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中日一定要友好」
第一百三十五章「中日一定要友好」
漢陽軍工集團實驗場,一個遠離城市的山谷中,正在進行一項測試。
「距離三百米,100毫米裝甲鋼板。」這個是空的劉慶恩,已經不需要為美軍設計半自動步槍來證明自己了,漢陽軍工集團如今的規模即便是放眼世界,十萬人的規模,怎麼也能在前面排的上號。對於給了他一個報效國家機會的方大總統,劉慶恩始終心懷感激。
「不錯,德國人的穿甲彈技術就厲害!」方劍雄也感慨了一句,望遠鏡里看的清楚,一聲轟響之後,前方驗靶的士兵旗語清晰,擊穿了100毫米鋼板。在得到德國人的技術前,中國生產的火箭彈,打一般的鋼筋水泥碉堡也沒問題,但是要想在三百米的距離上達到這個效果,那就做不到了。
「這種火箭筒最近可以說是各部隊最搶手的裝備,使用方便,便於攜帶,作為排一級的支援火力,能打坦克還能打碉堡,性價比絕對是一流。」解決了穿甲彈技術,劉慶恩的心情也相當的好。火箭筒是蕪湖軍工集團所開發的一種步兵火力,但是沒能解決穿甲彈的問題,一直到中**事互訪開始,用雷達、新式飛機等一系列中**隊領先的武器,換回了大批中**工在攀登科技樹的過程中缺失的技術,其中就有鎢鋼穿甲彈的技術。
「產量能上來的話,我看可以放到班一級。現在每個班13個人,兩桿衝鋒槍,一挺通用機槍。九條半自動。不如去掉兩桿半自動,增加一個兩人火力小組。」方劍雄說著用詢問的眼神看著劉慶恩,劉總工程師皺著沒有計算了一下道:「量還是太大了,漢陽廠這邊的技術工人算是比較多且優質,目前的產量,每個月也就是一千支的水平。不是設備不足,是沒那麼多可用的技術工人。」
「報紙上不是說。武漢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是全國最大的技術學校,每年向社會輸送五千多名技術合格的產業工人。」方劍雄笑著調侃了一句,劉慶恩呵呵呵道:「報紙上說的您也信?每年就算有五千人的畢業生。也不是都夠資格進漢陽廠。即便是進了漢陽廠,三年的技校能學到什麼?不過就是把各種工種都熟悉一下,車幾個毛坯干點小工的活還湊合。真進了漢陽廠,還得跟老師傅後面當兩年學徒。能出師了才算合格的技術工人。」
方劍雄聽了也頗為詫異道:「怎麼?技校畢業還得跟師傅帶兩年?」
劉慶恩點點頭。感慨道:「是這個情況,年輕人在技校學的東西真不多,都是一些大概的粗活。個別悟性好的,能夠拿的出手,絕大多數都得師傅帶出來才能算正式工。五年培養一個技術工,已經很快了。真正的大師傅,那都是十幾年干下來,還得有悟性。漢陽廠多虧了當年有個匠王。他帶出來一百多個徒弟,現在這些人都是大師傅。每個都在帶三五個徒弟。不然漢陽廠哪來那麼多好工人,也多虧了當年漢陽廠制定的福利政策,大師傅的待遇甚至不比工程師的待遇差,不然這些大師傅肯定被私人的廠子挖走。即便如此,這二十多年,也有十幾號大師傅被其他企業高薪挖走了。」
「搞工業真不容易啊,首先你得有錢買設備,其次就得有人才操作設備,最後你還得有技術好的大師傅才能弄出好產品。這二十多年,梓卿兄真是辛苦了。」方劍雄說著不禁微微動情,這一代人為了搞軍工付出的代價,根本就不是常人能理解的。
「大總統,我已經老了,早就干不動了,現在也就是動動嘴,就怕過幾年連嘴都動不了。」年近古稀的劉慶恩,雖然精神依舊不錯,但是在這個時代確實是屬於高壽了。都這個年齡了還在為漢陽廠的事情勞累,說起來這一代人真是讓人敬佩不已。
「梓卿兄,您可不能服老,漢陽廠還得您來抓總,有您這尊大佛在,我心裡就穩如泰山。」方劍雄笑著如此說,劉慶恩則擺擺手道:「不行了,得培養接班人了,再過幾年我都七十了。」
重修的黃鶴樓屹立於長江大橋之畔,站在黃鶴樓上,看著大橋飛躍南北,方劍雄感慨之餘想到的卻是以前讀過的一首詩,下意識的便念道:「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扶帥怎麼會想起這麼一首詩來?李白這個傢伙,明明說了眼前有景題不得。」現任武漢市長方浪,笑嘻嘻的問了一句。方劍雄悻悻的白他一眼,心道:另外一個時空,曾游黃鶴樓的事情能跟你說么?
