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三序幕:東京大搜捕(1)
1945年9月11日,麥克阿瑟布一號逮捕令,下令開始分批逮捕被指控的數十名戰犯,東條英機等39人批被宣布為甲級戰犯嫌疑犯,東京大搜捕開始了。***
批逮捕令中的39人,有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27名日本戰犯,還有12名非日本戰犯,包括3名德國人,3名菲律賓人,2名澳大利亞人,緬甸、荷蘭、泰國和美國各1人。他們因為協助日本為虎作倀而受到逮捕。但是,後來由於其中一些人不夠甲級戰犯資格,或被所屬國堅決要求引渡,以及審判的技術障礙等原因,這些非日本戰犯在法庭正式開始審判前便全部被釋放或引渡回國。第一批被批捕的一些戰犯並不夠甲級戰犯標準,來源龐雜,數量雖多,但難免顯得倉促。
11月19日,麥克阿瑟布第二號逮捕令,原陸軍大臣荒木貞夫、原相小磯國昭等11名戰犯被捕。這一批戰犯以他們的地位之高,罪責之重,大都夠得上甲級戰犯或主要戰犯標準,顯然經過慎重考慮才逮捕的。這批批捕的戰犯除了已經自殺的本庄繁和重病的松岡洋右外,都在逮捕令布十天內自動報到投案並攜行李入獄。
12月2日,布第三批戰犯逮捕令。此次共59名戰犯,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長期騎在日本人民頭上的社會「知名人士」,包括兩位前相平沼騏一郎、廣田弘毅等,其範圍涉及日本軍界、政界、外交界、企業界、論家以及一般認為不可侵犯的皇族成員,在日本戰犯中具有廣泛代表性,其中的一些人的罪行也達到了甲級戰犯的標準。這一批被捕的83歲的日本新聞界耆宿德富豬一郎在邁著老態龍鐘的步伐投案時,還做了一中文詩,在當時日本頗為傳誦一時。詩曰:「血淚為誰振,丹心白違。滄桑轉瞬變,八十三年非。」
16日,近衛文、木戶幸一等9名戰犯被列入第四批逮捕名單。其中以近衛和木戶的被捕在當時日本引起轟動。近衛曾經擔任過三任日本相,木戶則是皇室宮內廳長。
上面三次逮捕的戰犯全部是日本戰犯。
在東京大搜捕開始后,那些昔日橫行一時的日本軍國主義骨幹分子頓時感到他們為之奮鬥的「事業」徹底失敗了,他們自知自己罪孽深重,將難逃正義的審判和懲罰,在絕望之際,一些嫌疑犯選擇自殺結束自己罪惡的一生。
早在日本戰敗投降前,原陸軍大臣阿南惟幾自殺。1945年9月11日,東條英機上演了自殺未遂的鬧劇,同一天,原日本參謀總長杉山元,在未被列入戰犯名單之前,在位於東京牛區的總司令部用手槍子彈擊太陽穴自殺,他的妻子啟子聞訊后,在世田谷家裡用短刀插入心臟自殺。11月20日,本庄繁接到姨侄女良秀子——麥克阿瑟的日本秘書的報訊,即在東京青山區舊陸軍大學輔導本部理事長辦公室服氰化物自殺了。本庄繁的自殺在當時的日本人眼中看來是一件「壯舉」。他死後備有兩份遺書,並題有「誠以貫」三個字。1945年12月16日凌晨,為逃避法庭起訴,對日本動戰爭負有重要責任的近衛文自絕於世。近衛曾經擔任過三任日本相,但他不是軍閥出身,沒有直接參加動太平洋戰爭,在日本戰敗后自己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形象不至於太壞,一度還躍躍欲試圖謀在日本政壇東山再起。近衛的不自量力引起盟國的普遍不滿,在一系列批評和打擊下,近衛的野心徹底破滅。在得知盟軍決定逮捕他后不久在家服毒自殺。此外,相繼自殺的還有對戰爭負有重要責任的原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原台灣總督安藤利吉、原厚生省大臣小泉親彥、原文部省大臣橋本邦彥、原海軍軍令部次長大西瀧次郎等人。
由於麥克阿瑟身邊日本秘書泄密,幾個惡魔提前自殺,引起各國對美國佔領軍不滿,紛紛要求美國佔領軍加強對戰爭嫌疑犯的看管,務必使這些惡魔在法庭接受審判。此後,美軍加強了對戰犯們的管理,遏止了戰犯們自殺的浪潮。
除了少數戰犯被捕前自殺外,大多數戰犯被順利逮捕關押進監獄,其中很多人還是自己來到監獄投案。這些昔日的戰爭惡魔束手就擒,也不忘了給自己「理論」一番。在第一批逮捕名單中名列第二的原海軍大臣島田繁太郎的「理論」代表了戰犯的普遍心態。他說:「本人自編入預備役后,即以在野之身冀望勝利,以迄終戰。惟大詔渙以後,閉門思過,其間亦曾有意割腹,以謝天下。乃聖上有須忠誠履行《波茨坦宣》之聖旨,遂苟延性命,以迄至今。本人列為戰犯受拘,早在意料之中。惟上無以對天皇,下無以對國民,斯為愧爾!」動戰爭時一派毫無畏懼的「勇士」模樣,待到戰敗后,這些曾經命令自己下屬自殺,或者將某些戰敗自殺的下級軍官或士兵作為軍隊榜樣加以宣揚的大惡巨奸們,此時卻以「意料之中」、「忠誠聖旨」為借口苟延殘喘,讓世人更加清醒的認識了他們的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