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元始尊上天奏玉帝張天師下界送福音二

第一回元始尊上天奏玉帝張天師下界送福音二

且言天宮之上,sè彩斑斕,龍飛鳳舞,有鮮花異草爭艷,怪石假山斗奇,喜鵲飛舞,遙上九天,鴛鴦戲水,直衝霄府。那往來天兵,金衣亮甲,威風凜凜,銀盔雲履,肅穆莊嚴。老少仙女,織霞煉彩,光彩熠熠,摘果玩花,喜笑顏顏。

諸天二十八星宿,七曜星君,六丁六甲,四大天王,四大天師,三官大帝,並往來各位神仙皆往凌霄殿而來,玉皇升殿,王母陪坐,諸天神仙皆拜道,「玉帝王母聖安。」

玉帝道,「各位卿家請起,今ri請諸位前來,乃是天宮舞姬,新練了一套舞蹈,朕yu與諸位卿家共樂一番。」各路神仙拜倒,「多謝陛下。」當即分座次在兩旁坐下,早有舞姬一十八人緩步上殿,樂師攜琵琶,鼓瑟,編鐘,玉笛,玉簫立在左右,玉帝曰,「起舞,奏樂。」那樂師當即吹簫,彈琴,舞瑟,敲鐘,聲如青天之雲霞,輕盈變化,chun陽之明媚,溫文爾雅。十八名舞姬,盡顯姿態,各舞風華,正是歌舞昇平,好不享受。玉帝舉杯道,「飲。」諸仙舉杯道,「飲。」遂飲下一角,早有宮女侍婢斟酒,奉上,那案前有珍奇異果,桃李瓜梅,有珍尼糕,棗花糕,桂花糕,玉露糕,有瓊漿玉液,有酸甜果汁,滿桌儘是山珍,案案都是鮮味。正飲間,忽有守門兵甲執斧報道,「元始天尊前來凌霄。」

玉帝聞言,甚喜,向左右文武道,「天尊已至,速速相迎。」當即偕同王母走下殿來,兩殿文武起身隨後,但見天尊走下鶴輩,冉冉盈步,行至玉帝身前道,「玉帝王母眾位有禮。」玉帝並文武回禮道,「天尊有禮。」禮畢,玉帝言道,「天尊少來走動,不期今ri到了,恰逢舞會,請天尊一觀。」

天尊道,「只因赴西天論道,已有千載未回,故此不曾拜會,望請恕罪。」

玉帝道,「原來如此,今ri前來可是有何要事?」天尊道,「只因歸程途中,聞得哀哭之聲,悲鳴之意,甚是凄楚。不知是何因由,細細查勘,方知竟有冤屈者眾矣。故下的地府,見森羅殿儘是鬼魂,酆都城哭聲震天,問起因由,便是有著眾數冤魂,說冤情,乃是世道混亂,外寇入侵,至使得流民失所,途遭橫禍,那死者有被強人所殺,匪寇所殺,官兵所殺,虎狼所殺,更有甚者,乃是妖魔為患。常言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因不忍見如此多的冤魂,故向玉帝陳表,望憐惜世人,使那天下歸於清平。」

玉帝聽罷大驚道,「竟有此事?」忙招千里眼順風耳前來詢問,不多時候千里眼順風耳奉旨前來,至凌霄殿下,玉帝升殿,千里眼順風耳拜倒,「陛下娘娘聖安。」

玉帝怒道,「千里眼順風耳,爾乃查民觀地之神,方才天尊言說人間劫難,萬民慘死,爾等為何不報?」

千里眼順風耳拜倒道,「臣等萬死,只因臣等前ri受王母賞賜瓊漿,我二人貪歡,飲將下去,奈何不勝酒力,昏睡不起,方才方起,有負陛下,至使萬民慘死,數人落難,燕無歸巢,獸無棲所,此乃臣之罪也。」

王母驚道,「我因見你二人誠懇,因前ri新釀的瓊漿,便命仙娥送與你的,此事已有五ri,莫非你等睡了五天?常言道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你等昏睡,卻不知誤了多少事?」千里眼順風耳道,「稟王母,此乃臣等貪飲,不敢祈求,死罪矣。」玉帝聞言大怒道,「王母因憐惜你等,不想你等竟不思進取,反甘**,貪歡誤事。左右金甲何在?將此二人推出午門,斬首。」

早有兩邊金甲出列,將千里眼順風耳縛住,便yu往午門行刑。元始天尊上前一步道,「玉帝且慢,此二人雖罪孽深重,然多年來為天庭盡忠,查人間之事,勞苦功高,今ri雖有過錯,然今之事,非此二人之罪,乃是劫數,如今妖魔肆虐,不如將一道恩旨,許他們將功贖罪如何?」玉帝聞言,覺得頗有道理,想自古以來,劫難自有定數,今天遭劫,實乃定數,非此二人之過也,況千里眼順風耳盡職盡責,若然斬殺,只怕諸仙心寒,言我不仁,細細思索一番道,「也罷也罷,與你二人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千里眼順風耳聞言大喜,連忙上殿拜倒道,「玉帝隆恩,我等沒齒難忘,今我兄弟二人便墮輪迴,重修業果,將功折罪。」拜畢,玉帝一揮手,那金甲便是解了二人的縛索,帶著二人出了凌霄殿。實時玉帝已無心觀舞,命眾舞姬退下,撤了宴,命各路神仙回去,各司其職。命四海龍王降甘霖,保人間風調雨順,又令財神下界送銀錢,已安民心。降天火,燒妖滅怪。