「看來你在武漢呆著很愜意啊!」方大總統陰森森的冒出一句話,方浪打了個哆嗦,賠笑道:「大總統,您可別打我的主意了,我才當了不到兩年的市長,這平靜的生活還沒過夠。」
「就算你想回去干老本行,別人也未必就歡迎。你還是安心的在武漢呆著,替我看好這個大本營。國防軍的裝備,四成出自武漢,大意不得啊。」方劍雄正色道。
「請大總統放心,呆了一年多,武漢的情況瞭然於心。一旦爆發大戰,我干保證武漢的軍工產能提升一倍。」方浪倒是信心十足的,比起劉慶恩有信心多了。
「哦?你哪來的信心,說來聽聽。」方劍雄倒是好奇了,劉慶恩都不敢打這個包票。不是機械設備的問題,是人的問題。
「您可別小看了現在的武漢,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現在的武漢三鎮可不是從前了。就拿造船廠來說,大大小小就是二十八家。每一家至少是一百多個工人,這些工人中至少有三成的人技術是能進漢陽廠的。周邊的產業人數就更多了,其中可以挖的潛力更大。據不完全統計。武漢的工人不下一百萬。我都不用三成,只要有一成的人能用的上,就能把漢陽廠的產能翻一翻。上半年我才讓統計部門做的調查,整個武漢三鎮,不算漢陽廠,其他的小企業,正在運轉的機床數量達到了十萬台……。」方浪真是成竹在胸。數據張嘴就來。
方劍雄聽的很認真,足足聽他說了十分鐘最右才道:「你也別等戰時體制了,歐亞集團在武漢的倉庫里存的機床大概有十萬台。我給你五萬台機床看著調用,只要能給我搞出五千個加工小企業來就行。」
方浪直接就傻了,沒想到方劍雄這麼大手筆,歐亞集團一直從歐美收羅機床的事情。方浪倒是有所耳聞。只是沒想到數量這麼大。僅僅一個武漢,就存了十萬台,全國都算上,那得是多大的一個數字?方劍雄心裡其實也沒有一個準數,只有一個大概的數字。一戰結束后,法國人從德國拆的機器就是四五萬台,全都打包便宜賣給了歐亞集團。趁著一戰結束,各國都在減產的機會。又搜羅了幾萬台機床。經濟危機之後,方劍雄指使費舍爾在政權市場掙的錢。一小半都拿來收購機器了。美國人搞白銀法案,方劍雄又跟著偷偷撈了一票,掙到的錢也都慢慢的變成最新的機器,陸續運回國內。
歐亞集團到底買了多少機器回來,方劍雄心裡大概的數字好像是二十多萬台。一些比較新的機器,都存放在武漢的倉庫里,機床這個東西需要存放一些年數,不是新的就好用。民間儲存的機床數量有多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方劍雄拿出這麼打的手筆,目的就一個,在戰爭爆發之前,盡量的把工業產能拉升起來。因為他很清楚,世界大戰打的就是工業產能。不求像美國那樣變態,自給自足總是要做到最好的。現在有個問題,方劍雄還是很猶豫,你就是一旦希特勒答應了先打蘇聯,該怎麼應對?
