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手起家(1)
※先掃小屋,后掃天下
胡雪岩(1823~1885),字光墉,原籍安徽績溪,寄籍浙江杭州。童年時代,因家中貧窮,無力支付他去讀私墊,他便在家中自學起來,時間長了,慢慢地粗通文墨。
30年代《上海半月》雜誌曾刊登胡雪岩曾孫胡亞光所寫的記述其曾祖父生平的《安定遺聞》,內中講到胡鹿泉曾召集家人說:\"欲興吾家,其唯順兒乎。吾私蓄二千五百餘金,今悉以賜順兒,使順兒將來有十而百、百而千倍之利益,則吾亦瞑目矣。\"從中可見,胡鹿泉頗有點商業頭腦,對長子胡雪岩寄予財致富、光大門楣的願望,這一方面固然與胡鹿泉有識人眼光有關,另一方面也從側面反映出幼時的胡雪岩已表現種種聰穎過人的素質。
胡鹿泉去世時,胡雪岩年紀尚小,家中雖有一點私蓄,但考慮養生送死,坐吃會山空。困於經濟條件,為了養家胡口,作為長子的胡雪岩經親戚推薦,進當地一家小錢莊當學徒。錢莊也稱錢鋪、錢店,是中國古代社會金融業的主要組成部分。鴉片戰爭以前,適應商口經濟展的需要,全國各地就有了錢莊。鴉片戰爭以後,隨著開埠通商,錢莊擴大了經營活動,通過調撥資金,起著促進商口流通的作用。錢莊內部分工大體有內場、外場、信房、庫房,等級極嚴,職員視上一級職司有無出缺而定升遷。胡雪岩進錢莊學生意,從掃地、倒尿壺等雜役干起,由於他誠懇、勤快、活絡,所以三年師滿,就立櫃檯,成了這家錢莊正式的夥計(營業員),後來,又獲得東家和\"大夥\"(相當於經理》的器重,分管\"外場\"。\"外場\"俗稱\"跑街\",主要從事聯絡客戶、放款和兜攬存款的業務。
在古代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只有讀書人才有機會蟾宮折桂、陞官財,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萬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原因就在此。然而,胡雪岩的家世和店館的社會地位決定了他不能沿科舉正途去躋身仕林,倒使他在仰人鼻息的生**驗中看透世態炎涼,這對他日後的生活和脾性起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胡雪岩雖不擅文墨,卻洞悉世故,練達人。
胡雪岩在錢莊當差之際,正當清廷遭受太平天國起義衝擊之時,軍費開支劇增,而財政入不敷出,為籌錢糧,政府開捐,公開賣官鬻爵。那時,杭州城裡,捐州、候補人員也多得很。他們花了錢、納了粟,就巴望放出去當個知縣、知府或道台,以便利用職權、搜刮民脂民膏,撈回買官本錢后筆橫財。但這些人當中,有的在候補期間已身無分文,有的雖然謀到了差使,上任之前卻也少不了上、下打點,所以,他們往往要到錢莊先借上一筆,作為官場\"投資\"。胡雪岩作為錢莊跑街,主要就是跑這些人的放貸生意。
王有齡(?~1861》,字雪軒,福建侯官人,幼年時跟隨父親來到浙江。後來,他父親死於任上,眷屬滯留浙江,難歸故里。王有齡雖在道光中葉就捐了浙江鹽運使,但沒錢進京。據陳代卿記載:有一天,錢莊跑街胡雪岩碰到王有齡,他見王生相不凡,卻窮困潦倒,便說道:看你不是平庸之輩,為啥落魄到這般地步?王有齡把自己的處境告訴了胡雪岩,胡問他需多少錢,王說需五百兩銀子,胡約王第二天到茶肆,邊品茗邊閑談,胡雪岩自稱剛好為東家收了一筆五百兩銀子的款子,叫王有齡拿去快快赴京圖個官職。王有齡不肯接收,說:\"此非君金,而為我用去,主者其能置君耶?吾不能以此相累。\"胡雪岩年紀雖輕,卻沉穩得很,他對王有齡分析:自己只有一條命,東家索去,反而收不回五百兩銀子,所以犯不著這樣做。他叫王有齡只管放心地把這些銀子拿去,只是希望王有齡得志后快快回返,不要忘了他。王有齡攜了銀子北上,在天津遇到故交何桂清侍郎(字叢山,1828~1862年)。此時,邂逅王有齡的何桂清為赴雲南省查辦事件的星使(皇帝的使者),神氣著呢。他勸王有齡不必進京,寫信介紹王去拜謁與他有私誼的浙江巡撫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