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五章都江堰(3)

17.第五章都江堰(3)

這便是道。

我認為,道教之道也就是水之道、天人之道、長生之道,因此也是李冰之道、都姜堰之道。道無處不在,但在都江堰卻作了一次集中呈現。

因此,都江堰和青城山相鄰而居,互相映襯,彼此佐證,構成了一個研修中國哲學的最濃縮、最天然的課堂。

那天我帶著都江堰的渾身水氣,在青城山的山路上慢慢攀登,靜靜感悟。忽見一道觀,進門小憩。道士認出了我,便鋪紙研墨,要我留字。我當即寫下了一副最樸素的對子:

拜水都江堰,

問道青城山。

我想,若能夠讀懂都江堰的千年奇迹,又能把「拜水」和「問道」這兩件事當做一件事,那麼,也就領悟了中華文化的一大秘密。

最近一次去都江堰,驚奇地現,路邊幾千條標語都是這副對子,連手初的應接鈴聲都是它。我突然有點惶恐,忘了那天匆忙寫下的那十個毛筆字的書法水準如何——什麼時候,好好地重寫一遍吧。

點評一:

李冰的都江堰彷彿就在等待作者的到來。他對這項水利工程的體會與總結,令無數文人騷客的浮泛筆觸黯然失色。「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他把對中華文化的敬仰貫穿在文化苦旅的字裡行間。(老愚)

點評二:

兩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經受住了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嚴峻考驗。越過浩渺時空,讓人再次感念李冰的不世功勛。都江堰旁近道教聖地青城山,作者由拜水而問道,指出此地為「研修中國哲學的最濃縮、最天然的課堂」,繼而「領悟了中華文化的一大秘密」。這就由問道而悟道了,誠不虛此行。(馬策)

點評三:

讀完本文,對作者曾說的「我現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總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較深腳印的所在,說明我心底的山水並非是自然的山水,而是一種『人文的山水』」理解更深刻了。

寫都江堰的壯觀景色,盛讚李冰父子,作者立足於現代,對歷史人物與事件進行審視,縱橫捭闔,這是作者「人文山水」的精神再現。寫青城山為道家聖地,意在讚美李冰父子的「得道」,意在昭告世人道生萬象,諸事均有其道。

(廖國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摩挲大地(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摩挲大地(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7.第五章都江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