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八章 成為貨真價實的有錢人

8.第八章 成為貨真價實的有錢人

怎樣才能成為有錢人呢?先是要有強烈的致富**,這是打造致富基因的第一步。其次是要像有錢人那樣去思考,有錢人的思維方式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最後,不少有錢人在生活中的小細節同樣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財富來源於頭腦

有錢人肯定掌握著一定的賺錢技巧,聚財的方法早已研究透了。他們在財富流動的前方已經建好水庫,只等著讓金錢自己流進來。而守住財富的唯一辦法就是讓錢成為一種資產,然後利用這種資產去賺取額外的錢。

財富的分配從第一次土地分配,到後來建立在工廠、計算機、互聯網基礎上的財富分配,再到現在的第五波,已經進入了另一種領域,藍金、生化科技。上世紀70年代的創新是微波爐,80年代是錄像機,90年代是計算機和互聯網。在80年代把握機會的人,現在都已成為百萬富翁;在90年代把握機會的人,則已成為億萬富翁。

每個人都想成為最大的有錢人,怎樣才能讓這個願望如願以償呢?不外乎三種況:第一種人有著比較高的工資,自己常常能夠剩下一些錢,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會為錢愁。第二種人自己的工資不高,但是能夠省吃儉用達到擁有自己小財富的目的,第三種人則無時無刻想要讓自己賺錢。看一下社會這三種人的那一種最多,無疑第二種人是最多的,靠打工拿工資,常常用自己的汗水成就老闆的事業,用自己的辛勤來「烘托」領導的輝煌。這樣的人往往工作二、三十年,月工資水平還在溫飽線附近徘徊。這樣的人自己省吃儉用幾十年,想買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的時候還要借錢。這樣的人有沒有想過:頭頂同樣的藍天、腳踏同樣的大地,一樣的政策、一樣的條件。為什麼有人月賺萬元乃至數十萬元,而自己卻長期徘徊在一個溫飽線附近?

究竟有錢人是從什麼地方得到呢?答案是來源於頭腦,錢往有頭腦的人的口袋裡鑽,正所謂:腦袋空空口袋空空,腦袋轉轉口袋滿滿。

有錢人與沒錢人的最大差別是觀念和思維,有人則長期走入賺錢的誤區,一想到賺錢就想到開工廠、開店鋪。如果這種想法得不到突破,就抓不住許多在他看來不可能的新機遇。成功與失敗、富有與貧窮只不過是一念之差。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你只要帶幾千元進股市,幾年之後便有可能成為百萬富翁;八十年初只要你花幾百元去擺地攤,十年後也可能成為大老闆;或許有人說當初我要是做,一定會比他們賺得更多。不錯,你的能力或許比他們強、你的資金或許比他們多、你的經驗或許比他們豐富;可是就是因為沒有一刻賺錢的心,決定了當初你不會去做,你的觀念決定了你在十年後的今天貧窮依舊。對錢不同的觀念最終導致了一個不同的人生。

事實上,成為有錢人的機遇來自於新生事物,而新生事物之所以新,就是因為大多數人還不知道,還未認識,大多數人知道了就不再是新生事物了。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不現這個機遇呢?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時時刻刻想要賺錢的心,你可以想想十年前的股票,二十年前的全國江山一片紅的郵票……所以自己務必謹記,在這個競爭激烈而又千變萬化的世界上,要有一個時時刻刻想要賺取屬於自己財富的心,才能讓自己的財富夢想得以實現。

許多富裕國家的人從小就把孩子的財富教育擺在第一位。從民間到政府,各界都致力於推廣財富教育,人們認為與其無止境地給孩子提供金錢,不如教他們學會增加財富的方法。

股神巴菲特從很小的時候就顯示出了極高的財務智商,他在14歲時,利用送報賺來的1400美元在內布拉斯加州買了一塊約40畝的農用土地,然後出租給別人賺取租金,小小年紀就做了地主。基金經理人村上世彰就是富爸爸教育下的少年得志者。村上世彰從念小學四年級時就學會炒股票,村上的父親在他就讀大學時,丟給他1000萬日元的零用錢,告訴他說:「從現在起你的財務就開始獨立吧!別再來向我要錢了!」於是他拿1000萬日元去投資股市,將資金翻了好幾番,賺得好幾億日元的資產,又用這筆資金成立amc資產管理公司,短短几年間,他的公司資產又翻了幾百倍。

如果在獲取第一桶金的同時,我們能夠豐富自己的財經知識,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模式,那就可能是我們未來的致富因子。從小打開財務的窗口吧!我們要認識到財富的秘密:財富是自己來的,不是用勞力取得的。所以,我們要知道方法,有了方法,自然會有路帶我們到想要到達的地方。我們亦可用更聰明的方法累積財富。學校只教我們不要不勞而獲,卻很少教我們如何一勞永逸。致富的關鍵,是學會槓桿操作,做一次,得更多。

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有錢人的行業,如果這個行業又是自己的興趣所在,那我們的人生已經有一半是完整的了。只可惜很多人終其一生不知自己有其他選擇,踉踉蹌蹌走了一輩子。如果你還在持續彷徨,用許多笨方法累積財富,請好好閱讀以下的故事:

一個農夫養了一隻母雞,有一天農夫現它每周都產下一隻金蛋。農夫把金雞蛋賣了,到城裡招搖、亂花錢,但金雞一周只下一隻金蛋,很快就無法滿足奢侈的農夫了。這天,農夫竟異想天開,把母雞殺了,他想一次得到所有的金蛋。結果呢?母雞肚子里什麼都沒有。

擁有一隻持續生金雞蛋的母雞,多麼令人羨慕!這一生,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明這隻會下金蛋的母雞。有了自己的下金雞蛋的母雞,等於擁有持續收入。沒錢人是這樣,企業家也一樣。企業家看到的,是製造更大的系統與獨立運作的賺錢體系,而上班族卻可憐得只想到更多的工資。不同的財富觀點,導致不同的結果。我們要通過學習來轉變觀念,讓自己換一個億萬富翁的腦袋。

