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章柯爾克孜族概況(3)
在歷史上,與柯爾克孜族的相鄰的古代民族先後有匈奴、丁零、烏孫、康居、烏揭、鮮卑、高車、柔然、突厥、薛延陀、回紇、葛邏祿、契丹、欽察、蒙古、漢族等,他們都或多或少與柯爾克孜族生過不同程度的融合,在血緣上由或多或少的關聯。***古代柯爾克孜族同突厥的關係不僅在漢文史籍中得以記載,在柯爾克孜族中至今還流傳著他們的祖先與突厥同源的傳說。《周書?突厥傳》中說,「突厥之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謗步,兄弟十七人。其一曰伊質泥師都,狼所生也。謗步等性並愚痴,國逐破滅。泥師都即別感異氣,能呼風喚雨,娶二妻,雲是夏神、冬神子女也。一孕而生四男:其一變為白鴻;其二國於阿輔水、劍水之間,號為契骨;其一國於處折水;其一居踐斯處折施山,即其大兒也。山上仍有阿謗步種類,並多寒露,大兒為出火溫養之,咸鍀全濟,逐共奉大兒為主,號為突厥,即訥都六設也。」8根據上述第六個族源傳說,柯爾克孜族的始祖名柯爾克孜族巴依,他和吐爾克(突厥)、克塔依(契丹)、柯爾孜、秦(漢族)都是同一個祖先的親兄弟。突厥汗國強盛時期,黠戛斯曾錄屬於突厥汗國。黠戛斯領曾娶東突厥汗國的王室子女為妻,西突厥西面可汗室點密曾以黠戛斯王室子女許配給東羅馬的使者。說明東西突厥都曾與黠戛斯,即柯爾克孜族有過姻親關係。回紇同黠戛斯在漠北就是近鄰。回鶻興起之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統治過黠戛斯各部。黠戛斯攻破回鶻汗國之後,回鶻人舉部西遷。隨後,柯爾克孜族也逐步開始西遷,並共建了喀拉汗王朝。在天上地區地柯爾克孜薩爾特部落中,融入了相當數量的回鶻人,留在漠北的回鶻人也大都融入了黠戛斯之中。9
根據史書記載,黠戛斯與西南方鄰居突騎施關係密切,其領曾娶突騎施女為妻,與他們結為姻親。葛邏祿原來是黠戛斯的近鄰,後來取代突騎施而成為阿爾泰山西南、天山以北的強族,他們亦曾嫁女與黠戛斯的領。匈奴曾一再統治過堅昆地區,丁零是堅昆的近鄰,烏孫、康居、烏揭與堅昆的關係都比較密切,這些民族在不同程度上與堅昆相互融合,是不可避免的。鮮卑與堅昆的關係雖然沒有直接記載,但鮮卑的後裔拓拔部在自己的傳說歷史中曾說他們的祖先曾統治過堅昆地區,如果將此同鮮卑人長期統治漠北的歷史事實聯繫起來考慮,那也能夠堅昆同鮮卑之間的相互交融的關係。高車最初的六部中有護骨部,他們同高車部兄弟般的關係必然要導致相互之間的融合。柔然可汗設侖遠征西北的「匈奴余種」,護骨就包含在被他征服的範圍之列,這也必然要造成這兩個民族之間相互融合。10除此之外,烏茲別克、哈薩克等民族形成的時間相對比較晚,但在族源上與柯爾克孜族有著密切關係。如克普恰克在柯爾克孜、烏茲別克中都有。而乃曼、克烈、克普恰克等部落,在柯爾克孜族和哈薩克中都有。說明他們當初都是獨立的部落或部族,隨著歷史的不斷展逐漸融合到這兩個民族之中去了。
當代柯爾克孜族的形成年代各國學者有各自不同的解釋。前蘇聯族名史學家伯恩斯塔姆在《9支10世紀吉爾吉斯人在天山的出現》一文中指出:「吉爾吉斯人的天山分支在10世紀以前便已形成」;而另一位前蘇聯史學家彼德洛夫則在《吉爾吉斯起源史》一書中認為13世紀到15世紀的蒙古統治時期中亞吉爾吉斯民族已經形成。我國學者馬曼麗認為至遲在公元6、7世紀,已經有葉尼塞吉爾吉斯人向西遷徙,留居天山一帶和我國西北其他地區。13世紀到15世紀,由於成吉思汗的後裔生內訌,很多吉爾吉斯跟隨失敗的阿裡布哥和海都撤遷到中亞以及天上一帶。17至8世紀,由於沙皇俄國實行侵略擴展政策,征服西伯利亞汗國,中國的厄魯特蒙古以及葉尼塞河流域的吉爾吉斯,並逐漸佔領了吉爾吉斯人的領地。吉爾吉斯人與沙俄進行長達一個世紀頑強的鬥爭和英勇的反抗,大量吉爾吉斯人找到殺戮,人口銳減,只好於1703年翻越薩彥嶺遷徙到額爾齊斯河東南草原。最後,除了少數人留在薩彥嶺與唐努山之間的河谷地帶之外,大部分都遷入伊塞克湖地區周邊地區。這樣,造就遷入天山地區的吉爾吉斯人同新遷來葉尼塞吉爾吉斯人兩大分支匯合在一起,擁有了自己比較穩定的活動區域。而這正好是當代柯爾克孜族形成的時期。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