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建築雜錄(30)

30.建築雜錄(30)

這殿斗拱俱用單拱,泥道單拱上用柱頭枋四層,各層枋間用斗墊托。***闌額狹而高,上施薄而寬的普拍枋。角柱上只普拍枋出頭,闌額不出。平柱至角柱間,有顯著的生起。梁架為普通平置的梁,殿內因黑暗,時間匆促,未得細查。前殿因深兩間,故在四椽栿上立童柱,以承上檐,童柱與相對之內柱間,除斗拱上之乳栿及葵牽外,柱頭上更用普拍枋一道以相固濟。

按衛聚賢《晉祠指南》,稱聖母廟為宋天聖年間建。由結構法及外形姿勢看來,較《營造法式》所訂的做法的確更古拙豪放,天聖之說當屬可靠。

獻殿獻殿在正殿之前,中隔放生池。殿三間,歇山頂。與正殿結構法手法完全是同一時代同一規制之下的。斗拱單拱五鋪作;柱頭鋪作雙下昂,補間鋪作單杪單下昂,第一跳偷心,但飾以小小翼形拱。正面每間用補間鋪作一朵,山面唯正中間用補間鋪作。柱頭鋪作的雙下昂,完全平置,后尾承托梁下,昂嘴與地面平行,如正殿的昂。補間則下昂后尾挑起,耍頭與令拱相交,長長伸出,斫作昂嘴形。兩殿斗拱外面不同之點,唯在令拱之上,正殿用通長的挑檐枋,而獻殿則用替木。斗拱后尾唯下昂挑起,全部偷心,第二跳跳頭安梭形「拱」,單獨的昂尾挑在平榑之下。至於柱頭普拍枋,與正殿完全相同。

獻殿的梁架,只是簡單的四椽栿上放一層平梁,梁身簡單輕巧,不弱不費,故能經久不壞。

殿之四周均無牆壁,當心間前後辟門,其餘各間在堅厚的檻牆之上安直欞柵欄,如《營造法式》小木作中之叉子,當心間門扇亦為直欞柵欄門。

殿前階基上鐵獅子一對,極精美,筋肉真實,靈動如生。左獅胸前文曰「太原文水弟子郭丑牛兄……政和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座後文為「靈石縣任章常柱任用段和定……」,右獅字不全,只余「樂善」二字。

飛梁正殿與獻殿之間,有所謂《飛梁》者,橫跨魚沼之上。在建築史上,這「飛梁」是我們現在所知的唯一的孤例。本刊五卷一期中,劉敦楨先生在《石軸柱橋述要》一文中,對於石柱橋有詳細的申述,並引《關中記》及《唐六典》中所記錄的石柱橋。就晉祠所見,則在池中立方約30厘米的石柱若干,柱上端微卷殺如殿宇之柱;柱上有普拍枋相交,其上置斗,鬥上施十字拱相交,以承梁或額。在形制上這橋誠然極古,當與正殿獻殿屬於同一時期。而在名稱上尚保存著古名,謂之飛梁,這也是極罕貴值得注意的。

金人獻殿前牌樓之前,有方形的台基,上面四角上各立鐵人一,謂之金人台。四金人之中,有兩個是宋代所鑄,其西南角金人胸前鑄字,為宋故綿州魏城令劉植……等於紹聖四年立。像塑法平庸,字體尚佳。其中兩個近代補鑄,一清朝,一民國,塑鑄都同等的惡劣。

晉祠範圍以內,尚有唐叔虞祠,關帝廟等處,匆促未得入覽,只好俟諸異日。唐貞觀碑原石及後代另摹刻的一碑均存,且有碑亭妥為保護。

山西民居

門樓山西的村落無論大小,很少沒有一個門樓的。村落的四周,並不一定都有圍牆,但是在大道入村處,必須建一座這種紀念性建築物,提醒旅客,告訴他又到一處村鎮了。河北境內雖也有這種布局,但究竟不如山西普遍。

山西民居的建築也非常複雜,由最簡單的穴居到村裡深邃富麗的財主住宅院落,到城市中緊湊細緻的講究房子,頗有許多特殊之點,值得注意的。但限於篇幅及不多的相片,只能略舉一二,詳細分類研究,只能等待以後的機會了。

穴居穴居之風,盛行於黃河流域,散見於河南,山西,陝西,甘肅諸省,龍非了先生在本刊五卷一期《穴居雜考》一文中,已討論得極為詳盡。這次在山西隨處得見;穴內冬暖夏涼,住居頗為舒適,但空氣不流通,是一個極大的缺憾。穴窯均作拋物線形,內部有裝飾極精者,窯壁抹灰,乃至用油漆護牆。窯內除火炕外,更有衣櫥桌椅等等傢具。窯穴時常據在削壁之旁,成一幅雄壯的風景畫,或有穴門權衡優美純凈,可在建築術中稱上品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林徽因經典全集(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林徽因經典全集(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0.建築雜錄(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