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附錄(2)
1月,張幼儀離開巴黎,投靠在柏林的七弟。
2月24日,徐志摩的次子生於柏林,取名德生,小名彼德。
3月末,徐志摩到達柏林,在柏林由吳經熊、金岳霖作證,與張幼儀離婚。
8月,從英國劍橋大學啟程回到國內。
10月15日,乘坐的「三島丸號」船到達上海。
11月8日,《徐志摩、張幼儀離婚通告》及新詩《笑解煩惱結》在《新浙江·新朋友》上刊登。
起成立「新月社」,同時在北京松坡圖書館任英文秘書。
8月27日,住在家鄉硤石的祖母去世,徐志摩回去奔喪。
1月,北京大學正式聘請徐志摩擔任英文系教授。
4月12日,應北京講學社之邀請泰戈爾訪華。泰戈爾抵達上海時,徐志摩代表北方學界前往迎接,並擔任泰氏的翻譯。
4月23日,徐志摩陪同泰戈爾從上海到達北京。
5月20日,徐志摩陪同泰戈爾等到太原等地。
7月,徐志摩在香港送別泰戈爾。
11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徐志摩與陳源共同翻譯的《曼殊斐兒》。
12月,《現代評論》周刊在北京創刊,為主要撰稿人。
冬,與陸小曼相識。
3月10日,徐志摩應恩厚之邀,從北京啟程,途經蘇聯,赴歐洲與泰戈爾會面。
3月19日,次子德生因病去世。一周后,志摩趕到柏林看望張幼儀。
7月,兼程回國探望生病的陸小曼。
8月,由中華書局出版第一本詩集《志摩的詩》。
9月初,陸小曼被迫跟隨父母,南下上海與王賡相聚。徐志摩隨後亦抵達,與父母住在蔣百里家。
9月末,對與陸小曼的事感到無望,悵然回京。
10月1日,接手《晨報副刊》主編一職。
10月5日,陸小曼離婚後立即趕到北京,看到《晨報副刊》上徐志摩的詩文後,找到徐志摩。
6月,散文集《落葉》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
8月14日,在北海與陸小曼舉行訂婚儀式。
10月3日,由梁啟超做證婚人、胡適做介紹人,與陸小曼在北海結婚。
10月15日,南下上海,準備遵父命搬到硤石剛落成的新宅。
12月,因避戰亂,與陸小曼從硤石又搬回上海居住。
12月28日,把《曼殊斐兒的日記》一書作為新年禮物送給陸小曼,並在書上題字:「一本純粹性靈所產生,亦是為純粹性靈產生的書。」
4月,由北新書局出版了譯作《英國曼殊斐兒小說集》。
7月1日,與胡適、余上沅等創辦新月書店。
8月,任上海光華大學教授,兼東吳大學學院教授。同時,散文集《巴黎的鱗爪》在上海新月書店出版。
9月,上海新月書店出版了詩集《翡冷翠的一夜》。
1月,散文集《自剖》由上海新月書店出版。
3月10日,《新月》雜誌創刊,徐志摩任主編。
6月15日,因自感婚後生活不如意,在恩厚之的邀請下出國旅行,先後去了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印度。
8月,刪改后的《志摩的詩》由上海新月書店出版。
11月,回國,最有名的代表作《再別康橋》問世。
1月,任上海光華大學及南京中央大學英文系教授,同時擔任中華書局編輯。
秋,在上海暨南大學作題為《秋》的演講。這篇講稿,後由趙家壁交良友圖書公司出版。
4月,小說集《輪盤》由中華書局出版。
8月,辭去中央大學教授一職。
12月,光華大學鬧學潮,辭教離去。
冬,任中英文化基金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