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太微垣

第301章:太微垣

黑龍江號戰列艦,也就是泰山代艦,1928年開工,1931年入役。

相比於歐戰遺風——復興代艦安徽號戰列艦,黑龍江號是1艘典型的間戰期的條約型戰列艦,設計十分緊湊,並安裝了大量的新裝備,再加上《北京海軍條約》催得緊,因而該艦從31年入役至今,艦上還時有改動調整。

艦體方面,該艦延續了國防軍1貫以來的平甲板船型和高幹舷前傾型艦艏,前桅杆依然採用塔式桅杆,而後桅杆與後部艦橋和煙囪則融為1體,看起來有點像黎塞留的設計。

動力系統方面,儘管海軍部是希望她能夠跑的快1點的,但奈何本國也沒有法國那種黑科技鍋爐,只能通過調整動力艙布局,將裝載了14座燃油鍋爐和4座蒸汽輪機后,將輸出功率堆到了12萬匹馬力。

輸出功率相比於安徽號有了較大的提升,但由於艦體縮短、常載增大等原因,航速方面並沒有太大的提升:

安徽號的標準排水量為35800公噸,黑龍江號則增重至36110公噸,常載排水量方面,安徽號只有36875公噸,黑龍江號的常載排水量則達到了驚人的38292公噸,此外,安徽號水線長229.3米,黑龍江號則縮短至211.7米。

安徽號輸出功率為10.2萬馬力,公試最大航速27.93節,常規最大航速27.23節,而黑龍江號的公試最大航速則只有27.98節,常規最大航速27.51節。

因而,設計師們為了兼顧艦型,也是充分壓榨了黑龍江號的潛力,壓縮了核心區的長度,使得在核心區中,艦船水下的形狀依然儘可能為方形,以使到船底為止。

外板和防雷艙壁的間隔距離都能夠維持在3米左右,同時也考慮了在艏艉無防禦部分進水時對穩性和縱傾的影響。

在防護方面,縮短艦體之後,黑龍江號的防護能力有所上升,而裝甲則採用了kcn/a滲碳鋼裝甲,這種裝甲鋼來源於德國的技術,1926年立項研發,1928年末在徐州鋼鐵廠試製成功,並在1929年投產。

同時,該艦採用了內置傾斜裝甲,大厚度水平裝甲加小厚度防崩落板的設計能夠較大的提升防護能力。

在動力艙段的採用了283mmkcn主裝甲板,傾斜18.5°,水上覆蓋4m,水下覆蓋0.8m,逐漸遞減,同時襯上20mmwh防崩落背板,彈藥庫艙段的裝甲板增厚至290mm,水上部分高度縮短至3.5m。

黑龍江號的露天甲板為25mmwh裝甲鋼,水平主裝甲板則在動力艙段和彈藥庫分別為155mmwh和165mmwh。

炮塔則沿用了安徽號的同款炮塔,其上搭載3座3聯裝16英寸46倍徑主炮,正面裝甲為400mm,炮座裝甲則為350mm。

副炮上則率先應用了全封閉高平兩用式副炮塔設計,其上搭載新研製的雙聯裝38倍徑130mm高平兩用炮共8座,在防空效率上有明顯提升。

不過,故障率也直線上升......

當然,整個戰艦上最具特色,最有實踐意義的還是其上搭載的火控和電氣系統,安徽號雖然在建造時也預留了相應的空間,但當時這些東西畢竟還沒有完全應用,而等到設計黑龍江號的時候,安徽號的建造和改裝工作都已經有了理論論證和部分的實踐驗證,自然無需擔心。

而在黑龍江號的身邊,是太微垣級航空母艦,這艘航空母艦是本國真正的第1艘航空母艦,其於1924年開工,1928年下水,直到1930年方才入役。

這位大姑娘與1旁的黑龍江號相比也毫不遜色,若非沒有龐大的上層建築,或許其看起來還要更大1點。

太微垣級航空母艦,最初「改」自壬戌案戰列艦,當然說是改,其實跟新造沒啥區別,也算是迄今為止,國防軍在條約範圍內最大的1次違規事件,只不過英美並不清楚該事,畢竟當時壬戌案已經臨時增加了外殼,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問題。

該艦的初版設計甚至早於壬戌案戰列艦的設計,在左念微的1力支持下,海軍部早在1916年就已經開始設計1艘3萬噸級的航空母艦,這也是太微垣級設計的根源。

在設計之初,國防軍集合了手頭所有的資料,並搜集了1切能搜集到的英國航母資料——儘管中英同盟早已經解散,但遺澤依然給中國帶來了1些情報便利。

上層建築方面,由於英國方面針對「百眼巨人」號進行的風洞測試結果顯示,雙艦島布局會在飛行甲板表面產生嚴重的湍流,而「百眼巨人」較低的排煙位置也使得飛行甲板受排煙干擾嚴重,並且其開放式艦艏和機庫的設計也令穿過飛行甲板下方的氣流會對上方氣流產生干擾。

