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章 張老太太
要不是都是一個村兒住著,韓喜真不想提醒顧長鎖。
顧長鎖抬手了真不是想打李向南,有李村長在,他還真不敢。
他是想把李向南拉走。
但是他這個拉走肯定是很不客氣的。
顧長鎖:「我怎麼能打她?但是……」
韓喜一揮手,張杏兒就被拖進了大辦公室。
進來這裡張杏兒立刻就不敢喊了。
顧長鎖看著媳婦兒被拖進去,他急得要命。
李向南冷冷的看著他。
顧長鎖不知道為啥有點害怕。「向南!你大嫂她錯了,她下回肯定不敢了……」
李向南:「你以為她就是罵了我兩句嗎?
你真的不知道她做了什麼嗎?
她要為她的行為付出代價!」
顧長鎖:「她,她做了啥?」
李向南從窗子里看見張杏兒被拖到了前面。
批評誰教育誰,一般都有人會提前先講述她的錯誤。
李村長都讓知青先幫著寫稿子。
知青們比較有文化,說話都是一套一套的。
一個女知青先指責了張杏兒。
然後就闡述她的罪行。
她好逸惡勞啊,回家等著婆婆伺候了什麼的。
不孝順婆婆,辱罵小姑子等等。
現在,李向南都覺得張杏兒也算個人物了。
她站在台上痛哭流涕,她說她家裡的事她家人最知道。
讓她公公婆婆還有小姑子丈夫出來說句話。
她平時什麼時候做這樣的事了?
顧父想偏袒她,站在那裡喃喃不語。
李母真的是氣得要命。
她難道現在指證張杏兒?那家裡的日子還能過嗎?
顧長鎖還不得恨她一輩子。
畢竟李母還沒打算離婚,這年齡哪有人輕易會離婚呢?
李向南大步走進去:「偉人曾教導我們要實事求是。
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的錯誤,看來你一點也沒有認識到!」
張杏兒:「向南,我錯了!
我知道周平家庭好人也好,可是你太小了,把你介紹給他根本就不行,人家也不會同意的。
翠華比你大……」
張杏兒這是打算敗壞李向南的名聲。
李向南才14歲啊。
李母也聽出來了,她真是忍不住了,衝上前去就給了張杏兒一個耳光。
在這種場合受教育的人被打了是沒有人會拉架的,沒有人會阻止。
「張杏兒!今天讓大家指正你的錯誤,是因為覺得你這個同志還有救,想讓你提高你的思想覺悟。
你看看你,在這裡又哭又嚎的,哪有認識到一點自己的錯誤!
李村長,我看接下來幾天的大會,她都應該接受教育!」這個突然站起來說話的是婦女主任周小蘭。
李向南看向周小蘭。
看樣子年紀不到40,30多的樣子。
趙小蘭是婦女主任,雖然只是個小領導,但也比普通婦女要穿得利索。
昂首挺胸的,有那麼一點點當幹部的味道。
她慷慨激昂的數落張杏兒的不對。
數落完了張杏兒又檢討自己工作沒做到,才讓村裡發生了這種不尊重婆婆欺負小姑的事兒。
有些事情如果不拿出來說,就是非常平常的一件小事,要是在大會上說起來,那就是上綱上線的。
張杏兒這時候真的害怕了,不敢再說什麼了。
周小蘭在她的眼裡畢竟是個官。
周小蘭這麼做,肯定是賣李村長的面子。
要是讓李母或者是李向南出來說張杏兒的錯誤。
那他她們以後的日子,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就不好過。
現在她來做這個惡人。
周小蘭是好意,李向南領情。
但是她現在就不想憋屈著活著。
死過一回的人了,張杏這樣的還不至於讓她害怕。
等周小蘭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完事之後,李向南就站出來了。
李向南:「我願意做一個實事求是的人。
顧長鎖,我問你,在張杏兒要被帶進大辦公室的時候,她都說了什麼?」
顧長鎖哪敢這個時候實事求是啊!他要是如實的說了,張杏兒是不是會更慘啊?
李向南:「看來顧長鎖同志不能實事求是,而且還打算包庇他的妻子。
你這種思想覺悟不行啊!
當時張杏兒是怎麼罵人的,不是只有你在場,你想隱瞞過去,不可能的!」
李向春:「你現在說出來就是你勇於檢舉。
要是不能實話實說,你就是包庇!」
李向南其實就是想說這話,李向春幫她說出來了。
韓喜從前面走下來,直接把顧長鎖拽到前面。
顧長鎖要是如實檢舉,參與到教育張杏兒的行動中,他就能沒事。
他要是想包庇,今天被教育的人又會多了一個。
不用顧長鎖添油加醋,就是把張杏兒剛才罵人的話,如實的說出來,張杏兒今天就得不了好。
有他丈夫作證,她被檢舉的事情就落實了。
顧長鎖不敢不說實話。
兩個民兵再加上韓喜都看著他呢……
都到這個時候了,張杏兒在大辦公室門口就敢罵婆婆和小姑子。
這也是夠囂張的了。
村裡有幾個年紀大的老太太,原來那家裡的規矩可真是一絲不苟的。
她們看不慣現在的規矩,兒媳婦你敢頂嘴,你敢讓婆婆幹活……
她們就算是看不慣也不敢說。
今天可下逮到這樣的機會了。
她們輪流上前把張杏兒罵的抬不起頭來。
李向南對這幾個老太太真是刮目相看。
這時候上前去批評別人,是不可以說髒話罵髒話的。
這幾個老太太就是一句髒話不說,還把人罵個狗血淋頭。
她們激動之處肯定要打幾下子的。
張老太太,當年鬼子進村的時候,她丈夫為了鄉親們死的。
這老太太一輩子都剛強,在村裡也受人尊重。
這老太太有兩兒一女,她帶著三個孩子過日子,不容易。她小兒子有點智力問題
這老太太眼神有些不好。
她大兒子娶了第一個媳婦兒的時候,那女人就是個面甜心苦的。
背著她做飯的時候做兩樣,給他小兒子吃的是發霉的東西。
做棉衣的時候,那女人也在棉花上做手腳。
是她女兒回娘家看老娘,正好碰見家裡吃飯才發現的。
她家裡不窮,看在她男人的面子上,當初又捨得把家裡值錢的東西上交。
她家定的是中農。
百安村的人還是挺有人情味的。
那個時候,別的村子里有不少家庭富裕的人家都被檢舉了,甚至有工作小隊的人到家裡搜查。
百安村裡就沒發生這種事。
她兒媳婦那樣的,她可以讓他兒子把媳婦休了。
這老太太卻沒有,大家說她心好。
以李向南現在看來,是這老太太不簡單。
她家裡的是什麼個經濟條件,她的兒媳婦進門多年能不知道嗎?
如果休了兒媳婦,她兒媳婦定然豁得出去,那必定魚死網破。
張老太太後來把兒媳婦收拾的大氣都不敢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