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建築雜錄(36)
故宮三大殿
北京城裡的故宮中間,巍然崛起的三座大宮殿是整個故宮的重點,「紫禁城」內建築的核心。以整個故宮來說,那樣莊嚴宏偉的氣魄;那樣富於組織性,又富於圖畫美的體形風格;那樣處理空間的藝術;那樣的工程技術,外表輪廓,和平面布局之間的統一的整體,無可否認的,它是全世界建築藝術的絕品,它是一組偉大的建築傑作,它也是人類勞動創造史中放出異彩的奇迹之一。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為我們這「世界第一」而驕傲。
三大殿的前面有兩段作為序幕的布局,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段,由**,經端門到午門,兩旁長列的「千步廊」是個嚴肅的開端。第二段在午門與太和門之間的小廣場,更是一個美麗的前奏。這裡一道弧形的金水河,和河上五道白石橋,在黃瓦紅牆的氣氛中,北望太和門的雄勁,這個環境適當地給三殿做了心理準備。
太和、中和、保和三座殿是前後排列著同立在一個龐大而崇高的工字形白石殿基上面的。這種台基過去稱「殿陛」,共高二丈,分三層,每層有刻石欄杆圍繞,台上列銅鼎等。台前石階三列,左右各一列,路上都有雕鏤隱起的龍鳳花紋。這樣大尺度的一組建築物,是用更宏大尺度的庭院圍繞起來的。廣庭氣魄之大是無法形容的。庭院四周有廊屋,太和與保和兩殿的左右還有對稱的樓閣,和翼門,四角有小角樓。這樣的布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常見於美麗的唐宋壁畫中。
三殿中,太和殿最大,也是全國最大的一個木構大殿。橫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外有廊柱一列,全個殿內外立著八十四根大柱。殿頂是重檐的「廡殿式」瓦頂,全部用黃色的琉璃瓦,光澤燦爛,同藍色天空相輝映。底下彩畫的橫額和斗拱,朱漆柱,金瑣窗,同白石階基也作了強烈的對比。這個殿建於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已有三百五十五歲,而結構整嚴完好如初。內部滲金盤龍柱和上部梁枋藻井上的彩畫雖稍剝落,但仍然華美動人。
中和殿在工字基台的中心,平面為正方形,宋元工字殿當中的「柱廊」竟蛻變而成了今天的亭子形的方殿。屋頂是單檐「攢尖頂」,上端用滲金圓頂為結束。此殿是清初順治三年的原物,比太和殿又早五十餘年。
保和殿立在工字形殿基的北端,東西闊九間,每間尺度又都小於太和殿,上面是「歇山式」殿頂,它是明萬曆的「建極殿」原物,未經破壞或重建的。至今上面童柱上還留有「建極殿」標識。它是三殿中年壽最老的,已有三百三十七年的歷史。
三大殿中的兩殿,一前一後,中間夾著略為低小的單位所造成的格局,是它美妙的特點。要用文字形容三殿是不可能的,而同時因環境之大,攝影鏡頭很難把握這三殿全部的雄姿。深刻的印象,必須親自進到那動人的環境中,才能體會得到。
北海公園
在二百多萬人口的城市中,尤其是在布局謹嚴,街道引直,建築物主要都左右對稱的北京城市,會有像北海這樣一處水闊天空,風景如畫的環境,據在城市的心臟地帶,實在令人料想不到,使人驚喜。初次走過橫亘在北海和中海之間的金鰲玉橋的時候,望見隔水的景物,真像一幅畫面,給人的印象尤為深刻。聳立在水心的瓊華島,山巔白塔,林間樓台,受晨光或夕陽的渲染,景象番茄特殊,湖岸石橋上的遊人或水面小船,處處也都像在畫中。池沼園林是近代城市的肺腑,藉以調節氣候,美化環境,休息精神;北海風景區對全市人民的健康所起的作用是無法衡量的。北海在藝術和歷史方面的價值都是很突出的,但更可貴的還是在它今天回到了人民手裡,成為人民的公園。
我們重視北海的歷史,因為它也就是北京城歷史重要的一段。它是今天的北京城的源地。遠在遼代(十一世紀初),瓊華島的地址就是一個著名的台,傳說是「蕭太後台」;到了金朝(十二世紀中),統治者在這裡奢侈地為自己建造郊外離宮:鑿大池,改台為島,移北宋名石築山,山巔建美麗的大殿。元忽必烈攻破中都,曾住在這裡。元建都時,廢中都舊城,選擇了這離宮地址作為他的新城,大都皇宮的核心,稱北海和中海為太液池。元的三個宮分立在兩岸,水中前有「瀛洲圓殿」,就是今天的團城,北面有橋通「萬歲山」,就是今天的瓊華島。島立太液池中,氣勢雄壯,山巔廣寒殿居高臨下,可以遠望西山,俯瞰全城,是忽必烈的主要宮殿,也是全城最突出的重點。明毀元三宮,建造今天的故宮以後,北海和中海的地位便不同了,也不那樣重要了。統治者把兩海改為游宴的庭園,稱作「內苑」。廣寒殿廢而不用,明萬曆時坍塌。清初開闢南海,增修許多庭園建築,北海北岸和東岸都有個別幽靜的單位。北海面貌最顯著的改變是在一六五一年,瓊華島廣寒殿舊址上,建造了今天所見的西藏式白塔。島正南半山殿堂也改為佛寺,由石階直升上去,遙對團城。這個景象到今天已保持整整三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