中國的軍工產業,現在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和東北,其中武漢就是重中之重。眼看戰爭的腳步近了,方劍雄一定要把這些重點都走一邊,心裡有個數才放心。
武漢之後,方劍雄飛機往重慶,長江水道疏浚之後,成都通往西安的鐵路歷時八年也修通了,天府之國通往外界的便捷,大大的提升了本地經濟的發展速度。隨著空中航線的開通,出入四川變得更為便捷。當然,總的來說,四川的經濟發達地區,還是重慶。根源在於工業產業發展,得益於長江水道的便捷。
重慶之行不過一周,方劍雄便匆匆的飛回北京,暫時結束了這一次視察的行程。飛機在南苑機場降落,剛下飛機,就看見顧維鈞在機場等著。
「廣田弘毅正式提出邀請,希望您到日本去訪問。」顧維鈞匆匆彙報,方劍雄一邊聽著一邊上車,坐定之後才淡淡道:「日本和蘇聯在私下裡勾勾搭搭,現在又來邀請我訪問日本,這是擺明了搞外交煙霧彈。看見美國退出了菲律賓,日本終於忍不住了,已經下定決心要先南下了,讓蘇聯來牽制中國,真是一廂情願。」
「您的意思是拒絕日本的邀請么?」顧維鈞遲疑了一下才問,方劍雄搖搖頭:「不,答應日本的邀請,還得大張旗鼓的宣揚中日友好。」
「為什麼?」顧維鈞笑著問,方劍雄淡淡道:「日本一旦南下,整個海上運輸線都暴露在中國海軍的打擊面前不說,整個日本的屁股都露給了中國,想什麼時候踹他就什麼時候踹。說起來日本也不是沒看到這一點,但是日本太缺資源了,又不肯放棄稱霸世界的美夢。所以,只要歐洲一旦發生戰爭,英法不能兼顧的前提下,日本肯定會南下奪取西方國家的殖民地為己用。到時候中國保持中立,集中重兵於西北和遠東,迫使蘇聯不敢輕舉妄動就能做到進退有餘,從中貨獲取最大的利益。」
方劍雄還有一個念頭沒有跟顧維鈞說,那就是一旦德國先打蘇聯怎麼辦?實際上這個念頭有點多餘,拋開德法之間的仇怨不算,平行歷史上德國敢於打蘇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得到了法國的工業產能。否則就算希特勒有那麼多兵,也爆不出那麼多的裝備。可是方劍雄還真不敢這麼去想就是了,萬一希特勒腦子衝動,先跟蘇聯幹了起來,這個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就是幾率小一點而已。
這個時空的歷史已經七歪八扭的,方劍雄能做的只是努力的把國內的事情做到最好。
在國家利益民族利益面前,個人的道德節操什麼的,能丟的就丟。嗯,中日親善,一定要親善。等到日本南下的時候,所有弱點都暴露在中國的面前時,再翻臉真是很爽的一件事情啊。前提是,中國海軍和空軍要有那個實力,一腳揣在日本的腰眼上。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時代相鄰,中日友誼起於隋唐,……,中日一定要友好……。」一篇稿子出現在民國時報的頭條上,高唱中日友誼的調子,並且宣布日本首相廣田弘毅邀請方大總統訪日的消息。
日本方面也很給面子,報紙電台紛紛響應,大家都把友好和平的調門定的很高,似乎不這麼說就虧大了。方大總統的行程也很快定了下來,八月下旬訪問日本。
在此之前,中英之間的秘密談判先出現了成果,由於青霉素的藥效能治療很多之前治不好的病,一直承受著從中國轉手二道販價格的英國公民,很不爽政府的無能。張伯倫政府受到了民間極大的壓力,不得不在談判桌上放低條件,最後以青霉素和鏈黴素兩種藥品的技術轉讓,達成了與英國梅林發動機互換技術的條件。
這個談判的過程很短,雙方似乎都沒有特別的拉鋸,短短一個星期就達成了協議。英國成為西方國家中第一個得到了青霉素量產技術的國家,為此大英帝國的面子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消息公布之後,德國方面隨即也提出要求,上一次中德談判,只是談妥了以出廠價出售青霉素給德國,這一次德國要技術,中國方面按照與英國達成協議,表示年底才能轉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