富足一生的生活方式

不知你現沒有,很多人往往只注意到了那些有錢人所擁有的巨額財富和所取得的輝煌業績,卻很少留意他們的對待金錢的態度和方式,其實這裡面才真正蘊藏著致富的秘訣。絕大多數白手起家從無到有的富人,都能正確地對待金錢,都有不該花的錢就絕不花、該花的錢也絕不含糊地花的特點。而那些勤勞卻不富有的人呢?他們並沒有養成正確對待金錢的習慣,他們總是非理性地花錢,計劃性弱,隨意性強。

比爾·蓋茨在對待財富的問題上有這樣一句名:「花錢如炒菜一樣,要恰到好處。鹽少了,菜就會淡而無味,鹽多了,則苦咸難咽。」他自己一直都堅持把錢花得恰到好處。

當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是比爾·蓋茨,其個人凈資產已經超過美國40%最窮人口的所有房產、退休金以及投資的財富總值。例如,他6個月的資產就可以增加160億美元,相當於每秒有2500美元的進賬。比爾·蓋茨之所以能夠成為多年雄踞世界富寶座的人,是因為他身上具備了許多常人所不具備的優點。其中,他對待金錢的態度和方式,特別值得我們學習。例如,比爾·蓋茨那令人肅然起敬的節儉意識和節儉精神就值得我們效仿。

從微軟創業時開始,比爾·蓋茨就非常注重節儉。有一回,兼任微軟總裁的魏蘭德將自己的辦公室裝修得非常氣派,比爾·蓋茨知道后非常生氣,認為魏蘭德把錢花在這上面完全沒有必要。他對魏蘭德說,微軟仍處於創業時期,一旦形成這種浪費之風,很容易阻礙微軟的進一步展。後來,微軟成為了軟體業營業額最高的公司,但比爾·蓋茨的這種對待金錢的態度還是沒有改變過。1987年,還是在比爾·蓋茨與溫布萊德相好的時候,一次,他們在一家飯店約會,助理為他在該飯店訂了一間非常豪華的房間。比爾·蓋茨進門后,看到裡面一間大卧室、兩間休息室、一間廚房,還有一間特大的、用於接見客人的會客廳,忍不住罵道:「這麼奢侈鋪張,究竟是哪個混賬東西乾的好事?」

有一次,他去中國台灣做演講。下了飛機后,他就讓隨從去賓館訂了一個價格便宜的標準間。很多人得知此事後,大惑不解。在比爾·蓋茨的演講會上,有人當面向他提出了這個問題:「您已經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了,為什麼還要訂標準間呢?為什麼不住總統套房?」比爾·蓋茨說:「雖然我明天才離開台灣,今天還要在賓館里過夜,但我的約會已經排滿了,真正能在賓館的這間房間里所待的時間可能只有兩個小時,我又何必浪費錢去訂總統套房呢?」比爾·蓋茨一年四季都很忙,有時一個星期要到四五個國家召開十幾次會議。每次坐飛機,他通常都坐經濟艙,沒有特殊況,他絕不會坐頭等艙。

有一次,他應邀出席在美國鳳凰城舉辦的電腦展示會。主辦方事先給他訂了一張頭等艙的機票,他知道后,沒有同意他們的做法,最後硬是換成了經濟艙機票。還有一次,比爾·蓋茨要到歐洲召開展示會,他又一次讓主辦方將頭等艙機票換成了經濟艙機票。

即使腰包里再有錢,但比爾·蓋茨從來沒有用錢擺過闊。有一次,他與一位朋友前往希爾頓飯店開會,由於遲到了幾分鐘,所以沒有停車位停車了。於是他的朋友建議將車停放在飯店的貴客車位上。比爾·蓋茨不同意。他的朋友便說:「錢可以由我來付。」但比爾·蓋茨還是沒有同意,他認為,貴客車位需要多付12美元,這是超值收費,很浪費。

比爾·蓋茨都成世界富了,還在花錢上斤斤計較,是因為小氣、吝嗇到已成為守財奴的地步了嗎?當然不是。事實上,比爾·蓋茨並不是守財奴--比如,微軟員工的收入都相當高;而且,他還為公益和慈善事業一次又一次地捐出大筆大筆的善款。他還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財產捐出去……

其實,世界上所有屹立不倒、財富長青的有錢人都能夠正確地對待金錢,他們絕不會為了擺闊或者炫耀自己而鋪張浪費、極盡奢華,絕大多數時候,他們都身體力行地厲行節約,然後把錢用在最該用到的地方上去。

看一看你周圍的鄰居和親人在消費時的狀況,家裡有錢的人或者是賺了很多錢的人,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似乎都不會太浪費。如果你認識那種有錢但消費卻不是很節制的人,就請更仔細地觀察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這種人如果不是暴戶的孩子,那就很可能是假裝有錢的人,而不是真正的有錢人。真正的有錢人在對待金錢方面是很有條理的。他們不會在沒有用的東西上浪費一丁點兒錢,但在覺得有必要投資的東西上,他們卻一點兒也不會吝嗇。就連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天價古董等東西,也會是他們投資的一部分。

「買那麼貴的古董有什麼用啊?還不如把那些錢存到銀行里呢。」這樣想的沒錢人可能會有很多。確實,站在普通人的立場上會覺得很多古董賣的都是天價,可是對於有錢人來說,這其實算不上是什麼有負擔的花費,因為有錢人早已把普通人一輩子所需要的全部積蓄都賺到手了。

其實他們不知道有錢人購買古董是因為它們有巨大的升值空間,然而,有很多沒錢人卻把錢花在了沒有升值空間甚至會迅速折舊的東西上。還有很多人看到自己喜愛的商品,就會在一時衝動之下買了下來。這類人還不清楚自己的購買能力,就隨便使用存在銀行里應急的錢,或者是信用卡的分期付款,有的人甚至還去貸款消費。習慣於這樣做的人,是完全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有錢人的。其實,經過努力地節省及存錢,知道自己的財產達到了一定的數額之後,再去買高價的物品也不遲。要知道,量入為出最為重要,如果實在要使用到,去買一個跟自己的實際收入況相符合的東西來用就可以了。例如,如果想掌握時間,有手機就夠了,像手錶這種奢侈品如果你現在錢還不是很多,買來並沒有多大的意義,除非你很著急要用到。

