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歷史慣性
.
布爾什維克對參戰各國發出停戰邀請。他們原相信帝國主義戰爭會被各國工人階級起義所代替,俄國只是第一個。沒有實現。對德brest-litovsk條約談判,列寧要求接受德國條件。布哈寧反對,要打革命戰爭;托洛斯基是不戰不和,即宣布不打仗,但不接受德國的和平條件。
對德和約三派中,布哈林占多數,托洛斯基其次,列寧最少數,只得與托結盟。托洛斯基對德攤牌。德國人驚呆:從來沒有一方退出戰爭卻不接受戰勝者條件的事情。德軍進攻,三天之內推進150英里,相當於過去三年的總和。布爾什維克膽寒,列寧親自向柏林發電報,接受一切條件。
為免在brest-vsk(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恥辱和約上簽字,托洛斯基辭去外交人民委員,讓一位沙皇時代的外交官接任簽字。俄羅斯失去了烏克蘭、波蘭、芬蘭和波羅的海沿岸,失去了13的人口和耕地、54%的工業和89%的煤。
「這是蘇俄政府以空間換時間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國際間的矛盾,使新生的蘇俄政府有了鞏固政權的時間,為此後維護政權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且,由於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寧的個人聲望也達到了頂峰。」以上引號內,是後人從正面角度作出的評價。
不管怎麼說,1918年3月3日,歷史回到了原點,俄國退出世界大戰,德國終於擺脫了兩線作戰的困境。當德軍掉過頭再看整個世界大戰的格局時。發現戰局絲毫無法樂觀。
五十萬美軍完成了適應性的訓練,在潘興的率領下,進駐特魯瓦,中國遠征軍十個新登陸的步兵師、兩個重炮旅、兩個戰車旅配合美軍作戰。法軍總司令貝當坐鎮奧爾良,集結了兩個集團軍主力,三十五個步兵師,加上其他部隊約七十萬人。而中國遠征軍主力三十五餘人則在完成休整之後,進駐歐塞爾,作為協約**隊的總預備隊。
德軍雖然佔領了巴黎。但是協約國趁著德軍解決東線俄國的機會,以奧爾良和特魯瓦為支撐點,集結了一百五十萬的兵力,準備反攻巴黎。這僅僅是法國東部戰場,在西部戰場。英法兩軍也完成了百萬大軍的集結。巴黎,在法國戰場成為了一個突出部,如果德軍不肯放棄巴黎,必將在此形成一個突出部,遭到來個三個方面的圍攻。
1918年4月初,協約國在臨時政府所在地波爾多召開軍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美軍司令潘興建議,從巴黎的東西兩側發起對德軍的進攻。英法聯軍從里昂向亞眠方向攻擊,如果進展順利,可奪回亞眠。同時。東線的美、法、中三**隊,分兵三路,一路坐鎮奧爾良,盯住巴黎德軍。一路從特魯瓦出兵,目標是香檳沙灘。一路殺向南錫,打通鐵路。
潘興這個建議,就是一個全面反攻的意思。應該說這個建議很不錯,協約國在兵力上有絕對的優勢,德軍就算擺脫了東線的糾纏,也無法在兵力上與協約國抗衡。
但是歷史這個東西很操蛋,求戰**很強的美軍,同樣面臨著豬隊友的麻煩。或者這麼說,這個階段的英法軍隊,讓德軍給打寒了心,根本就沒有主動進攻的**。這麼一來,歷史似乎又頑固的沿著一些軌跡往前磨蹭了一下。會議商談的結果,英法軍隊以還沒有準備好反擊為理由,拒絕發起全面的反攻。當然,美軍要打主動出擊的話,也不是不行。不是要打通南錫的鐵路么,美軍可以獨自作戰,奪回巴勒迪克,把整個東部戰線拉平。
毫無疑問,美軍司令潘興很氣憤,不僅僅是建議沒有被接受的問題,而是在整個法國,一直有一個說法,美軍不會打仗。潘興決定由美軍獨自發起一次攻擊,時間定在五月下旬,目標是巴勒迪克。
張家口,火車站。一場慶祝儀式正在舉行。
經過一年半施工,張家口至歸綏的鐵路終於全面貫通,今天正式通車。
火車站內熱鬧非凡,自共和黨執政以來,鐵路建設一直是國家建設的重點。去年五月,從張家口到庫倫的鐵路全面開工,為了加快建設速度,詹天佑主導下的鐵路工程,採取了一個靈活的模式。以歸綏(呼和浩特)為核心,張家口和庫倫為兩個點,一邊是張家口向歸綏施工,一邊是歸綏向張家口、庫倫施工,同時庫倫方向朝歸綏施工。這種雙向施工的方式,大大的加快了這條庫張鐵路的速度。