而雲漢號航母的單艦島高煙囪布局也證明了其優越性,至於在雲漢號上所展現出來的穩定性不佳問題,海軍部則將之歸咎於噸位太小,大1點就好了。

因此,海軍方面最終決定採用類似「鷹」號航空母艦的單艦島、高煙囪和封閉式艦艏及機庫設計。

甲板方面,彼時「暴怒」號的改裝讓多段式飛行甲板設計也1並傳回國內,但被左念微否決,因而新航母方案依舊採用單層全通式飛行甲板設計,艦體防護等設計則直接照搬正在建造中的廣東級航空母艦。

然而,這1航母計劃隨著5十萬噸計劃的展開而被無限推遲,直到條約后的改造計劃開始,基於這1設計,海軍部發展出了如今的太微垣級航空母艦。

這艘巨大的航空母艦也無愧「天子宮廷,5帝御座」之名,在建造中6續改造之後,太微垣級真正下水時標準排水量來到了34820公噸,滿載排水量更是突破了4萬噸,來到了42500公噸,體型上僅次於美國的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但戰鬥力上,太微垣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艦體外形依然是主力艦的模樣,採用封閉式艦艏,飛行甲板在前端隨艦體1同縮減寬度,而後方則1直延續到艦艉,因而飛行甲板俯視圖看上去是1個長方形與1個梯形的結合。

太微垣級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是典型的全通甲板,全長276.2米,並且,這座甲板是有裝甲保護的,當然,這與真正的裝甲航母還有著1定的差距,因為太微垣的飛行甲板並非強力甲板,其裝甲並不與艦體相連,不屬於承力結構的1部分,並不是1個裝甲盒。

簡而言之,就是在艦體上蓋了1塊鐵板,不過這塊「鐵板」是3層結構的,下層為20mm的低碳鋼,中層為25mm的結構鋼,上層則為48mm的柚木甲板,而且這層甲板只覆蓋前後升降機之間的約180m的長度。

另外,由於國防軍的防空武器布局並沒有採取類似於美國的下層突出平台的設計,因而佔用了1定的甲板面積,也在1定程度上縮短了防護的寬度。

由於甲板並非是強力甲板,太微垣級的機庫依然選擇了開放式機庫,僅艦艏封閉以提高耐波性。

之所以沒有選擇封閉式機庫,所考慮的方面主要有3個方面,第1是為了節省重量,降低重心,畢竟在艦體上面蓋了這麼1大塊,第2是開放式機庫能夠提高出擊效率,艦載機能夠在機庫中預熱,第3,如果有重磅炸彈擊穿裝甲在機庫中爆炸,衝擊波會向周圍湧出,減輕損害。

在艦載機配置上,由於現階段艦載機比較小,其極限艦載機數量能夠超過110架,但常規情況下,1般攜帶91架,常用82架,備用9架,包含40架29式艦載戰鬥機,備用4架,28架28式魚雷攻擊機,另外備用3架,14架偵察機(28式轟炸機),備用2架。

而讓航母真正站起來的俯衝轟炸機此時尚在誕生的前夕,在下個月,上海玄鳥飛行器公司、國營南京中升飛機工業公司和首都第3重型機械廠的作品將會在熱河試驗基地迎來初次評估。

防護方面,太微垣級的水下防護系統則與安徽號戰列艦相同,性能自然不必多說。

其他防護就平平無奇了,動力艙段和彈藥庫部分設置50mm的水平裝甲,主裝甲帶則為130mm,並向下遞減到70mm,基本對付1下驅逐艦火力,反正艦炮轟擊是小概率事件,畢竟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

而動力系統也不失為1大亮點,通過良好的艙室布局,太微垣級航母在1定的空間內搭載了4座蒸汽輪機和20座重油鍋爐,能夠輸出15.5萬匹馬力,讓這艘大傢伙能夠跑出32.5節的高速。

另1大亮點是其上搭載的防空火控系統,火控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防空這個系統中,「火控第1,高炮第2,炮組第3」在防空體系里是完全的真理。

人類是有極限的,沒有好的火控系統,什麼武器都白搭,基本就是「昭和防空,十防9空」,非人力可以逆轉。

太微垣級安裝的31式甲型空防計算系統是本國第1款防空火控系統,由南京大學熊慶來、京師大學劉仙洲2位院士領導的小組研發,包含指揮儀和計算機兩個部分。

這座機械計算機使用液壓輔助動力,用含錫不鏽鋼製造,具有3軸穩定功能,也安裝了陀螺儀穩定觀瞄設備,根據人工輸入的3數據進行射擊諸元解算。

整體來看,其體積龐大,結構複雜,效率較低,對艦體橫搖、縱搖修正能力較為有限,但在這個時代,已經是1款相當優秀的火控系統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家祖左宗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家祖左宗棠
上一章下一章

第301章:太微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