把錢用在刀刃上

據說,世界上最窮的人還要算是日本的某一個富翁,他投資很失敗,欠債高達到了幾十億,別說他身無分文了,就是把他自己賣了,也還不上一個零頭。但他每天照樣出入五星級飯店,玩著窮人們一輩子都沒聽說過的花樣,身後還跟著一堆保鏢。據說是債主們一心都指望著他還錢,要還錢那就得需要他東山再起,要東山再起,就必須繃住檯面,要繃住檯面就必須豪華,而且還要長命百歲--他要是提前死了,欠的一屁股債豈不是只有拿一盒骨灰抵消?還不如一盒味精來得實惠!所以說,世界上最瀟洒的事就是用別人的錢,不管勝負,你都是贏家,這就是所謂的支配,支配別人為你攢財富。富人的思想就是和窮人的不一樣,因為他們知道支配和被支配的結果。

真正的有錢人都能正確地對待金錢。沒錢人之所以羨慕有錢人,是因為在他們的想象中,有錢人一定都過著揮金如土、享盡榮華富貴的奢侈生活。然而,根據許多案例我們現,真正的有錢人絕對是勤儉持家、毫不浪費的人。真正的有錢人、善於賺錢的人都習慣於把錢用在刀刃上,換之,把錢用到最應該用的地方上去。

銀行家出身的希臘船王斯圖亞特曾經有這樣一句名:「在經營中,每節約一分錢,就會增加一分利潤,節約與利潤是成正比的。」為了提高利潤,斯圖亞特努力去提高舊船的操作等級以獲得更高的租金,並想辦法去降低燃油和人員的費用。也許是銀行家出身的緣故,他對於控制成本和費用開支特別重視。他一直堅持不讓他的船長耗費公司一分錢,他也不允許管理技術方面工作的負責人直接向船塢支付修理費用,原因是「他們沒有正確的金錢意識」。因此,水手們都稱他為「一個十分討厭和吝嗇的人」。

直到建立了龐大的商業王國,他的這種節約的習慣仍然保留著。一位在他身邊服務多年的高級職員曾經回憶道:「在我為他服務的日子裡,他交給我的辦事指示都用手寫的條子傳達。他用來寫這些條子的白紙,都是紙質粗劣的信紙,而且寫一張一行的窄條子,他會把寫好字的紙撕成一張張條子送出去,這樣的話,一張信紙大小的白紙也可以寫三四條『最高指示』。」一張只用了五分之一的白紙,不應把其餘部分浪費,這就是他「能省則省」的原則。

沒錢人為什麼能成為有錢人?因為他們擁有正確的金錢觀念,他們懂得科學管理金錢。無論生意做得多大,要想賺到更多的利潤,節約每一分錢、實行最低成本原則仍然是非常必要的。要知道,節約一分錢就等於賺了一分錢。事實上,理財有時候也和經營一樣,節約每一分錢,把錢用在刀刃上,是理財的基本要求。因此,要理財就要從養成正確的金錢意識開始,該節約時一分錢也不多花,該花錢時一分錢也不吝嗇。

有一個記者邁克很敬佩汽車大王福特,他非常想從福特那裡學到一些成功的經驗。一個周末,邁克在一家小酒店與幾位朋友小酌。忽然,他看見幾位身份顯赫的企業家從一個房間里走出來,其中一位正是福特。只見福特手裡拿著一張菜單徑直走向服務生,微笑著說:「小夥子,你再算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一點兒誤差。」

服務生飛快地瞟了一眼菜單上的數字,信心十足地回答:「尊敬的福特先生,沒有錯啊。」「請別著急,你再仔細算一算。」福特宴請的那幾位企業家已朝門外走去,他卻還很有耐心地站在櫃檯前。看著福特那認真的樣子,服務生沒有去核算,而是不以為然地說:「是的,因為零錢準備得很少,我便多收了您50美分,但我認為像您這樣富有的人是肯定不會在意的。」「不,我非常在意。」「那就算是您付給我的小費吧。」服務生被福特的斤斤計較搞得有些難為了,連忙給自己找了一個擺脫尷尬的借口。「不,小費我已經付給你了,這50美分是你應該給我的零頭。」福特固執地說。

面對福特的一再堅持,服務生只好東找西找湊夠了50美分,滿懷歉意地遞到了一臉坦然的福特的手中,而此時,福特宴請的朋友已經坐到了車子里。看著福特快步離去的背影,服務生嘟囔了一句:「真是小氣鬼,連50美分都如此計較。」「不,小夥子,你說錯了,他絕對是個慷慨的人。」目睹了剛才那一幕的邁克抑制不住激動,便站了起來。「他是一個慷慨的人?」服務生一臉疑惑。「是的,他剛剛向慈善機構一次性捐出了5000萬美元。」邁克拿出一張兩周前的報紙,將上面的一則報道指給了服務生看。「可是他剛才……」服務生仍不明白如此大方的福特,為什麼還要去計較那區區的50美分。「他懂得認真地對待屬於自己的每一分錢,他知道這應該取回的屬於自己的50美分和慷慨捐贈出5000萬美元,都很值得重視。」就在福特這一看似不經意的小事中,邁克忽然領悟到了自己渴望已久卻一直不知道的致富秘訣,那就是--沒有任何理由不認真地對待屬於自己的錢,無論它多如5000萬美元,還是少如50美分。

