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戰前
第315章戰前
第315章戰前
如今江淮一旦和朝廷開戰,極有可能會是腹背受敵。
容玉心中也清楚,她父皇晚年修仙,不知道多少銀子砸進去了,只是瓊州那一處平亂,就不知道浪費了多少銀子,如今國庫空虛,容霖想要和她打,那就必須准先準備糧草。
所以,要趁著大戰還沒有打起來,他們要先在江淮的後方的擴展地盤,先是銅川州,銅川雖然名為銅川,但實際上卻是一馬平川,易攻難守,且銅川,適合種糧食,也算得上是大胤的糧倉了。
江淮第一戰,便是打下銅川。
容玉站在北關軍面前,現在,這支軍隊依舊叫北關軍,一支全新的軍隊。
這本該是戰前動員,容玉的謀士隊伍日益擴大,這些人足以寫出一紙讓人熱血沸騰的戰前訓話了,容玉看了,然後盯著寫這東西的人。
「這就是你寫的?你讓本宮去說這些?」
「殿下,此文有何問題?」
「那些將士,或許能征善戰,打仗是一把好手,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大字不識一個。」容玉將給紙張放下「先生引經據典,的確讓人佩服,但您覺得,他們能聽得懂?」
容玉沒要這些,她自己上了高台,看著下面的將士。
「今日,我江淮北關軍起兵勤王,我只告知各位兩句話。」
「第一句話,此戰,若各位活下來,便是從龍之功,榮華富貴應有盡有。第二句話,若是各位戰死沙場。」
容玉定了定心神,看著下面的將士「本宮便保各位的家人一輩子衣食無憂。」
蘇樟就站在不遠處,今日,他的女兒也要同容玉一起出征,他自然是要來看一看的,聽到容玉說的話,以及,下面的將士逐漸瘋狂的神色,以及熊熊燃燒的戰意。
溫知渝站在他身側「蘇先生,可還是心有疑慮?」
蘇樟指著前面的北關軍「這就是你們的目的嗎?」
「目的?」
「我曾見過,姜桐帶領的北關軍,也是如此,兇悍瘋狂,所過之地,從無敗績。」可就是那般,蘇樟才堅決不打算站在姜桐那邊。
「這世上有多少工具,是造福百姓的?唯獨這個,是用來殺人,只是你們手中趁手的工具罷了。」
溫知渝這些時間總算看清了一件事,那就是,這些大儒,都有自己的堅持,不是旁人幾句話就能動搖的,溫知渝每一次都覺得,這位老人該動搖了,但最後,蘇樟只是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想法,卻不曾徹底改變這個想法。
溫知渝和容玉覺得,戰爭才能帶來和平,但蘇樟卻覺得,不能讓百姓受到戰火苦難,戰亂一起,百姓才是受苦受難的那個。
他們改變不了蘇先生的想法,蘇樟,也無法改變他們的想法。
「權力是帶著毒的,一旦沾染上,就不會讓人輕易戒斷,任何人都是如此,先生覺得,其他人更適合當皇帝,難道皇位上那位就會讓賢?」
「誰能保證,登上皇位之後,他就一定會做一個好皇帝呢?」
溫知渝也這樣覺得,但,「只要能改進一點,百姓的日子便是天差地別,先生也看到了,不是嗎?」
「我只知道,你們從前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今日,為了我們眼前的這一幕。」
為了讓人心甘情願的,成為新帝的擁護。
溫知渝盯著眼前的景象,的確,尋常人看來太瘋狂了,容玉見過大胤如今的守備軍是什麼樣子的,她知道,如今的北關軍,只需要一些磨鍊,便足以讓她打到京城去了。
至於,戰前動員,在戰爭開始之前,這些將士的軍餉就翻倍了。
「這些,是買命錢。」
容玉說著,將自己最後的存款都扔了進去。
「反正要是輸了,本宮也沒花錢的機會了,所以,還不如在這之前就花出去,讓他們拼盡全力的去贏,」
「蘇先生,這是大勢。」
溫知渝看著青霓,穿著軟甲,作為軍師,和殿下一起出征。」
「沒有人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子的,但現在,蘇姑娘所走的路,卻是從未有前人走過的,除了殿下,沒有人會給青霓這個機會。」
就是因為知道,所以才矛盾啊。
「殿下,還未必會贏。」
溫知渝知道,但「江淮百姓經不起第二次失敗了。」
這一次,贏的那個人定然會趕盡殺絕的。
大軍開拔,不曾驚動太多人,容玉讓人探過銅川州,只點了五萬人。
「足夠了,銅川太平的日子過久了,都成了那些有後台的官員升職的跳板,這是吏部公認的事情,所以,攻打銅川,大軍壓境,然後壓過去就行了。」
「這是我制定的軍隊紀律,若是如此的話,務必讓將士們記下。」
「軍隊,紀律?」
容玉有些好奇的拿過來。
古代的軍隊,奉行的是叢林法則,所以,勝的那一方,即便不曾燒殺搶掠,但搶奪財物卻是被允許的,古代兵士的軍餉不高,便是靠著這些不義之財來「發家致富」的。
「銅川是糧倉,驚動了百姓,誰來種田呢?銅川不能亂。」
容玉看著這軍隊紀律,「有些時候,我真的覺得,你是打算當聖人了。」
不,這本該是做人的底線。
「我會讓他們記住的,你說的對,我們打下來之後,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再費心去管束,換個地方官,百姓不會在意的,這些年,不都是這樣過來的?」
溫知渝曾和蕭霽說過,若要百姓的好日子一直過下去,首要便是開化民智,若是百姓始終麻木不仁,那隻要一口吃的,他們就不會念著去填飽肚子。
她所能做的,只是點燃一顆火種。
或許一切最後終歸會回到「正途。」
但沒有人會回到過去。
容玉可以做到,溫知渝就一定會讓她做到。
「臣等,待殿下凱旋而歸。」
那是元正元年的時候,京城還亂著,新帝大肆增加賦稅,籌備大軍糧草,預集結大軍五十萬,平定江淮叛亂。
先帝六皇子定年號元正,昭告太廟,登基為帝,琅琊王氏的人被大肆提拔,先帝皇貴妃王氏尊皇太后,密旨廢皇太孫。