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北 伐
「好,好辦法呀,我大宋開朝數百年來,竟然從來沒人想過借海路收復燕雲,趙大人真乃是第一人呀,如果真能實現威脅元大都,迫使伯顏回師,那咱們大宋真是有救了,哪怕是收復汴京也指日可待了。
文天祥興奮的說道,本來他想說收復燕雲的,但是想來心還是大了一些,覺得有些不現實,便改說收復汴京。
決議最終還是被定了下來,出征大軍由殿前司神衛兵馬為核心力量,臨安一戰,殿前司兵馬也受到了很大損失,不過在趙陽的努力下,從那些入京外軍中選拔了部分兵員加入殿前司。
畢竟眼下殿前司的兵馬已經是大宋軍中絕對主力,雖然趙陽眼下只是擔任慪密院副使,但因慪密使留夢炎的離去,趙陽已經成了慪密院實際執掌人。
有張世傑和劉起來二人在慪密院內給趙陽幫襯,再加上文天祥這個右丞相也算是一個好戰份子,實際對北伐之事,已經不用和其他人商議了,只要謝道清點頭,幾乎沒有人可以阻攔。
對於謝道清,本是一屆女流,她出現在大宋政治舞台本是無奈之舉,有了趙陽這樣的悍將在,她自然沒什麼話說。
你們能打進大都去活捉忽必烈更好。
最終決定以神衛的兵馬為核心,由王浩和李遠、張萬三親自帶隊,不過海軍方面的兩個陸戰隊被調到了神衛,由四個火器營組成了火器軍,由趙陽親自率領,並由劉黑子擔任副指揮使,代為指揮。
楊平元的兩個騎兵營,此刻也被暫時編入神衛編製,連同神衛兵馬組成兩個騎兵軍,攻擊五千人馬。
這樣一來神衛兵馬一共有六萬人。
調鄱陽~水師楊如風的五百戰船一萬水師兵馬入京城,會同昌國水師組建遠征海軍共計三萬水兵。
琉球陸軍和昌國軍兩萬五千人整編為一個廂,由楊破奴擔任指揮使,王林擔任副指揮使,還從龍衛兵馬中抽調十個軍的兵馬,兩萬五千人,組建一個廂的兵馬,由劉順利率領。
並且從江浙、福建、廣東抽調船隻一千餘艘,徵調民夫、水手五萬人作為大軍的運輸保障,所需糧草、軍械皆從這幾個地方徵調,由文天祥親自指揮這支後勤部隊。
文天祥自然是當場應允下來,他活了半輩子了,日夜都在想著光復中原,北伐大計,他能出上一份力,他簡直求之不得。
這樣出徵兵馬一共十一萬陸軍,和三萬水師大軍,外加五萬輔兵,一共十九萬人,對外號稱二十萬。
經過大半年的準備,趙陽已經將整個神衛兵馬的兵器,除了火器營以外,全部都換成了昌國軍的制式裝備,鎧甲方法則已經不再沿用昌國軍的藍色制服,因此時已經是大宋軍,因此神衛的兵馬已經換成了宋軍輕甲,比起重甲要輕許多。活動起來也比較方便,防禦力比起以前的皮甲要強一些。
不過水師卻不使用輕甲,而是是用皮甲,畢竟鎧甲這東西用來海戰,一旦落水的話哪怕水性再好,因鎧甲太重,在大海中也很難生存,因此海軍士兵依舊使用皮甲,服裝方面卻依然沿用藍色制服,標誌上卻改為了大宋軍的旗幟。
不過這樣下來,楊如風的水師則和昌國的海軍服飾有些不同。
此時的楊如風雖然為鄱陽~水師都統,麾下也有數百戰船,但是這次見到趙陽的海軍后他驚得連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
人家敢稱為海軍不是沒有本錢的,看著自己這些矮小的水師戰船,在趙陽的巨艦下比起來就像一片漂浮在海面上的樹葉,沒法比。
好在趙陽還是很念及舊情,如今已經貴為慪密院實際掌權人,竟然還記得他這個曾經和他一起扛槍的老兄弟,他對簡直對趙陽感恩戴德。
更沒想到,他這點水師兵馬能加入趙陽的海軍,光憑這一點,他就知道是趙陽關照於他才會這麼做,畢竟還有鄂州水師、黃州水師、福建水師等等若干支水師,這些水師則只能提供船隻充當運輸大隊了。
一旦趙陽的海軍有所建樹,這些功勞自然有他的一份,此刻楊如風已經完成了趙陽的人了,他對趙陽不光是充滿感激的.
除了楊如風,就連一直在永修擔任縣令的於峰也被趙陽調到了文天祥帳下聽令,如果北伐成功,那這功勞簿上自然有他的名字。
北伐的消息傳到潥陽,林興慶連夜帶了數十名親兵回到臨安,希望能和趙陽一道加入北伐大軍。
對此趙陽還是成全了他的要求,潥陽暫時由方謙主事,林興慶則帶五千兵馬隨趙陽同行。
經過兩個月時間的準備,出征日期終於定了下來。
北伐統兵之人沒有意外,自然是由趙陽親自擔任,同時任命趙陽為慪密院慪密使,封為北征大元帥,率領大宋王師遠征。
六月初六這一天,臨安近海上兩千多戰船密密麻麻的布滿了整個海灣,特別是那些新式戰艦的巨大船帆,從遠處看似乎直衝雲霄,看來來十分顯眼。
這一天,謝太后攜小皇帝一道,帶領著文武百官來到了太廟祭拜先祖,希望先祖能保佑北伐大軍旗開得勝。
隨後,謝太后親自率領文武百官來到臨安港口為大軍送行,看著大軍登船,謝道清也是興奮不已。
謝太后隨後上前一步,攜趙陽之手,送他到了碼頭邊上道:「趙大人此次帶兵北伐,老身和眾大臣也只能送到這裡了,前有餘老太君親自帶兵伐虜,老身自然是不及余老太君,只期望此次北伐大軍能夠旗開得勝。
待你等凱旋歸來之時,老身將要在太廟再次祭拜先祖,告慰祖宗,大宋江山沒有丟在我等手中。」
「請太後放心,我大宋男兒個個都是好樣的,您就在京城安心等候,不出一年,我等定能還師。」
趙陽的座船緩緩開出臨安港口,開到了臨安外海與海面上的船隻匯合,隨著趙陽一聲令下,整個船隊開始緩緩向北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