福特吝嗇的故事啟示我們:對於自己應得的金錢,即使再少也要努力爭取;對於應該付出的金錢,即使再多,也絕不吝嗇。只有學會這樣管理自己的金錢,才會成為真正的有錢人。

無數有錢人都通過其成功的理財經驗告訴我們,誰懂得管理金錢,誰就是有錢人。

找到這個平衡點

有錢人在投資理財上往往採取的投資戰略是穩中求勝,以及在穩定性中追求收益性。眾所周知,投資在任何時候都伴隨著風險,只是風險的大小不同罷了。風險意味著自己的財產可能會受到損失或者投資活動偏離初衷。不過,在資本的世界里,風險也意味著機會。由於未來無從預測,所以所有的投資都伴隨著或大或小的風險。然而,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除了投資之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潛藏著各種各樣的風險。舉個例子,你本來每天都乘地鐵去市內上班,天天都平安無事,某天你心血來潮,自己開車去上班,結果出了車禍;你向心儀的女孩表白自己的愛意,結果遭到了她的拒絕;你在餐廳里點菜,上來的菜卻不合口味……我們的生活當中到處都隱藏著危機因素,所以迴避風險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在投資中試圖迴避所有的風險,更是一件愚蠢至極的事。或許這世上真有能迴避所有風險的人,不過,同樣的,他也是放棄了所有潛在成功機會的人。因此有句話講得好:「沒有風險就沒有回報」,這是至理名。

在強調投資中的風險時,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是這樣說的:「風險會在你毫不知的況下,以你無從預見的方式出現。」他又說:「你一定要切實了解自己的投資對象。你越了解它,你就越不懼怕它所攜帶的潛在風險。潛在風險使你不敢拿出大手筆來投資,但倘若你確實了解這些風險的實質,一邊管理風險一邊投資,也不會有大危險。」

真正能夠通過投資理財成為有錢人的人都是懂得管理風險的人。那麼,如何管理風險呢?管理風險的最佳時機又是什麼時候呢?最佳時機,其實就是明確投資對象的時候,投資高手們通常會選低風險、高收益的戰略。大部分投資高手並不喜歡高風險、高收益。

在投資之前,為了確認投資對象的回報率到底有多少,你需要不斷地進行研究、分析。無論投資什麼,你都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了解自己可能在投資當中遇到哪些風險,如何管理這些風險,可能獲得的回報是多少,不能讓自己的投資變成在迷宮中尋找出路。只有這樣,你才能避開投資中可能出現的失誤,儘早將自己從危險當中拯救出來。

世界最大的超市連鎖企業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在講述自己的成功秘訣時說:「沃爾瑪之所以能夠迅速展,得益於各賣場的良好的銷售業績,這是事實。除此之外,活用銀行貸款和就近招商也是沃爾瑪成功的重要原因。」

在年輕時,沃爾頓向銀行貸款的原則是能貸多少就貸多少。因此,沃爾瑪的規模越大,債務也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到後來甚至到了從一家銀行貸款來還前一家銀行債務的地步。但是他懂得如何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債務,知道如何將債務高效地運轉起來,並最終使自己的超市連鎖企業登上了全球零售業第一位的寶座。

如今,《福布斯》全球十大富豪榜中,有5人是沃爾瑪的大股東--山姆·沃爾頓家族的成員。

當然,借錢不是用來揮霍和超前消費,一定要用來作投資,而且是有一定把握的投資。借錢一定是為了投資生錢,而不是為了充闊顯擺而去購買奢侈品!很多人借錢只是為了買一輛高檔小轎車,以便炫耀自己;也有人即便借錢也要到國外去旅遊一趟。然而,沒錢人只為了投資而借錢。

1939年,是美國經濟比較蕭條的時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1股連1美元都不到的股票不計其數。當時,年方26歲的年輕人約翰·鄧普頓向公司老闆借了10000美元,挑選了10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然後向每家都買了100股。

當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以他判斷,戰時各種物品的需求量將會猛增,甚至連二流或三流企業都能獲得較大的收益,因此,他下決心哪怕是借錢也要投資。時間驗證了約翰·鄧普頓投資戰略的正確性,他借來的10000美元也為他掙下了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他把這一投資戰略稱為「借錢投資哲學」。

借貸以消費為目的,比如旅遊、去ktv等,其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甚至消失,最終剩下的除了債還是債。為了投資而借錢卻不同,因為借錢投資除了還利息之外,還能額外獲利,這就是很多富人借款投資的原因。為了投資借貸,雖然欠的錢會越來越多,但只要管理得當,獲利也會越來越大。

思路決定出路,腦袋決定口袋。人們看問題的觀點與角度的不同,決定了選擇的不同,從而獲得的結果也不同。普通人擔心自己會成為「高利貸」的奴隸,而對借債敬而遠之,富人則活用債務,使自己的投資收益更上一層樓。換之,有錢人積極地將他人的錢活用做自己的投資本錢,創造出了巨大的收益。

在如今這個通貨膨脹時代,在消費成本逐年上漲的形勢下,上班一族如果要靠一份薪水來致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通過對很多很忙卻依然沒有富起來的人的分析,我們就能現以人賺錢相當辛苦,而且還很難致富。而且,靠勞動賺取薪資者,不勞動就沒有收入。因此,《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認為,大部分的工薪階級先要讓收入大於支出,才有機會跳出「老鼠圈」,重獲財務自由。所以,作為窮忙族的你,不管如何節省,每個月都儘可能設法存個500元、1000元,長期累積之後,你就能夠跳出「老鼠圈」,晉級到以錢賺錢的階段。

野豬和猴子在一片收割過的田地里現了一袋農夫們丟下的玉米,於是它們興高采烈地平分了這袋玉米。轉眼第二年秋天的時候,野豬和猴子坐在田間聊天。猴子對野豬說:「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咱們撿到的那一大袋玉米嗎?今年如果再揀到玉米,就可以像去年一樣舒舒服服過冬了!」野豬聽完猴子的話,疑惑地問:「猴子老弟,難不成你把去年分得的玉米全都吃光了?」猴子點點頭:「沒錯呀!不吃光,難道還留著嗎?」

野豬聽罷,搖了搖頭:「看來今年你還得出去尋找過冬的糧食不可了!我把去年分得的糧食留下一部分,找了塊肥沃的土地種下去,今年的收成還不錯。如果以後我每年的收成都很不錯,那麼我就不需要天天為找食物而奔波,年老時也不必為找不到食物而犯愁了!」

