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第27章慈禧(二十七)慈禧大葬(5)
那麼第二個是什麼呢?第二個就是慈禧葬儀的規模,聲勢浩大,可以說不是一般的規模。當時呢,在1909年的11月27日,英國的《泰晤士報》就記載了當時整個慈禧下葬的這個規模,寫得非常地詳細。它說這一天,慈禧下葬這一天,是欽天監選定的一個吉日。在這一天當中,慈禧的金棺是應該由城裡抬到東陵里去安奉的。那麼慈禧的金棺在城裡是被84個人抬著的,這84人的規模是抬著東西過城門的最高的數字。把這個84人抬著的金棺抬出城外之後,馬上就換成了120人抬著金棺。所以,前邊是一個120人抬著的金棺的這樣的一個先頭部隊,在前面浩浩蕩蕩地往前走著。後邊是誰呢?後邊,是監國攝政王以及諸王公貝勒,還有軍機大臣,這是金棺後邊。然後,接下來,後邊跟著騎兵一隊,以縱隊的形式往下排列,你就可以想有多長。然後,在騎兵的後邊,是一個駱駝馱載的這麼一個駝隊,然後呢,再後邊就是一個傘隊,打著傘的傘隊,那麼再後邊,就是一大群喇嘛為她超度,在喇嘛的後面,就是一個鑾儀衛隊,這個鑾儀衛隊打著各種各樣的幡旗。所以,外國人怎麼來形容慈禧這個葬儀呢?外國人說了,「統觀全隊,炫耀威嚴之景」,統觀整個的下葬的隊伍,這種威嚴的景緻。「使人印於心而不忘」,浩浩蕩蕩,實在是讓人感覺到太吃驚了,印於心而難以忘懷。「自中國人之」,從中國人眼知,從中國人話語當中聽到,什麼呢?「為唐之武后」,只有唐朝的武則天。「或能與此比耳」,才有可能和她的這個葬儀相匹配。我們可見,慈禧這個大葬的規模有多麼地大。
畫外音:
伴隨著慈禧的死去,大清王朝的歷史也行將走向沒落與終結,而在慈禧死後,有關她的許多歷史記載由於將慈禧妖魔化而失去了歷史本來的面目。那麼慈禧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講述27集之後的隋麗娟教授,對於慈禧太后這個掌控大清王朝47年,深刻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女性會有著自己怎樣獨特的評價呢?
隋麗娟:
我們回頭再回味的時候,我們現,慈禧此時我們很難用一個非常確切的語來對她評價一下。那麼慈禧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一個女人呢?
如果從權力女人的這個角度上來看,慈禧一生嗜權如命,她74歲的人生當中,其中有47年把握著大清王朝的最高統治權。在這47年當中,可以說她闖過的政治危難和繞過的政治險灘不計其數。可是,這個女人總是淡定地能夠佔據在風口浪尖上的最重要的一個位置上,她兩次決定皇嗣,然後兩次動政變,三次垂簾聽政。可以說,這個女人在她的權力掌握上是非常成功的,她把王公大臣包括皇帝都玩弄於股掌之間。
那麼如果把她視之為中國這個時期最高的統治者的時候,應該說她是一個失敗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她作為中國歷史上的47年的一個最高統治者,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在中國歷史走向最危難的這個時期里,她沒有把中國這艘古老的航船帶出外族侵略的急流險灘。而且,正是由於她不諳世界大事,使得中國社會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更加危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所以,我們有理由痛恨她。
如果從一個女人的角度來看,我們又覺著她是幸運的。同時,我們還覺得她是不幸的。如果說她是幸運的,她17歲入宮,在咸豐眾多的嬪妃當中,只有她所生的兒子存活下來。正是由於她的這一個兒子,使得她的位置在後宮當中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由此她成為大清王朝的執掌者,所以我們說她是幸運的。在她以後的人生歲月當中,她也盡享了她的權力所能提供給她的一切榮華富貴。
可她又是不幸的,為什麼說她不幸呢?她27歲就沒有了丈夫,直到74歲。我們不知道這個女人除了在朝堂之上一臉的威嚴,一臉的鐵面,那麼在後宮當中,她怎樣熬過了那一個一個漫長的歲月?所以,既使慈禧是一個權力至上的這個時期的一個女人,她也無法超越傳統文化對她的約束。所以,這是她的一個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