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從游牧民的世界開始(1)

4.從游牧民的世界開始(1)

何謂游牧民

若就歷史上實際展的意義來說,或許可說農耕與游牧是兩個體系對等並立。關於這點,對於人類及中央歐亞的來說,狩獵雖不可忽視,但若與農耕及游游牧相比,仍相對遜色。

「游牧」是漢語名詞,在中國,大約是於明代開始出現。英文的「nomadism」也經常翻譯為「游牧」,但嚴格來說並不正確。所謂「nomadism」,原本指反覆地變換居住場所的人,並非專指畜牧的游牧,例如因採集狩獵或較少見的農耕遷徙(雖然就字面意義看來有些矛盾,但在歷史上確曾有幾個例子存在,如古代的日耳曼等)等都可以使用。相對地,英文的「pastoralnomads」是指「帶著牲口放牧移動的群眾」,與「游牧民」的意義及語感幾乎相同,就用語而,或許後者較為正確。

游牧,僅是畜牧生活的一種形態,其中「遷徙」是此種畜牧生活的重點,特別是指隨著牲口追逐水草生長的足跡而將整個家搬來搬去的形態。關於游牧的起源,沒有固定明確的說法,有由農耕分離而成、人類主動靠近有蹄動物群居等說法,但不論哪一種皆是推測。

或許這樣的生活形態很多地方都有,但「在中央歐亞某處曾經出現過」的觀點,是毋庸置疑的。至於何時開始,大約在距今4000年到10000年前左右,目前還沒辦法追溯更久遠,不能確知具體細節。

游牧生活的形態,可根據乾燥度不同或地勢等條件,有各種不同的變化。簡略地說,就是一邊管理飼育羊、山羊、牛、馬及駱駝等家畜,一邊視草糧被動物吃得差不多時另覓草地、水源的居無定所生活,但並非毫無目的到處流浪,是確實地配合季節移動。

在夏天,家族群體依賴散布在寬闊山麓或平原的草地生活;到了冬天,為了躲避嚴寒或積雪,就會群體舉家搬遷到山麓南面或山谷之間。在此提到的「群體」,指游牧民社會的基本單位——相當於過去曾經被使用的「宗族」(這也是概念用語,類似英文「clan」,但若光靠對於詞語的想象來思考現實,可能會有偏差。

夏駐紮地與冬駐紮地間的移動路線幾乎是固定的,交通要衝設有井,牧草地則散落其間。

游牧的生活相當有系統,在遷徙和紮營間持續重複,以規律的原則管理家畜,尤其是羊群,春季出生、夏日茁壯、秋冬宰殺(以小公羊為例)和配種培育等,在廣大無邊的大地無盡地循環。

相對於四季的自然規律,游牧生活極端不穩定。夏季有大旱或草原大火之類,草地瞬間荒蕪;況最糟時若遇冬季寒流或大雪侵襲,險境環生之下,甚至有可能導致整個群體滅絕。從日常生活用品到農業生產工具及各式戰鬥工具,亦常無法完全自給自足,綜觀以上,游牧實在不是容易生存的經濟活動。

由於都市和聚落是經濟活動必要的聯繫,游牧必須與綠洲共存共榮,在大草原逐水草維生的游牧民族,需要帶著收成定期朝「點」狀的綠洲城市聚集。城市,既是人與物的交會處,也是集合生產、交易、移動、信息及文化的重要彙集點。從歐亞中間地帶人與物的流動來看,可見城市揮了該具備的機能原點,更何況,人與人之間本能地相互需要,對住在人煙稀少的游牧者來說,城市的意義實在重大。

若將游牧當做生活的必然結果來看,游牧及游牧社會造就了幾個明顯的性格:機動遷徙、群居、還善於射御之術。生活和環境的訓練讓游牧者的危機應對極為優異,還能靈活自信統御團隊。且不論騎馬射箭是門高段的技術,馬匹也很重要,不論古代或現代,尤其在歐亞,戰鬥用的大型馬是相當貴重的財產,但對游牧民來說,善騎的人與良駒都很普遍。

在近代槍火彈藥等武器從根本改變戰爭類型以前,游牧民一向是世界上最優良、強悍的機動部隊,他們在世界史中的影響,多數都歸因於優越的軍事。

一般認為游牧騎兵在公元前800年左右(約西周宣王時期)出現,直到十七八世紀中期左右為止,游牧軍團的時代約長達2500年。他們以軍力所獲的區域納入版圖,其實不論綠洲大小,在版圖內的區域都該定義為「國家」,須特別留意的是,這些國家都不是由單一游牧民形成,是跨越「民族」局限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游牧民的世界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游牧民的世界史
上一章下一章

4.從游牧民的世界開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