故事中的野豬就是一個很有理財觀念的人,留下了玉米,利用複利的效應使其在數量上不斷翻番。實際上,理財的關鍵就在於此:通過複利的方式,使你的資產經過一段長時間實現快速增值。死薪水要變活,唯有靠儲蓄。其實,你只要遵守「收入-存款=支出」的法則,每個月累積500元、1000元,活儲也好,零存整取也好,然後就可以選擇股票、基金等投資工具,開始以錢賺錢。

要注意的是,除非你對財經領域已經有較深入的研究,不然最好還是採取較為穩健、不貪心的做法。我們不鼓勵用自己的辛苦錢去買經驗,否則失敗后造成的陰影恐怕會破壞以後你對投資的信心。

對於工作繁忙的你,投資品種成百上千,如果不懂該買什麼,也沒時間看盤,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投資具有良知的企業家,憑藉他們穩健、優質的企業,讓你的資產穩定增值。例如,你是一個穩健保守的投資人,不妨購買一些藍籌股,像鞍鋼股份、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信證券、中國平安、之類。儘管如此,仍然需要注意入場的時機,千萬不要在高位介入,否則也難免損失。

利用錢去賺錢

據美國某調查公司公布的世界財富報告顯示,全世界擁有百萬美元以上的富豪人數已經超過了871萬,資產增加了8.51%,而10年前百萬美元富翁的人數僅僅是450萬。10年後的今天,即使具有超過3000萬美元資產身家的超級富豪的人數,也增加了10.21%,達到了85500萬人。富豪的增長率在世界上並不平均,在展中國家的增長率最高,其中亞太地區居世界位,而韓國又位居第一(增長21.3%),中國和印度不甘落後,正在趕超日本,中國內地的增幅為6.8%,歐洲地區增幅較小,僅為4.5%,而北美洲地區依舊擁有著世界上最多的百萬富豪。

那麼,這些有錢人是依靠什麼起家的呢?答案可能非常多,但最主要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理財。有錢人都是因為懂得管理金錢,利用錢去賺錢,所以才能迅速成為有錢人。而窮沒錢人呢,即使三更眠五更起地忙碌,如果不善於管理金錢,不懂得拿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去賺錢,反而拿去消費,最終的結果是:繼續當沒錢人。如果你還不是有錢人,一定要學會存錢,然後用存起來的錢去理財投資,用錢生錢。如果你想加快理財致富的速度,就必須掌握時間就是金錢的原理,利用金錢和時間,賺取更多的金錢。

要理解好以錢賺錢的理財致富之道,先了解一下「資金」這個概念。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曾對資金做過生動的比喻:「資金對於商人如同血液與人體,血液循環欠佳則容易導致人體機理失調,資金運用不靈則會造成商場失敗。如何保持充分的資金並靈活運用,是每個商人必須注意的事。」這句話既顯示出了這位超級富豪的高財商,又說明了只有讓資金的運轉加速才能創富的深刻道理。

有錢人總是把賺來的錢再次投入到新的項目上,以錢賺錢;而沒錢人卻總是依靠自己出苦力賺錢,他們喜歡把賺到的錢存儲起來,結果存來存去並沒存住,最終還是花了出去。毫無疑問,儲蓄是理財的第一步。但是,如果一味只懂得存錢,卻不去做其他的投資,往往會導致理財的失敗。沒錢人之所以偏愛儲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安全性。從某種意義上講,銀行儲蓄確實很安全。尤其是定期保密儲蓄,即使不慎將存摺丟失,別人也不可能輕易取走錢款,個人仍可憑相關證明辦理掛失手續。而且,一筆存款,任憑社會經濟形勢怎麼變化,其主人都可按期得到一筆相應的收益。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若論資產保值增值,銀行存款並非最安全的方式,更不是個人投資的最佳選擇。

理財最終能使你擁有多少財富,這是很難預測的,但唯一能確定的是,將錢存在銀行而想致富,難比登天。試問你有沒有聽說過單靠銀行存款而致富的人?將所有積蓄都存在銀行的人,到了年老時不但沒有致富,甚至連財務自主都達不到。從短期來看,把錢存進銀行是最安全的,但從長期來看卻是危險的理財方式。

將錢存入銀行最多可以獲取6%的利率(註:銀行的利率並非固定不變,是會變動的)。如果以6%的利率來算,則要等上12年後才能使1元錢變成2元錢。然而,只需要10年時間,通貨膨脹就能使購買力降低一半,換之,10年後的2元錢,其購買力相當於10年前的1元錢;12年後的2元錢,購買力還比不上10年前的1元錢。形象地說,1元錢存進銀行,過了12年,變成了不到5毛錢。

在理財投資中,很多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分不清穩定性與安全性。穩定性是在未來一定的年限中,投資報酬率保持一定的數字。而安全性,是使你的購買力保持著相同的程度,你可以保持穩定的投資,但不見得安全。就如你每年很穩定地獲得6%的報酬率,同時,通貨膨脹也很穩定地降低了你的購買力。所以說,穩定並不代表安全。

金錢的實際價值並不由鈔票的面值簡單決定,同樣多的錢該如何花,最終產生的結果會很不一樣。會花錢,錢能給你帶來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收入;不會花錢,錢花了以後不但會沒有任何收益,甚至還會賠錢。

有錢人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在他們看來,該花的錢一定要花出去,想掙錢還要會花錢。有錢人與一般人的最大不同在於,他們的工作實際上是如何花錢,錢花對了,就肯定能賺錢。例如,猶太富人的花錢觀念就是:「只有捨得花錢才能掙到大錢,對該花的錢,絕不能計較。」所以,猶太富人往往是花1元錢就要起到1元錢的作用,花100萬就要起到100萬的作用,他們很少花冤枉錢。

以人掙錢只能繼續當沒錢人,因為只是把錢存進銀行並不能讓你富起來;只有以錢賺錢,才能使你富裕。通常,金錢願意為懂得運用它的人工作。那些將金錢放在穩當的生利投資上,讓錢滾錢,利滾利,將會源源不斷地創造財富。對擁有金錢卻不善於理財的人來說,雖然看起來到處都是投資獲利的機會,但事實上卻是處處隱藏陷阱,一旦盲目投資,就會損失慘重。

