田被沒收,分配給殖民者作份地。軍事殖民者保留雅典的公民權,不受所在城邦的管轄。雅典的軍事殖民點,無異是被殖民城邦的國中之國。

對於膽敢退盟的城邦,雅典常用武力鎮壓。公元前446年,優卑亞各邦暴動,遭到伯里克利的鎮壓。結果是,赫斯提阿伊亞的原有居民被驅逐,土地被沒收,分給雅典的1000名軍事殖民者作份地。島上其他五個城邦被迫與雅典訂立盟約。哈爾基斯的公民全都被強令宣誓效忠雅典。誓詞中說到:「如果有人煽動反對雅典的起義,我一定告發他。」

公元前411年,優卑亞島各邦再次退出同盟。公元前441年,薩摩斯退出同盟,伯里克利親自率兵鎮壓。薩摩斯退盟的原因是雅典插手薩摩斯和米利都之間的領土爭端。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雅典曾要求希奧斯和列斯博斯派兵支援。經過9個月的圍困,薩摩斯被迫投降,摧毀了防禦設施,提供人質,交出軍艦,賠償戰費。米提列涅於公元前428年脫離同盟,遭到了殘酷的鎮壓。公元前427年夏天,在米提列涅的起義已被鎮壓下去之後,雅典公民大會對於如何處置戰敗者進行了激烈的辯論。第一次會議通過決議,要將所有成年男子殺死,將所有婦女和小孩變為奴隸。應米提列涅的代表的懇求召開的第二次公民大會,改變了上述決議,決定處決1000多名起義的中堅分子,責令挖掉城牆,交出軍艦。雅典又沒收起義者的土地,將其分為3000份,其中的300份奉獻給神,即作為雅典國家的公共財產,其餘的,通過抽籤,分給雅典的軍事殖民者。

雅典對同盟國的控制,除了軍事暴力,還有其他多種方式。

不少雅典公職人員在同盟各國中任職。在關於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埃里特拉伊的一篇雅典銘文中說到,那裡的新的議事會的選舉,不僅要在任期屆滿的舊的議事會的監督下,還要在常駐當地的雅典公職人員和駐軍首腦的監督下進行。

派駐在各個盟國的雅典公職人員,名稱不一,但都在當地的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雅典干涉各邦行使司法大權。起初,雅典規定,凡涉及盟邦與雅典的相互關係的案件,一律歸雅典審理。進而它不斷對盟邦自己有權審理的案件的範圍加以限制,一步步地把盟國的所有重大民事和刑事案件的審判權抓到自己手裡。而盟邦的法庭只能辦理一般的刑事案件和民事訴訟。雅典把盟邦的司法大權操在自己手中,可以藉此保護親近雅典民主政體的個人和勢力。

在經濟方面,雅典也對盟國進行控制。首先,雅典艦隊在愛琴海的統治權,實際上保證了雅典對這一地區商業的控制。公元前434年,雅典公民大會通過決議,禁止各盟國自己鑄造銀幣。公元前420年,雅典公民大會的決議又要求各盟國將自己所有的鑄幣換成雅典的鑄幣。這些決議雖然因為當時的各種具體情況而沒有得到徹底執行,但它們表現了雅典控制盟國的意向。雅典在赫勒斯滂海峽建立了對經過那裡的從黑海沿岸運來的糧食貨載的監督,控制了這類貨物的流向。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後期,它更是進而在那裡設卡收稅,要求繳納貨物價值的10%作為關稅。

整個說來,提洛同盟的歷史地位是值得肯定的。在前期,它高舉了反波斯的旗幟,把分散的小邦彙集成一股反侵略的強大力量,對於希臘許多城邦的獨立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在後期,雖然同盟的性質改變了,但它對希臘社會和各邦的發展也不無作用。同盟存在本身,保障了海上交通,加強了整個希臘世界的貿易聯繫和文化交往,促進了希臘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

毋庸諱言,在當時的奴隸佔有制社會中,雅典不可能始終以平等的態度對待盟邦,隨著對波斯戰爭形勢的轉變,它日益力圖使所有盟邦屈從自己,並且靠剝削盟國來增進雅典全體公民的福利。它對盟國主權的不斷侵犯和無止境的擴張意圖,必然激起受害者的反抗。加上伯羅奔尼撒同盟的存在以及它對雅典擴張的恐懼,經常打算利用雅典與盟國的矛盾來削弱雅典,伯羅奔尼撒戰爭後期眾多盟國的紛紛離開雅典,以至雅典最後被迫根據斯巴達的要求正式宣布解散提洛同盟便是歷史的必然。

希波戰爭的歷史作用

希波戰爭以希臘城邦的勝利和波斯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希臘城邦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們所進行的戰爭是反侵略、反奴役的正義戰爭。在戰爭的前一階段,以斯巴達和雅典為首的希臘同盟,是為了保衛國家的自由和獨立、抗擊入侵之敵而戰鬥;在戰爭的后一階段,雖然雅典在後期開始乘機侵略擴張,並逐漸把提洛同盟變為它的侵略工具,但提洛同盟的眾多城邦,是為了徹底打敗和驅逐侵略者,完成所有希臘城邦的解放而繼續作戰。正因為如此,希臘各邦人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不畏強敵,英勇奮戰,奪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此外,城邦內部的相對穩定和團結,強敵入境,各邦能暫時拋開讎隙,聯合對敵,以及軍事將領的機智謀略、善於指揮,都是希臘城邦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戰爭對於波斯來說,波斯自始至終是侵略者,雖然在兵力上它佔有絕對優勢,但是,從各被征服國家和民族強征而來的軍隊,被迫作戰,士氣低落,加以外線作戰,勞師遠征,最終失敗是必然的。

希波戰爭的結果,無論對於波斯帝國,還是對於希臘城邦,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歷史影響。

波斯是一個軍事奴隸制帝國,它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一、生活方式各異的地區和民族併入它的版圖,並實行著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在戰爭中,波斯的軍事力量不斷受到重創,元氣大傷。

戰爭的結果,不僅使希臘城邦贏得了獨立和自由,而且由於波斯的勢力退出了愛琴海和黑海,希臘城邦的海外交通和貿易便無所阻礙,這就為工商業城邦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希臘的奴隸制經濟和政治於是進入了全盛時期。

戰爭對於雅典,意義尤其重大。戰爭期間,與發展海軍有關的各種工業部門便得到發展;戰後,由於確立了雅典的海上霸權,控制了愛琴海重要戰略據點和商路,從而獲得了廣闊的市場和糧食、原料供應地,而提洛同盟的盟金又被變成為雅典國家的重要財源,所有這些都促進了雅典奴隸制經濟的蓬勃發展。在社會政治方面,戰爭促進了雅典城邦制度的發展。戰爭期間,富裕公民以「公益捐獻」的形式承擔了建造和裝備軍艦的費用;第四等級公民的廣泛服役海軍及其在戰爭中的巨大貢獻,加強了第四等級公民在國家生活中的作用;由於軍事勝利,經濟發展,國庫充裕,使大部分公民的生活得到改善。這都使城邦各公民階層之間的矛盾得到緩和,並形成以第三、第四等級為基礎的公民集體。經濟的繁榮,城邦制度的發展,為雅典奴隸制城邦的「黃金時代」——「伯里克利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影響世界歷史的大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影響世界歷史的大事
上一章下一章

希波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