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責任感
第9章責任感
羅憶與另外一個女孩兒進入無塵換衣間,將一套粉色無塵衣換上,戴上無塵帽,再戴上口罩,從頭到腳只有兩隻眼睛是露出來的,就連同鞋子也是無塵的,整個裝扮就好像是要做細菌試驗一般。
只是不同的是,細菌試驗裝扮是為了保護人,而她們的裝扮除了保護自己外,更多的是為了保護產品不會沾染上任何的細小塵物。
換好無塵衣后,兩個人再走近一個去塵間,進去以後會有比較強力的風,對全身再進行一次去塵,為的同樣是不能有一粒粉塵物進入到產品製造車間,而沾附於產品。
不得不說日本人做事的要求與自我警覺意識,的確遠超過我們。
絕大多數的生產線工人,如果不是制度硬性要求他們必須經過去風間才可以進入車間,一定是百之九十以上的人會覺得太麻煩而直接進入車間。甚至大概多數人都沒有想過為何要進入去風間,只是按照規定去做而已。
也許還對世界充滿好奇與新鮮的孩子們一定會問為什麼,但對於那些工人來說,他們在工廠里唯一的目的,就是拿取自己用雙手付出勞動而應得的工資,而不是用腦,自然所謂的責任感對於他們來說極其淡薄。
少有人會想過如何真正的把工作做好,就機械式的做自己負責的工位,你問責任感大概只能在對父母孩子方面體現,但是關於工作方面的責任感不只他們,多數人都是缺乏的。
如果我們所有人都能意識到責任感,都擁有強大的自覺,以及對生活對工作的極度熱愛,那麼你的世界無論是苦是難,都能美好一些,都能輕快一些。
兩人去塵結束,從另外一扇連接門進入生產製造車間。裡面的人們相互之間如果不是天天一起工作,常常會認不出誰是誰。
羅憶記得第一次與同事一起換上無塵衣時,兩個人笑了很久,都是剛從學校里出來的同齡女孩,也都第一次見這樣的裝扮,一切都那麼新鮮,但現在她們顯然已經習慣了。
進入車間后,開始從各個貨架上面拿出裡面的,從登記材料投入到產品製作完成的流程卡,然後進行清點數量,在進入工廠內部產品系統,在相應的位置、相應的工位進行登記,直到最後產品完成。
這就是羅憶的工作,其實她最開始的第一份工作是產線工人,做了一年多的時間。
因為模樣乖巧,又是高中畢業,對於普通生產線來說,高中學歷已經算是高學歷,因為不可能有大學生甘願去做一名生產線工人,大概做了五六個月就被拉長提為助理,做生產線的分配監督工作。
羅憶性格比較溫順,也有些小幽默所以與同事關係處得還不錯,做了一段時間的生產線助理后,她覺得這不是她想要的工作,於是她還鼓動了自己的拉長一起,在工業區里私人設的電腦培訓中心,報了一個辦公軟體的培訓課。
每天下班后再去學兩個小時的電腦課程,周末不加班就去學的時間長一點,這算是羅憶出了校門后對自己生存技能的第一次投資,雖然渺小而平凡,但羅憶卻一點也不曾怠慢與輕視,她用了三個月的業餘時間學會了所有的操作。
之後她就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又開始了一段時間的工業區里的求工體驗,終於在堅持了一個多月後,她被招聘進了現在工作的卡西歐工廠,那時正好生產管理部要招聘文員一名,她就這樣開始了做小文員的工作。
之前與她一起去學習的班長卻沒有堅持得下來,后不了了之。多年以後羅憶很想找到這位在她出了校園以後,做工人時對自己多有照顧的人,可是卻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了,偶爾想起她仍覺得有些可惜。
那時候一起工作的女孩,多數都年齡差不多,大家也沒有利益衝突,彼此之間相處的很融洽。
但從那之後,準確的說從羅憶開始做小文員以後,她漸漸開始感受到了利益衝突,隨著自己年齡越來越長,她發現曾經人與人之間的簡單,不知何時早已被各種虛偽虛假而掩埋,而那些簡單的歲月最終只能在回憶里找尋。
她也變了,被人痛罵一頓也能笑臉相迎,明明心裡厭惡,臉上卻是虛假的媚合;明明知道被忽視,卻也擠破腦袋的使出渾身解數,證明自己的存在;只有在遠離人群時她才覺得自在,才可以做沒有畫皮沒有戴面具的自己……
快下班時,羅憶收到了李夏的信,那時雖然手機已經較為普遍,但是寄信的溝通方式,還有些生存氣息,並未完全消亡。
那一年羅憶第一次知道順豐這個快遞行業領頭軍,儘管它已經成立了好幾年,但之前在家鄉她完全不知道快遞這個新生行業。
快遞行業在那時,還是相對陌生的行業,卻在後來不到三五年的時間裡風生水起,很多快遞公司成立,快遞代替了信件。
手機的革新,各類溝通軟體的出現,更是將信件這個古老而有情調的溝通與聯絡方式,徹底的釘在了歷史的舞台上。
這是一次科技的進步,縮短了聯絡彼此的時間,但卻增加了彼此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我們看似距離很近,其實卻相距千里萬里,相隔千山萬重,近的是時間的縮短、速度的增快,遠的卻是人心。
羅憶並沒有當時就打開,雖然有了電話有了手機,但是她仍然很喜歡這種書信交流的方式。每一筆一畫都傾注著一個人的用心與真誠,它傳遞的溫暖並不是一條消息通過電子媒介所能表達的。
下班時間到,工廠門口的下班的工人,說如潮水般湧出,一點也不為過。整個一片淺藍色的人渠,這是他們脫下無塵衣之後的工作服。
工業區里所有工廠工人的工作服基本都是同一款式同一顏色,只是胸前口袋上方的廠名標誌不同。
住得遠一點的騎單車或是摩托車,那時個電動車似乎還不多。
住得近就直接步行,然後人群在生活區四散開來,有的進入出租屋的各條小巷小道消失在出租樓層里;有的直接走入小餐館點上一碗三五塊就能飽的食物,當然不自己做飯的多數是十八九歲的女孩兒們,也有少數男孩;有的進入網吧通過聊天軟體與同學朋友或是陌生人聊聊天,那幾年騰訊軟體聊天再風靡不過。
這個工業區里,男女工人的比例大概是一比幾十或百,男工人少之又少,只有機修部門和倉庫會需要男工人,產品的製造全部是女工人,除了女性心靈手巧以外,還有就是女性比較好管理,所以通常情況下他們的生產線不招用男工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