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京族概況(1)
族稱族源
京族是一個跨境民族。在國外,它是越南的主體民族,越南語稱為ng??ikinh,即京人,也稱為越族(越南語:ng??ivi?t),占越南總人口的86%,是狹義上的越南人;在國內,它是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
「京族」是自稱。為何稱「京」?究其起源,大致有二:京族者,與京城有關之族群也。棲息於紅河三角洲地區的駱越人,經過千百年的展,創造了較為達的文明,建立起了自己的都城。其都城多次易名,曾稱為中京、上京、東京等。由於他們居住在京畿一帶,經濟文化有別於周邊的的寨人和蠻人,因此自稱「京人」[范宏貴:越南的主體民族京族,載《中國民族報》,2004年7月2日;駱毅:「京族」和「越族,載《(香港)語文建設通訊》,2006年8月,第84期。]。把自己的城邑稱為「京都」,這是在交趾(古代越南的稱呼)脫離中國取得獨立的十世紀之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據越史傳說,越南肇封疆之君是炎帝神農氏的三世孫帝明之子,封涇陽王,號赤鬼國。涇陽王和洞庭君的女兒生子封為貉龍君,就是百越的始祖,史稱甌貉國,即越南史上最早的朝代鴻龐朝。涇陽王之後所以自稱「涇人」,「涇」與「京」同音,這就是「京人」的由來。這個涇陽王傳明顯是模仿我國唐傳奇故事《柳毅傳》中的內容,所以由「涇人」而來的「京人」之稱不會早於公元九世紀。
國內外學術界對京族的源流有以下幾種不同看法:土著說,主張京族即越南族是土生土長的;神農後裔說;源於印度說和百越族說。百越族說是目前學界的大部分學者主張的觀點,但是在一些具體問題上爭論頗多。近年來,通過比較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學者們認為越南語中有大量與南亞語系孟高棉語同源的基本辭彙,而且語法結構與孟高棉語基本相同,並參考了語社會歷史等況,傾向於認為越南語屬於南亞語系越芒語族,有學者據此認為京族屬於孟高棉民族中的一部分。也有認為,京族族源不是直接源於百越族,而是以澳大利亞尼羅格人血緣為主的新的民族。還有學者認為京族是以駱越為主體並在歷史展過程中吸收了周圍的占人、孟高棉人、漢族等不同民族,到十世紀以後融合成了一個單一民族。緣於京族的族源是多元的,在文化上深受中原漢文化的影響,與此同時也受到臨近的占人和高棉人文化的影響,因此,京族的文化呈現出一種七彩斑斕般的多元合一的複雜性,這也是造成學術界在其族源問題上的看法不一的原因之一。[徐傑舜、韋小鵬:《嶺南民族源流研究述評》,載《廣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3期。]
學術界眾說紛紜,但越南的主體民族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似乎不太認「京族」這一稱呼。例如1977年7月3日河內《**》署名「江山」的一篇文章說:「『京』族這個詞不知從何而來,它既沒有歷史根據,又沒有普及全國各地的意義。」[轉引自駱毅:「京族」和「越族,載《(香港)語文建設通訊》,2006年8月,第84期。]國際上多把越南的主體民族稱為「越族」,因此「京族」一般況下指的是中國的京族。本書如無特別說明,「京族」均指中國的京族。
京族是16世紀從越南塗山、吉婆(譯音)等地遷到中國廣西的。1953年中南民委和廣西民委聯合調查時,曾在京族聚居的「三島」(即山心、巫頭、澫尾三個島嶼,後來填海造田成為半島,但習慣仍稱「三島」)現一批珍貴文物,這些文物材料中有一份清光緒元年(1875年)訂立的鄉約,其中有「承先祖父洪順叄年貫在塗山,漂流出到……立居鄉邑,壹社貳村,各有亭祠」的記載。「洪順」是越南在16世紀后黎王朝的年號,而洪順三年即公元1511年,相當於我國明朝武宗正德六年。由此可以看出,最早遷來的這一部分京族至少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另據被認為是最早遷來的劉、阮兩姓族人追述,他們的始祖原住在越南吉婆,后遷至越南塗山沿海以打魚為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在北部灣追捕魚群來到巫頭島,看見島上荒無人煙,周圍又有較好的漁場,便決定在此地定居,至今約有十六七代了。若以每代25年計算,至今至少也有四百多年,這與鄉約中的記載是相符的。近年來一些學者從一些民俗事相推斷京族最早遷入的時間不應晚於陳朝(1226—1400)[黃海云:駱越、越族、京族考略,載黃有第主編《京族文化的傳承與展》,第132-133頁,廣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