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滄海橫流--順天張氏任意後人評說--張弘范豪怏天縱(9)
張世傑此舉有兩大失誤:一是放棄了對入海口的控制權,等於把戰爭的主動權拱手交給了對方;二是把千餘戰船貫以大索,結成水寨,雖然集中了力量,但卻喪失了機動性,相當於把宋軍暴露在敵人面前,任人攻打。***元將張弘范率水軍趕到,控制了崖山之南的人海口,又從北面和南面兩個側翼切斷了宋軍的所有退路。宋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在l0多天的防禦戰中,將士們只能以乾糧充饑,飲海水解渴,飲過海水的士兵嘔吐不止,戰鬥力嚴重削弱。
一個暴風雨的早晨,元軍對宋軍起總攻。元將李恆指揮水軍利用早晨退潮海水南流的時機,渡過平時戰艦難以渡過的淺水,從北面對宋軍動了一場突襲,到中午,北面的宋軍已被元軍擊潰。南面的元軍又在張弘范的指揮下,利用中午漲潮海水北流的時機,向宋軍動了另一次進攻。宋軍南北受敵,士兵身心疲憊,無力戰鬥,全線潰敗。戰鬥從黎明進行到黃昏,宋軍多艘戰艦被毀。張世傑見水師陣腳大亂,戰船為大索所連,進退不得,下令砍斷繩索,率10餘戰艦護衛楊太后突圍。
張世傑率帥船殺到外圍,見趙咼的御船過於龐大,被外舊的船隻阻隔在中間,無法突圍,便派小舟前去接應。當時天色已晚,海面上風雨大作,對面不辨人影,陸秀夫唯恐小船為元軍假冒,斷然拒絕來人將趙昺接走。張世傑無奈,只得率戰艦護衛著楊太后殺出崖門。宋軍敗局已定,陸秀夫知道已沒有逃脫的可能,便把自己的妻子兒子趕下大海,然後對趙昺說:\"事已至此,陛下當為國捐軀。德佑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趙爵身穿龍袍,胸掛玉璽,隨陸秀夫跳海自盡。官員、婦女、將士們也紛紛隨之跳海。
這是一場少見的殘酷戰役。結束時,海面上到處漂浮著屍體。文天祥此時正在崖山元營,親眼目睹了這一參狀,他在詩中寫道:\"羯來南海上,人死亂如麻。腥浪拍心碎,飆(biao)風吹鬢華。\"據記載,宋朝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10萬人!
陸秀夫負帝投海數天之後,他的屍體浮出海面,被鄉人收葬。元軍在清理戰場的時候,現一具身穿黃衣的幼童屍體,身上帶有金璽,上書\"詔書之寶\"四字,送交張弘范,經確認是趙禺所帶玉璽。張弘范再派人尋找趙爵屍體時,已下落不明。
張世傑帶著楊太后衝出重圍。聽到趙罱的死訊后,楊太后痛哭,投水自盡。張世傑收拾殘部,逃亡海上,突遭暴風雨,張世傑仰天大呼:\"我為趙氏已經盡心儘力-,一君亡,又立一君,如今又已亡矣。今遭逢大風,不知天意如何?若老天不要我存復趙氏,就讓大風吹翻我的船吧!\"話語剛落,狂風大作,船便沉於海中。數天內海上浮屍幾萬具,相傳張世傑遺體漂流到黃楊山畔為當地人收殮,至今張世傑墓仍保存完好。
張世傑和文天祥相比,一個因在前線出生入死而成為了抗蒙名將,另一個因寫詩和自盡而變成了英雄,二人都是南宋末年的名臣,都企圖依靠犧牲自己來挽救將傾的大廈,從本質來說他們是一樣的。然而到了後世,二者的\"待遇\"卻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今,文天祥早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後人對其生平和事迹雖不能盡述其詳,但只要提及他的名字,多數人心中都會出現\"英雄\"二字,而他的《正氣歌》和《過零丁洋》也成為愛國主義名篇被後世所傳頌;可提到張世傑時,沒有多少人知道他是誰,以及他做過什麼。從一般的史料記載來看,文天祥在抗擊蒙古南下的過程中,值得稱讚的多為精神方面的東西,而他的實際戰績是比較糟糕的。相比之下,張世傑作為名將,在抗擊蒙古入侵的戰鬥中戰功卓著,他率軍入衛,奪回廣德(今屬安徽)、溧陽(今屬江蘇)、平江(今江蘇蘇州)等城。直到最後,文天祥已經淪為蒙古軍隊的階下囚時,張世傑仍然率領著大宋水師為保護趙氏最後的血脈而頑強地戰鬥著。而論就義殉國,張世傑比文天祥還要早此。張氏的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