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功永遠青睞於強者(3)

3.成功永遠青睞於強者(3)

他為此撰寫了一篇頗具影響的論文。***他認為患病器官因為和病毒作鬥爭而使器官的功能不斷增強。假如有兩隻相同的器官,當其中一隻器官死亡后,另一隻器官就會努力承擔起全部的責任,從而使健全的器官變得強壯起來。

他在給美術學院的學生治病時又現了一個奇怪現象,這些搞藝術的學生的視力大不如其他行業的人,有的甚至還是色盲。阿費烈德便覺得這就是病理現象在社會現實中的重複,他把自己的思維觸角延伸到更為廣泛的層面。

在對藝術院校教授的調研過程中,結果與他的預測完全相同。一些頗有成就的教授之所以走上藝術道路,原來大都是受了生理缺陷的影響,缺陷不是阻止了他們,相反促進他們走上藝術道路。

阿費烈德將這種現象稱為\"跨欄定律\",即個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決於他們所遇到的困難的程度。作為家長,我們看到這裡是不是心生懷疑,怎麼壞了的東西反而更強大?不過請相信,這是科學研究所得的結論。困難是上天給的禮物,我們作為父母,何不放開庇護,讓孩子接受暴風雨的洗禮呢?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況並不容樂觀。由於種種原因,很多父母並不能放開保護孩子的雙手,過多地干涉著孩子的生活。孩子小時候,不讓孩子受到一點碰撞;長大點,父母還是為孩子操碎了心,什麼事都由父母來承擔。

其實,這樣做並不是好事。從表面上看,我們是愛孩子的,可是認真地說這是好心辦壞事,變相地害孩子。因為在生活中,磕磕碰碰的事並不少,孩子們需要學會去適度地嘗試,去忍受生活中的傷痛。一個磕傷的膝蓋可以痊癒,但是受到傷害的勇氣卻很難重新得到。父母應該懂得自己對孩子的過分保護將使得孩子害怕所有的事,認為自己缺乏能力。

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間去成長,去試驗自己的能力,去學會如何對付危險的局勢。不要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如果我們過多地做了,就剝奪了孩子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剝奪了他的自主和自信心。

做父母的常常是在自己狹小的視野中,在自己的羽翼下哺育著下一代。

而家庭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於:當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孩子可以自食其力地生存下去。即使孩子離開父母的幫助,自己也可以開創多姿多彩的未來。

無論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下,無論面臨多少挫折——公司查封、工廠倒閉、下崗、失業、被炒魷魚——都能夠不屈不撓地生存下去,這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吃點苦,受點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識奧秘,培養創造能力,而且有利於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

然而現實生活中,父母們的所作所為很令人深思:

孩子打破了別人東西,父母卻要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打個招呼,不用賠償了。省錢了,孩子卻丟掉了責任感!

孩子偷了東西,父母暗示孩子去撒謊,因為家醜不可外揚。面子是保住了,偷的行為卻得到了支持,撒謊也被進一步地強化!

孩子打了同學后,父母卻蠻不講理,恐嚇對方。孩子面前充當了強者,卻也教會了孩子霸道!

其實,肥沃和貧瘠都可以孕育生命,但肥沃孕育的生命嬌柔與脆弱,缺乏那種不屈不撓;而貧瘠中所孕育的生命堅韌且有毅力。即使生命有適合的土壤,也不能給它過分的溫暖,經風雨滌盪、歷艱苦劫難才是對生命的最愛。即使生長在最不適宜的地方,只要它拚命向下紮根,拚命吮吸大地母親的乳汁,終有一天會頂天立地、傲視蒼穹。

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最終是要讓孩子獨立面對風雨,讓孩子告別弱者的角色,這就需要讓孩子離開我們的庇護。只有把機會留給孩子,才能把成功留給孩子!走進華爾街的道路絕對不是一帆風順的,它需要孩子能夠自己承擔風險,沒有人會為孩子的失誤埋單。

試著給孩子增加一些\"考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華爾街規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華爾街規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成功永遠青睞於強者(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