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唯有民心所向,才能不負大明(求追讀,求月票,求推薦票!)
「大禮?」
朱標好奇的看向朱棡道:「什麼大禮?」
「一支百人騎的隱龍衛。」
朱棡的眼中閃過一抹銳利之色,方才看向朱標笑道。
「隱龍衛?」
「什麼是隱龍衛?」
朱標眼中滿是疑惑道。
「隱龍衛,便是我縱橫草原的殺手鐧,也是我用一年時間訓練出來的死士暗衛。」
「他們精通隱藏、潛伏、刺殺、偵查、繪製地圖,乃是近乎全能的暗衛。」
「平日,我將他們分散隱藏於太原,偽裝成各行各業的普通百姓,無人知曉其真實身份。」
「一旦有變,只需密令一下,他們便能迅速集結,執行各類機密任務。」
「無論是護衛我的安全,還是深入敵後繪製地圖,偵查刺殺,皆遊刃有餘。」
朱棡說到這裡,嘴角又是微微揚起。
隱龍衛,絕對是朱棡來到大明以後的巔峰傑作,即便是洪武十五年亮相的錦衣衛,都不可能勝過隱龍衛,對此朱棡完全有十足的把握。
「明白了。」
朱標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方才轉頭看向朱棡道:「這倒是與老爺子所建的錦衣衛有點像。」
「嗯??!」
「錦衣衛?什麼錦衣衛!」
朱棡眼神微縮,一臉詫異地望向朱標,心中更是閃過一抹驚疑。
難道是因為他朱棡穿越的緣故,歷史的軌跡已經出現了偏差?
按理說,錦衣衛應當是在洪武十五年,由老朱設立,用以強化皇權與監控朝野。
可為何此刻,錦衣衛的名字竟提前出現在了洪武九年?
但從始至終,朱棡都沒有什麼大動作,歷史還是歷史,怎麼可能會出現如此大的偏差?
「你三年沒回朝廷,自然不知道這件事。」
「錦衣衛就是老爺子的儀鸞司,但儀鸞司是擺在明面上的,所以就改了個名字,這便是錦衣衛的由來。」
「至於錦衣衛的作用,便是監察天下,監察百官,簡而言之就是爹的眼睛。」
「但不包含你那隱龍衛之中暗殺,畢竟是監視的都是國之重臣,即便是犯了法,也得審問以後處置。」
朱標直接將錦衣衛的作用,完完全全的告訴了朱棡。
「原來如此。」
朱棡心中的困惑逐漸散去,只見他若有所思地點頭,心中的疑慮找到了合理的解釋。
確實,歷史記載的洪武十五年為錦衣衛正式成立的年份,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這之前就並不存在錦衣衛,又或者是錦衣衛的雛形。
也許,此時的「錦衣衛」尚處於萌芽階段,作用更偏向於秘密監視朝臣。
還未發展成後來那種集情報收集、執法與軍事行動於一體的強大機構,也未完全成為世人印象中那般令人畏懼的「朝廷鷹犬」和「天子親軍」。
至於朱標,作為大明太子,能提前接觸到錦衣衛,也在情理之中。
畢竟朱標身為皇位的繼承者,就必須對所有可能影響皇權穩定的因素保持警惕,那錦衣衛無疑是對付潛在威脅的重要手段之一。
「暗中監察?可那些臣子該貪還是會貪,而受苦的還是百姓,那完事以後朝廷再擦屁股,還有什麼用?」
想通的朱棡便又是看向朱標搖了搖頭道。
「害,這事情沒你想的這般簡單。」
「即便是老爺子有了這雙眼睛,掌握了確鑿的證據,也不能抓人審問。」
「畢竟要是讓那些朝臣警覺,再想挖出什麼證據,可就真是難於上青天了。」
「那錦衣衛的作用,也就是可與可無了,所以至今為止,老爺子都未曾想出兩全其美的辦法。」
朱標又是輕聲嘆了口氣道。
「兩全其美之策?」
朱棡倒是神情玩味的轉過頭,看向朱標道:「為什麼不問問我?」
「嗯!你有主意?」
聞言,朱標的眼前一亮,便是看向朱棡道:「那就別賣關子,趕緊說。」
要是真有兩全其美的主意,還不能懲治那些貪官污吏?那他朱標可是要大開殺戒了!
「廢話。」
朱棡白了一眼朱標,方才輕聲開口。
「你不如直接將錦衣衛擺在明面上來,向朝廷宣布設立錦衣衛,用以監察天下,監察百官。」
「並且賦予錦衣衛特殊的職權,直接越過中書省左右丞相與六部,抓人審問一條龍,包括所有的皇親勛貴。」
「同時設立鎮撫司,開闢詔獄,緝拿與抓捕罪臣審問,不問官職,一視同仁,全全由錦衣衛負責。」
「皇帝直接下詔抓人入獄,完全規避與無視所有的權力,僅受制於皇權。」
「同時,設立總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鎮撫使,由老爺子親自統帥,稱天子親軍、朝廷鷹犬。」
「如此一來,那些貪官污吏便是無所遁形,也足以震懾不法朝臣。」
「至於兩全其美之策,大哥,這個世上就沒有兩全其美之策,但我所策僅是為了百姓,不為文武百官。」
「畢竟在我看來,權力若是不能用作於民,那便不能稱之為權力,切莫因為一時顧忌,讓百姓苦苦掙扎求生。」
朱棡的眼中閃過一抹思索,便是看向朱標笑道:「須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唯有民心所向,才能不負大明,才能不負天下。」
朱標聞言,沉默片刻,眼中閃過複雜的光芒,同時心中也是翻江倒海般的震驚。
至於這一抹複雜,可能就是有點自卑,畢竟如此優秀的弟弟,怎麼能不自卑?
為什麼?
僅僅是一席話,朱棡便是直接完善了錦衣衛的職權,而就這份能耐,恐怕老朱都不行,不然也不會愁的睡不著覺。
但朱標心中對於錦衣衛的定義,也是愈發的清晰,畢竟朱棡說得對,錦衣衛監察百官,那為什麼就要放在暗處?
就怕打草驚蛇?
難不成真就一輩子不動這些貪官污吏?
那自然不可能。
所以倒不如將錦衣衛放在明面上,讓那些文武百官人人自省,套上一道牢牢的枷鎖,讓他們不敢以身試法!
同時錦衣衛的出世,也可以起到口頭警告的作用,聰明點的大臣,應該能想明白其中的緣由。
今日警告便是最後的底線,若是還敢以身試法,挑釁大明律法,那等待他們的唯有錦衣衛的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