所以沒錢人一定要學一學富人的投資智慧,讓手中的錢動起來,以錢賺錢,為自己「生」出更多的財富。

實現理財目標的最佳捷徑

要告別沒錢人成為有錢人,你不一定要才高八斗,智商過人,但一定要掌握理財投資的技能,也就是財技。最高明的財技,是能最有效地利用自己身邊有限的資源,以巧妙安排化腐朽為神奇,將其轉化成看得見摸得著的財富。事實上,無論你想在哪一個理財品種上賺到大錢,都必須擁有相應的理財技能。只要你能在該領域裡練就了一定的財技,就必定能賺大錢。

億萬富翁約瑟夫·墨非告訴我們:「想得到財富,必須先將財富的觀念送入潛意識,無論何時何地,心中先相信自己會擁有很多財富。」他認為,一個人要財致富,先必須有這種潛意識,並且要不斷地強化這種意識,同時要誠實、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那麼其潛意識中的財富**就一定能得到滿足。雖然渴望財富不一定馬上就能擁有財富,但你時刻存有這種念頭,你就會現許多賺錢的門路,時刻想財的你就會現許多致富的機遇。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渴望財富的你往往能眼光變得更具洞察力,更容易現機遇。

一個有錢人在臨死之前,將全部的財產統統折換成了金幣平分給了他的兩個兒子。兄弟倆在得到財產後,分道揚鑣,開始各自的生活。

老大生性保守,為安全起見,他在一棵老榕樹下挖了一個深坑,埋下了大部分金幣,另外一些留在身上。他自己呢,乾脆去另一個地主家做長工,天天幹活出力,賺得一日三餐。實在太累了、不想幹了,就出去逍遙一下,花上幾個金幣過幾天舒服享樂的日子。如此下去,雖然是坐吃山空,但由於金幣數量夠多,老大還暫時無憂。

兩年後,老大收到弟弟的來信,信中說老二把父親原來賣出的房子和田地又都買了回來。老大對此十分不解,回信問弟弟:「那麼你現在還有生活的錢嗎?」老二沒有作答,只是讓哥哥來自己的家裡做客,然後領著他到自己的密室中參觀。結果,老大瞪大雙眼,說不出話來。原來滿屋子都是金幣,至少是當初分得金幣的5倍以上!對此,老二解釋說:「我現把手裡的錢換成地產和房產是有利的,只有這樣才能夠保值、增值。而且我還現藥材生意很不錯,就開始倒賣藥材,用其中一部分金幣收購藥材,然後到藥材奇缺的地方去賣,結果才有了現在的利潤!」

最後,老二點醒了大哥:「其實,讓金幣生金幣並不難。當然,你先要避免把錢閑置起來!」

財富的真正價值在於流動,而不是單純地佔有。持有財富而不去投資,只會坐吃山空,讓財富越來越少。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我們個人資產中的現金流,如果沒有「活水」的注入,是註定要乾涸的。理財的第一步就是要善待手中的金錢,去進行卓有成效的投資,而不是留在手中任其慢慢「歸零」。只有不斷地進行科學的投資,才能使你的財富變成富足的金礦脈。因此,你要學會善用麥穗哲理理財。何謂麥穗哲理?這來源於一個著名的故事。

有一天,古希臘哲學導師蘇格拉底的3個弟子向老師求教,問該如何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蘇格拉底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帶著徒弟們來到了一片麥田,讓他們在麥田行進過程中,每人選摘一支最大的麥穗,不能走回頭路,並且只能摘一支。

其中兩個弟子一個剛走幾步便摘了自認為是最大的麥穗,結果現後面還有更大的;第二個弟子一直是左顧右盼,東挑西揀,一直到了終點才現,前面幾個最大的麥穗已經錯過了。第三個弟子吸取前兩位的教訓,當他走了三分之一時,即分出大、中、小3類麥穗,再走三分之一時驗證是否正確,等走到最後三分之一時,他選擇了屬於大類中的一支美麗的麥穗。

精於理財的周乃年正是運用蘇格拉底的麥穗哲理,通過理財讓自己富了起來。

上世紀90年代,銀行存款的利率較高,收益又穩妥,所以大多數人把錢毫不猶豫地全部存成了銀行的定期儲蓄。但周乃年當時只是把三分之一的資金存成了三五年的定期存款,其他三分之二選擇了支取更為方便、提前支取利息不吃虧的定活兩便儲蓄(當時定活兩便按同檔次定期利率打9折),以等待更好的投資時機。第二年,國家行國債,利率比銀行高出不少,而且帶有保值性質,於是他支取了定活兩便存款,購買了國債。這一投資決定,讓他抱上了一個「大金娃娃」--國債利息加上保值貼息,年收益高達20%以上,5年時間,他的資產翻了一番。

後來,由於股市異常火暴,連街上賣菜的小販都在大談某人一夜之間成為有錢人,誰誰又賺了幾百萬……別人都勸他趁機進股市撈一把,但他卻有自己的計劃。經過研究,他現股票一二級市場的差價很大,於是將陸續收回的各種資金存入到了證券公司,辦理了新股自動申購。一年多時間下來,孤注一擲的股民因遇上了大熊市,股指連續下跌,不但炒股的盈利全賠了進去,原來的成本也縮水了近一半,而周乃年申購新股的收益算起來已達到了15%。

2002年以來,大多數人看到股市一蹶不振,銀行儲蓄和國債利率連續走低,因此在確定投資方向上左顧右盼,舉棋不定。而周乃年經過仔細觀察和研究,現國外投資基金盛行,收益也非常穩妥,於是以1元的單價購買了20萬份基金。一年過去后,他已享受了基金公司的兩次每10份基金單位0.25元和0.15元的分紅,一年的分紅收益達到了4%。總結自己的理財心得,周乃年感慨地說:「麥穗投資法真的很好用啊!」

在投資時,周乃年既不孤注一擲,更不因循守舊,而是用他的理智和果敢現投資過程中「最大的麥穗」。實踐證明,用麥穗投資法的回報率要大大高於不加分析盲目型和左顧右盼膽小型投資者。