出席鐵路通車儀式的不僅僅有交通部的要員,還有從北京趕來的內閣總理湯化龍。陪同湯化龍出席這個儀式的,不是交通部長詹天佑,而是副部長湯壽潛,以及最近到內閣出任內政部副部長的楊永泰。原內政部副部長程德全,出任新成立的國土資源部長。
離開方劍雄的委員長辦公室,到內閣來當內政部副部長,這意味著楊永泰的正式走上了一條快速發展的道路。
「暢卿,扶帥最近在忙什麼?」慶祝儀式開始,湯壽潛在主席台上講話的時候,湯化龍悄悄的問楊永泰。新年以來,方劍雄似乎恢復了原來不太過問政務的習慣,全國各地的到處竄。一年下來,在北京的時間很少很少。內閣這邊知道方劍雄行蹤的人也不多,湯化龍都沒什麼明確的消息。眼瞅著下半年的大選就要開始了,孫寶琦和湯化龍都在謀求連任。這個節骨眼上,方劍雄的支持太重要了。
「總理,扶帥的行蹤我也不清楚,這不一直在內閣忙活么。」楊永泰笑呵呵的回一句,好像真的不知道一樣。湯化龍的心裡微微一沉,不安的情緒慢慢的瀰漫。
7月1日,大選正式開始,現在的民國大選,還無法進行全民投票。共和黨執政五年,雖然推行義務教育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工業基礎發展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總的來看,還不具備全民投票的調教。
17年底的國會就選舉一事進行立法,明確了選舉法。該次立法核心內容如下,第一,兩屆之內,選舉方式不變。也就是說,到1928年的總統選舉,將採取全面投票的方式。現在的總統選舉,還是各省先選出國會議員,然後根據在國會中的席位來決定執政黨。決定執政黨之後,由執政黨內部選出總統和內閣總理。新的選舉法還明確規定,獨立**官和廉政公署主任,不能由執政黨成員擔任。
共和黨眼下勢力極大,不出意外繼續執政毫無問題。湯化龍的問題是,能否繼續當內閣總理。隨著以徐世昌、唐紹儀、梁士詒、楊度等人為首的舊北洋勢力加入共和黨,湯化龍的內閣總理位置開始坐的不是那麼穩當了。湯化龍依仗的還是原自治區四省國會議員的支持,現在幾個省的國會議員,能不能支持他繼續連任,方劍雄的態度太重要了。
那麼現在方大帥在哪呢?
營口,江南造船集團出品的萬噸「聯運11號」輪緩緩靠上碼頭,船上裝的都是移民東北的百姓,他們拖家帶口,帶著簡陋的行李,從華中、華東等地遷移而來。
自東北開發戰略以來,17年底,東北移民總量達到了八百五十萬。移民的主要地區,主要來自陝西、山西、直隸、河南、福建、山東這些省份。原本計劃中移民的重點江淮地區,意外的很難徵募到多少自願移民的百姓。這個結果有點跌破眼鏡的意思,經過調查才知道,14年以來,長江流域的工商業發展連續出現井噴,蘇北、皖北等地的農民,根本就不怕找不到事情做。老百姓故土難離,誰願意去東北那麼老遠的地方重新開始?
蘇北、皖北的大量農民,湧入長江沿岸的諸多新興民營企業,或者從事一些基礎建設的行業,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公路建設和鐵路支線建設。根據國會審議通過的交通法,民間可以集資修公路收費,過去的一年整個蘇北到處都在修公路。與此同時,從徐州經宿遷、淮安、鹽城,終點為南通的鐵路也正式開工。在蘇北和皖北,找一份事情養家糊口很容易。
遷徙的各地百姓,在各地派出工作人員的引領下,形成十幾個群體,有序的次第下船。碼頭上的安置辦事處,根據東北各地的實際情況,提前做好了安置去向。現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百姓先安置在營口的臨時安置點內休息三天,然後乘火車前往東北各地。
三天後,第一批休息好的移民將乘火車出發,他們的目的地是一個叫綏芬河的地方。列車經過鞍山的時候沒有停車,減速緩緩而過的時候,旁邊的軌道上一列炮口林立的裝甲列車,吸引了不少移民的注意。
儘管早有準備,周學熙從車上下來的時候,還是被眼前巨大的工地鎮的一愣神。前面一輛車上下來的是方劍雄和李維格,從西南到東北,李維格是方大帥親自點名的結果。
鞍山,將建成一個鋼鐵城,計劃在十年後達到年產鋼鐵一千萬噸。(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