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第十二章山莊里的背影(8)
承德避暑山莊,名為消夏休憩之所,實為康熙大帝鞏固邊境的前哨。***康熙治理國家高超的一面,表現在親近漢文化、和解漢儒,以化解反清復明危機,使中原節士尊王攘夷的民族主義怒火慢慢熄滅。中原士人投入清廷懷抱,標誌著民族主義對國家主義的認同。但是到1927年,王維在頤和園投湖自盡,實為對清朝所代表的最後的古典文化的殉節。文化乃國家的精神儀錶,文化人(士人或知識分子)可以像王國維那樣堅持「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也可以被國家主義徹底軟化、臣服。(馬策)
點評三:
本文以「背影」——承德避暑山莊為依託,以清代政治功業與文化生態的關聯為經,以與之相關的史實、明清兩朝的對照以及作者的體悟為緯,交織成一幅內涵豐贍、視點多元的立體的歷史文化畫卷。關於帝王,作者濃筆重墨於康熙。不僅寫康熙不修長城、重視學問、開放海禁,也曆數康熙狩獵之豐,意在稱道其建立在身體強健之上的精神強健;雍正的作為在承續,也在蓄勢;乾隆是座高峰,也是個分水嶺;至於後來的幾位,則多手足無措,其中咸豐帝竟把象徵其先祖康熙功績與驕傲的避暑山莊當成了避難所。至此,群像畢現,毀譽倶呈,我們心底從埋下的歷史緒和民族緒,該有了一番過濾、一份去留。
本文從世俗的感阻隔著筆,以大師的殉葬文化作結,擯棄截取文化斷面的線性方式,選擇對文化作通體的理性觀照,著力表現政治與文化的「生死與共」。當年滿漢兩族由勢不兩立走向思想、文化上的認同與兼容,而當政治功業灰飛煙滅之後,具有驚人的文化韌度的知識分子竟用生命來祭奠它,以致為王朝打下句點的竟是「文質彬彬的凄怨靈魂」。(傅應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