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為普魯士人的意義(1)

2.生為普魯士人的意義(1)

奧托o愛德華o利奧波德o馮o俾斯麥1815年4月1日生於一個地主家庭。他是家中最小的兒子,有三個哥哥,父親名叫斐迪南o馮o俾斯麥,母親名為威廉明娜o門肯(wilhelminemencken)。俾斯麥家族的農莊位於柏林東面勃蘭登堡的謝恩豪森。在了解奧托o馮o俾斯麥個人繼承的財產以前,我們必須先看一看歷史留給他的遺產:注意他出生的具體歷史年代和他的出生地,關注「地主」在普魯士代表著他父親的身份以及他會成為怎樣的人,了解孩子出生在怎樣的社會與政治環境中,而最終那些守護孩子長大的人向他灌輸了怎樣的思想與價值觀。恩斯特o恩格爾貝格(ernstengelberg)稱俾斯麥為「urpreusse」,即地道的、真正的普魯士人,還將這個詞用在他的兩卷俾斯麥傳記中,作為標題的一部分。可「普魯士人」這個稱呼到底是什麼意思,特別是在俾斯麥出生的那個年代,它意味著什麼?他降生時正逢新舊交替: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戰爭步入尾聲,「漫長的19世紀」緩緩揭幕。這個世紀見證了民主和現代國家的展以及資本主義的興起。

1815年3月20日,俾斯麥來到這個世界的12天前,拿破崙逃離了聖赫勒拿島,私自結束流放,回到巴黎。他所到之處,猶如被施加了魔法,拿破崙帝國起死回生。一年前,戰勝拿破崙的同盟國才宣判了這個帝國的死刑。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之戰為一場帝國復興的春秋大夢畫上了句號,但對整個歐洲、也包括俾斯麥所在的普魯士而,拿破崙帶來的影響還生生不息。拿破崙傳播並推行了法國大革命的法律與政府管理,這是歷史為俾斯麥留下的第一筆遺產。

俾斯麥家族莊園所處的謝恩豪森地處邦聯小國勃蘭登堡。這個小村鎮怎樣先後成為普魯士王國和德意志帝國的核心?倒不是因為那裡自然資源豐富。克里斯托弗o克拉克(christ·pherclark)在他的作品《鐵血王國》(ir·nkingd·m)中精彩地展現了普魯士的歷史,其中這樣描繪俾斯麥童年的生活環境:

這裡沒有任何顯眼的地標。流經此處的都是緩緩蜿蜒的溪流,沒有萊茵河與多瑙河那麼雄壯。森林的樹種比較單一,大部分生長著樺樹與冷杉……「沙地」、平坦、「沼澤」和「未開化地帶」這些詞語反覆出現在早期對這裡的描述中。即使是對它最頂級的溢美之詞也少不了這些老套的說法。勃蘭登堡境內的土地大多貧瘠,有些地區含沙太多,土質疏鬆。在這樣的環境下,樹木無法生長。

這樣一個沒有展前景的小邦國能在歐洲最強大的王國里佔據核心位置,這全都有賴於1640年至1918年統治這裡的君主。他們最突出的共同點是長壽。在那個時代,繼任最高權力的寶座潛伏危機,君主突然的死訊就可能讓一個進入現代化初期的國家失去穩定。霍亨索倫家族把持的王室存活了下來。「大選侯」腓特烈o威廉一世1640年至1688年在位,腓特烈大帝的統治時期是1740年至1786年,1797年至1840年的君王則是威廉三世。而俾斯麥畢生效忠的普魯士國王及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威廉一世從1861年起君臨天下直至1888年,終年91歲。霍亨索倫家族統治的平均時間是33年。這個王族不但壽命長,也在法國大革命以前的幾個世紀里推出了兩位最有能力的君王:「大選侯」與腓特烈大帝。後者或者是統治現代國家最賢能的國王。

1688年,「大選侯」駕崩。他留下了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當時現役士兵3萬多人。腓特烈大帝的父親腓特烈o威廉一世(1713-1740)是所謂的「軍曹國王」。他統治期間,普魯士的軍隊規模擴大到8萬人。這位國王是虔誠的加爾文教徒。他會堅決打擊那些沒有正確傳道的牧師。但腓特烈o威廉二世,也就是腓特烈大帝(1740-1786)從軍事與民事兩方面改變了父親統治的影響。他是天生的王者-既是勝利的統帥、啟蒙的君主,也是哲學家和音樂家。他的遺產在普魯士此後的歷史長廊中熠熠光,俾斯麥繼承的正是他的普魯士。腓特烈大帝明確規定,只有貴族才適合號施令。而俾斯麥的出身-擁有普魯士土地的階層是提供服務的貴族。這個階層壟斷了軍隊和政府部門的高層機構職位。腓特烈大帝在他的「1752年政治信仰」(p·liticaltestament·f1752)中這樣聲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俾斯麥的一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俾斯麥的一生
上一章下一章

2.生為普魯士人的意義(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