天尊聞言,奏玉帝道,「陛下關愛萬民,實乃萬幸,然則前條諸多尚可,只是放天火,恐燒無辜之民,無過之鳥獸魚蟲,花草,此乃罪孽也。」玉帝嘆道,「朕亦知之,奈何妖魔作祟,常言道金仙不管人間事,如今卻有何辦法?」言罷,忽涕淚均下,眾仙家中有一上仙聞言,出班而奏。

你知此人是誰?此人姓張,名陵,字輔漢,乃是張良的第八世孫,其母因夢見北斗星從天而降,化為一人,手脫仙丹,其母服用了仙丹,不ri懷孕,產下一子,便是張陵。張陵少時聰明,兒時便jing通道德經,曾任江州令,后在洛陽北邙山隱居,修鍊長生之術,后太上老君授授三天正法,創道教,斗魔王,羽化而登仙,位列仙班,為四大天師之一,封號正一天師。

張天師上前奏道,「陛下,今天庭各處,各有閑缺,依臣只見,不如降下恩旨,著令下界妖仙,得道真人除魔衛道,誅殺妖魔,待得來時功成,渡其成仙,一則可以拯救萬民,二則可以彰顯上天恩德,三則使得天宮無缺,永保福壽,豈不是好?」

玉帝聞聽張陵之語,當即大喜道,「卿言甚善,前些時ri,道祖便曾言說,天宮各司有缺,正是人間封神之時,看來此言正中,張天師,寡人便著你下界傳旨,命地界妖仙,真人,共滅妖魔,成就功業,位列仙班。」

張天師領均旨出殿,駕著祥雲向下界而去。那張天師本是仁善之仙,見如許多的難人,心中不忍,好生難過,便唱道,「天將喪兮山川震,國將亡兮萬民苦,山川震兮江河涌,萬民苦兮惡人倫。」唱完,憶起往事,心中無限哀思。

卻說鶴鳴山,因是張天師的成仙前的居所,是以受天下萬民敬仰,人人朝拜嗎,煙火鼎盛,山上人來人往,好不熱鬧,眾弟子在此山之中,一則是仰慕張陵,二則是生計不愁,在此受教,好不自在。鶴鳴山自張天師成仙后,倒也是人才濟濟,出了數名祖師,真人,傳至今ri,乃是明德祖師當家。

此人姓張,名川,子流波,乃是一富家子弟,少年時候便是不讀四書,不念五書,專一喜好修鍊法術,成就神仙,訪千山萬海,飲夜露山泉。其父不知為他尋了多少師父,奈何人間煙火真道士,受錢作法假真人。這張川yu求的是成仙大道,那些作法超度的本事卻是不願學,年至十六,依舊未曾修的半點仙氣,思之蕭索,念之無味。那道士見他如此模樣,便是動了惻隱之心,又收了張家許多錢財,心中更覺慚愧,便上前勸慰張川,張川道,「我yu求成仙大道,奈何修了七八載,學的儘是人間法術,修的只是驅鬼手段,想我年已十六,一事無成,這如何是好?」說罷,便是嗚嗚哭將起來,那道士見此愈加不忍,便道,「你若真是真想修鍊成仙,那便要如同張天師一般,有座修行的道府,訪賢修善,待得來ri福緣,羽化而登仙。」

正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那張川聽罷,心道,「張天師姓張,我也姓張,常言道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又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既得了道,成了仙,我這個同宗便也要去沾一沾仙氣,若是他心中憐憫,也渡我去做個仙人,從此與天同壽,長生不老豈不是好。」心中一想,十分歡喜,當下拜了道士,那道士不知其意,問道,「張川,你這是為何?」

張川道,「師父一言驚醒夢中人,枉我也修了七八年的道,卻是對於此事渾然不知,今ri蒙師父教誨,也是上天垂憐。我yu去仙山訪道,也望求個長生。」那道士聞言,慌忙道,「去不得去不得,常言道,父母在不遠遊,你豈能遠走他鄉,棄雙親於不顧。」張川笑道,「師父好不知情,生老病死,人之必受也,今我父我母皆是凡人,我雖能陪在側,但遲早有個好歹便是去了,我若是求得仙術,鑄成業果,成了仙,入了聖,有長生不老之妙法,傳與雙親,如此天長地久在一起,豈不是好。」當即歡喜著回家,也不告知父母,也不傳之家丁,徑直去了。

那道士見張川去了,心中懊悔,然為時已晚,嘆道,「常言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也怪我心腸太善,一言竟是叫這個小子走了他鄉,從此得不到他的金元寶,他父母若是知曉是我說的,必是要叫人來打我,我得趁早赴他鄉求個生計方是上策,晚了便是xing命難保。」當下也忙回去收拾了包袱,逃到了他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山五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三山五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回元始尊上天奏玉帝張天師下界送福音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