不要輕視那些失敗者

一天,一隊駱駝在沙漠中與它們的主人走散了。面對茫茫沙漠,年輕的駱駝心中一片茫然,一隻經驗豐富的老駱駝這時喚醒了它們:「你們還是跟我走吧,因為我以前經常會遇到這種況,至少這方面的經驗比你們多!」其中一隻最年輕的駱駝聽完老駱駝的話,輕蔑地說:「老傢伙,看你的樣子一點也不比我們精明,又經常愛走錯路,我們憑什麼相信你呢?」其他年輕的駱駝聽完后也紛紛附和說:「是呀,還不如我們自己想辦法走呢!」「別到時候又害了我們!」老駱駝聽完年輕駱駝們對自己的非議后,從容地說:「我承認自己沒有『老馬識途』的能耐,也不敢保證一定就能成功地走出沙漠,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往哪個方向走是錯誤的,這其實就足夠了!相信我的,就同我一起上路吧,至少成功的概率會很大!」

年輕的駱駝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終有兩幾隻決定跟隨著老駱駝走,心高氣傲、自以為是的另兩隻年輕駱駝選擇了走另一條路。老駱駝一行經過三四天的艱苦跋涉終於走出了沙漠,找到了自己的主人,而另外的幾隻駱駝再也沒有回來過。

不要輕視那些失敗者,他們的頭腦可能比你更有天分,也許他們只是因為某方面的問題,某些細節的失誤而屢遭失敗。在內心深處,這些人往往比你更渴望成功,因為人家可能親眼見證過自己的股票一落千丈,自己的家當和積蓄全部化為烏有。這些慘痛的教訓會讓他們的腦子更清醒,行動也更為謹慎。不要像寓中盲目自信的小駱駝一樣,無視失敗者的寶貴經驗。的確,他們不會教給你成功的賺錢方法,但是他們卻可以告訴你怎麼做是錯誤的、不可能獲益的。在風險重重的投資領域,能夠避免損失其實就等於是為賺取利潤增加了一個籌碼。

現在,衡量你成敗的準則差不多只有一條:有錢人。說什麼都沒有用,你的事業、你的豪宅、你的存款,這些鐵一般的事實,要遠勝於任何毫無資本的吹噓。在理財過程中,無論你是沉浮幾載還是幾十載,只要你目前一無所獲、無法混出個名堂,就會被認為是「失敗者」,從而被眾人鄙視和無法信任。但是,在這裡要注意一點,也就是體醒大家注意的一條「成功潛規則」:失敗其實是最具價值的參考,不管是別人的失敗還是你自己的教訓。只要你能夠不斷地總結和記住失敗的教訓,那麼你失敗的次數越多,就會越接近成功。

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我從來都不信任那些沒有過失敗經驗的人。如果我對其委以重任,那麼從概率上講,我豈不是很有可能成為其『第一次失敗』的受害者?」無獨有偶,目前斯坦福商學院的伯納德·科克教授也說:「如果一個人在35歲之前經歷過多次失敗,那麼我們認為這個人最具有成功的潛質;如果一個人在35歲之前居然沒有經歷過失敗,那麼這一點就很值得擔心了!」

在投資的過程中,失敗不可避免。但是你不要因此妄自菲薄,要牢記「失敗最值錢」這句話。失敗能夠提醒你哪些路是行不通的,可以幫你在以後免受同樣的損失;同樣,失敗會讓你更加堅韌冷靜,更渴望著好好去贏一次。本錢可以借貸,債務總會還清,每一天你都可以刷新自己!

一天,老虎正在樹蔭下打盹,兔子突然來報:「老虎大王,不好了,一隻灰狼躥進了我們的境內,正在追趕綿羊區長。」老虎說:「況比較緊急,趕緊通知各位委員,立即到大榕樹下開會。」「大王,這個時候開會恐怕……」老虎不耐煩地說:「恐怕什麼?事緊急,我們必須立即行事,還不快去!」兔子還想說什麼,一見老虎怒目圓瞪,只得走了。

半個小時之後,會議才正式開始。老虎先:「大家好,我們今天討論的問題很緊急,眼下有一隻狼正在追趕我們的綿羊同志,我們想想用什麼方法救它才能更有效……」討論還未開始,兔子又闖進來了,它嘆了口氣說:「不用了,老虎大王。綿羊區長已經被灰狼吃掉了!」

失敗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在你的投資生涯中,失敗的次數能否少於成功的次數,失敗的損失能否小於成功的收益。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飛速變化的時代,尤其是在「毫釐之差千機變」的投資市場,如果你不能迅速地應對變化、把握機會,你就會損失很慘。在許多特定的況下,有了好機會你就得馬上抓住,否則等你把詳盡的計劃和方案都拿出來的時候,機會早已消失得沒影了。

上世紀80年代,我國經濟的大形勢是賺取商品差價。比如,計劃內的鋼材價格是一噸幾百元,而計劃外的鋼材價格卻是一噸三千多元;持有批條的彩電一台只有一千多元,而市場上的彩電價格卻是三千多元等等。一批緊跟大勢的人率先覺這個巨大商機,從差價中賺取巨額利潤,成為第一批有錢人。到了90年代,如果再靠賺取商品價差,可能就不再那麼容易成為有錢人了。因為那時的賺錢形勢已經轉向貨幣匯率了。又有一大批緊跟形勢的人,現人民幣和外幣的相對價格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間,他們靠炒匯成就了有錢人。進入21世紀,賺錢的形勢轉化為資產差價。大量參與資產投資、證券投資的人又成為有錢人,而且富裕的程度可以達到億萬元之巨。可見,每個緊跟大勢的人都能率先成為有錢人。因此,緊跟形勢是投資理財的一個極為關鍵的因素。要做到投資緊跟形勢,先就必須以敏銳的眼光去感知形勢的變化。感知形勢變化的一種重要途徑就是要多看經濟新聞,多閱讀經濟刊物,培養和提高自己的經濟敏感度。

