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十章京族有影響的文化人物(4)
l978年他被平反恢復工作后,創作進入**期。當年11月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短篇小說集《椰風蕉雨》,除了兩篇散文外,共收入9個短篇小說:《椰風蕉雨》、《夏朗》、《紅林朝暉》、《舉旗人》、《金色的道路》、《夜走紅泥嶺》、《紅小鬼與黑少佐》、《姨母》、《除蟲菊》等。其中《夜走紅泥嶺》於1981年獲得了全國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優秀獎。
l979年5月李英敏調任**中央宣傳部文藝局副局長,1981年升為局長,主要從事群眾文化的領導工作。他不僅忙於政務,還忙於文藝創作。如報告文學《五月的鮮花》、《五指山上飄紅雲》、《紅樹林里的戰鬥》、《椰島英風》,出版電影文學劇本《夏朗》、《南國紅豆集》(與陳殘雲合著)和報告文學集《五月的鮮花》等。短篇小說《夜走紅泥嶺》、報告文學《五指山上飄紅雲》等4篇均獲1979年中國作家協會、中央民委優秀作品獎;《群眾文化論文集》獲文化部群眾文化學會榮譽獎,論文集《群眾文化大好春光》獲1984年文化部特別榮譽獎。《五指山上飄紅雲》於l986年獲得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評獎的優秀報告文學獎。長篇紀實文學《椰島英風》獲1987年廣西銅鼓獎。
1985年,68歲的李英敏從北京離休,回到廣西南寧定居。但他仍然筆耕不輟。創了作《馮白駒的故事》、《趙司馬仔》、《走出大森林》,以海南女英雄劉秋菊為原型創作的小說《紅樹林傳奇》等等。他還寫了一本《奮戰二十三年海南島》和一本傳記文學《椰島英風》,主編了兩輯《珠鄉人物誌》,還出版《李英敏作品選》等,為家鄉編寫縣誌、黨史資料,並集資修建烈士碑、紀念館等,熱心公益事業。
李英敏戰鬥的一生,歷任廣東合浦**地下黨支部書記、區委書記、縣委宣傳部部長及特派員,六萬山粵桂邊地區抗日游擊隊指揮員、政委,海南瓊崖縱隊、區黨委宣傳部長,《海南黨報》主編,新華社海南分社社長,北京中央電影局支部書記、局長,文化部社文局第一副局長,國家群眾藝術館館長,**中央宣傳部文藝局局長(副省待遇)。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影協理事,中國群眾文化學會副會長,廣西文聯第三屆名譽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黨組副書記、書記處書記。正是豐富的生活積累,寵辱不驚的個人經歷和執著的創作心態,成就了李英敏作為京族作家在京族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蘇維光(1931—1999。2),澫尾島人,京族民間歌手、詩人、作家、京族文學與文化的整理者,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廣西作家協會會員。其家庭文化氣息較濃,其父是蘇錫權。他從小喜愛唱歌,由於文化素質較高(高中畢業),因而他能編會寫。后被保送到廣東省民族學院學習。他深入京族三島,搜集了大量的民歌和民間故事。1979年出席了全國民間歌手、詩人座談會。1983年,他創作的民歌《京族三島的今昔》獲廣西屆少數民族創作優秀作品三等獎。1988年,他與人合編的《京族民間故事選》獲廣西屆民間文學優秀成果獎。1987年獲得「廣西民間歌手」稱號。歷任**江平鄉委員會副書記、防城各族自治縣文化局副局長、防城各族自治縣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他出身於漁民家庭,熟悉京族漁民生活和京族民間文學,鑽研京語民歌格律,與裴永彬合寫《京族民歌格律》;與阮成珍、裴永彬、符達升、過偉合寫《京族婚禮與婚禮歌》歌詞;與過偉合寫《京族唱哈節》、《京族獨弦琴》、《京族海上漁業生產與海歌》等。
蘇維光創作的詩歌多為民歌體,他是京族第一個用筆寫詩的詩人,是京族有史以來第一個把口頭文學變成書面文學的人。蘇維光作為新中國「翻身得解放」的京族漁民詩人,在那個年代多寫短小詩歌,詩作多為配合具體「中心工作」而作。其中比較有審美價值的有《京族民歌選》中的《擲木葉》、《滿園春·舞花棍》等短詩。表於20世紀70年代的敘事長詩《石花》,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長詩通過京族漁家女石花和翠珠姑嫂倆的對比描寫,在嫂子翠珠「落後」、「保守」的襯托下,塑造了石花「戰惡浪、奪豐收」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