彈弓打鳥也需要技術含量

投資基金其實就是一群人相中了某棵樹上的資源(股票市場或債券市場),紛紛掏錢讓好的彈弓手(某隻基金的基金經理)替你打鳥(投資),獲得的收益按投資比例分配,而且保證每個人至少能獲得一定數量的麻雀數(回報率的底線是有的,也就是說你很少有一無所獲的時候)。由此可見,基金確實是一種風險相對較小、並有著穩定的投資回報率的投資方式。投資基金分為很多種,如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指數基金等,你需要了解相關的基金況后,進行正確的選購,畢竟「彈弓打鳥」也是需要技術含量的。

在討飯的時候,乞丐路過一片森林不小心迷了路。轉悠了半天,肚子餓得咕咕叫還沒有走出森林,於是他決定捕捉活物來飽肚子。乞丐尋來覓去,現一隻熊正在樹下午睡。於是,乞丐心想:「這個獵物很肥美,夠我吃上半個月的了。」一邊這麼想著,他一邊抱起一塊很大的石頭悄悄地走近熊,準備給其致命一擊。然而熊很警覺,它猛然睜開了那一雙兇狠的眼睛,嚇得乞丐「媽呀」一聲扔開了石頭,沒命地逃跑,直到現沒有熊的蹤跡后,他才坐在大樹下喘了口氣。

之後,乞丐又現了一條野狗,他想:「這東西塊頭雖然小了一點,不過還是夠我吃上幾天的了。」於是他隨手拎起一根木棍向野狗打去。哪知道野狗「功夫了得」,不僅一口把乞丐的木棍咬斷,還用鋒利的爪子抓破了乞丐的衣服和皮肉。乞丐奮力與野狗廝打,急之下爬上了樹才轉危為安。過了一會,望著野狗遠去的身影,乞丐總算鬆了一口氣。呆在樹上避難的時候,乞丐注意到樹枝上有一些小麻雀飛來飛去,這回他心想:「得了,甭管是什麼了,能吃到嘴裡就行了!」乞丐用一個小樹杈和兜上的皮筋做成一個簡易的彈弓,然後瞄準麻雀射了過去。結果,乞丐在這方面還算是行家,「啪啪啪」出手即命中,總共射下了十隻麻雀。乞丐把射下來的麻雀串成串,放在火上燒烤,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吃飽了,人有力氣,腦子也就清醒了,乞丐終於在天黑之前走出了森林。

事後,乞丐得出一條寶貴的經驗:原來,用彈弓打鳥才是自己最有效的獵食方法。

實踐出真知。事後現問題,遠不如事前現來得更有用。很多人都習慣等到錯誤的決策和糟糕的結果造成重大損失時,才慌慌張張地去亡羊補牢,但結果往往為時已晚。有時候即使認清了錯誤,但同時也消耗掉了時間、資本和精力,再也挽不回來,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與其幾次失敗的投資后才認清自己的路,莫不如第一次就認準自己的投資領域和投資實力,以求一擊即中。如果你自己的閑錢才有幾萬元,那就不要妄想去投資房地產,這就像寓中的乞丐妄想捉住「一隻狗熊」作為果腹的食物一樣;如果你每個月的余錢達不到3000元,那麼投資股票也只能是拿著木棍打野狗,不僅不可能打到獵物,反而很有可能被咬傷。

現在看來,對於普通的工薪族,投資基金想必是較為穩妥的一種選擇。儘管風險依然存在,但是畢竟相對於進入股市或買賣期貸來說,還是較小的。投資基金,你就如同選好一顆大樹,拎著彈弓打鳥,即使能力不怎樣,但總會有收穫的……這種比喻雖然不算太貼切,但意思是**不離十。當然,你還要根據個人的況具體分析后,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資領域入手。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些與投資基金有關的內容。

投資開放式基金四忌:一忌急功近利。開放式基金不同於股票,一般況下不像股票一樣會有「漲停」,當然也不會有「跌停」,其凈值在短期內通常不會有太大變化,比如某基金時下的凈值為1.06元,而兩個月後可能僅僅上漲幾厘錢,很多投資者對基金這種「蝸牛」般的凈值變化往往難以忍耐,於是忍無可忍地把手中的基金贖回了。可結果常常是此後的基金凈值穩步上行,全年通算下來收益也不菲。所以,如果所選基金運作較為穩定,持股結構也不錯,建議不要太在意眼前基金凈值的細微變化,應「放長線釣大魚」。

二忌多方投資。很多投資者信奉「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投資忠告,從而在購買基金的時候,喜歡買不同基金公司多隻開放式基金。從風險的概率來說,分散投資的方式確實能減少風險,但基金與其他風險性投資工具不同,運作和收益相對透明一些,也就是說,從收益排行榜上便能看到各只基金的收益況。在這種況下,再去選一些始終不能給投資者帶來回報的績差基金就有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同時,集中購買一家公司基金可以享受基金轉換上的優惠,也便於資金管理,達到一定的金額還可能有積分獎勵,分散投資的話,可能就無法享受了。

三忌放任自流。很多人炒股時喜歡用「捂股」的投資策略,所以在買開放式基金的時候也習慣用這種方式,買上基金后便束之高閣,不去管它,結果可能會因基金市場或單隻基金凈值出現較大變化,致使形成投資損失。現在基金凈值一般隨股市而波動,特別是近一兩年來,股市漲跌起伏較大,如果基金不慎大量持有了「地雷股」,那這隻基金也可能被套,這時投資者再不去關注基金的持股況和凈值走勢,則很可能也被基金套牢。因此,購買基金后,應通過基金網站、理財報刊等渠道及時關注基金的走勢和運作況,以免造成較大的投資損失。

四忌猶豫寡斷。這是開放式基金投資的大忌。很多人在基金凈值上漲的時候往往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眼睜睜看著基金上漲,而失去投資機會;而在基金下跌出現機會的時候,又會琢磨可能還沒有探底,結果基金掉頭向上,同樣也會錯過最佳投資時機。因此,投資開放式基金的時候,做必要的分析和研究是重要的,但考慮好之後一定要立即行動,在投資市場上,機會總是屬於出手快的投資者。另外,對基金投資時機把握不準的投資者還可以採用定期定額申購的方式來平衡購買價格,增加投資收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你就是下一個有錢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你就是下一個有錢人
上一章下一章

8.第八章 成為貨真價實的有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